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四百四十七章 猪拱白菜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四百四十七章 猪拱白菜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3:35

第四百四十七章 猪拱白菜

这个三国很核理

接下来,甄家其他姐妹与陈氏也走上来与诸葛亮打了声招呼。

这些都很正常,关键是轮到甄宓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

作为甄姜姐妹的幼妹,自然是和众女平辈。所以哪怕她年龄再小,也是诸葛亮的长辈。

显然诸葛亮也明白这些,刚要向甄宓行礼的时候……

小丫头却怯怯地福了福身,同时脆生生地叫道:“见过孔明哥哥!”

顿时,对面准备行礼的小亮仔愣住了。

围观众女也是一阵沉默。

甚至于刚刚出了府的林朝,也刚好听到了这一句,并成功被逗笑出声。

这……好像差辈了吧!

要不以后你俩各论各的?

一旦冒出了这个念头之后,林朝就再也忍不住了,甚至已经脑补出了某个场景。――小正太亮仔对小萝莉甄宓说:以后咱俩各论各的,我叫你姨,你叫我哥……

不行,忍住不能笑……

不过,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林朝的笑声成功吸引了一众小姐姐,大家见林朝出了府门,急忙就想凑上去见礼,却被林朝挥袖阻止。

“老师!”

诸葛亮赶紧行了一礼。

但林朝却没搭理他,面带笑容地走到了甄宓面前,开口道:“甄家小娘子,某观你与孔明年岁相仿,以后两家不妨多走动一番。”

这番话八岁的甄宓当然是听不出什么意思的,但周围的众女可都不笨,顿时看向甄宓的目光就变了。

当然,早熟的小亮仔瞬间也脸红了。

只有甄宓眨巴了一下眼睛,一脸蠢萌回答道:“姐……长史,我知道了!”

兄长常说,咱们甄氏要和徐州诸公打好关系,我这也算是帮兄长了吧。

一想到这里,小甄宓心中居然还有些窃喜。

林朝见小丫头眼珠子转得飞快,显然在打些别的主意,不禁大乐,笑着揉了揉甄宓的头。

“女荀,你且带她们去采买一番,某与孔明还有些事要谈,就不送了。”

闻言,荀采点了点头,眉间带着笑意看了一眼甄宓,又看看了孔明,这才笑道:“夫君,妾身知道了。”

一群莺莺燕燕散后,诸葛亮的目光也随之远去,至于目标是谁,已经不必明说。

啪!

“哎呦!”

诸葛亮痛呼一声,抱着脑袋扭头不解的看着林朝。

“老师,你打弟子作甚?”

林朝拍了拍手,没好气道:“人都不见了,你还在看,文若没教过你非礼勿视吗!”

武庙十哲,千古完人,至忠至诚的诸葛丞相,还不是被我林子初一巴掌给镇压了!

爽!

嗯,趁这时候多打几次,不然等诸葛亮长大后就够不着了。

毕竟这家伙成年之后,可是身长八尺呢!

总不能跳起来打他膝盖吧。

“老师冤我,弟子哪有看……”

小亮仔闹了个大红脸,虽仍在奋力狡辩,但声音已经越来越弱,找补无力。

林朝却不再搭理他,转而对太史慈笑道:“子义,你看这甄氏幼女如何?”

太史慈:“呵呵……”

“呵呵是何意?”

子义你学坏了啊,林朝心里想道。

太史慈当然知道林朝指的是什么,不过这种事……他该怎么回答?

毕竟是林朝的家事,而且甄宓的兄长也是当今徐州治中从事之一,他太史慈哪敢对其妹品头论足。

监军您说您的,又何必带上末将。

“也罢,就不难为你了。”

林朝笑道,脑中又回想起刚才甄宓那丫头萌萌哒让人怜爱的神情,忍不住叹息一声。

“好一颗水灵灵的小白菜,

就是架不住会被某头猪拱掉……”

诸葛亮弱弱道:“老师,弟子还在呢……”

“闭嘴,不然罚你去洗茅房。”林朝恼羞成怒道。

“噢,知道了。”

恰逢此时,福叔从府中牵出了一辆牛车,开口笑道:“家主,准备好了。”

林朝点点头,冲众人开口道:“咱们走吧。”

“去哪?”

诸葛亮不解地问道。

“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

林朝话音落下时,太史慈早已将诸葛亮提溜了起来,放到牛车上和林朝并排而坐。而他自己,则是纵身而起落在两人面前,充当起了车夫的角色。

见诸葛亮小脸上还满是疑惑的表情,林朝便开口笑道:“阿亮,你不用担心,文若那边某已经替你打过招呼了,课业暂免,等你回来的时候再补上。”

“可是老师,您还没说咱们此行去干什么。”

“看你年纪轻轻,肯定没听说过一个词吧。”林朝笑得很开心,“积极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大增长,为我徐州民生做贡献。”

说简单点就是――公款吃喝!

诸葛亮:“???”

老师,弟子读得书少,但弟子不傻。

首先这就不止一个词好吧。

林朝坐在牛车上,感受着春日的暖阳,心情瞬间大好。

牛车虽慢,但比马车稳太多了,林朝不赶时间,更不想被颠个七荤八素,所以才换了这么个出行工具。

“阿亮,眼下车上闲来无事,为师便来考考你,看看你这些日子随文若学了些什么。”

林朝晃了晃手上的折扇,开口笑道。uu看书

羽扇那玩意就是当初林朝灵机一动,为了自己的恶趣味而制作出来的。

真要讲究逼格,还得是折扇。

别的不说,但就那‘唰’的一声,想必回头率不会太低。

诸葛亮虽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恭敬道:“请老师考校。”

这时代老师考校学生的课业,几乎可以类比后世每个年纪的期末考,它关系到老师心中对你的评价,也关系到老师今后对你的态度。

虽然很突然,但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毕竟子经史籍什么的,他早就倒背如流了,根本不虚。

这就牵扯到林朝此行的第二个目的了,那就是亲自教导诸葛亮一番。

有荀在,诸葛亮的文化课和思想品德课根本不成问题,但身体力行方面,还略有不妥。当然,这也跟荀的教育理念有关。

荀信奉的是十年积累,一朝开悟。

先把基本功学扎实了,积累的足够多,将来投入使用的时候,便能得心应手,直至遇到瓶颈。闯过去,便能活学活用一身才华,不滞于物。

但林朝信奉的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要同时进行。

人的惯性和思维一旦成型之后,再想破除或改变,所耗费的代价实在太大。

若按照荀的教法,等成年之后,诸葛亮的积累的确是够了,但性格和行事风格也就固定了,很难跳出原有的思维去看待事物。

眼下诸葛亮学的东西已经不少了,当务之急是开拓眼界,不能闭门造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