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245章、佳话

蜀臣 第245章、佳话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245章、佳话

随着费祎等人离去,偌大的校场便剩下了魏郑二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叙话环境,让出身微末而尤重颜面的魏延,卸下了人前的自持威仪,径自收刀入鞘,随手捞起一个胡牀坐下,侧头等候着郑璞的理由。

不管是刚被丞相授为护卫他攻伐金城郡后方督将的身份,还是这些年的功绩,让魏延都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小辈,已然拥有了与他平等对话的资格。

况且,以郑璞的性情与心计,若双方闹得势如水火,魏延相信最终被算计了的人,绝对会是自身。

如今以多谋善断著称的疤璞,最早乃是以狠戾扬名。

虽说已然成为大汉军中第一人的魏延,无需顾忌疤璞,但正值收复凉州可载入青史的功绩在前,他不想节外生枝。

同样,郑璞也不想与他闹僵。

毕竟魏延的性情,举大汉上下僚佐皆知,没必要去惹一身骚。

待看到魏延收刀舒容而坐后,他便先拱手示意,也寻了个胡牀坐下,语气缓缓而道,“我今日来将军军中,本无有举令郎与丞相之意。然而,待观将军行止后,便又觉得若不将令郎举之,乃我知恩不报也。盖因昔日将军遣兵救我于萧关道之困,我不曾忘之。”

嗯?

闻言,魏延微讶然。

他心中已有准备,只要郑璞随意寻个缘由出来,此事便是搪塞过去了。且他也知道,以郑璞之智,不可能看不出来他的行止已有了息事宁人之意。

但彼明知如此,竟还摇唇鼓舌,大放阙词声称此是为了报答昔日施以援手的恩惠?

落我颜面,还声称为是我好?

呵!

不由,魏延心中闪过一丝嗤笑。

也一改原本打算将此事揭过的心思,在脸上泛起几缕冷笑之余,亦微微抬了抬下巴。以十分高傲的姿态,候着郑璞的自圆其说。

无他,郑璞此话的口吻,太类似于说客的说辞了。

事实上,郑璞还真趁打算此机会当一回说客。

因为从个人角度与大汉利弊出发,他对魏延的感官并不差;也能意料到,以魏延素来持功自傲的性情,若是有了收复凉州的功劳后,恐会令举朝皆恶之。

是故,他对魏延的桀骜视而不见。

仅是别过脑袋,目视着军营远近旌旗的猎猎,犹如在自言自语。

“将军乃先帝部曲出身,鞍前马后,为国戍边,劳苦功高。以当今大汉军中宿将论,无人出将军之右。然而,将军亦不可否然,今朝野上下,与将军相善者,寥寥无几耳!”

“我与将军相识近十年矣,但与令郎谋面,仅昔日西城之战与今日。故而,今我将举令郎与丞相,所思所虑者,非止于令郎才学耳。”

“因我知,丞相若得我举令郎之书,必然会上表朝廷,让令郎归成都任职,于宫禁内伴天子左右。犹如我大汉关、张、赵等元勋子侄故事。”

言至此,郑璞故作停顿,回头肃容目视着魏延。

此刻,魏延的脸色略带尴尬。

他并非无智之辈,自然也听明白了郑璞的言下之意。

身为统兵大将,让家中长子在天子身边任职,不管是对朝廷还是个人而言,皆是喜闻乐见之事。

平心而论,仅凭这点就可断言,郑璞想举魏容乃是好意了。

且依着常理,此隐隐有犯忌讳的言辞,一般是自身幕僚或荣辱与共之人才会明言之。

今郑璞仗义直言,说成报昔日萧关道恩惠也不为过。

因而,一时间,魏延无言以对。

默默看着他表情的郑璞,也没等他出声分辨或其他。

略作停顿后,便别开脑袋,继续徐徐而道,“或许,以将军多年勤勉之功,会在心中不以为然,甚至在嗤笑我危言耸听。因而,我且再聒噪一二,还请将军思之。”

魏延没有出声。

但脸上已经收起了戏谑之色,屏息凝神而待。

“一者,以今逆魏之势,我大汉若取凉州,若非将军主事,功可竟乎?”

“二者,自古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朝野上下与将军相善者寡,以将军今官职,若再有为大汉收复凉州之功,日后是被征调归朝任职,还是继续领军征伐?”

“三者,不知将军已有多久未见陛下了?”

郑璞言罢,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不同的是,郑璞是将想说的都说了,而魏延则是欲言又止。

对于郑璞的三问,他都有答案。

但每个答案,都令他心中隐隐有所不安。

征伐凉州不必说。

逆魏自从陇右罢兵归安定郡后,便是将凉州拱手相让了。

只要后勤跟的上,丞相表请吴懿、吴班或者是马岱为主将,同样能将凉州收复了。区别不过是所耗时间与士卒战损的多寡问题。

并非,是非他不可。

第二个问题,倒能暂时忽略。

只要依旧是丞相主事北伐,他无论功劳多高、晋升到什么官职,都不会因为被担忧类似于“功高震主”等因素被征调归朝雪藏。

但第三个问题,对他而言,犹如振聋发聩。

他已有近十年没有见过天子了!

最后一次归成都,还是因为逆魏曹丕征江东、无需担忧汉中郡安危之时,他上表朝廷求得归来拜先帝昭陵,顺便入朝觐见了天子。

天子刘禅在他脑海的印象,还是那个在深宫里未及弱冠的少年郎。

与如今亲耕籍田、巡都江堰水利、问孤寡老弱、与士卒同食等各种行止的天子,判若两人。

尤其是,魏延本身的情况很特殊。

源于先帝刘备的宽仁,他的家眷就一直在汉中郡。

爵为南郑侯后,就更不曾让家眷归去过成都。

不客气的说,天子刘禅对他的了解,乃止于案牍与他人的口中,已然谈不上亲善了。

毕竟,朝中列位大臣对他更没有亲善之意。

哎........

魏延悄然叹了口气。

目光与语气皆有些落寞,“子瑾今能为我直言,日后便莫再提萧关道之事了。”

不再欠你人情了?

闻言,郑璞倏然而笑,“昔日将军随先帝左右,不辞艰辛,故而得先帝信重,擢拔于群,以汉中太守授之;若令郎归成都伴驾,他日陛下效先帝故事,乃令我大汉添一佳话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