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星际舰娘快递公司 > 第24章 打起来打起来

星际舰娘快递公司 第24章 打起来打起来

作者:列秋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6:50

第24章 打起来打起来

从开历1388年2季10星5日开始,之后的7天,艾米莉亚平原大会战注定载入史册。

白莫邪作为外星人见证者,亲眼目睹了双方集团军进入出发准备战位,双方总计超四千万人员的地面单位,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居然在一天之内,就全部入场完毕,冲杀到了一块,布满了38公里火控线,宽26公里的正面平原战场。而如果从双方最前线堑壕算起,按最大纵深80公里计算,陆军参战单位还能加个百来万。

白莫邪记得地球二战时代,一场百万人的攻势准备,至少得花2、3个月,长的甚至得布置几年数十年才能完成……那个年代的战争,大兵团行动,并不是游戏里一个指令就能完成的事情,计算力、联络力、执行力有限的时代里,管好、计算好、输送好每个士兵的每天口粮都是一项大工程。

而现在一天一千万兵员就准备就位,只能说一是时代技术力的提高,二是双方都时刻准备着总决战,看似只一天功夫,其实参谋部的计算进行了一百多年,每一条壕沟,每一个士兵这天要怎么移动,已经在沙盘上推演了无数遍,档案写满了几栋楼——监听了这么长时间双方秘密通讯,能知道一些内幕,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具体兵力情况,偷听军事通讯也无法听个清楚明白,但看小小卫星发回来的地面高清图片、视频,就完全一清二楚。

两边当然有防备对方的侦查、间谍卫星,两边太空站打了这么久,不防备卫星,没了行星光环而已,轨道上可不是完全一干二净。就算退一万步,没了轨道威胁,也必须防备各种各样的侦查机。这个时代的火炮,光靠炮兵雷达,精确炮击20公里敌人目标轻轻松松。

所以天空阴霾,云层低压还远远不够,双方历来都有专门的“战争迷雾部队”,携带便携式道具背包,驾驶专门的车辆,负责释放特殊的化学烟雾蔽障,与提供掩护作用,贴地弥漫的烟雾弹不同。物理战争迷雾范围更大持久不散的同时,主要漂浮在距离地面20到100米的半空中。

除了这种烟雾弥漫外,战场上还有“电子战争迷雾”,除了干扰通讯外,电波制导、跟踪导弹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战场上双方都会搬出大功率电波天线、电台,释放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冲刷覆盖整个战场,这种干扰方式简单粗暴,但十分有效。

白莫邪比较了一下,银阿莱战场上的电子战争迷雾就精密优雅多了,但最终达到的目的,其实跟这边原始的烟雾加电台的组合差不多,都是为了让对方超视距武器失效,战场远程指挥系统无力化。

只不过这个时代无论物理还是电子战争迷雾,都挡不住白莫邪太空上的间谍卫星,一张照片下来,就把双方投入的兵力、布置看得一清二楚——

旁约方面:主战坦克12000辆,其它装甲车辆58000辆,摩托卡车等交通车辆200万辆,火炮20000门,重型战斗机5000架,轰炸机5000架,其它机种3000架。

阵地上的小碉堡、战壕就不计算了,毕竟可以称得每个士兵都有一座碉堡。要说的是永久性要塞,这是一种挖个200到300米深坑,然后头顶封上50到100米厚的,带装甲板防爆层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最后还会回填一层10米左右厚的伪装土层。

列车炮、安防重炮、导弹发射井、飞机场藏身其中。

对海射击的岸防炮,是一套高效的火力系统,工厂传送带式的炮弹制造流水线,直接把弹药送到炮口,自动化装填,自动更换灼蚀的炮管,能像机关枪一样高速连续重炮轰击,一门的火力顶上一支舰队,让任何敌对大型水面舰船不敢在它火力范围内露头。

要塞内的交通铁轨,可以将岸防重炮快速转移到朝向内陆的射击炮位上,让敌人无法在其炮击范围内建立任何工事、阵地——正是由于这些超级要塞的存在,才有了现在干净,适合装甲冲锋的艾米莉亚平原。

旁约方面的超级要塞在乌布利克大陆上一共有5座,互相之间掩护着,覆盖西半部分海域,顶在最前面,艾米莉亚平原方向上的有两座,主要由姆瓦萨亚经营的那座,已经铺出铁轨,将列车炮从地下开了出来,要拉到前线上覆盖整个平原。

凯联方面:准备了主战坦克15000辆,装甲车45000辆,火炮31000门,交通车220万辆,重型战斗机6000架,轰炸机5500架,其它机种4000架。

超级要塞方面,在乌布利克大陆上同样是5座,由于地形原因,只有1座的火力能覆盖艾米莉亚平原,现在他们已经在紧急送后面调集列车炮,支援要塞,进入预定炮击阵位。

旁约总计出动军事人员2200万,凯联方面为1800万。

其实早在5、6日双方已经动用了十分之一的兵力进行交火,主要是旁约发动袭击,凯联方面不得不应对,平原上被拔掉不少据点,就攻击来说,旁约方面获得一定攻击出发优势。

其实当时,白莫邪观察到这种百万人规模的战争,以为就已经目睹到了最残酷的战场,毕竟地球上大的会战也不过百万人规模……然而到了7日,他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只看到了科技革新,却忽略了时代进步带来的政治升级。

地球上说是世界大战,然而百万人会战,说是一堆盟友,实际上主要都是两个国家在打——地球那个时候的军事同盟,政治密切程度,还停留在各打小算盘,有限合作层面上,因为本质上并非一个意识形态的命运共同体。

然而旁约跟凯联就不一样了,联盟在政治上已经凌驾于独立国家……白莫邪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拜媞塔热冷战世界大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所有国家站边,全员拧成一股向敌人攻击。

一个国家的极限如果是百万兵力,那么十个国家就是一千万,凯流申协议联盟,那旁遮普公约组织,双方的成员国毫无保留,拿出了自己的一切资源,服从最高指挥,投入到异国他乡的战场上——这也让白莫邪想明白了,为什么姆瓦萨亚的沿海邻国,乃至部分海路地区会沦陷的原因——在旁约的战局上,姆瓦萨亚的这方面属于次要战场,旁约方面没有大军行动的计划,根本不在一个战争层面上。所以最后姆瓦萨亚就只能靠自己抽空慢慢一点点打回来。

好在对面占领军也并不是凯联主力,只是境外支援为辅,当地的反对姆瓦萨亚力量为主的反抗组织……

如果是主力,那旁约也会出动对等的力量,而对方之所以不是主力,正是因为主力跟旁约在其它战场上纠缠住了——整个战争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过程,牵一发动全身。

如果反抗组织占领、攻陷了姆瓦萨亚向东出海的战略海港,那么旁约就会有安排军事行动,将他们统统拍灭了。原因无他,姆瓦萨亚的西部沿岸港口,是那遮古陆对乌布利克群岛输血的主要途径,自古就是岛陆之间的贸易航线。

现在多米诺骨牌倒下,港口全没,短期内乌布利克群岛的旁约官兵不用担心什么,但长期下来,食物都将成为严重问题……

所以听秘密通讯,虽然旁约方面有冷静的高层,是激烈反对7日全军压上不留后手的,大决战计划的。不打速战的话,那就是继续一如过去那样慢慢打,然而“后勤”两个字一提出来,所有反对声音都没了——就算不能赢,也能减轻后勤压力,与其因为之后天气转凉,寒冷与饥饿让军队哗变崩溃,不如冲一把,让凯联也伤筋动骨,无法坐等胜利。

旁约的通讯里面,参谋部方面已经给出50%伤亡的预计……白莫邪就算作为外星人看客,心中也不由得一抖,差一点就变成反战人士,要不管不顾介入战争了。然而冷静一琢磨,自己那点刚刚拉起来的家底儿,千万人,一人一口口水就把自己**球大军给淹死了。

但凡有一艘孤星级战舰过来行星系这边……

现实令人十分无力,看见大战的兴奋劲头消散,白莫邪再次决定眼不见为净,就没太关注后续,大军如何进入出发准备位置,这时茉维依的开会通知过来,按理说应该先做点功课,准备一下会议内容,但正想转换下心情的白莫邪,直接什么都没管,床上一趟,眼睛一闭一睁,就虚拟旅游回了星汉京……

8日一天会议,几轮谈判下来,虽然没有轮到自己团队发言,但情报太多,搞得人头昏脑涨,现在艾米莉亚平原上,旁约装甲集群的出发过程已经结束,最远的先头部队已经向前推进了18公里,20公里外就是凯联的绝对防御阵地。掩护烟幕已经如同大雾一般笼罩了26公里宽的正面,装甲集群冲锋即将开始。

所谓绝对防御阵地,就是完全在己方控制之下,不受敌人各种重炮轰击,同时己方拥有重炮阵地的防御线。

双方都有多条这样的防御线,而且挖掘工事方面,不是壕沟、堑壕、反坦克坑那么简单,而是引入海水,制造了一条至10米深10米宽的少人造运河,凯联方面这样的人造护城河,在后面防御纵深里还有三条,百多年下来,将好好的完整的乌布利克大陆给硬生生切成了多段。

由于修筑人工运河的时候,有工程上有利用到洋流、潮汐,所以运河内水流十分湍急,可以供濒海炮舰航行,同时也给纵深地区,提供了物资水路货运手段。

而对于这种人工运河,虽然的确可以减缓,甚至一度确实有效遏制过装甲部队的前进,但现在要完全阻止,已经不可能,因为各种工程桥梁车辆、工兵浮桥技术,都已经完全成熟,甚至不夸张的说,千万人一人一包土,就能把运河给截流填平了。

而为了让装甲部队第一轮冲击速度不受阻碍,旁约甚至拿出来十万年卡车,堆砌包裹在沙袋之中,伴随坦克部队一起推进,到了河边就直接往河里冲,蚂蚁过水沟一般,直接堆数量通过。

战场上38公里,这个最近距离,其实就是双方两条人工运河的距离。

200mm口径以下的陆战炮,一般笼统称为火炮,区别于要塞炮、岸防炮、列车炮等。

火炮机动性相较自然更高,数量多,可以大规模布置在前线,提供火力支援,火炮目前科技水平下的最大射程能到达50公里,这一般是强装药的情况,标准设计下,十公里就是超视距了,再远的射程就该换列车炮来才更有意义——口径限制弹头威力,射那么远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毁伤能力,那就是在浪费发射药。

一直以来,在核弹打完之后,乌布利克大陆开始长期囤积大军。渐渐堆积起来的千万量级的地面军事单位,在远离敌方重炮、火箭弹的,至少50公里远的大后方待着,这也就是80公里纵深说法的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38公里长的区域是一片空白……

艾米莉亚平原战场,说是平原,38公里两端是人工运河网,而38公里之间的地段其实也是堑壕、交通壕、地堡、反坦克坑密布,没有一寸土地是平整的。

一百多年来,这块被打下陷了十八米,海岸线朝内陆缩小了200公里的平原上,发生的战斗模式,在5日、6日再次上演——

双方主力大军都在对方重炮射程之外集结对峙,而先头部队,以分散的散兵兵团方式,进入对方重炮射程之内。

一百年多年前,工事全无,所有军事单位都暴露在火炮射击之下,一线小队长们,要看着地图,顶着敌人的火力覆盖,开始挖掘2.5米深的标准堑壕……一厘米一厘米,每挖下去一铲子都是一条人命换来的,军事教科书上的说法是,“靠着先辈们的无畏牺牲,才让如今的后人有了可以进入的战位”。

当然课本上是不会提到这片大地以前的主人的,乌布利克文明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