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四十四章 水火、阴阳

第三百四十四章 水火、阴阳

至于为什么说方仲永此人乃是野史所载,因为方仲永其人其事,只见于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不论是同时代还是之后的时代,都没有人或书籍提及此事,按理说如此奇闻,就算不至于天下传闻,同县同郡的人没理由不知道啊,怎么会完全没有记载和传闻呢?

那么这就是明显的孤证,按照历史学研究的“孤证不立”原则,就是某件事如果只有单独一条记载的话,历史学家们就不会将其认为是确实的历史,也就是不列为信史。

所以方仲永此事,遍寻古今各种记载,只有王安石提及,自然不能将其作为真实之人,而且所作《伤仲永》一文,通篇都是劝谕之意,颇有寓言的味道,难道那些寓言里面拔苗助长、削足适履、买椟还珠等人还真的存在吗?

故此后世大多数人认为,方仲永此人只是王安石虚构出来的,是为了用这个极端的例子,劝谕世人勤学之道,莫要自恃聪明就对学习一事有所懈怠,须知道如方仲永这种天资的人,若是没有继续读书学习,最后的下场只能是“泯然众人矣”,如果天资不及方仲永之人,还要懈怠学习的话,恐怕其下场连“泯然众人矣”也不如。

想到这里,我不由掩卷叹息,果然古今如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最公平的爬天梯”这些话一点也没有错,就算是古代的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只要教育不到位,三观稍有不正,通常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有些还要连累整个家族,常人若要出人头地,还是非读书不可。

想想连“多智近妖”诸葛老大、“武圣”关羽等人,都要多多读书,关羽甚至留下了“夜读春秋”的经典剧目,看来有机会我也要多点读书。

正在我沉浸于思考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动静,看来是诸葛老大来了,于是我就站起身来,恭敬地等候不知道是不是诸葛老大的人进来。

未几,房门就打开了,我定睛一看,果然是诸葛老大,于是我就立刻迎了上去,向诸葛老大行礼道:“老师,弟子来了。”

诸葛老大笑着向我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就招呼我跟着他回到书案前,诸葛老大自己坐定后,就招呼我原位落座。

等我坐好后,就见诸葛老大拿过我之前看完放在案上的《道德经》,问我看了此书后有什么感想,对着诸葛老大我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于是将刚才想到的水势刚柔、储发之理,以及与《孙子兵法》中的道理相结合等想法向诸葛老大和盘托出。

诸葛老大听了我的想法,频频点头,看来甚为赞同我的观点,然后谈兴大浓,和我探讨了一大轮阴阳转化的理论,所谓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我刚才所说的水势刚柔、储发之理,正是阴极生阳的最佳例子,而水为阴柔之物,却能发阳刚之威,也正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体现。

正如火乃是炽热暴烈之物,却也是能做温暖煮食之事,其中也含阳中有阴之理,难怪后世诸多小说、动漫、剧集等,都将水火作为阴阳的具现物,实在是这两者太符合古代阴阳理论了。

然后诸葛老大还说了就算是太阴之星,虽表阴柔,但亦含至刚之力,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太阴的升落,能引动大海如此庞然巨物的潮涨潮退,真是伟力,果是阴中有阳。

之后诸葛老大就说道,可惜至今尚无佐证,能阐述太阳内含至柔之力,不然阴阳之理就能完善自洽了,《易经》中表述的阴阳变化之理也更是明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