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海为家的出处

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海为家的出处

其次就是羽林军的场地问题不过如今长安城中,已经是稍嫌拥挤,如果硬要在长安城中立下羽林军的营寨的话,并没有多少适合的地方,就算使有,也没有多么开阔。

所以诸葛老大之前曾经提及,打算向刘禅陛下进言,恢复汉朝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毕竟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嘛。

史料记载,当年大汉初立,四方未定,在一次平定叛乱后汉高祖刘邦回到长安,竟然发现丞相萧何正在规划建造宏伟壮丽、异常奢华的未央宫。

于是刘邦大怒,责问萧何,认为如今天下战乱多年,民生凋敝,营造如此宫殿未免不恤民力,似有暴秦灭亡之兆。

但是萧何听了刘邦的责问,没有请罪,而是缓缓说出了一番话,那就是“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今正因为天下未定,才应该趁这个时候营造宫室(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说不通,不过应该是战略意图,也就是展示肌肉,震慑潜在敌对分子。),况且天子拥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家,不营造如此壮丽的宫室,就无法彰显天子的威严,而且宫室营造的如此壮丽,可以令到后世的君王没有理由继续加建宫室(也就是一次投入,将来节省回来的意思)。

当然了,汉代的上林苑据后世考证可是有二千五百到三千平方公里那么大的,而清朝最著名的园林建筑,号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按照测算占地面积为三百五十公顷,也就是3.5平方公里,上林苑足足是圆明园的几百倍,真的是历代皇家园林之最,不愧“强汉”之名。

不过如此巨大的上林苑,却并不只是供皇帝赏玩如此单一功能的,据一些史料记载,这里也是汉朝皇帝用来围猎、训练将士的地方,汉朝天子的亲卫部队期门军、羽林军等,都是长期驻扎在这里训练和日常生活的,只是有一部分在皇宫里面守卫天子而已。

而且按照一些传闻推论,周亚夫的细柳营,也是极可能就在上林苑中的,因为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上就写到:“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邪界细柳”就是“斜界细柳”,也就是从细柳(今咸阳市区)沿汉长安城南,向东南至鼎湖(今蓝田焦岱镇)所划定的一条斜线,这就是上林苑的其中一条界线。

上林苑占地如此广大,汉代天子亦历来有将近卫部队驻扎在自己园林中的惯例,而“细柳营”就是因为驻扎于“细柳”而得名的,故此可以推断,细柳营驻扎地点在上林苑里面是十分合理的。

上林苑除了用作驻扎天子亲军之外,还是天子属下机构少府重要产出之地,里面各种农、林、渔、猎所得,都是供应皇室用度的重要来源,这在西汉司马相如所写的《上林赋》和扬雄所写的《羽猎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上林赋》中写到:“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羽猎赋》中则写到:“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

这两段描写,说明了上林苑四周围绕着灞、浐、泾、渭、涝、沣、镐、潏这四条水流,如此,可想而知上林苑的土地是多么肥沃,产出必定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