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173章、恩威

蜀臣 第173章、恩威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173章、恩威

夏四月。

大汉西出陇西讨南羌(河湟以南的西羌)的战事落幕。

昔日强盛一时的参狼种羌彻底覆灭。

势力强大的部落豪帅,要么被诛杀,要么被大汉迁其族人回蜀地安置,势力不存。而最早投降的小部落,则是被大汉册封官职,岁纳贡品,遣在西顷山一带的洮水流域安置。与参狼结盟的化外钟存种羌,情况类同。

此举,乃是为了南羌的长治久安。

因为大汉无法迁民去占据西顷山及赐支河曲之地。

如果将参狼与钟存的种号变成历史,那么此二地将会被烧当种羌所蚕食,进而催生出一个庞然大物来,更不利于大汉边境的安稳。

毕竟,如今的烧当种羌已然很强大了。

且他们之所以臣服于大汉,最大的缘由乃是以自身之力无法抗衡逆魏的刀锋。

而留下一些参狼与钟存种羌小部落,则是不同。

他们处于势力弱小种,为了生存只得依附大汉。且又见识过大汉刀锋之利,日后绝不敢再冒犯大汉天威。就如昔日陇西诸种羌入寇汉中郡,被板楯蛮杀得十不存一,进而祖祖辈辈皆口口相传“不可南行”的箴言,至今都从不敢再入寇益州。

而无端被卷入战事的化外白马种羌,则是成为了大汉的附庸。

姜维仅以四千士卒的孤军来袭,便让他们偌大的部落丝毫没有反抗之力,亦让他们再度想起了昔日大汉将匈奴追亡逐北的战绩。

只不过,姜维并没有为难他们。

当他们皆请降后,姜维声称自身仅是追击参狼种羌而来,对他们并无敌意。

为证明所言非虚,还当场将他们悉数释放及归还战获;且还以护羌校尉掌羌事的职权,承诺只要他们不犯大汉边境,汉军就绝不会再度踏上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

此举,让所有白马种羌豪帅皆感恩涕零。

抑或者说,以鲜血浇灌出来的仁义,更令人倍加珍惜吧。

他们杀牛宰羊,供大汉士卒吃食;且在姜维领军押解战败的参狼种羌族人及战获归去时,还自发让后辈子侄带着贡品随行。

想请求大汉朝廷赐下官职,成为附庸。

嗯,姜维很着急归去。

仅是让士卒休整了两日便启程。

非是不恤士卒艰辛,而是不敢久留。

汉军士卒太少了,又是孤军,而化外白马种羌拥众数万人!

先前以寡胜众,凭借的是出其不意,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锐气。

如今战事结束了,汉军决死之心也不复之前。如若久留,孰人知那些白马种羌会不会反悔,再度合兵报仇雪恨?

若是如此,押解着参狼种羌俘虏的汉军,绝对是无法抵御的。

这也是姜维对他们示之恩义的缘由。

如果兵力及条件允许,他早就将这些白马种羌皆押回去,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兵源及纳赋税的民户了!

军出而战,本就是求利。

不能占据其土,那就掳民掠物资而归。

不过,恩威并施,效果也不差。

李严与丞相诸葛亮得悉姜维所为后,便遣人来阴平郡,将那些白马种羌豪帅的后辈子侄迎入汉中郡。让他们先目睹了大汉各部将士演武后,才护送往成都接受天子刘禅的册封。且让还承诺了,将会在阴平郡的甸氏道开设搉场,与他们互通有无。

亦让他们对大汉心悦臣服。

在大汉的蜀锦、茶叶、陶器及铁器等物品陆续流入之余,他们不仅成为了大汉战马供应地之一,且还愿意被大汉以物资雇佣的方式遣族人随征。

亦是说,他们彻底接受了大汉的羁縻政策。

至于对他们推行羁縻之时,也是变相的促进他们变得强大,日后是否会演变成为大汉的威胁嘛..........

没有人去考虑,也无需考虑。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如果后人奋发图强,再复昔日武帝时期的国力,白马种羌再强大都不敢叛乱。只会慢慢被汉家礼仪蚕食,演变成为以汉家子民自居的自豪。

连其栖息地阿尼玛卿山脉的河谷流域,都有可能变成大汉的郡县。

如果后人耽于享乐,罔顾先辈的努力,被白马种羌欺凌了那也是活该。

何需去担忧?

战后,参与此番战事的各部兵马,都进驻陇西狄道休整,以后他们便是归李严节制,成为西线进军凉州、围攻四望峡及积石峡的兵马了。

各部将领也各有升迁。

其中,姜维的升迁最令人侧目。

不仅将之前行护羌校尉的“行”字去掉,还领相府参军、转为荡寇将军。

所领本部兵力也有变化。

与他同行的小校蒋舒升迁为裨将军,领千人入他麾下任职,让他本部兵力增至四千。

且在战时,早就臣服于大汉的陇西当煎、牢姐等小种羌部落,以及白马种羌的雇佣军,将归于他统领。

也算是没有职位、却有其实的重号将军了。

不过,人们对此也不奇怪。

荡寇将军的官职,本来就是诸多杂号将军之首,亦然是最令人侧目的将军位。

任此职者,相当于被朝廷期待着,未来可成长为国之藩篱。

比如大汉上一任荡寇将军,乃是关侯。

如果说,此战令大汉获得人口及物资无数,且彻底没有了北伐的后顾之忧;那么,对逆魏而言则是一场动荡。

羌胡部落人口比汉家历史更多的凉州,在得知参狼种羌及钟存种羌被大汉征服、化外白马种羌成为大汉附庸后,难免人心思异。

许多豪右、羌帅及胡王,对大汉穷追近千里击敌的做法心有忌惮。

因为夹杂汉魏中间,首鼠两端的道路已然被堵死了。

也不由自主的,将自身假想为参狼种羌。

如果不敌将迎来覆灭,如此结果自己能承担否?

抑或者是,索性效仿西海的烧当种羌一般,早早弃了魏国入汉,更符合自身的利益?

对此,魏国为了安抚人心,且为了防备大汉大举屯兵在陇西郡的调度,大司马曹真乃上表雒阳,将征西将军夏侯儒部转来了金城郡榆中县一带驻扎。

以他与魏延对峙,让征蜀护军郭淮得以将兵力转去西平郡,压制湟水河谷羌胡部落的人心思异。且魏国依着“边人治边”下放权力的约定,河西各郡的太守如张就、黄华等人,都让家中子侄领了私兵部曲,跟随夏侯儒前来金城郡驻守。

至于夏侯儒原先的驻地,乌水(清水河)流域,则是从镇守荆州的司马懿部,别遣了将军胡遵领五千人而来,继续镇守鲜卑乞伏部。

胡遵,乃出身于安定郡名门。

为人胸有韬略,时称良才,且以他家族在安定郡的威望,镇守乡闾之侧的乌水流域,可让魏国无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