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星际舰娘快递公司 > 第25章 5、6日基本情况

星际舰娘快递公司 第25章 5、6日基本情况

作者:列秋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6:50

第25章 5、6日基本情况

总之经过一百年的努力,把大地轰下陷的同时,双方挖了被毁,毁了又挖,最终挖出了总计能绕拜媞塔一圈的堑壕、交通壕,不断压缩交火火线地区,最后在50年前,压缩到如今38公里后,就再也不得寸劲,除了无意义的绞肉,双方都没能再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

这38公里人间地狱内的将士们,有常驻的守备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自己的堑壕阵地,等待攻击部队、支援部队、协同部队进入自己所在的战位。

进攻部队的目标一般就两点,要么是占领敌人的战壕阵地,或者是争取推进到能有效确认对方火炮阵地,击毁或者逼迫对方炮兵转移。

为什么火炮阵地要从地面摸过去确认?首先双方火炮阵地都是地坑,打的大弧度曲射,看起来就是垂直砸下来的。

其次就还是物理、电子的战争迷雾,这个时代已经都是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了,飞机的战场都在硝烟云层之上,战争迷雾也让空中单位,无法提供任何侦查情报。

所以最后只能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战场一样,前方靠通讯兵们拉电话线向炮兵报告射击诸元……

驻扎堑壕工事里的守备部队士兵们,虽然基本上一驻扎就是三、五年,每天都得忍受白天无止境的炮击,夜里通亮的照亮,但要跟进攻部队比起来,官兵们私底下还是更愿意当守备军。

虽然进攻部队是随时来随时走,都是临时进驻堑壕里呆一阵子,待到行动、战斗结束,就会退走后方休整——迟早要回去后方的,就算一时获得了胜利,占领了敌人阵地堑壕,而被打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一波进攻部队,去的时候一百人,回来的时候最多也就二十人,其中十个人是缺胳膊少腿躺在担架上,九个人裹着绷带,最后剩下的一个人不是疯掉了,就是炮弹休克症……

5日、6日两天旁约席卷拜媞塔全球的疯狂攻势,自然也发生在了乌布利克大陆艾米莉亚平原战场,重复了上百年的情节再次上演,百万进攻部队多线进驻堑壕,冲了两天,而这次冲击的队伍,不同于以往的是,守备部队也全部参与了进攻,然后他们全员都没有退回来,而是直接住凯联的堑壕阵地里面了。

只不过这一回凯联有点被打懵到,疯狂也不是没有过,凯联的军队也发过疯,同样打过十换一,一百换一的战斗,但今天发疯的旁约军人,有点不大一样,用一份前线小队长的报告——他们不但没把我们当人,他们也不把自己当人,不,他们不是人……

这一次,不知是被吓到,还是上层的战略方案,或者两者都有,凯联没有如同过往那样,当天就开始进行反扑,只是打了两天火力覆盖,进行压制。38公里区域都在双方火炮的覆盖之内,旁约这边打烟雾掩护施工,凯联那边就火炮无差别覆盖炮击。

旁约方面,这两天里在38公里区域中,铺出了一片20公里安全区域,包括19公里自己的占领区域,1公里刚占下来的凯联阵地。

双方都不分白天昼夜的进行着炮击。

历来大战役时期,白天黑夜都一样,不说成千上万辆,能照射十公里以上的大功率探照灯装甲车,灯塔一样奔驰在堑壕之间,照明弹一夜都要打个十万发,整个平原跟白天没差别。

前期进攻准备工程完毕之后,到了8日这天凌晨5点的时候,大决战序幕就缓缓拉开,旁约方面的装甲部队、车辆、自行火炮开始暖机,引擎的轰鸣声如同闷雷。

5点30分,装甲集群开始前进,十万各式车辆同步行动,整个大地开始震动,全军越过己方绝对防线人工河,炮火准备开始,云层上同时响起另一股闷雷声,回应着地面的声响。

6点整,过了河的装甲部队直接开始冲锋,虽然事先已经释放起5米高能见度不到1米的人造烟雾,翻盖了整条26公里宽的战场正面,然而这边冲锋一开始凯联炮击就随之而来——并用不着实际肉眼物理观察到对方行动,这个年代已经有高精度的地震仪,监听地表震动等级,可以轻松掌握对方的大兵团行动,然后往预先标记好的地点进行盲射就行了,反正是要一遍又一遍地毯式覆盖炮击的,敌人那数量,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中人……

当然,这个时代,也并不再是进攻方单方面挨炸了,除了烟雾弹这种被动防御模式外,还有主动防御炮击的方法。

装甲部队中的防空车辆,不是只用来打敌人飞机的了,还能防御导弹甚至炮弹。密集阵火神炮防空车,速射出去的各种口径子弹都是能空爆的,气压、冲击波形成一道空气墙,引爆、打偏来袭炮弹、导弹,面对密集炮击防御效果还是挺显著的——能拦截敌人20%到30%的火力覆盖,就能开辟出进攻通道来,供己方单位快速机动通过。

后面装甲、机械化部队出发,敌人开始炮击的同时,19公里前方第一线堑壕里布置的防空密集阵,也开始对空射击,展开反炮击作战,不少炮弹刚飞一半就被击中,在半空中炸成一片,整个天际出现了一条一望无际的爆炸线。

而阵地无数密集阵发射的曳光弹,远距离看起来,飞得又缓慢又遥远,慢镜头一样,漫天漫空,如同地面向天空下光粒暴雨一般,天空地面都一样阴沉会暗黑沉,视觉倒错,让远镜头身处物外的观众,感觉又或者就是天空在下暴雨,是自己这边镜头倒着站在了天空云端罢了。

而这个时候,白莫邪本人的意识已经全部放在了银河系谈判那边,这边就让卫星在轨道上录下像来,丰富一下战争记录,社会学习资料。

等到银河系谈判在帝国时制5月18日7点结束,拜媞塔这边到了18点多,才刚过中午。

错过了大战开幕的白莫邪,干脆吃完了晚饭,浏览完各方情报之后,才开始具体观看艾米莉亚平原地面主战场的直播——他可还没变态到能看着血肉横飞的战场来下饭的程度。

根据旁边同步播放着的战场录像,旁约攻击作战安排为,第一排先锋部队为高速的轻型和中型坦克,共计3万辆,铺满26公里,以箭头阵型油门踩到底往前冲完事。

白玲玲、奈琪姐妹,在正式接管白莫邪在拜媞塔的家业后,不知道什么不光固定了卫星监视艾米莉亚平原,甚至还把无人监视器丢到了战场上。

这种笔头大小的黑不溜秋小石子,在现在的艾米莉亚平原焦土上实在是太过常见,甚至飞起来都不会有人大惊小怪——无时无刻爆炸的炮弹,不说各种渣滓碎块被炸得到处乱飞,根本就没人会抬头不停观察四周。

是白玲玲认为光在高空看着还不够,必须要零距离,第一人称观察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人类战场体验——战争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全民运动,同时也是人类集团无意识最大规模、最激烈爆发出来的情境……

有监视器附在了一个士兵的头盔上——现在的步兵头盔,都是全封闭式如同摩托车头盔一样的存在了,多层尼龙陶瓷防破片钢板,目镜为防眩光工程塑料,口鼻透气通风的设计是可更换模块化的防毒、防烟雾过滤网。

根据需要头盔还能附加降噪拾音耳机,咽喉震动式麦克风,夜视仪,正压过滤风机……总之,时代再进步一点,就能上屏幕、摄像机等等变成单兵智能头盔了。

而每个士兵的防弹衣,也同样弥漫着一股子黑科技的感觉——黑漆漆哑光轻型复合装甲,正面可以防御住手榴弹,但也就防弹衣X型的正中间部分而已……而这种防弹衣已经成为军装的一部分,附带一堆战术口袋、扣环,可以用来携带弹夹、投掷物。

而防弹衣的背后就简陋了,一个大大X型武装带一样的设计,将其绑在士兵身体上。

要说这条X型的背带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它是被涂上了大大荧光绿,无论白天黑夜,就算烟雾之中,在特别调整了偏光波段的目镜中,看过去也依然无比显眼,如同说是黑暗地狱中的一盏明灯。

同样的设计也在头盔的后脑勺部分,不但有荧光涂料,还被涂成了旁约简易标志的形状——这就是战场上最简单有效的敌我识别系统了,向着一切正面向我的人开火就行了。

逃回来的战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逃兵。

侧面过来的敌人?侧翼掩护,左右两边协同任务,那都属于高层战略战术的安排,下面的士兵只用看前面,只用向前冲,只要管好自己视野内前面一片就行了,后面左右的问题都不用思考——

这就是附在头盔上的监视器所反馈回来的信息了……附在防守方凯联头顶的内容,开幕的时候就十分单调,因为最前线的守备步兵,也在防卫线河流后面100米的堑壕、地堡里面,还在躲避轰炸,等待敌人冲过来。

而附在旁约步兵头盔上的录像就刺激了。

三万快速机动装甲部队中,夹杂着十万辆各种类型的运兵车辆,监视器一共在战场上投放了一百颗,白玲玲十分倒霉,选的几个小队长都被要塞炮直接炸成了碎片——

一辆无棚卡车上,一名小军官,解下了口鼻防毒防烟雾模块,正在轰隆隆炮声中,躬着身子手掌着卡车驾驶室尾部栏杆,大吼着什么,听着像是战前动员口号,也像是在重复之后的作战行动计划。

这辆运兵卡车开得十分飘逸,油门踩死的情况下,三米一左转,五米一右转,甚至冲着冲着,一个急刹倒车,这是能见度只有一米的情况下,躲避前方坑洞、友方车辆残骸的必然现象,有些时候甚至会飞起来,这是避无可避的情况下,直接趟坑而过的结果。

而小军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半起身站得稳稳,向自己的士兵大声嚷嚷,完全不怕咬到舌头的,唯一不稳的情况,就是冲坑飞起来的时候,需要两边的士兵帮忙把他给拉住。

坐这样的卡车真比过山车还刺激,看着录像的白莫邪虽然不会吐,毕竟宇宙都适应了,身体去掉了重力平衡器官,不存在会被晃晕的情况,但没有防抖,没有进行过全息处理的录像,这种激烈摇晃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

等能看清的时候,一切也就都结束了——一发炮弹掀翻了卡车,真正的重炮爆炸冲击,可比电影里的更夸张,车体直接往天上飞了十米,转体了两圈半,加上落地翻滚,一共滚了十二圈,一车子人包括绑着安全带的驾驶员,全部被甩飞了出去……白莫邪脑海里十分奇妙的闪过滚筒洗衣机的画面。

小军官头盔上的监视器最后视角,是安安静静朝向雾蒙蒙的天空,至于小军官本体去哪里了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监视器漂浮起来开始移动,准备换辆车上去前,360度球体拍了一下最后现场——地面上就只剩一顶没了防毒模块的头盔。

总之白玲玲跟拍的无论是小兵还是将领,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先头部队全是高机动车辆,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全速冲过敌人的炮击区域。伴随在轻、中型坦克中的运兵车辆,主要运送的都是工兵跟通讯兵部队,他们要为后续部队开路,确定敌人阵前实情。

坦克、车辆间距一开始很密集,基本是2、3米间距,但冲起来后就拉开到前后左右10米左右,然而数量加上开阔的平原,十多万车一起行动,从高空看下去还是十分密集的,但白玲玲先后挑的28辆车全灭,这运气也实在太差了。

就以间谍卫星目前获得的战场数据来计算,以一百发炮弹带走一辆车的比例,幸存下来的是大多数。

所以,全部视频中自然是有从头活到尾的,其中有一部士兵视角的录像,看“投稿人”署名,这次是奈琪露蒂,她就选择了一辆看着很“硬”的装甲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