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39章、举之

蜀臣 第339章、举之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39章、举之

“子瑾为国署事,不辞艰辛也!”

对于郑璞的主动请命,令丞相眉目舒展、拊掌而赞,且还先前宽慰了一声,“说烧当种羌出兵,乃我一时之念罢了。事成与否,子瑾无需太在意。”

言罢,似是思及了什么,便又笑颜而问,“公渊自请往河西戍守效力之事,可曾知会了子瑾否?”

“回丞相,有之。”

谈及了傅佥,郑璞亦再度笑颜潺潺,语气颇为感慨,“不想昔日的倔强小儿,今已可为国劳征伐之事矣!”顿了顿,又为之美言道,“丞相,公渊性情虽执拗,但任事颇为勤勉,且少小便常随我在军中辗转各地,对行伍之事颇熟稔。今既然自请随征,璞便厚颜为之说情,还请丞相允他之志。”

“公渊忠烈之后,我焉能不允之理?”

笑着摆了摆手,丞相还顺着郑璞之言做了句戏言,“不过,子瑾既为之美言,我便将此记下。如若他日公渊有失措之处,便以此问罪于子瑾!哈哈哈~~~~”

很罕见的,丞相笑得很畅快。

且还顺势侧头将目光透去了窗帏外,眼神里泛起了缕缕追思。

自白帝城受托孤至今已然一十有二年了,昔日夷陵之战后朝廷中青代的将率俊才几乎丧尽,而如今,小辈如傅佥都能为国效力了。

如此反差对比,焉能不令丞相倍感畅怀与欣慰邪!

至少,此时的丞相陡然觉得,自身十二载的夙夜忧叹与鞠躬尽瘁并没有作徒劳、天意亦没有薄于他。

如此,即可。

若能目睹光复关中、还与旧都那一日,身死亦无恨也!

含笑自作思的丞相目光愈发迷离。

但却不知为何,丞相倏然间敛容,垂首阖目轻揉着鼻根。

也将疲倦之色从满脸皱纹中尽揉了出来。

或许,也就是在这一刻才会让人发现,原来一直以精神矍铄示人、以遇事皆以从容不迫之态宽慰人心的丞相,不仅须发尽霜白与稀淡了许多,且还满脸的沟壑纵横了。

一并畅怀而笑的郑璞见了,不由也收起了笑颜,耷眉自思。

亦令方才还言笑晏晏的署屋,在须臾间陷入了死寂中。

他大致能猜测到,丞相为何一时敛容——如不出意外的话,应是思及杨仪恍惚之事了。

说来也匪夷。

今日的杨仪与昔日的廖立,何其相似哉!

同样是才高,同样被丞相器异有加、可为大汉砥柱重臣,却也同样犯了自矜傲物、汲汲于名位而利令智昏。

不知过了多久。

再次睁眸的丞相,轻叩案几将郑璞注意力吸引过来后,便缓声说道。

“我此些时日自作思,深感朝廷可用之才太寡,便打算上表天子,以凉州已复而罢粱州之置,令各郡县复为前汉之制,以冀能匀出些许僚佐任事。粱州刺史向巨达德高望重,我欲将之转来相府任中职军师,统筹陇右别署诸事。但如今陇右与河西连年征伐,诸多事务繁琐,巨达年岁已高、精力有限且短于军争,故而,子瑾且举些许可佐巨达之人,供我参详一二罢。”

话落,丞相顿了顿,又倏然而笑。

“天子前些时日作书来,称子瑾举王伯远时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之言。今子瑾亦无需忌讳其他,但求为国裨益耳!如你兄长郑子彣若能为军争之事,亦举之。”

呃..........

此举乃是打算将杨仪贬去地方任职?

抑或者是先降其权柄,且观其行举心性有无改过再做任用之录?

郑璞听罢,心中便泛起如此念头。因为将向朗再度征辟入相府,所授予的职权正是杨仪如今所掌的。

但回头一想,不由又倾佩丞相的调度。

盖因无论资历还是德行,向朗都要比杨仪高出太多了。

令其来代之,杨仪心中再怎么不满亦是发泄不得。

“回丞相,璞兄长自幼受学于子敕公,素来不喜军争之事,故璞即使有心举之亦不敢耳。”

沉吟了少时,郑璞方笑颜而回,“不过,可佐向刺史军争之短,璞倒是以为有一人可胜任。且璞先前归成都时与之坐论,深感他如今在蜀地任职委实屈才也!”

蜀地竟有大才遗暗邪!

顿时,丞相双眸灼灼,催声发问道,“哦,不知子瑾所言乃何人?”

“丞相,乃是幼常兄。”

原来是马谡啊~~~

闻言,丞相微微颔首后,便捋胡陷入了思绪中。

若但论军计而非掌兵征伐,马谡自是才学堪用的,甚至是如今大汉最好的人选了。

毕竟有若马谡才学之人皆在掌军.......

抑或者说,当年他若不急于求成而冒进丧兵,以丞相对他的器异,忝职为相府僚佐之首他当仁不让,何来今日杨仪图权之事!

“幼常此些年在职地方,倒也一改往昔言过其实之弊。”

沉默了好一会儿的丞相,出声说道,“只不过,如今他益州治中从事,与公琰一并留署后方,职责亦然紧要。若转来陇右,恐公琰独木难支矣。”

“丞相所言,恕璞不能苟同。”

早在暗中打腹稿的郑璞,当即便出声驳之,“如今巴蜀之地,何来不宁之说?”

“呵~~~”

不由,丞相露出了果如其然的笑声。

他对郑璞的性情之刚早就习以为常了。

但若是细细沉吟,却也不得不承认郑璞所言极是。

在汉中郡推行摊丁入亩与朝廷频频募军户,以及用丝路利益吸引巴蜀豪族分户来陇右与凉州之地后,巴蜀之地委实安宁了好多。无产业者授田、游侠浪荡儿以军功募之、豪族大户以利分之,亦是将诸多诱发郡县动荡的因素在无形中消弭了。

民不患贫患不均嘛。

且如今益州虽疲敝依旧、朝廷用度捉襟见肘,但又没有横征暴敛,何来不宁之说!

以蒋琬之能与天子已经开始亲政,少了马谡在职亦无碍。

再者,李严还在成都呢!

虽左迁为闲职,但天子刘禅可是常常以事咨询于他的。

丞相之所以托言回绝郑璞所举,乃是昔日对马谡的寄望太厚,故而失望太深罢了。

是故,大致明了的郑璞,有些怅然的加了句,“丞相,幼常兄如今已然四十有六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