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299章、蹋鼓

蜀臣 第299章、蹋鼓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299章、蹋鼓

暮冬十二月中旬了。

天地尽浩、积雪两尺深的时节,并非外出访友问故的良机。

但栖居在张掖觻得县的豪族抑或羌胡部落大酋,都不约而同的冒着风雪入城拜访郡内冠族徐家。

他们不敢不来。

张掖郡易帜不过二十余日,曾经率领徒附僮客随贾栩征令居的豪右,皆被甲胄俱全的汉军士卒拜访,声称“河西苦寒之地,朝廷不忍子民苦之,特赦尔等内迁”言辞,礼仪周全的请去蜀地定居了。

其带不走的牧场田亩,自然也归官府所有。

这令其他豪右心有惶惶,唯恐自家宅前也会迎来汉军的不告而来。

毕竟他们即使私下串联,将所有私兵部曲拼凑一起反抗,也无法抵抗汉军的兵锋。

徐家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派请帖。

如今,觻得县内所有豪右都知道徐质成为了汉将,亦能猜测到此番宴席意味着什么。

无非乃是汉军有些不方便启齿的要求,授意徐家代为转达与他们罢了。

自然,换而言之,只要他们满足汉军的要求了,就是令他们避免步入其他被强行迁徙的豪右后尘了。

是故他们一刻都不敢耽误。

对,郑璞没有露面。

他与诸葛乔商议一番后,觉得还是让徐家主先与那些豪右洽谈更好。

如此,即使谈不妥,也让双方有回旋的余地。

求稳为上,不能大开杀戒嘛。

权当是避免被诟病为不教而诛罢。

不过,郑璞此刻也在徐家中,乃是寻了敢死营的鬼面具佩戴,佯装作徐质的亲卫,依柱扶刀立于宴席大堂内。

他想亲自看看这些豪右的反应,以备寻出重点关照的桀骜者。

盖因试守觻得县的人选已然定下了。

乃他的妹夫,向充向文高。

令居之战的上表甫一至汉中郡,知道河西走廊已然囊中之物的丞相诸葛亮,在归陇右之时也开始物色各郡守县令以及驻军的人选。待魏延拔金城督军归陇右,丞相便悉数将这些人派遣了过来。

人虽未至,但文书已到。

郑璞看到向充在录后,便对觻得县额外上心。

不然那些从魏随征的豪右之家,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被强令迁徙。

为此,诸葛乔还私下作谑言笑了他好几次。

但谁让他仅有郑嫣一妹呢?

稍微假公济私下也无伤大雅,反正那些豪右也罪有应得,亦正好他此时无所事事,且来一观也好。

只不过,他似是白来了。

不知是汉军追责那些附魏从征豪右的威慑,还是原本仓慈在郡时便打压过一番豪强大户,这些与宴者对徐家主转告的汉军要求,竟无有半分异议。

甚至,郑璞还看见了,个别人听罢竟长舒了一口气,旋即喜笑盈腮。

难道是我军的要求太轻了?

郑璞心中有些哑然。

他先前便投书去与费祎,且还与诸葛乔商议后定下的要求有三。

一者,无偿归还山丹军马场的种马。

如今的山丹军马场已然空无一物,因先前曹真伐陇右时便调走了大部分战马,而在河西备战筹建联军时,仓慈将预留的种马皆与豪右换取粮秣辎重了。

没办法,仓慈并非贾栩或黄华,做不成尽收屯田所出以及搜刮黎庶百姓过冬粮之事。

其次,乃是令这些豪右分出小宗往蜀地落户。

美其名曰:大汉对各州郡一视同仁,便让他们入蜀地置桑田养蚕织蜀锦,共逐丝路利益。

这点政令的推行,算是朝廷与豪右共赢的。

他们如果在蜀地有了桑田,便是让家族拥有了完整的丝路利益,不会被商贾坐地起价等;而朝廷从画地、增户等方面得到了回报。

再次,则是出资修建学宫兴文教。

日后河西走廊每郡都将设学宫在治所之县,每县都设有学堂与蒙学,无论士子还是贩夫走卒之后,皆可免费前来受学听讲。因为学宫祭酒与劝学从事乃官府辟命供养,而学堂先生的束脩则是豪右襄助。

相当于强令他们长期“捐献”了。

但束脩之物委实不多,与他们家中资财相比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且此举亦是他们为家门添誉,得到了为善乡梓之名。

名,可比利难得多了。

至于拥护大汉朝廷、依蜀科遵纪守法等乃是必然,无需重申。

而诸如昔日讨平南中时,丞相以官职为诱令豪强募兵从征等事,尚且急不得,需待河西走廊尽安稳后方会推行。

盖因大汉暂时没有粮秣增募养兵了。

故而,徐家主将汉军的三个要求转述罢,除了那些购入种马的豪右与羌胡部落大酋愁眉苦脸外,其余人皆作欢颜。

还鼓噪着徐家主当好好尽主家之谊,多取些美酒来共醉、令出倡伎助兴等。

见诸事事谐,徐家主亦喜逐颜开,从善如流。

在座的徐质则寻由更衣,起身离席而出,好让扮作亲卫的郑璞随出。

至外,拐入别屋,徐质便拱手而道,“护军,以今日众人反应,我军所求未必太寡了。若不,我归席后私谓家主,让我家且先作表率,以迎王师名义出些牛羊资财助军?”

呃.......

闻言,郑璞双眸灼灼。

若是徐家作表率了,那么其他豪右纵使心有不愿也得影从。

无他,若他人影从而己未从,恐招祸事耳!

但是郑璞想了想,还是回绝了,“罢了,郡县甫复,求安为上。既然彼等已有臣服之迹,便不在此时节外生枝了。”

不在此时之意......乃是日后再行之乎?

隐隐心有所悟的徐质,没有再多舌,仅是颔首,“诺。”

二人又叙了些其他,便转归。

此时的宴席中,已然是觥筹交错、丝竹靡靡的乌烟瘴气。

只见原先的火塘已被撤去,换上了数面牛皮鼓,几个妙龄倡女身着轻薄纤细的罗衣,如雪赤足立于上。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似笔走游龙绘丹青;每每曲折身段时便赤足轻顿鼓,击声和伎乐,如定龙点睛之妙。

是乃蹋鼓之舞也。

常见于世家豪族与军功将佐的宴席上。

唯有区别的,乃是这席间的倡女罗衣轻纱过于轻盈,从风飘舞时玉体若隐若现,颇为不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