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242章、越窑

蜀臣 第242章、越窑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242章、越窑

福祸相依,是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继魏国大司马曹真病故、十数万大军出陇右铩羽而归引发庙堂尽言弃凉州之议后,令曹叡稍微心安的消息便随后而至。

一乃是并州刺史声称可复置云中、五原以及朔方等郡。

自去岁轲比能与步度根受诛后,盘桓在河套平原的鲜卑各部,匮乏部落大人约束而互相攻战,内耗之下许多部落遣使者请服,再加上匈奴休屠各部早就降服于魏国,因而被放弃的河套各郡也迎来了划入魏国疆域的时机。

对此,雒阳诸公皆建言并州刺史之请可取。

虽说复诸郡不过是行羁縻政策,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些上贡物品,比起投入驻军及管理的成本不成正比,但意义非凡。

河套平原乃是汉灵帝丧后沦陷的,魏国今将之收复,乃是树立正统的威信之举。

至少在幽并二州的黎庶眼里,魏国此举就值得效忠了。

而如蒋济、陈矫等胸有韬略之臣,还将复置诸郡与西北战事联系了起来。

西迁至西套平原(宁夏)的鲜卑索头部,其首领拓跋力微在得到魏国大量精良军械的优势下,对阵鲜卑秃发部与乞伏部以及匈奴胡薄居姿职的联军连战告捷。仅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便尽夺三部赖以生存的牧场,逼迫其俯首臣服。

雄心勃勃的拓跋力微乃更部落种号为拓跋,继续给魏国上贡战马示好求互市,以积攒势力图谋并吞更多部落,称雄河套。

此也让魏国心生警惕。

他们可不想再迎来一个雄踞北方的“轲比能”。

是故,蒋济等人便建言,以如今魏国无法对河套形成强而有力统治下,改录匈奴左贤王刘豹前番随征之功,授职为朔方都护,转其部落前往朔方郡栖居,成为拓跋力微部落继续东进的屏障。

算是制衡的惯用手段:鲜卑强便扶持匈奴,反之亦然。

让河套始终保持着“两雄相争”的局势。

甚至,两者若是互争得久了,便会为了得到更多物资而争相邀宠于魏国。在紧要的时候,魏国可借此缘由,无偿征发他们的族人随征陇右!

不需要担心,刘豹看破魏国的用心,而借故托辞不愿前去朔方。

南匈奴被魏武曹操分为五部后,被授予决策匈奴内部事务之人,乃是右贤王去卑,且每一部都有魏国任命的汉人司马监督。刘豹之父于扶罗早就死去、其叔单于呼厨泉被“恩宠”也在雒阳养尊处优,让他在南匈奴内部的权势很弱。

名号虽尊为左贤王,但统领的部众仅是左部(匈奴五部之一)。

让他前往朔方,乃是默许他并吞其他游离的小部落壮大,犹如困龙出渊。有魏国在后支持,仅是对抗鲜卑拓跋部而已,他岂能有不情愿之说!

另一让曹叡舒心的事,乃是辽东的战报。

拜去岁东吴船舰跨海奇袭辽东,掳掠人口辎重无数而归所赐,因而在今岁开春之际,江东再度故技重施。

哪料到,夏四月赶到了辽河,却发现魏国已经坚壁清野,将许多黎庶都内迁了。

依着兵家常识,在魏国已有防备之下,吴国水军当退兵。

但任副职的宗室孙晞年壮气盛,不甘心兵出无所得而归,乃领着本部两千余人上岸搜寻周边,看有无遗漏的邑落或牧马地可掳掠。

随即,他便被魏国一偏将军,领着两百余骑突袭,杀得十不存三而归。

颇为巧合的是,此偏将军姓张名虎,乃已故张辽之子。

因为随司马懿征公孙而来辽东,又以骑战精湛而被留下戍边,防备高句丽以及护朝鲜、濊貊、挹娄与夫馀等其他东夷。

更令曹叡舒怀的,乃是细作传归来的消息。

吴国内黎庶叛乱四起!

如庐陵人李桓与路合、东冶人随春、南海人罗历等聚众杀官吏而反,每部都不寡于万人。

虽说,叛乱各部中,有素来不臣服于孙吴的山越裹挟作祟。

但这么多人一时并起,乃是黎庶不堪孙吴苛捐杂税之故。

为了坐稳江东选择与世家豪门妥协、拥有画郡县养兵特殊制度的吴国,让黎庶百姓受到多层剥削。

终年劳顿,却难继温饱。

生计之艰辛,更甚于魏国。

正值三国皆频繁用兵相争之际,他们不堪负荷聚众而反,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魏国自是心生欢喜。

至少在今岁之内,都无需担忧孙吴会入寇徐、扬二州了。

同时也心有惋惜。

若是魏国这些年没有频频征伐,趁着孙吴多郡动荡之际,便可以大军伐之。

哪怕没有夺地虏民而归,也可让孙吴在迎战与讨伐叛乱之间疲于奔命;以战事加重江东黎庶的负荷,诱发更多叛乱,进而让江东步入积贫积弱的死循环中。

贼易平而民心难复嘛。

委实是可惜了。

不过,曹叡不知道的是,江东还真如他所愿了。

孙权迫于赋税太寡、军费用度不足,便效仿了先帝刘备的“值百钱”,铸大钱曰:“大泉五百”,仅径一寸三公、重十二铢,便以一当五百。此钱推行不仅意味着黎庶将迎来更为艰难的生活,连世家豪强都被列为掠夺财富的对象。

这点孙权心中透亮,也没有多少犹豫。

江东的良田几乎都在世家豪强手中,官府可征粮秣很少。

而昔日周瑜健在时,曾建言“铸山为铜,煮海为盐”的富国之策,也愈加无法推行了——随着元从功勋及江淮系老臣故去,江东世家逐渐掌控各郡县的权柄,盐铁(铜)之利也明里暗里的被染指了。

这是孙氏成为江东之主的代价。

自从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氏便与世家豪强摸索出了彼此都能接受的相处之道。

他们支持孙家在江东权柄,而孙家庇护与反哺他们的利益。

不然,宗族底蕴与人才都不缺乏的他们,为何不倾慕魏国“九品官人制”而争相引魏军入江东呢?

当然了,江东这些烦心事,大汉不会为孙权操心。

在陇右的丞相,今岁调度各部兵马进军凉州,也没有打算邀吴国共力伐魏。遣右中郎将宗预使吴,乃是商议购置越窑青瓷事宜,为了分化河西走廊的豪右与羌胡部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