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09章 吾誓要得到陈平

第609章 吾誓要得到陈平

第609章 吾誓要得到陈平

只是这场朝野上的政治分歧,不仅让大家把目光落在扶苏身上,给扶苏招惹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很快波及到了扶苏刚刚组建好的人才集团。

刘季等人也跟着大肆议论。不过刘季确实很不一般,他认为嬴政做的是对的。

在这个时候和众人唱反调,惹得众人对刘季恼火,大家总觉得他是为了拍始皇帝的马屁所以这么说。

只是这些争吵进也波及到了诸子百家,以及当时的稷下文人集团。

诸子百家,稷下文人集团对此展开了疯狂的辩论,大多数人都认为说,“还是丞相绾说的对。当以郡县和封国并存啊,咸阳距离齐郡这么远,政令无法通达啊。”

“分土封国那是周天子时制定的法度,为的是尊王攘夷。皇帝陛下承接周朝天命,建立秦朝,本来也就该沿袭周朝的制度啊。怎么能够全盘建立郡县制呢。”

众人都对这个全新的陌生的体制感到厌恶。

只因为他们太过聪明。如果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意味着只有两个丞相。而如果世界上有十几個国家,就意味着世界上有三十多个丞相。

一千人去竞争两个名额,只会打的头破血流;可如果是一千人去竞争三十多个名额呢。

这些士人敏锐的观察到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一时间早把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宗旨给忘在脑后。

更不要说什么天下一统的大趋势,乃至为民众的生机为出发点做思考。

稷下学宫吵吵嚷嚷,士人们各执一词。

蒙毅听到这些事,自然气得咒骂,“看来还是让这些家伙吃得太饱了啊。”

好在,半个月后,嬴政下达了新的命令。

嬴政要扶苏带着稷下学宫士人乃至整顿后的诸子百家回到咸阳。

扶苏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太妥当。这些士人都是仰慕自己而来的,如今带回咸阳,若是都安置在太学里,他日这帮人闹出些事情来,会给边地那些将军们可乘之机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你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去实现,那你可就要小心了。因为有人已经把粉碎你当做了他的目标。

但是诏令已经下达,扶苏只能先行带着人马还有相里车和新打造好的墨家思想著述返回秦国。

士人们一听说太子要带着他们回到秦国咸阳城,入驻太学,顿时有一大半人不乐意。

他们舍不得丢弃在齐鲁之地的田地、家宅、庄园、仆人。

而且有些年轻的士人担心自己这一走,家里的妻子来年给他们头顶发冠上点颜色。

这浩浩汤汤的队伍还没开拔,里面的人就开始大声嚷嚷着说要死守稷下学宫,还有的说自己不能离开祖师爷,否则来年无人在坟头前上香。

各种各样奇怪的理由从稷下学宫呈递上来。

他们有的坐在席上以绝食抗议;有的发表文章议论稷下学宫存留于世,需要人驻守的意义;有的敲锣打鼓,进行演说。

稷下学宫一时间恢复了过往的活力,而且筛选裁减了一些‘歪瓜裂枣’后,风清气正,稷下学宫的学风盎然。

但是这些好的变化也给扶苏的管理造成了麻烦。比如,像孔鲋这样的才士,陈余这样赫赫有名的人物,张耳这样昔日信陵君看好的门客。

去管理一些小喽啰,蒙毅、张苍尚且好开口;可是面对这等人物,谁敢去教训啊。

当然这些士人之中,也是很有一部分人非常乐意跟着扶苏前去咸阳大干一番事业的。他们中很多人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李斯、姚贾、茅焦、尉缭那样的传奇人物。

雅舍里,蒙毅来求见扶苏,“太子,现在咱们怎么办啊?”

“传我的话过去,此次我先行一步返回咸阳。诸子百家,全体都要搬迁前往咸阳。至于稷下学宫剩下的士人凡是有愿意前来的,秦国全部接纳。”

结果扶苏这一招,出奇的有效果。

听说扶苏要返回咸阳,为了追随偶像,某些人连夜就开始收拾行李,整理背囊。

当大家都熟练地收拾东西准备搬迁回咸阳时,季布却犯了难。他担心家中的老母还有弟弟。

可是仔细一想想,自己到现在都没有出人头地。就算接来了母亲和弟弟,又拿什么安置他们的生活呢。

季布咬紧牙关,想要等到自己熬得出人头地再说这些事。

只是在快要出发前,蒙毅却对着行军路线图皱起了眉头。

“太子为何要绕道途径博浪沙啊?”

博浪沙不是目的,去阳武县才是根本。

“我听五大夫张苍说,天下出名的城池,明事理的人比较多,前去驻守管理的官吏也都是比较有能力的人。”

“而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却因为地广人稀,得不到官府的重视,所以内部总是发生许多冤假错案而无法使得真相大白天下。”

“张苍说,越是那些小的县城、村寨,地方的豪族就对庶民压榨地越发厉害。而庶民们只能白白的遭受他人的欺辱。”

“我决心改变这些事情,所以这次行军路线,看似是走一些大城池,实则主要是过一些小的村落。我要借此机会打击警告地方。”

“博浪沙一带,毗邻赵、魏、楚、齐鲁等地,地理位置重要。若是我们能安抚那些地方的百姓,胜过安抚十个临淄城。”

蒙毅听了,对扶苏不免更加佩服。

“臣明白了。太子放心,我一定小心调试这次行军路线。”

事实上,扶苏这次是想要去找陈平。

狂生郦食其、栾布,这些人都是英雄;李左车再怎么仇恨秦国,不也是因为自己家嬴秦王室毁了李左车的侯爵之位吗。

家仇国恨,这是君子才惦记的事情。比起利益,这些真的不那么重要。对于历史上那些反秦人士,真的没必要把他们想的那么高尚,好像家国仇恨大于一切。没到那个夸张的地步。

就是张良,最后也不是放弃了复国,选择帮助刘邦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么。

更不要说,自己的贤名远播四海。他们能够为自己效力,真的是他们的福气。

可是这些人,不管他们心目中利益重要还是家仇国恨重要;是爵位重要还是给自己祖父报仇重要,使用他们,都是要费很大力气的。

想来想去,在时间紧迫,未来变数极多的情况下,扶苏恐怕自己这次回宫只能带走一个人,在那么多才士之中,扶苏最终选择了陈平。

“这一次去阳武县,吾誓要得到陈平。”

就这样,蒙毅等人帮扶苏备好马车,带了一百五十辆战车,他们风驰电掣,沿着扶苏指定的返驾路线行进。——

阳武县、牖乡。

在这个不起眼的乡邑里,住着一个高大年轻英俊的小伙子。

他用自己的上半生告诉世人,颜值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正义。也告诉后来人,从老祖宗开始,这个世界就一直是那个看脸的世界。

而他又有自己的下半生告诉世人,才华横溢再加上相貌英俊,那就是犯了比天规天条还要大的罪。走哪都要被人怀疑,做什么都要被人嫉妒。

反正就是这么牛逼!

这个人,就是陈平。

在春末的尾巴上,家家户户的农忙才刚刚结束。

这阳武县牖乡,四面里主要是种植水稻。

这个时候的陈平,他已经成婚了。农忙结束后,他现在也正忙着和新夫人……创造新的生命,给大秦帝国未来的事业添砖加瓦!——

另一边,扶苏等人来到阳武县后,阳武县上下的官员都被惊动了,十里八乡地方豪族也都给吓了一跳。

“恒阳太子,那可是未来的皇帝啊。”

“用四十万的兵马,假装是六十万,欺骗了楚国人接近两个月,最后逼得楚国大军全面溃散。简直是白起再世啊。”

地方豪族害怕归害怕,可还是对这个‘天命传奇人物’佩服的不得了。

纷纷出门前来观望。

奈何扶苏的车驾被重甲包围,秦人持着劲弩严阵以待,不许任何人靠近。

扶苏也不废话,他立刻奔向阳武县县府。

老实说,身为大秦帝国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如果去找一个谋士还要靠让老百姓带路,那不是太逊色了吗。

扶苏到了县府后,直接要了当地的户籍簿册,挨个查找陈平。

光是叫陈平的,一个县城就只有三个。

其中两个年纪都不符合,一个太老,一个太小。只有牖乡的这个男人对得上号。不过对方还真是年轻啊,才二十五岁。

扶苏坐在上座,认真仔细地翻看户籍,这一翻阅就是半个时辰。

这阳武县县丞见到这种情况,吓得汗流浃背。可是额头上渗透出细密的汗珠,瘙痒难耐,可他却也不敢擦拭。

只能恭恭敬敬侯在边上。

这多亏了秦国形成的百年官僚体制,在体制之内的官吏们,只要对方官大一级就可以压死人了。

长久处在这种环境之中,但凡遇到扶苏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到来,自然是吓得五体投地。

毫不夸张!

“我听说,地方秦吏在偏僻的乡邑执行律法时,总是容易受到地方豪吏的阻挠,有这回事吗?”

县丞、县尉、县监、秦吏一众官吏都在扶苏面前跪坐,听到扶苏这些话,一个个吓得身子一顿。

“太子真是明察秋毫啊。”

“我此来巡察数个县城,每个县都存在这种问题。而且越是那些偏远的乡邑,越是出现地方豪族欺压庶民的事情。”

“我决意不再让那些出生在偏僻乡野之地的庶民遭受豪族欺压。”

“现在,我要亲自临时前往一个偏僻乡野,突击察看情况。只须秦吏跟随。”

“而县尉,你要和我所带虎贲卫一百士,亲自打击这地方的肆无忌惮的地方豪族。”

“所谓杀一儆百。如果本太子亲自到了这个地方一趟,不动兵刃就离开。那些地方豪族恐怕以为我是过来看风景的。”

“你们都明白了吧?”

扶苏肯亲自处理这些事情,县丞和县尉正求之不得呢。

“太子大恩。臣等正为这些地方豪族团结在一起暗暗反抗我秦国而发愁,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呢。幸而太子带兵前来,否则我等真是束手无策。”

扶苏没有全信这番话。办法肯定有,只是这些人觉得天高皇帝远,到了这地方也没有人看着,就地摆烂了。

县丞看到上座的太子,意气风发,面相极富侵略性,高傲而又威严,一时间又把头低得更低。

还是县尉出来说话。

“太子,打击地方豪族,也需要一个名目啊。”

“你们竟然还要我给你们名目?”

扶苏望着眼前大大小小加起来十六个官吏。

说起来这帮人加起来都没地方豪族一个家庭里的人的多,怎么能够管得了地方这帮地头蛇呢。

“暗地里撺掇乡民,使之不归顺我秦国。这就是罪名。既然要打,就打一个最大的。打完了,你们几个看着怎么分。”

这些人听到扶苏的话,一个个都把头给抬起来。他们下意识以为自己听错了,互相面面相觑一番,最终终于爆发出一阵欢呼和朝拜。

“太子英明!”

“太子英明!”

扶苏看着这些县丞、县尉为了利益一个个胆气变大了,也就放心了。

他这才带着自己的重甲部队,往牖乡去。

扶苏的车队一到牖乡,立刻惊动了乡邑里所有人家。

乡邑里,也设置亭长之类,专门负责捕捉盗贼。除此之外,还有乡长、族长。

只是蒙毅、邵平都不同意扶苏直接下车去见乡人,一旦被人记住外貌,倒霉的就是这随行五千多人。

于是到了阳武,刘长亲自给扶苏开路。扶苏只好坐在车里,听刘长说着本来属于他的台词。

“乡亲们,我秦国将军五大夫张苍到此一游。若有人在乡中遇到不平事,冤假错案,又或者伤风败俗的事情,就此告诉我们。五大夫张苍为乡亲们平反。”

张苍也站在战车上,没想到自己的名号成了太子的挡箭牌。

刘长站在战车上,一旁夏侯婴为他驾车。

二人敲敲打打,惊动了十里八乡的庶民都过来围观。

只是牖乡这个地方,还真的没什么冤假错案。

但是很快,几个年长的汉子走了出来。

“贵人——我有伤风败俗的事情揭露。”

“报上来!”刘季很喜欢做这种事情。

乡民们见状,也纷纷围了过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