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172章、皆灭

蜀臣 第172章、皆灭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172章、皆灭

护羌校尉,比二千石。

主西羌。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做备。

领护羌校尉之职的姜维,在处理羌事问题上拥有独断之权。

不管羌人部落是大汉疆域内还是疆域外。

也就是这个独断之权,让他对追击参狼种羌去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陷入了天人交战中。

进军追击,对大汉的裨益很大。

自从灵献二帝之交的汉室失纲伊始,凉州纷纷扰扰了数十年,稍微有些实力的羌胡部落都生出恣睢之心,皆不再敬畏于中原王朝。

不管是逆魏,还是大汉。

甚至常常兴兵叛乱或入寇,掳掠或杀戮大汉郡县的黎庶。

如姜维的先父姜冏,就是战死在羌胡之乱中。

如今正值大汉即将进军凉州之际,重新建立汉室威慑力势在必行。

哪怕没有做到昔日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要让那些羌胡部落闻大汉之名便心有畏惧,不敢与大汉为敌。

参狼种羌,就是可以用来杀鸡儆猴的部落。

往西顷山逃窜的参狼豪帅,李严等后续兵马讨平易如反掌。

如果他将逃往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的参狼残余,便可向凉州内外的羌胡部落昭示大汉的决心:胆敢兴兵与大汉为敌,哪怕逃得再远,也不会幸免遇难!

再者,追击也是将危险扼杀在摇篮的考虑。

西顷山也好,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也罢,对大汉而言皆是偏远之地。

大汉是不会也无力推行迁民实边,将此些地方占据的!

此便会带来一个问题:那些逃窜往阿尼玛卿山脉河谷流域的参狼种羌,不管与白马种羌共盟还是被并吞掉,白马种羌都会有部落前来占据西顷山洮水河谷。

随后,通过占据更大的疆域而变得人口众多及势力强盛,进而催生入寇大汉边境之心。

此乃可以预见的后果。

数百年内各种羌乱,无数次证明了这点。

且从大汉的角度出发,征伐参狼种羌乃是为了解决进军凉州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为了给予化外白马种羌坐大的机会,酝酿出更大的威胁来。

不然,先前保持与参狼种羌互不相犯即可,又何必耗费人力物力攻伐呢?

只不过,进军追击的风险也很大。

首先,毫无条件听命于他的兵马,唯有本部三千。

骠骑将军李严调拨的五千步骑,仅是暂时听令于他,并非是他直属麾下。

如若正常的作战调令,各级将佐尚能听从命令;但如此破釜沉舟的调度,那些将佐据理而争,不听从将令也无可厚非,他也无法强求。就如昔日萧关道之战,暂时调入马谡麾下的王平据理抗命不从,马谡对此也无可奈何。

其次,是追击乃一场拿无数士卒生命去豪赌的冒险。

受困复杂的地形,想追击只能抛弃辎重及粮秣,轻装而往。如若沿途被白马种羌等洞悉的行踪消息提前做好迎战准备,抑或者是衔尾过去无法一战而定,便会陷入死地中。白马种羌只需对峙,便可等到汉军无粮秣而自行覆没。

再次,则是对向导的信任问题。

在未知地形上追击,必须要寻向导。

而姜维本部士卒,大多来自河首羌人及白水流域的白马羌,他们对从洮水流域进发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的道路,并不是很熟悉。如若追击,就必须从沿途投诚的参狼种羌小部落中寻向导为大军引路。

然而,此些刚刚被大汉兵锋逼迫来降的羌人,值得信任吗?

这种信任,能担得起一个疏忽便全军覆没的后果吗?

最后,便是姜维自身的考虑。

他是降人,天生就带着别样的光环。

数年的时光,以及丞相诸葛亮的器异,也难于抵消生长在人心中的隔阂。

所以他行事必须要谨慎,领兵征伐更要战战兢兢。

不管是为了顾忌世俗的眼光,更是为了对得起丞相的信赖。

如此情况下,不要去弄险才是最佳选择。

毕竟李严的军令中,乃是让他督领前部进军西顷山,而不是自作主张改道去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哪怕是《孙子兵法》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无法堵住他人非议的悠悠之口。

是故,诸多缘由糅合在一起,让姜维陷入了短暂的犹豫。

对,短暂的。

当他步履缓缓,督着麾下将士收编前来投降的参狼种羌小部落时,也看到了那些羌人妇孺在部落的状况。

如今乃春二月,仍旧漫天风雪的时节。

但许多羌人妇人,对待孺子却彰显出了物竞天择的态度。

许多尚在襁褓或蹒跚学步的小儿,其母仅是用几片兽皮裹着,一点都担忧小儿被风雪侵袭而染寒病故。

让姜维在瞬息间想起了,汉家儿郎对西羌的认知。

西羌者,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性坚刚勇猛,堪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

亦是说,有资格在西北这片贫瘠土壤存活下来的人,都不会太在意生死。

只要许下足够的利益,他们便无惧追击而去是否还能生还。

至少,他那以羌人为主的本部三千士卒无惧。

李严调拨的、暂归他调度的五千士卒,既使不愿意参与追击,他也可以独自去拼死一搏。

因为他不畏惧死亡。

丞相诸葛亮待他甚厚,犹如再造之恩,让他无心去计较个人的得失。

只要对北伐有利的,对大汉裨益的,便去做了吧。

没必要去考虑太多。

成了,皆大欢喜。

失败了,便以身谢罪,此生无悔。

就如平北将军郑璞夺了萧关的“好运”一样。

姜维乃冀县人,在陇右生活近三十年,见过白灾、旱灾、山洪等等天灾,唯独没有经历过大疫。不是他幸运,而是西北的气候就鲜少能诱发大疫。

且他曾经是魏军的一员。

知道镇守西北的逆魏大司马曹真,参与过许多次攻伐孙吴的战事,也从大江流域疫病频发的经历中,积累了许多防护军中大疫爆发的经验。逆魏将军戴凌及魏平,都在曹真麾下任职多年,绝无可能让军中士卒在西北地区染上大疫。

也就是说,萧关守备魏军的那场大疫,来得十分蹊跷。

郑璞的好运也很蹊跷。

虽然在丞相上表朝廷时,声称此乃天助大汉,但姜维心中隐隐有所悟。

连备受丞相器重、与天子乃连襟的郑璞,报国之时都不惜名节及不顾及他人非议,他区区降人,又有何忌讳的!

大丈夫生于世,报人恩者,不计生死!

求为国裨益者,不计荣辱得失!

如若事败,死则死耳,何须虑之!

心有所决的姜维,让亲卫传达命令给本部兵马后,便召来了隶属李严那五千士卒的将佐,将想追击的意图告知,让他们自行抉择是否随行。

不出意外,绝大多数牙门将或校尉都以追击太过于冒险,回绝了此提议。

有个别将佐直言不讳,声称此调度违背了骠骑将军李严的将令,他不能拿麾下士卒的性命冒险。

有个别将佐则是委婉了些。

回绝之余,还声称敬佩姜维的胆略,愿意调拨自身的部曲百余人随征,以壮声色。

唯独有一领军八百的小校,当即慨然应诺同往。

他唤作蒋舒。

年刚过二旬不久,正是热血豪迈之时。

是故,姜维让那些不愿随行将佐,领军继续往西顷山进发,自己则是带着四千有余的兵卒,尽弃辎重,轻装往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而去。

临行,作了封书信,遣人送给此战的督帅李严。

曰:

“维本逆魏弃人,赖朝廷不弃,收为爪牙。丞相待我,恩同再造;将军擢我,犹如尊长,维感恩涕零,无以为报。今羌虏参狼种别有豪帅南下,意图与羌虏白马种合流。如若不击之,恐他日为我大汉之祸也!维自思,西顷山有将军督大军往,不足为虑也。是故,维愿领军四千往南追之,讨之。如胜,维取道白水归阴平郡;如败,身必死于虏地,将军无虑之。”

李严得书信时,已然是二日后。

此也是为何姜维没有请命,便自决而往的缘由。

洮水河谷沿路并不好走,来回请命所耗费的时间,会耽误战机。

“子远,我等终究还是老了。”

看罢,将书信转给吴懿的李严,还幽幽叹息了声。

亦让吴懿有些诧然。

接过书信快速过目,随后才知李严所叹乃何。

他乃是大汉的老人了,亦与李严相识许久了,是故也知道,如果他们两人处于姜维的处境时,绝对不会选择领军南下追击!

不是他们将略不足,看不到参狼种羌流窜至阿尼玛卿山脉河谷的危害;更不是他们年迈而失去了胆气,不敢领军而往。

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军中老人了。

在行伍待得越久,就会愈发谨慎,会对军争的利弊得失锱铢必较。

不是说如此行事不好。

相反,如此行事才是将领该有的品性。

但相对应的,乃是凡事皆求稳健、求万无一失,便会失去一往无前的果决。

夫战,勇气也。

不将自身置于死地,便不会有一战而定之功。

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有时候一往无前的锐气,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李严叹息的“老了”,不是单单指年龄渐长,更是指他们长期浸淫在高位上,习惯了患得患失,所以失去了锐气。

“呵~~~”

沉默了许久,吴懿倏然轻声而笑,说道,“将军何故感怀邪?若无我等沉稳,安能容得下少辈之人的锐气?姜伯约既然有进取之心,我等便夯实根基,让其更如意施展才学即可。况且,将军不见,丞相如何让郑子瑾施展才学乎?”

孔明与郑子瑾?

闻言,李严目光微凝,捋胡之手也顿了顿。

旋即便畅怀大笑。

乃将姜维所书与日常军报合一,同转给丞相过目,不复有叹。

又以参狼种羌内部不和、人心惶惶,以及势力不复先前之盛为由,勒令廖化督领后军护送粮秣辎重,其余诸部兵马皆倍道而进。

五日后,追至,大军鼓噪而击。

参狼种羌逆战,大败,投降者无数,牛羊战马等大半被汉军所夺。

各大部落的豪帅,皆被亲近骑卒护卫而逃。

李严乃分出柳隐的蜑獽军,押送俘虏及战获归去,别令吴懿统领步卒在后,自己亲自领着骑卒而追。

又八日后,遇马岱的部将杨霁。

赐支河曲一带的化外钟存种羌已然溃败,马岱及烧当羌王芒中正穷追猛打中,担忧李严这边骑兵匮乏,便别遣了杨霁领五百骑前来助战。

又五日后,李严追至西顷山。

彼参狼种羌豪帅皆藏于山谷中,伐木堵道而守。

李严乃临阵百步落营堵路,每一时辰皆大作鼓吹,佯作进军,令敌虏大扰。

是夜,三更,乃亲自披坚执锐,率领士卒衔枚入山谷,穿堑而攻,斩其豪帅以下三千余级,敌大溃,皆伏地请降。

西顷山的参狼种羌,尽灭。

而将兵四千有余的姜维,命士卒负十五日粮,轻兵兼行而追。

日沿途拾雪而食,夜皆相拥取暖而眠。

追二十余日,至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

时参狼种羌已然入化外白马种羌部落,帐篷连绵三十余里,炊烟竟天漫舞。

汉军困乏,且饥且渴,见羌虏兵盛,皆恐之。

姜维乃令兵卒不可饮食,激励兵将,曰:“今出国门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诸君不可惜命,斩虏首共功名,恩荣家人!”

旋即,乃披甲执矛盾在前为先登,大呼而前,士卒皆死命而战,唯恐为后。

遂大败二羌。

贼弃家而走,获牛马驴骡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

姜维乃令士卒皆不可护辎重,继续将兵追之,一日一夜行二百余里。

第三日,及贼。

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与贼再战。

汉军士卒因大呼,死力往赴;羌虏气夺,步步退败。

姜维见状,乃令骑卒从侧驰,突而击之,虏阵大溃,临阵被斩首五千余级,皆降。

至此,参狼种羌皆灭。

化外白马种羌,亦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