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298章、悖德

蜀臣 第298章、悖德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298章、悖德

君子可以欺以其方。

此便是郑璞对待仓慈态度骤然恶劣的缘由。

事实上,郑璞根本不在意他的死活。反正其根本不会为大汉所用,且先前廖化所言的其人素有威信,杀之会令张掖郡士庶觖望,在郑璞心中并不以为然。

郑璞自认非乃嗜杀之人,但亦非迂腐之徒。

是故他觉得对待素来易动难安、畏威而不怀德的河西边徒,若有胆敢有怨言或不臣之举,便趁着大汉现今大兵在境的良机横扫!

除恶,但当务尽!

而不是求一时安稳而推行妥协,给日后留下动荡的诱因。

就如先前魏国复凉州后,哪怕有先后有名臣张既与徐邈安抚,依旧难逃数年一叛的死循环!

或时说,其中亦有魏国政令严苛、征调繁多令黎庶苦之的缘由。

然而若追溯其根源,便是寡礼仪且郡县失纲已久,以致人怀恣睢之心。

情势如此,就应破而后立!

以刀锋宣告朝廷威严、以鲜血战栗不臣,打破他们旧时倚为恣睢的根本,重建官府秩序,最后方能推行文教图长治久安。

但郑璞也知道,自身的想法很难推行,至少以大汉如今的国策而言很难推行。

举大汉上下皆致力于还于旧都。

因为巴蜀已然民力近枯竭,不应将太多人力物力消耗在河西走廊。所有人的共识,乃是河西走廊如当年讨平南中之叛一样,平稳过渡、纲领粗定即可。且南中如今确实成效不错,不仅安稳无扰,还为朝廷北伐提供军资与将士。

是故,郑璞自然不会再重申己见。

但是只要不违背丞相的定策,有些行事手段,他亦不吝显露出自身的不以德著称。

如今众人觉得不能令仓慈见杀,他便令其不敢死罢!

“我知府君心志,亦不求府君归降。然而府君可求隐居、可求被幽禁,甚至若有意归去关东乡梓,我亦可上表请丞相放行,但唯独不可求死!盖因府君若身死,郡县士庶皆归罪于我军矣,此与我驱兵破郡何异哉!我数次延请府君计议,非无力破郡,乃是求郡县安然易帜耳。若府君求死意决,为求张掖安稳,我便只好将从君之卒皆囚之,避免日后滋事。言至此,望君慎择之!”

郑璞声色俱厉,以仁义束缚仓慈罢,便拂袖离去。

亦令与席在侧的诸葛乔心中好一阵无奈。

既然被丞相委任为副手,郑璞厉色离席,他便有善后之责。

欲使人听教,需刚柔并济嘛。

他偷瞥了眼已经愤慨形于色的仓慈,略作思绪,心中对将欲叙的缓和之言细细斟酌了一番,方步前来,拱手轻声谓之,“河西如今日之势,前有魏平尽拔士卒往金城、后有贾栩败亡于令居,皆非太守之过,何为汲汲欲求死邪?再者,太守即使求一死全名节,我窃以为亦不宜此时耳!”

最后那句话,仓慈似是听进去了。

容颜稍霁,侧头目顾而来,静候下文。

也正中诸葛乔下怀,乃继续说道,“纵观古今,战事无所不用其极。太守与我等素昧平生,虽得诺许之言,然不惧我等食言而肥乎?依我之见,太守不若屈身在郡,且看我军如何抚民再计议日后。以备我军若有苛待黎庶之事,亦可为民做主。”

“唉......”

一声叹息,仓慈给诸葛乔还了一礼,便拔步归去。

倒不是认可了诸葛乔的宽解之言。

以汉军此些年在陇右的善政,他并不觉得汉军会苛待郡内士庶。

而是他知道,他若不从,郑璞的威胁真会成行。

夫兵者,不详之器,非止于战场。

魏国先前讨伐河西叛乱时,破家戮民之事亦不乏见,如今汉军为树立威信将两千敌对之卒罚为徒隶,又有何不可?

“走了?”

而他刚转身离去,郑璞便从后方军阵中显出身影来,和颜且悦色,丝毫看不出方才有动怒的痕迹,看着诸葛乔拊掌而笑,“嘿,彼不争而归,必屈于我。故可谓之,我军兵不血刃光复张掖郡矣!”

诸葛乔自是一时哑然。

少顷,方没好气的说道,“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郑君此举悖德也!”

“哈哈哈~~”

闻言,郑璞不以为耻,反而捋胡顾盼大笑。

亦令诸葛乔更加哑然。

刚想出言劝说几句,但踌躇片刻,终究还是咽了下去。

昔日先帝定蜀后,澡身浴德如丞相诸葛亮,亦与睚眦必报的法正公义相取。如今郑璞行事乖张乃是为国裨益,而他自身亦不敢比肩丞相,又何故言之?

而事情果如郑璞所言,仓慈归去不久,魏军阵内便有一人过来,自称乃张掖功曹从事,且言两千屯田士卒皆愿降。

但待汉军过去收编降卒时,却是发现仓慈早就离去了。

寻了那功曹来询,竟是仓慈不欲目睹张掖易帜之哀,便提前归去收拾细软遁入乡邑闾阎隐居了。但临行时,还对那功曹嘱咐,让其代为晓谕其他僚佐无需做徒然抵抗等。

算是有始有终了罢。

顺利越过焉支走廊的汉军,有郡功曹从事周旋,沿途城池皆传檄而定,郑璞乃以战时权力暂令各县原魏属僚佐各司其命、张榜安黎庶,一路疾行至郡治所觻得县方落营。

在作书去与费祎说项以及招王平部领军来后,郑璞便对各部将率调度职责。

乃是留宗预部在郡,分兵扼守各县城池与山丹军马牧场,其余如廖化、王平、糜威与庞宏等人则督本部往酒泉郡讨黄华,以及依先前与敦煌张家之约兵围敦煌,“逼迫”太守张就为了郡内士庶性命“无奈”投降。

且临行时,郑璞还嘱咐他们以后战事禀于官职最高的马岱,无需归预于自身。

盖因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然获大利时,必分于众。

就如魏延不来河西一样,他也无需亲临酒泉与敦煌郡分润他人的功绩了。

至于暂守郡的宗预,他乃隶属丞相的中军,此些年不乏历战事,无需特别安排。

自然,他也非无事玩忽。

早就归降大汉的徐质就是张掖人,且徐家世为冠族,在郡内颇有威望,正好替郑璞将郡内各豪族以及羌胡部落请来与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