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十六回 喜忧参半入襄平

第十六回 喜忧参半入襄平

旗帜飘扬,将士浴血,征高句丽的队伍渐入襄平休整。只见辽东两城玄菟郡太守刘佩,平郭守将慕容恪已经提前获此军报,先于大军到襄平城,派人迎接大军归来。

此战高句丽遂平,但北路大军损失惨重,不少父兄同辈,尽没于北路,一喜一忧之间,大军原准备进入襄平城,只略做休整,遂往燕都而去,于这欢迎仪式未做安排。

却见从襄平城外,城大和都尉虽未发出命令,十里开外,守军纷纷自发出城,迎立道路两旁。余下守军俱上城头,挥舞旗帜。不知是谁起的头,人群中渐渐喊出“燕国万岁,建威将军万岁”,“燕国万岁,建威将军万岁。”

自去岁高句丽犯边辽东,辽东边乱已数年不止。经此一役,高句丽已不足为患,从慕容仁,慕容翰之后,辽东众将士已许久未经此大胜。北路偏师虽殁,但至此解除了辽东高句丽之患,将士内心喜悦不止,戍边多年的将士可以归家了。自此之后,襄平、玄菟,平郭再无忧矣。

军中将领虽觉不妥,但渐不能止,于是在道路两旁也俱呼喊,一时之间声震四海,传彻千里。

却见大军队伍里,鲜于亮向慕容翰拱手作贺道:“将军威名远播,这边地士卒,尽皆自发欢迎将军,如此军中人望,我燕国少有。”

慕容翰将军此刻一边伸出手,压手示意,众人不要呼喊。一边额头上渐渐冒起汗珠。

“鲜于将军,休要取笑在下。”慕容翰苦笑道。

“将军有所不知,于这幽平二州士人中,这赵国边地将帅里所惮者,唯将军一人尔。将军之威名恐无人能及。”鲜于亮将军牵住马缰绳,与慕容翰并肩而行,似也享受这份荣光。

“王伯,是呀。”听及此,慕容霸也策马上前道:“如今,儿臣在军中也多日,一应老兵裨将,尽皆传颂将军威名,人言道:翰海阴山挎金刀,燕国勇将慕容翰。王伯之名望,宛如那北海瀚海山,巍峨高耸,令人敬仰。若与慕容翰将军出征,未战已胜半,今之见果真如此。”

“此皆军中小儿语,你们岂可当真。”慕容翰心中大忿,扬鞭离此二人而去。

却见韩寿赶来,对慕容翰将军说道:“将军于这辽东之地,世守多年,功高卓著,非常人匹敌”。

只见慕容翰渐慢步伐,韩寿上前说道:“此亦为凭,此亦为祸,愿将军明察。”

慕容翰转头看着他,只见韩寿嘴角露出一丝常人难以察觉的微笑,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慕容翰。言罢立时驾马,离慕容翰而去。

慕與泥策马向前,与燕王并行,说道:“燕王,将士如此山呼大为不妥。”低头凑近燕王,在其边上耳语道:“只知有翰,不知有皝。”

燕王神色冷峻,过了许久说道:“慕與泥,既如此,也好。传孤旨意,慕容翰将军功勋卓著,我大军入襄平城休整三日,大摆宴席。此辽东三城,所纳之田税,免除三年。”慕與泥疑惑不解,向燕王禀道:“此战于我军也是损失惨重,于此是否太过。”

“北军虽没,但南军于我燕国创下的乃不世之功。今我燕国,段部、高句丽已尽除,关外只余宇文一国尔。照此情形,不出数年宇文可灭,我燕国无后顾之忧矣。若中原有乱,我燕国大军就可直入幽冀之地,大出天下。”

燕王见慕與泥还在犹豫,便道:“再传孤令,辽东戍边将士者有三年未返家者,尽数返回。超过五年者,为将者皆官升一级,士卒返乡者皆赏田十亩。卿照此孤令,传令下去。”

辽东三城将士听闻燕王召令,尽皆称颂燕王的仁德,山呼道燕王万岁。

军入襄平城,燕王于襄平城大府中,大宴群臣和众将士。取所获之佳酿,燕王案台高耸,众将士俱列两旁。红毯铺地,遣高句丽宫内伶人奏乐,美人献舞于中央,众人皆喜不自胜。

宴席正酣之际,却见府外有使者求见,乃之前出使建康的使者捎来的书信。燕王看罢,怒摔其信,略带酒意说道:“晋室小儿,孤方欲争天下,且看我燕国之兵锋何时剑指江南。”

却见慕容翰神情变色,问及侄儿慕容霸,“燕王此欲何为,自先王起,我燕国素于晋室通好,上表称臣,所奉无差,今燕王为何出此妄语?”

“王伯久不在国中,有所不知。我父前些年新平慕容仁之乱,群臣劝进,由辽东公进封为燕王,想来刘长史建康求封不顺。”慕容霸凑近慕容翰跟前说道。

却见台上燕王看到此二人私语,说道:“翰兄想必已知晓缘由。孤记得先王在时,你曾经说道:‘求诸侯莫如勤王,自古有为之君靡不杖此以成事业者也。’如今,孤先灭段部,又破高句丽,所创功业与所求封之名,孰轻孰重?”

却见慕容翰堂下拜服道:“燕王功业卓著,海内四海无于此相比者。今我观之,故例,晋室未有封异族为王者,我燕国对内自称燕王,对外称辽东公便是。”

“大谬,今四海纷乱,中州沦丧,那刘渊,石勒之流,尽皆戎狄,也南面称帝。就连成汉李寿、李特之流也称孤道寡。今我燕国有何不及,却只称辽东公。让孤言之,就是称帝也未尝不可。”燕王大怒,众人尽皆停杯投箸,鸦鹊无声。舞女也尽退到两旁。慕容翰头压的更低了。

少顷,见燕王怒意渐消,渐消酒意。韩寿起身说道:“我王圣明,我燕军称雄幽平,燕国政清人和,四海归附。我燕主虽称帝,亦不为过。然一则宇文部未平,二则朝中老臣中慕晋室者甚多。若宇文已灭,后辈人秀尽入燕廷,到那时再称帝也不迟。”

“韩常侍所言甚是。也罢,且待孤回都后再议。今日之酒宴乃献捷之宴,诸位皆要尽兴。”燕王将要语毕,却见慕容翰已然跪伏,便指着慕容霸说道,“霸儿,你王伯功勋卓著,你且起身,扶你王伯入坐。”慕容霸赶忙起身,扶起慕容翰。

众人尽皆恢复常态,唯慕容翰于席间久无神色。直到夜深时分众人才散去。

慕容翰回其营帐,正欲睡下,却见大帐之外有人欲闯入进去,只见左右护卫尽皆呵斥道:“将军已经歇息,你所奏之事也不差这一时。”却见帐外那人急言道:“军中已有传令,原先戍守之人明日其尽皆返家,不得逗留,我恐明日不复见将军。”

“既如此,你将所奏之物留下,明日我呈于将军便是。”

“两位官长,非我执拗,此干系重大,不亲手交于将军,实难放心。”那人却还是在帐外不走。

却见卫兵正欲架他出去,听闻账外喧嚣,慕容翰走出帐外。那三人见到将军尽皆跪下。

“星夜至此,你欲告知我何事?”慕容翰看到一个年纪不过十五六岁,身形尚小,但身上确实战痕遍布,缨折刀钝,确实久经战阵之士。慕容翰素爱惜士卒,见此多了几分怜悯。

“将军圣明,此乃故人一桩冤情。虽人已去,然若不秉公处理,我辽东众将士恐意难平,万望将军为之申理。”言罢却见那士卒从怀里拿出一块白色的布帛,上面尽皆血书。

慕容翰匆匆看过,脸色严峻,收起布帛,却问道,“你寻我这一路可有旁人知晓?”

那小鬼头说道:“于这一路并无旁人知晓,此事干系重大,我深知。”

“既如此,那好,你且进我帐中”慕容翰不久又返身出帐,看了看左右,对那两守卫说道:“非我命,任何人不得入内,若有要事只说道:将军不胜酒力,腹中难忍,若无要事明日再禀。”

两守卫尽皆领命。

慕容翰延拦那小鬼入内,问道:“我原知辽东戍守颇为艰险,想不到艰苛至此,燕王不知吗?”

却见那人说道:“辽东军械战马粮草供应均由前军师将军统管,旁人无从插手,加之襄平都尉原为贬谪的平远将军,不好为士卒申理,且有……”

“你且说来,事已至此,已毋须忧虑。”慕容翰见他心中还是有疑虑,便直言不讳的说道。

“我常听之前崔头说起过,慕容诸子中,属慕容翰最为智勇双全。他爱抚士卒,将士咸与用命,今之一见果然无差。”却见那人拜服道,“襄平守军苦矣……粮草不足,都尉不得已发营中之人自发屯田。不成想辽东这几年天气甚寒,庄稼所活者不多,致使徒劳无功。都尉不得已削减人数,吃空饷,城防压力甚大,悉撤边县,尽入襄平。”

“既如此,何不上奏燕王,表慕容评之罪状,以正视听。”慕容翰问道。

“将军所意或有道理,然一则襄平之地原为慕容仁叛军所据,燕王复克。原意悉坑杀我辽东民,燕王不追究已属万幸,哪敢复为自己谋利,且燕王素来打压我辽东世族。”那人跪在地上不住的啜泣,慕容翰扶起,那人继续说道。

“二则,军中将帅素以襄平鄙陋,竞相暗通慕容评,意欲回都,诚不予言之。独慕容汗将军为我边民谋利,所得俸禄俱赏军士。且得崔益之力,燕国与高句丽虽为敌国。但为谋生计,都尉也放高句丽商队通行,收取过往之商税。加之我襄平靠近河海交接处,我军可从海路进攻,掠得赵国所运之粮,这襄平城才能支撑下去。非如此,恐早已哗变,襄平不存矣。”那小鬼不住的叹息,似那襄平守军之委屈几日几夜也说不完。

“那去岁军士哗变,慕容评阵前斩崔益一事,你可有耳闻?”慕容翰不住的追问道。

“那是慕容评阵前私自斩将,强加罪名罢了。”

慕容翰缓缓起身,倒杯茶,放置其跟前,示意其缓缓讲下去。

“多谢将军。”那人扶杯坐于案边,说道,“崔益原是不愿与其争执,却见慕容评辱骂我襄平守军尽为鼠辈,燕国不杀你们这些杂碎已是厚恩。崔益气愤不过,说道:‘我各族将士与汉人与鲜卑何异,尽为国人,所守者的不过是自己的家园,不烦劳将军费心。’”却见慕容评怒不可遏,呵斥道:“你名为无私,实为谋私利于己,将我燕**士唤为自家部曲,你这是在谋乱。”于是喝道左右将崔益拿下。

慕容评知道崔益在襄平多年,士卒之中甚有威望。且多年来一直收集慕容评及所属官吏贪没粮草,私下勾连敌国,暗中倒卖的证据。早有杀心,故收监拘之。当时高句丽所攻甚急,慕容评偏师入襄平,骤而拘捕引得守军不满,我们这些他属下军士原想闯狱,救出崔都尉。却被城大制止,加之后来敌军已听闻燕王率军已入高句丽境,高句丽兵退。慕容评更加有恃无恐,于狱中将其杀害。”说完此言那小鬼已然瘫伏在地,虽欲放声号哭,但恐旁人听见,故而强压悲意。

滴~滴,滴,三更敲过。烛火摇曳,“哐”的一声,朔风吹过,直冲帐门,呼呼作响,熄灭了烛火。

“你之意我已知晓,但此事牵涉朝中多人,且有王族干臣,我不好立刻答复于你。”慕容翰收起了那份布帛,扶起那人,说道,“想我燕国,欲大出于这乱世,必收拢各族世人之心。在我燕国,俱为国人,于此无差。你放心,我慕容翰拼得这一肉身,必为你,为这襄平守军讨得一个公道。”

“多谢翰将军。”那人扶在慕容翰的双臂上,忽拱手说道,“愿崔将军在天之灵能耳闻。”

“你且回去,于旁人都不要提起,此中事情复杂难料,人心难测,我恐你遭不幸。”

“将军放心,我定留意。”

“对了,事至此,尚不知你姓名,可否告知?”

“金穆。”

言罢,那人出去了,直出营门,消失在这夜色之中。

襄平都尉府中,却见一内室之中还有点点微火。韩寿端坐蒲团之上,置身案后,在这一微弱的烛火之下。头戴冠帽的身影显得格外的长。

“吱。”门开了,一人急急的走进来。

“韩大人,所料不差。”那人俯身接近韩寿说道,“去岁襄平之事到底是那小鬼和慕容翰说了。”

“嗯,知道了。”却见韩寿还是端坐在哪里,眼睛微闭。

“韩大人,你说我辽东世族被慕容氏欺压日久。改土归民,编户齐民。我辽东世族之田庄地产皆被那慕容鲜卑收走。”那人再凑上前去说道,“可惜那慕容仁之乱功亏一篑,这一次定叫燕王死无葬身之地。”

“清君侧,平奸佞,此乃王道。”韩寿睁开眼,说道,“谁叫他们自己人贪墨,祸事起于萧蔷之内,若以慕容翰为旗号,何愁大事不成。”

“韩大人,所虑甚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