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尊师孔仲尼 > 第八十九章 董安于问犁

尊师孔仲尼 第八十九章 董安于问犁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5:13

第八十九章 董安于问犁

赵氏下宫,厅堂正殿之内。

赵鞅正坐于上位,坐在下方的是一众赵氏家臣。

宰予一眼扫过,这些人有的一副武人打扮,有的一副整齐衣冠。

从这些人疲惫的表情来看,他们应当都是远道而来,估计他们便是负责管理赵氏麾下封地的邑宰和邑司马了。

赵鞅与我会面,应当还是以私人性质为重。

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与我谈话呢?

还不等宰予想明白,赵鞅就已经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率先为他答疑道。

“夏至已过,我赵氏的封地内,春耕工作也已经完成。所以今天是我赵氏麾下的邑宰和乡大夫们返回下宫,汇报农耕进度的日子。

原本我只是想与您私下交流,可邑宰与乡大夫们看过您献上的曲辕犁图纸后,纷纷表示想要与您见上一面,所以我才临时起意做了这个安排。

希望您不要见怪。”

宰予原本还心存疑虑,可听完赵鞅的解释后,瞬间高兴了起来。

邑宰与乡大夫是实际治理城邑与民众的管理者,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后,曲辕犁才能在赵氏的封地内推广开来。

而也正因为这群人要主抓农耕工作,更为接近基层,所以他们也比赵鞅更容易发现曲辕犁的价值所在。

宰予回道:“既然如此,我没有异议。”

赵鞅听到宰予的话,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前几天宰予将曲辕犁图纸交给他时,赵鞅还并没有过多重视,只当这是件机巧的农具而已。

岂料与众位邑宰审计今年的春耕工作时,他趁机将图纸拿出,竟然引起了一阵惊呼。

臣子们纷纷向他表示,如果曲辕犁能够得到推广,那么开垦田地的效率必将得到相当程度的增长。

甚至连他一向依仗的家宰董安于都极力表示,想要与发明这件农具的匠人见上一面。

别人的话赵鞅可以不相信,但董安于的话,赵鞅却不得不重视。

如此一来,宰予在赵鞅心目的地位免不了更上一层楼。

所以,他对待宰予的态度也变得庄重了不少。

而在众位家臣面前与宰予会面,就是赵鞅表达重视的一种手段。

赵鞅微笑着伸手指向宰予身边的子贡问道:“这位是?”

宰予听了,也笑着回道:“这是与我同在孔夫子门下学习的同学,端木赐。您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如同称呼我为子我一样,称呼他为子贡。”

其实宰予一开始说,要带子贡去拜见赵鞅,子贡是拒绝的。

因为,不能你说让我见,我就马上见。

但当宰予掏出《管子》的另外几篇后,子贡立马就遵从本心了。

子贡拱手拜见道:“赵子。”

“原来您也是孔仲尼的弟子啊!”

赵鞅夸赞道:“天下人都说仲尼贤能,他的学生也各有所长。我本以为能够见到孟伯和子我就已经是莫大的福气了,没想到居然还能见到您。”

赵鞅一顿彩虹屁拍的子贡舒适无比,他自然也会开口恭维赵鞅。

“赐早就听说,您在晋国国内常常奉行仁义的举措。

而在国外,又能主持黄父之盟,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朝的叛乱,使得王室复归洛邑。

我虽身居鲁国,但对您的声名却早已是心向往矣。

所以这次子我告诉我,有机会能够前来拜见您,我便毫不犹豫地来了。

能够与您会面座谈,这又何尝不是赐的荣幸呢?”

赵鞅听了这段话,不由笑道:“我原以为子我已经可以算作能言善辩的典范了,没想到您也毫不逊色啊!”

说到这里,赵氏家臣中忽然站出一人:“下臣董安于,敢请主君允许我向来客求教。”

赵鞅点头道:“允。”

董安于?

宰予和子贡眉头齐齐一皱。

他们俩虽然平时都不太着调,但这次为了履行好出使晋国的职责,可是着实下了一番苦工。

因为夫子在他们出使晋国之前,就曾拿当年齐顷公干出的事当成反面教材教育他们俩,让二人引以为戒。

齐顷公是春秋有名的大孝子,当时他的母亲萧桐叔子心情不好,齐顷公苦于无法逗乐母亲,一直在为这件事发愁。

正巧当时曹国的公子首、晋国的郤克、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都要出使齐国,于是他们就一起结伴而行。

这四个人都是天下有名的贤大夫,论起才学都是一等一的上品。

但奈何人无完人,这四个人各有各的毛病。

郤克瞎了一只眼,季孙行父是个秃子,孙良夫瘸了一条腿,公子首则是个驼背。

齐顷公看到这四位使者,鬼魅般的战术顿时涌上心头。

使者来觐见这一天,齐顷公把母亲萧桐叔子接到宫墙上观礼,结果萧同叔子看见四位使者的车驾后,立刻笑得合不拢嘴。

郤克只有一只眼,齐顷公派给他的御者也是个独眼龙。

季孙行父是个秃子,派给他的御者也是个秃子。

孙良夫瘸腿,他的御者也瘸腿。

公子首是个驼背,为他驾车的同样驼背。

这下齐顷公和他妈是高兴了,四个使者的怒气自然也是超级加倍。

他们一起盟誓约定:不报此辱,不再渡河!

过了没几年,齐国征伐鲁国、卫国,两国向晋国求援。

郤克极力向晋侯请战,于是晋侯任命他为中军主帅,统领三军征讨齐国。

曹国、鲁国、卫国得知之后,纷纷派兵响应。

四国组成的联军在鞍地大破齐军,一直把齐军赶到马陵。

齐顷公本人险些被俘,颜面尽失,只能请求用宝器谢罪。

但郤克死活不答应,他非要得到耻笑他的萧桐叔子,还要求齐国人把田垅一律改成东西走向,以此来羞辱他们。

齐顷公没办法,最后只能厚着脸皮让人传话。

说:“萧桐叔子,是齐侯的母亲。齐侯的母亲就犹如齐侯的母亲一样地位,您怎么能处置她呢?而且您是以正义之师伐齐,然而却要以暴虐无礼来结束,这怎么可以呢?”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宰予与子贡来晋国之前,就详细的研究过晋国的各项风俗礼仪,还花时间整理了晋国士大夫们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家族渊源等事务。

董氏,在晋国并不常见,而在晋国发展史上有名有姓的董氏族人,先前只有一位。

宰予和子贡齐声问道:“您难道是董狐的后人吗?”

董安于听到他们询问,平静的点头道:“正是。”

宰予正想夸赞几句董安于的先祖董狐,可话到嘴边尚未出口,子贡却不动声色的用肩膀撞了他一下。

宰予于是立马住嘴。

这一会儿,他才想起不对来。

董狐,的确是受到天下人尊重的两位史官之一。

天下甚至一度流传有‘在晋董狐笔,在齐太史简’的说法。

董狐和太史简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不惧权贵的威胁,坚持秉公执笔,如实记录他们弑君的行为。

只不过,太史简记录的是齐国的崔抒弑齐庄公。

而董狐记录的,则是赵氏的先祖赵盾弑晋灵公。

如果宰予当着赵鞅的面去夸赞董狐,这不等于是拿鞋底抽他的脸吗?

董安于也知道这事儿比较尴尬,于是干脆岔开话题,直接拿出曲辕犁的图纸问道。

“您的曲辕犁结构机巧无比,但如此庞大的器械,恐怕寻常的农夫使用起来并不容易啊!

不过既然您能拿出曲辕犁,想必不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我想要向您请教答案。”

宰予闻言,笑着回道:“这本就不是给人用的,而是给牛用的。耕种时,牛在前面拖拽,人在后面调整犁的前进方向。

如此一来,比起使用耒耜开垦田地,效率快上何止一倍?

当然,如果赵氏境内的耕牛不足,也可以令身强力壮的农夫在前面拖拽,力气小的跟在后面随行调整。

只不过这样耕种的话,效果显然是没有使用耕牛那么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