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星际舰娘快递公司 > 第26章 我是谁?我在哪?谁在打我?

第26章 我是谁?我在哪?谁在打我?

车辆外面是一层旁约常见的棱角分明装甲设计,而根据里面的设备来判断,可能还是一支部队的指挥车,内部空间削减了人员座位,安装了大功率电台,一名跟普通士兵一模一样打扮的战士,把自己绑在座位上,两手抓着一把话筒,大吼大叫着。

奈琪露蒂没有多想,就把他当做一名普通的通讯兵,最多是一名通讯兵,录像标题上也是这么写着的,应该是没有查看白莫邪回传给茉维依的拜媞塔社会报告……里面有描述姆瓦萨亚的“官文化”,而其作为核心文明之一,其社会形态并非孤立,是反应了那遮古陆方面的普世价值,整个旁约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塑造,所以可以说“官文化”是整个旁约的特色——

这名话筒通讯兵,虽然装备方面杂言看起来跟普通士兵一模一样,头盔、防弹衣、军服,颜色、涂装、形状全部都没任何特色,然而其实不用太仔细就能发觉,他防弹衣下面露出来的军服肩膀上,多了一截“袖子”,这跟军服材料没啥区别,颜色也一样,没有任何星星、缎穗装饰的普通布条,其实就是低调的军官标志……

白莫邪在卡德拉西亚城里见到最多的,就是戴袖章的官而已,手臂上环的布条,这是一级官员的标志。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官员,城内巡逻队队长,就都是佩戴袖章。

第二级,就是现在这名“士兵”戴着的“肩袖章”,布条变成了一只过肩短袖,一般用别针固定在肩头。

佩戴肩袖章的已经可以自称“大官”了,算是正式半只脚迈进了高官厚禄的门槛。

别看别针固定简陋,根据场合不同,是会佩戴不同样式的肩袖章。好看样式的,肩头部分会延伸出两条缎带,用来系在脖子上进行固定——拜媞塔世界没有领带、西装文化,每个文明各自都有自己的普世价值正装,肩袖章的缎带,自然也有独特特殊的领带式系法,十分讲究。

第三级是披肩,同样是领口部分延伸出缎带来,使用花式系法。第四级为披风,第五级是绶带。这三个等级属于将校佩戴的了,行政部门则是市长、高官,中央直属、国级官员佩戴。

第六级是绶带加上披风,这一级就是人类所能佩戴的最高等级官级标识,基本上一个集权国家只能有一人能够佩戴,也就是属于总统、首相、元首、总书记、总议长的标识。

姆瓦萨亚文化中,十二为大,是天数,六为十二的一半,被认为是人类所能获得的最吉利的数字,所以六级标识用在管理方方面面十分合适。

当然,官级可不止是六级,就说第一级袖章,班长、排长、小队长、校长、朝阳团团长、难民人事管理处长官,都是戴袖章作为标识的,但他们之间具体的行政级别,还是分个三六九等的。

当没有佩戴具体带职务名称、标记的袖章时,两人见面要分出上下级来,就必须问出那句日常打招呼的话来——你哪个单位的?

以上六级为人的标识,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第七级,标识为装饰得华丽到爆炸的大氅,为皇帝、国王跟大祭司的标识。而君权神授,皇帝平时也是人,一般只有在进行祈福仪式的时候才会穿戴上大氅,一般场合中,大氅行动起来十分不方便,一般是跟首相、议长一样,穿戴绶带外罩一件大披风。

所以白莫邪一看录像就能确认这名“士兵”,其实是个校尉,加上他佩戴的武器有一把手枪,就更加能确定其身份了……

至于为什么要纠结录像中主人翁身份这么久,反反复复观看监视器偷溜到头盔上之前,扫视观察其全身的镜头,只是因为白莫邪要确认自己确实没看错细节,进而推断出奈琪露蒂没看自己的报告……

不说其作为萨伏依茶会的成员之一,平日里就十分关注各种情报,尤其是关于自己这个“哥哥”的内容,奈琪露蒂绝对是跟茉维依一样,放在最高优先级的。

然而这样的奈琪露蒂,却被自己抓住了明显“走神”“打野”的证据,迷迷糊糊,精神过头的奈琪露娜跟白玲玲也就算,但奈琪露蒂会出现这样的走神状况,只能说明小丫头绝对不在状态。

白莫邪按照自己对她的了解,这只多愁善感的小猫咪,十有**又有什么心事了,决定有机会找她聊聊。

话虽这么说,但就算不在状态,奈琪露蒂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看性格,她比裘莉安还认真。就不像白玲玲跟奈琪露娜,她们俩不管是出正式任务还是做游戏玩耍,都会掺杂个人兴趣偏好进去,性子十分相像,所以这两只小家伙,最近就凑到了一块儿,一幅相见恨晚的模样。

所以奈琪露蒂挑选的目标,是有认真做生存概率分析,结果还真就从头到尾一直黏在这名长官的头盔上,不像另外两人那样,一堆监视器,经常被迫换人跟随观察。

再说录像的具体内容。

听这“士兵”冲着电话那头嚷嚷了五分钟,白莫邪就知道这士兵的军衔相当于大校,属于可以佩戴披风的军级了。

虽然他讲的并不是姆瓦萨亚语,但这个时候茉维依她们早就破译完整颗星球上的全部语言,系统已经可以进行完美同声翻译了。

同时,录像画面上还有字幕跟信息框弹出来,是奈琪露娜进行的备注,给出了战场沙盘,战略地图,标注出来了大校具体所在位置,周围友军以及进攻方向,面对的敌军情况——总之就比只有个干巴巴过山车画面的白铃铃录像信息量大。

是个认认真真做作业的孩子,其她小家伙都是在应付差事,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没有特别要求,就不做过多额外的内容。

看信息备注,这名大校所在的不对,是第四方面军协同部第十九路第六步兵师,他应该就是这支五千机械化步兵的长官了……

现在录像中,大校正抓着电话筒是在向上级参谋部报告前线遇到的状况,基本上是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糟糕词汇都用上了,五分钟的喊话浓缩一下,就是旁约各国经典国骂大合集。

监视器直接窃听电波,电话那头就有条不稳,不紧不慢,公事公办,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反反复复询问确认,就差没问出“吃了没”,毕竟战场上的噪音,就算是带降噪拾音功能的话筒,也是一片噪音,除了反复确认外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也难怪大校会急得臭骂连天。

这应该就是前线跟后方的标准交流方式,双方都习惯了——一边是,管你怎么骂,多么紧急的事态,没听清楚就是没听清楚。一边是,管你是谁,听没听清楚,我先骂了再说。

神奇的战场交流方式,接着耳机里传来驾驶员的报告,原来他们早已经冲到最前面,再往前已经没有友军,在问要不要等待友军。

这也很自然的事情,毕竟装甲运兵车,跑起来比轻型坦克更快,履带又比轮胎更适合泥泞坑洼战场地形。

作为协同作战的伴随步兵,混在坦克队伍中,作为第二梯次出发,跑了五、六个小时冲到第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更主要的是因为作为指挥官,没有保持队形的任务。

协同部队的指挥官,不用跟部队保持队形,进行协同作战……

感觉到司机在减速,大校一捏喉咙上的骨传音话筒,大吼:“加速加速!不想死的就往前冲!冲冲冲!”

然后通讯指挥车一阵黑烟后继续往前冲去。

白莫邪琢磨了一下,大校说的还真就是大实话——目前火炮覆盖才是最致命的威胁。

就算跟敌人第一线堑壕防御力量接触,火力直射的威胁,在目前全区域覆盖烟雾的情况下,最大也就一公里没有视野的盲射,只要不撞上反坦克阵地,就是安全的。

根据卫星的观察记录,凯联火炮的目标,的的确确多为还没提起速度,拉开间距,旁约单位较为密集的中部跟尾部——至于他们是如何知道旁约部队分布情况的,这就是黑科技“地震仪”、“地听雷达”的功劳了——根据收集分析地面传回来的固体震动波形,可以确认大兵团阵型,兵力分布情况。

这种技术,也就在百万人、十万装甲以上的大兵团场景,并且是运动起来时才排得上用场,而艾米莉亚平原十万人以下都不叫部队,所以双方的地震黑科技大显身手,部分弥补抵消掉了贴地云海一样的烟雾弹干扰……

人员、车辆的行进震动,是跟火力覆盖爆炸震动不一样的。

白莫邪记得存在炮击前排,拦截阻碍行动,然后围剿的战术。但在这个敌人密密麻麻,无边无际的平原大战场上,这种火炮技战术没有意义,要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单位,才是火炮部队的首要目标。

总而言之,冲在第一反而是最安全的,这就是现在出现的第一件战场反直觉事实。作为一个外星人,如果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对实际情况精确的分析能力,大胆果敢而又敏锐的战场意识,是无法做出这种反直觉判断的……

然而整支旁约部队都把油门踩死着,例如白玲玲观察的卡车。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是自己主动的、有意识的踩死油门,知道只有冲出火炮覆盖区域,跑在战友们的前面才有活路,或者至少不会死得毫无价值。

而大多数军人,只是在机械地执行全速前进的命令而已……

大校自然属于前者,白莫邪对这位大校评价很高,胆大心细,知道在战争迷雾的情况下,指挥官不到第一线,无法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无法下达最有效的作战命令,所以他跟部队一起冲锋。

同时肩负指挥任务的他,也并不是只知道无脑带头冲锋,来提升士气的莽将,十分清楚自己死在炮击中的概率跟普通士兵一样,都并不高,明白如何利用自己的特权,来让自己在战场上本来就高的生存概率变得更高。

实在是一名出色的老将……然后大校就翻车了——

大校在不断渐进炮击提供的烟幕掩护中,又冲了三十分钟,正中一颗反坦克地雷,被直接掀翻——这是冲在最前面所必须承担的风险之一,反地雷装备车辆都在后面。

战场上的地雷,非己方控制区域内的,多为直接空投,砸入地里,步兵可以轻易识别排除,所以多为反装甲地雷。

但反地雷车辆可以轻易引爆破坏这类地雷,所以实际军事用途,多为以战前阻延敌军装甲部队行动为目的。

到了8日这天,飞机空投、炮击释放的这类地雷,早应该在5、6、7三天里被先头部队清理得差不多,包括被占领下来的一公里地段,凯联工兵精心设置的,反炮弹轰炸地雷阵,也应该被清理得差不多。

现在大校被地雷炸翻,如果他已经冲完了20公里,进入到凯联方向控制区域,自然会遇到凯联新建的堑壕——但问题是,应该会先遇到自己人,5日突击的百万大军才对……

没有白莫邪上帝视角,到底什么情况,我是谁?我在哪儿?谁在打我?发生了什么?一片迷雾。

战场就是这样,一层套一层,兵马炮象层层保。两条人工河夹着的38公里地区,双方的终极目标都是打到对方绝对防线,那么只能一年一冲着守着这地狱38公里,至今也没再压缩得动,双方都没能在38公里范围内,建筑起新的绝对防线。

这也就体现出了,目前拜媞塔世界科学技术的极限。

原本38公里内存在大量散兵驻军,至少是现在兵力的10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驻军逐渐减少,除了火炮、导弹、毒气,血肉之躯也不好抵挡钢铁洪流,还不如多铺点地雷来得实在。

通讯指挥车履带炸飞,整车变边变形,底盘中部有被破片击穿,幸好不是运输人员的车辆,要不然车厢中部的人员就全部完蛋了。

而现在完蛋的,只是车辆中部通讯设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