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尊师孔仲尼 > 第六十九章 论谥(上)

尊师孔仲尼 第六十九章 论谥(上)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5:13

第六十九章 论谥(上)

学生们陆续到齐,孔子环视一圈,微微笑着,终于开始了授课。

“从前,我记得阿予曾问过我:子产究竟算不上得上是位君子。

我回答他:子产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言行谨重,侍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征募、使用百姓公正合理。

但现在回想,似乎过于冗余,原本我可以答得更简洁一些啊!”

宰予听了,相当懂事的和夫子配合着:“那么您想要怎么简洁呢?”

孔子笑道:“众人皆知,天子去世,称为崩。公侯去世,称为薨。士大夫,称为卒。若是一般官吏宫人去世,称为殁。

子产卒于周景王二十二年,他的谥号是‘成’。

谥号是一个人离世后,大家对他一生功绩过错的中肯评价。

当初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王朝的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之战创下不世之功,当他死后将要安葬时,就准备为他制定谥号,于是规定了制谥的规则。

谥法之中,安民立政曰‘成’。

安民立政,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子产的一生,再贴切不过。

安民上,他不毁乡校,开放言路,允庶人议政,节俭用度,调和国内卿族关系,避免爆发内乱。

立政上,为田洫:明确规定了公卿士庶的土地分界,防止大族侵吞害民。

编什伍:将私田纳入国家管理,统一对其征税,防止大族偷瞒新开垦出的田地。

作丘赋:按照拥有土地和人口的数量交纳军赋,即为国家带来了收入,又平衡了普通国人与大族之间的财富差距。

铸刑书:将郑国的法条律令刻于刑鼎之上,交由国人共同监督。

子产执政的前三年,反对之声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无比,他甚至一度做好了流亡晋国的打算。

但即便如此,子产依然没有更改自己的主张。从第三年开始,郑人提到他的名字,无不是大声称颂。

他的谥号是‘成’,这是实至名归的啊!”

说到这里,有同学举手问道:“夫子,那齐桓公为什么谥号是‘桓’呢?”

孔子微微点头,回答道:“谥法之中,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可谥为“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可谥为“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可谥为“桓”。

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霸业,中原诸夏无不敬服于他,他能谥‘桓’,正是因为满足了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这一条啊!”

又有学生问道:“那秦穆公,为什么能够谥‘穆’呢?”

孔子应道:“秦穆公对待百姓宽厚仁爱,常常奉行正义之举。

当初晋献公去世时,晋国爆发内乱,内乱平息后,晋国的卿大夫们打算迎接公子夷吾回国继承君位。

夷吾担心没有强国的支持贸然回国会遭遇不测,于是便让人带上礼物求助于秦穆公,还向穆公许诺道:如果我得以回国继承晋国的君位,愿将河西地区赠予给秦国。

秦穆公听了之后很高兴,于是就派兵护送公子夷吾回国。

夷吾回国后成功继位,是为晋惠公。

岂料夷吾在国内站稳后,却突然反悔,不愿意向秦国割让河西。

他还派人向穆公道歉说:不是我不愿意将河西送给您,我国的大夫们都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您当时流亡在外,有什么权力去割让晋国的河西呢?

几年后,晋国遭遇大旱,晋惠公又派人去向秦穆公借粮。秦国许多臣子纷纷表示反对,还扬言要趁着晋国大旱攻打他们,以报河西之仇。

然而百里奚却说:是夷吾得罪了您,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过呢?

穆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向晋国援助了大笔的粮食。

过了两年,秦国同样受到了饥荒,穆公派人去向晋国借粮,谁知夷吾非但不借,还派出军队攻打秦国。

穆公得知后勃然大怒,亲自统帅军队与夷吾在韩原交战,秦军上下同仇敌忾,在韩原大破晋军,俘获了夷吾。

然而穆公却没有杀了夷吾,而是与他盟誓后,放他归国。

谥法上说,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可以称为“穆”,内心所想常常表露于容貌上的谥号也可以为“穆”。

秦穆公之所以能谥为穆,正是因为满足了第一条啊!”

夫子说到这里,宰予忍不住朝子贡打了个眼色。

子贡会意的一笑,起身问道:“穆公能够谥为‘穆’,我没有疑义。但是学生想请教您,为什么楚子审(楚共王)为什么能谥为‘共’呢?

他在位时,楚国发生内乱。

申公巫臣全族被诛杀,他本人也被迫流亡晋国与吴国。

对晋国用兵,晋楚两军在鄢陵交战,楚军不但被晋军击溃,就连楚子审本人也被晋将魏锜射瞎了一只眼睛。

从此以后,他父亲留下的霸业不再,楚国再也无力与晋国争夺霸权地位。

之后,他派子重对吴国用兵,结果子重轻敌大意,遭遇吴军埋伏偷袭,楚军精锐尽损,主将子重羞愤而亡。

楚子审屡战屡败,使得楚国霸业旁落,他为什么还能得到‘共’这样的美谥呢?”

孔子微微摇头道:“‘共’即是‘恭’,在谥法中,恭的含义有很多。

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是“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是“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也可以是“恭”……

当初楚子审重病时,告诉楚国的大夫们说:寡人没有德行,年幼的时候就做了一国之主。

先君楚庄王去世时,我还没来得及学习师氏、保氏的教训,就承受了过多的福禄,因此缺乏德行而在鄢陵丧失了军队,让国家蒙受耻辱,让各位大夫们担心。

如果蒙受各位的福气,我得以保全楚国的君位而善终,得以被供奉在宗庙中追随楚国的列位先君,只能请求谥做‘灵’或‘厉’了,请各位从中选择一个吧。

楚子连续问了五遍,然而楚国的臣子们却没有一人回答。

直到第五次命令,他们才勉强答应。

不久后,楚子去世,大夫子囊和大家商量谥号。

其他大夫说:国君已经有过命令了。

子囊说:国君是与我们一起共同来商量命令的,我们怎么能不用‘共’这个字呢?

声威赫赫的楚国,国君在上边统治,安抚蛮夷,征讨南海,让他们从属于中原诸国,而国君又知道自己的过错,这种态度难道不足以称得上是恭吗?请把国君的谥号定做‘共’吧!”

子贡问道:“您也同意这种看法吗?”

孔子点头道:“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可以谥作“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可以谥作“恭”,这两条,楚子大概都可以算得上吧。他虽然称不上是仁德,但已经可以算是恭谨了。”

——————

Ps:兄弟们,今天编辑通知,这周五上架,上架那天给你们整点狠的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