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民生之道,首在农事

第三百六十五章 民生之道,首在农事

在郭嘉等人的眼中,面前的店家不过是小人物而已。小人物就该有小人物的姿态,正如店家之前那曲意逢迎的模样,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地位。

但是一提到张机,这店家仿若变了一个人一般,甚至连那块马蹄金都拿了出来,一副你再敢说张县丞坏话,我就赶你出去的模样,让郭嘉有些不解和好奇。

郭嘉虽然放荡,但从不仗势欺人,闻言也没有生气,只是笑道:“店家,某并无恶意,只是岐黄一道博大精深,某听你言那张仲景乃个中圣手,因此心有疑虑。”

闻言,店家脸上的神色才缓和了一些,又露出了笑容,说道:“郎君所言极是,岐黄之道确实博大精深,但张公非常人也,小人称其为岐黄圣手,也是名副其实。”

“哦?”郭嘉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饶有兴致笑道,“敢问此言何解?”

店家答道:“张公自幼苦读医书,遍访良医学习医术,数年前更是开始坐堂问诊。就算是小人这般黔首,也是一视同仁,并且分文不取。敢问郎君,如此仁德医术,可称岐黄圣手否?”

“这……”

问对店家的问题,郭嘉一时语塞。

就连旁边的贾诩和沮授也是一脸动容之色。

身为县中官吏,却肯折节为百姓免费治病,自然是难能可贵之德!

相比于张机的医术,二人更佩服他的仁心。

虽然二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也没有什么仁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钦佩真正的仁义之士。

郭嘉沉默片刻,最终站了起来,正了正衣冠,冲店家拱手一礼道:“店家,若真如你所言,张县丞的确是岐黄圣手,方才是某失言了,还请见谅!”

店家哪肯受他这一礼,连连摆手笑道:“无碍,无碍……”

眼看时近正午,酒肆中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林朝也不好继续劳烦店家,便一挥手让他去去忙自己的事。

等店家走后,林朝冲沮授笑道:“公与,张机此人如此,想必你心中已有答案了吧。”

“呵呵……”

沮授淡淡一笑,眼中满是向往的神色。

“不想一名小小的县丞,居然有如此仁心仁术,某倒要见识一番。”

郭嘉也附和道:“公与所言极是,此等人物虽声名不显,却也值得咱们去见上一见。”

“声名不显?”林朝冲郭嘉冷笑一声,“那是你郭奉孝孤陋寡闻而已。”

郭嘉:“……”

林朝解释道:“昔年,南阳名士何伯求曾对张仲景言道: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何伯求即何颙,此人也是当世名士,极重义气,擅长品评人物。连他都说张机将来必为良医,足可见张机医术之高。

听林朝嘲笑郭嘉,沮授摇头一笑,却又开口问道:“子初,张仲景此人固然仁心仁术,可见其才不在案牍之间,所以某还是不明白,何至于让你亲自前来赚他……相请。”

沮授这一问,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当然,林朝不可能跟他解释什么叫医疗体系。这玩意的好处,只能等构建完整之后才能看得出来。

所以林朝眼珠子一转,便语重心长道:“其实某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奉孝啊!”

郭嘉:???

林子初这家伙什么意思,怎么平白无故又跟某扯上了关系!

不仅是他,就连沮授也是一脸疑惑。

旁边的贾诩则是继续埋头吃肉,好像这一切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一样。

林朝也不理他,只是继续感叹道:“公与你有所不知,今年年初时,某曾受泰山郡丞诸葛君贡所托,照顾他膝下子女。”

闻言,沮授木然点了点头,眼中的疑惑却不解分毫。

这跟他郭奉孝有什么关系?

林朝又是一声叹息:“某受人所托,自然要忠人之事。因此某待君贡公膝下子女,犹如自家子侄一般。而等今年返还徐州后,奉孝便要迎娶君贡公之长女……”

听到这里,郭嘉脸色一变,心中暗道不好。

林子初,你够了!

果然,还没等郭嘉来得及阻止,林朝已经说出了下一句话。

“夫妻本是一体,某待君贡公长女犹如亲女一般,自然也的待奉孝犹如亲子一般。”林朝满脸义正严词道,“可公与你是知道的,奉孝素来不治行检,放浪形骸,某甚为心痛,担心他天不假年,所以才不远千里来到涅阳,就是为了请张仲景回徐州,随时为奉孝诊治身体。

试想,万一他郭奉孝早夭病亡,君贡公长女便成了寡妇,某又如何对得起君贡公的托付!”

这段话说得有礼有节,简直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道德君子,可以托妻献子的那种。林朝心中暗暗为自己点了个赞。

可是,郭嘉却有种想骂娘的冲动!

林子初,你欺人太甚!

说了这么半天,就是想占某便宜是吧!

沮授听了林朝的回答,整个人都呆住了,扭头看了看郭嘉,又看了看满脸笑容的林朝,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得不说,林朝又一次刷新了他对无耻的认知下限。

……

几人饮了些酒,又吃了些小菜之后,这才心满意足的带着三分醉意出了酒肆。

林朝一行人又在城中市集逛了一大圈,看似随性,实则是通过物价来观察城中百姓的生活条件,同时与徐州境内百姓的生活做一个甄别类比。

毕竟南阳身为大汉经济中心,这里的生存条件往往能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其他地方与这里的差距。

虽说这个时代大多数市集都采取着以物易物的方式,但在这涅阳城中,却有大多数百姓拿着铜钱去采买物资。

年初时,董卓为了敛财,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将大汉一直流通使用的五铢钱铸造的更小,甚至宫中的铜人铜马等铜制物品,也被他融了造钱。

老董以为这样自己的钱财就会越来越多,但是董先生戎马一生,虽然擅长打仗,但在经济方面,那就真是个白痴。

不过这也不是他的错,毕竟就连李儒这种老银币,也对此一窍不通,甚至没有加以劝阻。

钱币不过是一种流通形式,衡量财力的具体体现而已。朝廷铸造钱币,那是因为朝廷的公信力值钱,而并非钱币本身值钱。

若抛开这种公信力,钱币一文不值。

当然,铜这种金属本身也是有极大的价值的。

只是当天下的生产力不变,物资多少不变的时候,铜钱却变多了……

这就像后世某灯塔国没钱就疯狂开机印钞票一样,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钱币贬值,物价飞涨。

这一轮操作下来,董先生的钱财不仅没有变多,反而因为混乱的物价而让铜钱失去了它本身的购买了,甚至阻碍了流通。

当然,董先生的这波操作并没有持续多久,所以虽然南阳距离雒阳仅有数百里,却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又逛了一大圈之后,林朝总算粗略的了解了涅阳百姓的生存现状,心中也在思考着此次回徐州之后,如何构架一个不容易崩塌的经济体系。

不过这种事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这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试错,甚至是漫长的时间,最终才能衍生出一个适合这个时代的经济体系。

至于现在,林朝脑中的想法,也仅仅是想法而已。

在日头偏西,时近黄昏之时,林朝一行人才从市集里面走了出来,准备返回驿站。

眼下已经快到了宵禁时间,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变得稀少起来,只是三三两两而已,且都行色匆匆。

回驿站的途中,林朝回想着之前脑中对于经济建设的构想,便开口笑道:“诸位以为,民生之要,当以何事为先?”

闻言,三人对视一眼,却都没有轻易给出自己的答案。

逛了一天的街,他们当然明白林朝为何会有此一问,心里也清楚林朝想干什么。

只是……三人都不善此道,因此谁都不想率先开口,万一说得不对,反而会惹得其他人嘲笑。

贾诩出身边地,凉州那边只有风沙,哪来的什么经济。

而郭嘉自幼传承了自己的家学,对律法颇有研究,又擅决断,可民生之道,却是一窍不通。

沮授自然学识渊博,但志不在此,因此书上学来的东西,真就只是书上的而已,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

在最喜欢玩隐喻的林朝面前掉书袋……他还没蠢到这个程度。

见三人不答,林朝笑了,同时放慢了脚步,再次开口问道:“怎么,你们三人皆是当世奇才,区区民生之道,却无一良言?”

激将法这玩意,素来只对郭嘉有用,就像是军令状只对马谡生效一样。可面对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连郭嘉也没有被激成功。

最终还是沮授率先发言,不过言语之间很是谨慎,压根不敢将话说满。

“子初,某以为民生之要,当以农事为先。”沮授道,“只要保证农耕,使百姓人均有田,每年有收,届时便可消除流民。一旦没有了流民,盗匪便不存在,届时自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太平。”

沮授这番话,是非常纯粹的仁道教化思想,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引得郭嘉和贾诩都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类似这种接近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的治理方式,必然会使得民生得到休养。人人有田,那便人人有粮,同时人人有饭吃。

华夏古代农民有着最为坚韧的忍耐力,只要日子过得下去,就不会生事。

所以保证了百姓不饿肚子,也就奠定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这就是世人眼中所谓的,天下大治!

因此,沮授的说法不算错。只是这不是林朝想要的答案,更何况沮授说得太过于广泛,并没有具体可行的策略。

不过林朝也只是随口一问,并不奢望立刻就能得到一个方略,因此他也笑着点了点头。

“公与之言,某亦颇为赞同。只是某观这涅阳城虽不大,但百姓生活却比徐州治下更为富足,因此某就想着,此次回徐州之后……”

林朝正说着话,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这里是城中闹市,何人敢纵马驰骋?

而且眼下快到宵禁时分,这时候纵马难道就不怕伤到行人吗!

一念及此,林朝眉头一皱,目光向前望去时,就见到一辆马车奔驰在街道上,速度之快,几乎已经是马匹尽力奔跑的极限。

赶车之人,看上去四十来岁,不过那一头花白的头发,倒是令人侧目。

“监军小心!”

眼看马车越来越近,太史慈惊呼一声,急忙大步踏前,挡在林朝前面。

与此同时周围十多个家仆打扮的壮汉,同时冲到了最前面,将贾诩等人也保护了起来。

铿!

太史慈带头拔出了佩剑之后,周围的家仆也同时掏出了利刃,眼中顿时弥漫着浓郁的杀意。

林朝此行非常低调,堪称锦衣夜行,身边护卫力量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军中一顶一的高手,皆能以一当十。

“让开,速速让开!”

赶车之人见眼前这伙人竟不避让,急忙大声呼喊道。

可惜他的呼喊,并未有任何效果。

太史慈单手持剑,目光凝视着赶车之人,口中低喝道:“与某拦下此车,车上之人若敢抵抗,杀无赦!”

“唯!”

旁边的家仆答应一声,随即走出五人,竟然不闪不避地向马车冲了过去。

见状,林朝开口道:“子义,此人虽不该在城中纵马,但罪不至死,我等还是暂且避让一番。”

林朝虽然有脾气,但并非嗜杀之人,当下提议躲避。

可一贯对林朝言听计从的太史慈,这次却摇了摇头,依旧挡在林朝前面,头也不回地说道:“监军不可,此车的来意尚未可知,便不能让它近前。等马车到了眼前,若车中之人意图行刺,末将恐不能护得监军周全!”

这句话说得很明白了,就因为眼前的马车行为太过反常,才更加不能避让。等马车行过众人身旁时,万一车上真有刺客暴起行凶,就算是太史慈也未必能护林朝周全。

林朝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太史慈非常清楚,所以他不想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