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而知之者

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而知之者

说到“水势”,我就不由想到一个人物,那就是黄易大师著作《覆雨翻云》里面的“覆雨剑”浪翻云大侠,其由于痛失爱妻,感情无可发泄,只能寄情于酒、剑,大概就是喝酒喝到上头胸闷,就挥舞一通剑法排解心中苦闷。

不过浪翻云实在是天资超凡,竟然凭借这样的发泄方式,慢慢自己领悟了无上剑道,书中形容其“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而其领悟无上剑道后,竟然能够在泛舟洞庭湖的过程中明悟“水势”之理,了解到整个洞庭湖的水流方向,甚至能通过自行制造暗涌的方法,改变某一范围内的水流,所以才能说出在洞庭湖上,没有人的操舟技术可以胜过他,也没有一只船能比他快的说话。

最后更是以“水势”之理领悟无上天道,成为了整个中原武林唯一可以对抗“魔师”庞斑的无上大宗师,一个人能有由情而剑,由剑入理,以理入道,其天资真的是恐怖非常,就连《覆雨翻云》书中也写到,不要以为人人都是浪翻云,失去了妻子就能明悟剑道,更以剑道直通天人之路。

浪翻云可谓是《覆雨翻云》整本书中唯一“生而知之”的人,其才情天资连庞斑也是佩服不已,所以才认定这个比他小四五十岁的人为唯一对手。

而孔子曾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可见“生而知之”就是“上智”之人,这类人就是不用刻意学习,只要接触某样事物就能直接明悟其理,就犹如浪翻云一样,各种情况都能领悟其中之理,失爱在悟、饮酒在悟、舞剑在悟、泛舟在悟、战斗在悟,故此才能以比庞斑小一半的年龄,追上了庞斑的脚步。

然而“生而知之者”几希,就连孔子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只是“学而知之者”,是通过学习使得自己接近“上智者”的人,这从他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可以得知。

其实“生而知之者”近神矣,基本只存在于小说等虚构故事之中,历史上有记载的仅有半个,那就是冠军侯霍去病了,之所以说他是“半个”,因为史书记载汉武帝欲派人向他传授孙吴兵法,霍去病不屑学习,然后十七岁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大败匈奴,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二十二岁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创下了武将极至“封狼居胥”之功。

后人认为霍去病未学兵法,在弱冠之年(二十岁)前就数立军功,封冠军侯、拜骠骑将军,而立之年(三十岁)前就立下不世功业,绝对是“天授之”。

但是霍去病身为汉武帝用心培养的人,又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若说其没有接触过军队、兵法等军事方面的事物,恐怕很难说得过去,就算是耳濡目染也已经接触过不少了。

而其对孙吴兵法的评价,可能就如项羽一样,自学过,认为不适合自己,所以丢弃不用而已,但是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应该不至于,起码也有借鉴、参考的作用。

不过霍去病如此年轻就能屡立其功,在武庙里面应该是最年轻的一位,实在是天赋異稟,所以才说他是半个“生而知之者”。

至于野史上,倒有一个“生而知之者”,那就是宋代王安石《伤仲永》里面提到了“金溪民方仲永”了,按照王安石所述,方仲永家中世代务农,没出过一个读书人,方仲永从小到大没有接触过笔墨纸砚等文具。

但是却在五岁的时候向父亲哭着要文具,然后自己提笔写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而且旁人“指物作诗立就”,显然就不是预先背下来的,实在是“生而知之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