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十七回 刘翔建康访晋臣

第十七回 刘翔建康访晋臣

刘翔在这建康城里已许久了。虽说之前刘翔已给燕王慕容皝手信,信中直言,此次求封艰险,或未功成。直言道:晋室诸臣皆惜王爵名号,恐不会轻予。然其并未枯坐于驿馆之中,连日来在这建康城内多方走动,联系朝堂众臣,设法予以转圜。

这首要劝说之人者乃当权者庾氏兄弟。

这一日,刘翔携鞠运登门拜访,两厢看茶入坐,刘翔开口便道:“天祚有晋,英杰辈出,拱卫晋室。先主慕容廆时,故太尉陶公已有意许之燕王之位。如今辽东公慕容皝,忠于晋室,明允恭肃,守护平州之地已近十年。奈何晋室要惜这燕王虚名,徒然令忠贞之士寒心。”

庾翼开口说道:“刘使所言俱为燕王辩护,戎狄求封,岂非本意,乃慑于声名不彰尔。原封辽东公,此名号已属人臣极矣。今求燕王,岂非有不臣之心。”

“哈哈,我原以为庾稚恭心胸坦荡,不怀私利。今之见,我晋室衮衮诸公,尽为庸碌,奈何不复振作。”只见那刘翔脸带不屑,闭眼道,“先者慕容廆率义众,诛讨大逆。然下臣所知,管仲相齐,犹曰:‘宠不足难以御下。’何况是辅翼王室,匡霸之功。然我先主固执谦让,欲守臣节,故而其身已殁,终未受晋室召命。”俄尔,刘翔睁开眼睛,缓缓说道,“方今诏命隔绝,王路险远,贡使往来,动辄弥岁。今燕之旧土,北接沙漠,东尽乐浪,西暨代山,南极冀方,而悉为虏庭,本非晋室之域。进封慕容皝为燕王,行大将军事,上可统帅诸部,下可以此讨贼,有何不可!”

一旁的庾冰静静的听他说完,只轻启金口,说道:“刘使所言,乃俱为慕容皝张目尔。我且闻之,你主已在所部自称燕王,其心如何我朝未可知,然其已行燕王事。”

“刘使。”旁边的庾翼突然厉声说道,“既已称燕王,何来再求我晋室之封!”

“诸位,今羯寇权焰滔天,怙其丑类,以古赵、魏之地为根基,东并齐,西接秦。如此声势,晋室却不能振作,收复中原,徒内斗尔。独我燕国,国虽小,然力破强敌,南取令支,使其不敢北犯。”刘翔起身道,“今四海动荡,中州倾覆,称帝者已非晋帝一人,独我主慕容皝向晋庭求封。何也?乃以义声之直,讨逆暴之羯,檄命旧邦之士,招怀存本之人。封我主为燕王,就是风吹落叶,飞车下坡之事,有何不可!”

庾冰到底是老成谋国,且其年事已高,今见其翼弟已然声竭,趁势说道:“刘使稍安,你意我已知,定上表奏文于晋帝,但凭陛下裁决。”

言罢,吩咐门人备车马送客,送至门口,向刘使二人拱手作别。

上了胼马轻车,刘翔对鞠运说道:“我观此兄弟二人,尽皆权臣,晋室不能振作已属常理,臣强主弱,恐这江南之地可保否?”

“刘使稍安,晋室没了,我主自己称王也就是了。”鞠运回道。

“我燕国确能自立于北境。如若再有晋室册封,我中原侨族,辽东世族中能者异士或能感怀。承天袭命,燕主乃承袭晋之天命。”刘翔若有所思的说道。

“刘大人安坐,驾。”只见鞠运扬起缰绳,往驿馆驰去。

两人到了驿馆,却见驿馆侍者传来消息。谒者令徐孟,已在此等候多时。

二人急急往内室走去,却见徐孟拱手道:“刘使你可来了,我徐孟特来道贺。你主慕容皝再立功勋,燕王之封指日可待。”

“徐大人说笑了,这几日我访遍建康诸臣,所求之事难啊。”刘翔苦笑道。

这徐盟原是之前晋室派遣到燕国的宣召使者,素与燕国中人交好。

“我从门下机要处得知,慕容镇军现已平高句丽,声势远播,远近来附。”言罢拱手向刘翔道喜。

“鞠大人,看来不久之后,我燕主的回信就要到了。”刘翔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道。

“刘使所求之事,不日应该有眉目了。”鞠运也笑道。

“对了,徐大人,我主慕容皝新平高句丽,此件奏报,原是应由尚书台呈禀,为何徐大人却在门下机要处获知?”刘翔不解的问道。

却听闻徐孟笑道:“刘使果然心细如发。故例,军报一类原由外朝尚书台属理,内朝无从参与。然如今我朝权臣当道,外连悍将,于朝政多有弊端。故而陛下属意原属内庭官员:如侍中、中常侍等与尚书令、中书令等一同协力朝政。”徐盟见左右无人,接着小心说道,“我朝自王敦之乱以来,皇帝对朝中威高权重者多有戒心”。

说罢徐盟便挥手作别,向二位告辞,转身离去。

刘翔吩咐鞠运寻馆驿中一处清幽之处。屏蔽左右仆从,两人到一案处,同案对面而坐。

“今闻徐孟之言,晋帝有意封慕容镇军为王。”刘翔说道。

“刘大人何以见得?”鞠运不解。

“今之见,晋室诸臣皆惧权柄消弭,唯恐晋帝威权日盛。”刘翔慢慢的回忆道,“前朝公孙渊无尺寸之功,吴帝孙权照样封他为燕王。现如今晋室权臣当道,皇权中衰,他们屡屡犯上作乱,此一燕王名分徒增晋帝威权,而与他们无益,故必竭力阻止。”刘翔眉头一舒,说道,“若晋帝有意许之,此事或可行。”

“刘大人有理有据,下官佩服。既如此,按之前徐大人所言,我们应找内朝官员,与之言语。”

“鞠大人所言甚是,就依此行事”刘翔看了一眼窗外的月色,比之北境,暗沉不少,乌云遮月,说道,“时候不早了,早些歇息,明日去内朝拜访。”

现如今晋室内朝由中常侍彧弘主持。这日一早,刘翔携鞠运往彧弘府中拜访。

得知燕使来府,彧弘命府中之人忙去迎接。那彧弘素知晋帝之心,对慕容镇军千里求封一事,心下有意许之。只是唯独朝臣反对,故不好驳斥众意。今见此二人前来,正好一探虚实。

府中侍从引二人入茶室,彧弘颇为热情,说道:“燕使远来,常遭风没海,动辄逾岁,这一路颇为辛苦。”言罢,举起双手鼓掌,使唤仆人,道:“奉二位使者茶”

只见彧弘府中之人,取出烹茶器具,茶叶泉水,薪柴等物,徐徐展开。水乃引建康城附近汤山之水,茶乃摘自雨花之茶,盛入青瓷之中,以松木为柴,悉心烹煮。不多时便茶香四溢,飘满厅室。遣侍女奉茶,献于二位来客。

“素闻江南茶香四溢,果然是‘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哈哈。”刘翔笑道。

却见彧弘坐于对面,轻轻奉其手中茶杯,喝一口说道:“比之北境则何如?刘使在建康许久,今日登门拜访,恐非问我讨杯茶那么简单吧”

刘翔放下茶杯,道:“正是。”

此间三人,彧弘挥手,尽屏蔽左右,只留一侍女,端茶递水侍奉。

刘翔正身,向北方拱手道:“石虎据士州之地,带甲百万,志吞江、汉。自索头、宇文暨诸小国,无不臣服。惟慕容镇军父子,翼戴天子,精贯白日,却不获礼之命,窃恐天下移心解体,无复南向者矣。”

彧弘对曰:“慕容镇军封辽东公,已位极人臣极矣,今若再进封为王,恐朝野不宁。”说完彧弘端起身前茶杯,吹了吹气,轻抿一口。

刘翔直了直身子,说道:“先者,公孙渊无尺寸益与吴,吴主孙权尚封他为燕王,赐以九锡。今慕容镇军屡摧贼锋,威振幽、平。羯人石虎,自称大赵天王,尚且派遣使臣,执以厚礼,意欲拉拢我燕主。且有意封他为曜威大将军、辽西王,其所求者乃燕赵两国相安无事。但我慕容镇军恶其非正朔,拒不接受。”言之此,刘翔语气加重,道,“今朝廷矜惜虚名,沮抑忠顺,岂社稷之长计乎!后虽悔之,恐无及己。”

“刘使所言甚是,大将军,燕王,皆为虚名尔。我晋室与慕容镇军父子,虽山水远隔,往来不便。徒慕容镇军父子,慕我华夏之仪。既如此,我必为刘使言语陛下。”那彧弘听到石赵也有意许燕主大将军,辽西王。万一晋室失一羽翼,晋帝声望不显,恐遭晋帝斥责,故此也神情一紧。

刘翔见此神情,脸上云淡风轻,轻轻说道:“既如此,在下多谢彧常侍。”

刘翔和鞠运二人拜服。

言及此,二人从彧弘府中出来话别。彧弘送至府门,望其二人,言道:“燕使之意,我已确知。非我辈故意迁延,实乃各中缘由一时不方便明说。”

“彧大人之意,我辈已知晓,唯恐日久生变。”

刘翔言罢,驾车返回驿馆。刚到驿馆,却见一个仆从急切的出来,向二人说道:“刘使所盼的燕王书信,已到馆中。”

“快快取来。”刘翔迫不及待的向那人说道。

只见一人速速取出木盒,上面蜡封确未动过。鞠运拿佩刀撬开,打开木盒,取出书信,呈于刘翔。

刘翔匆匆览过,将书信传于鞠运,笑言道:“燕王此表,如泰山压顶,江河奔流。天命大势晋室诸臣无此能挡者。”

鞠运看罢,说道:“刘使,事不宜迟。我看这庾冰,庾翼二人的府上,我们还要登门拜访。”鞠运把书信再次折好,递于刘翔,道,“我看,晋臣中,拒封我主为燕王众臣中,意最坚者非庾氏兄弟莫属,然其权势也最盛。”

那书信乃为燕王数月前所书。

高句丽平定之后,燕王对求封之事也兴趣大减,但如今燕国朝臣中,心幕晋室者依然不少,故尔还是按群臣之意,予以回信。

那日,燕王携征高句丽大军入棘城。燕王已提前向世子传下召令,命不得大摆依仗,骚扰臣民,只于这日出时分,刚开城门之际,领大军悄然入城。

燕王于进城那日,在郊外,命大军暂歇。命有司备酒。只见燕王端起酒杯,举手仰天,呼道:“呜呼燕军,劲士末路,尽皆屠戮。壮哉王寓,以身殉国,忠贞无二,特封王寓为举义候,已彰其忠。”说完向这脚下之地撒下杯中之酒。

却见,燕王又举起一杯酒,“汗弟英灵在上,王兄已为你破高句丽,此逆贼尸骨尽被我屠戮,今我辽东无忧,你英灵可安息。”言毕又向大地上撒下一杯酒。

却见燕王望向后面众将士,径直走去,忽到慕容翰跟前,拉着他的手一并上前,与其共执酒杯,向天举起,道:“我燕国列祖列宗在上,今我燕国,已灭高句丽,尽并辽东,至此东境无忧矣。我燕国复得王兄慕容翰,平高句丽之役身先士卒,勇往无前,立下大功,翰兄不负,不负燕国。”

众将士皆呼道:“建威将军不负,不负燕国。”

向这燕国的大地上撒下第三杯酒。

这一日,燕王于文德殿上,宣平高句丽众将士,和都城各文武官员入朝议事。

燕王首议:“今我燕国,踏平高句丽,自慕容仁叛乱之后,祸首移除,这平州之地上只余宇文一部尔。”

国相封弈上前说道:“大王神武,我辽东军民,此后不会再陷刀兵之苦,安居乐业,此乃我国之幸”

“诚然幸也,于此,我燕军可尽往榆阴,安晋两城转运,攻灭宇文部,指日可待。”阳鹜出列说道。

“诚如二位臣言,诸位大臣,于这平高句丽之役,我军又有一斩获。”燕王面露喜色。

众臣一片狐疑,左顾右盼,分外不解。

“王兄,别卖关子了。”慕容评好不着急。

“评弟莫急。”燕王遣内侍捧出與服。

只见其上为一鹖尾冠,中有革带,铜印墨绶,一双攒金蟒靴确是格外耀眼。

只见侍者喊道:“宣平狄将军上殿。”

众人回头,那慕容霸踏着阳光的光辉,从殿外跨步向殿内走来,于大殿中央站定却身,向燕王拱手道:“儿臣多谢父王。”

“诸位大臣,我儿于这平高句丽之役中,首破敌军。我为大军扫平障碍,夺得首功。按例:先登城者或斩敌方大将者晋爵三等,我儿此功堪比于此。”

“臣恭喜我王得此勇将,恭喜平狄将军。”高诩出列恭贺道。

众臣尽皆祝贺。

“霸儿,且换此服。让为父,诸位王叔伯、大臣看看”燕王看着慕容霸眼中尽是关爱。

却见慕容霸穿上新的将服,戴上冠,确是好一个健儿郎。神采飞扬,容颜焕发,青春昂扬之气令众人啧啧称赞。

“果然合适,霸儿从今往后,你可于我燕国众位将军同列,参与朝政,攻伐谋划,所奉不差。”

“谢父王。”言罢,慕容霸立于武将侧,在其王伯慕容翰之后。

平狄将军封赏完毕,燕王收拢情绪,向堂下诸位大臣说道:“今我燕**威日盛,国运日彰,于今日朝上确有两事,使孤颇为烦忧。”

阳鹜心领神会说道:“大王,料想必有迁都龙城之事。”

“阳司隶所言不差,正是。”燕王说道,“我慕容鲜卑自迁都棘城以来,宫室局促,城中狭小,屯兵、周转、迎接使臣,颇为不便。今我燕国辽东已平,当并力南向,方便我大军调动。”

封弈说道:“燕王所言甚是,然迁都涉及国本,宜当周全妥善为要。建宫室,立宗庙,划坊里,万千头绪,居中谋划,当务必择一干吏为要。”

“封相所言甚是,诚为孤之所想,此中人等,列为爱卿,可有自荐及举荐人等。”燕王问及堂下众臣。

众人议论纷纷许久不绝。

只见阳鹜出列,道:“臣之族弟唐国内史阳裕可堪此任。”阳鹜望向众人,侃侃说道,“枣嵩有云:北平阳裕,干事之才。兼之其人谦恭俭约,刚正慈仁。是调和众人,谋划布局的不二人选,臣力荐阳裕负责龙城新都营建。”

“阳士秋选贤任能,所举不差。既如此,传孤旨意,封阳裕为将作令,一应负责龙城营建。”

燕王话风一转,说道:“如今却有另一桩心事,如骨鲠在喉,令孤颇为不悦”燕王指着内侍,道,“来人,将刘长史所书书信传于众人。”

众人看过书信,大意为求封之事不顺,晋室惜其王爵,恐难成行之类的。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却见慕舆根出列,道:“燕王,我看那晋室气数已尽,还求他封个鸟,这燕王我们想当就当,不稀罕他给。”

“王兄,我燕国与晋室山高水远,求封燕王止虚名尔,于国无补,王兄就是称帝也无妨。”慕容评也不屑晋室所封。

“折冲将军,评叔,晋室虽远,然天命尚未改。我燕国虽平高句丽,然强赵在侧,今晋室在其南方,假使我求得晋室之封,虽为虚名,于国却有裨益。这一南一北必使石赵每次攻我燕国,必考虑晋室在其身后。”世子慕容儁上前,对父王拱手说道,“虽为虚名,于国有益,便是好事。”

“勤王仗义,今其时也。忠义彰于本朝,私利归于我国,此王伯之言也。今且闻之,切中肯綮。”慕容恪也随慕容儁出列,向众人拱手说道。

“臣之见书信,晋帝实有此意,实乃权臣阻挠,皇令不显罢了。”高诩却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说道,“今我之见,庾亮新亡,晋室朝中动荡,若我燕国再以切责言辞说继任者,尤其已庾翼、庾冰二位为最,其心必忧,为自身官位计,求封之事或也可行。”

“臣附议。”只见封弈与阳鹜也表示赞同,众臣拱手,尽皆赞同。

“既如此,我当亲笔手信。”燕王起身说道,“想我燕国虽为鄙远,然倾心慕华数十载,若论诸侯之中,无处其右者。今晋室惜微爵而误大事,尽失人望。我燕国独力支撑数十载,皆赖我之众臣,于晋室何干。今次若求得便罢,若求不得,孤自封之。他日若饮马于长江,会猎于建康之际,怪不得孤。”

众臣皆道:“大王神武盖世,燕国万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