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墓碑,哭声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四百五十二章 墓碑,哭声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3:35

第四百五十二章 墓碑,哭声

人生在世,总有着形形色色的**,而这些**一旦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

这其中有私欲,也有所谓的公理。

小到口腹之欲,大到青史留名,不管是否对这个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都是个人**的体现。

甚至各种**都实现了之后,有些人便开始琢磨起了一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比如……身后事。

这些人生前极尽荣华,自然不想死后孤零零的成为游魂野鬼。

所以古来帝王将相,都会在陵墓上下功夫,不过是找活人殉葬也好,还是带些金银财宝下葬也罢,都是在为身后事打算。

可总有那些一些人还不满意,生怕后世人忘了自己,便想着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事迹。

可青史留名这条路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能在上面蹭上一笔半句,已是天大幸事,又怎么可能长篇记叙自己呢。

于是,这些小机灵鬼换了个思路,发明了一样东西——墓碑。

碑这种东西最早的用途,其实是为了记叙某件大事。而这些人却拿来记录自己的生平,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清奇的思路。

墓碑由子孙后代立下,偌大一块石板,总能将自己的生平事无巨细记录下来了吧!

如此,只要自己这一脉香火不绝,便总有后人会记得自己,岂不美哉!

所以自西汉末期出现墓碑以来,东汉便继续发扬光大,立碑之举蔚然成风。先是达官贵族,王侯将相,最后直到民间的有钱富商死后,也会立碑。

毕竟这玩意礼法没有规定,朝廷也没有禁止,无论什么人都能来一发。

演变到了汉末,甚至已经有了无碑不成坟的趋势。

而林朝等人进入村口后,所见到的,正是一块斑驳的石碑,已经被打造成了墓碑的样式。

若单单一块墓碑,绝不足以引起林朝等人的惊诧,关键是墓碑后面的场景,令林朝通体一凉,心中隐隐有些刺痛。

这个村落不大,整体看上去也就一百多户人家。

但是今夜,每一户人家几乎都有微弱的灯光,甚至十之**都有低沉的哭声传来,且门口都挂着白布。

人死为大,所以办丧事有着极为严格的程序,但那是对公卿世家而言。

家徒四壁的普通人家若死了人,门口挂上一块白布,就算是办丧事的证明。

可……全村人一起办丧事……

这等景象,林朝还是第一次见!

房屋中传出的哭声,也是有气无力,令人闻之心哀。

再看眼前的墓碑,规格比普通墓碑大了将近一倍,上面也布满了裂痕,边角处倒是有最近打磨的新鲜痕迹,让人有些不解。

按理说,若是要立墓碑,肯定用不到这么大的。

而且墓碑大多是新的,而不像眼前这块,明显有风吹日晒的痕迹,但有些边角处又有新鲜打磨的痕迹。

眼前的墓碑,耳边的哭声,以及满村房屋中的光亮,交织成一幅怪异且凄凉的场景,让林朝紧紧皱起了眉头。

四下望了望,却因天黑而无人路过,想找人询问一番也做不到。

林朝沉吟片刻,指着墓碑向众人开口说道:“你們可有人知道,这是何物?”

闻言,所有人都摇了摇头。甚至饱学之士陈登,也皱着眉头沉默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叔父,某知道。”

人群中,关平举着手大声应道。

“哦,坦之你知道?”

别人都不知道的问题关平却知道,这是林朝没有想到的。

“这是自然。”关平满脸自信道,“叔父,小侄以前跟娘亲住在解良老家时,曾见过几次类似的石碑,所以知道。”

林朝点了点头:“那你且说来听听。”

谷晇

关平一指石碑道:“叔父,这是一块墓碑。”

废话!

林朝瞪了关平一眼,开口道:“天下间哪有这般大的墓碑!”

“有啊,埋葬很多人的时候,就得用这么大的墓碑。”关平满脸理所当然道。

埋葬很多人!

这一刻,林朝似乎像是想通了什么一般,整个人楞在原地怔怔出神。

而关平并未察觉到异常,继续自顾自说道:“以前遇到饥荒疫病时,村里会死很多人,因无钱埋葬,里正便会号召全村人去山上挖一块大石头,打磨成碑,然后把死的人埋在一起,最后将碑立在坟头……”

关平说到这里,发现周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看着他。

“怎么,某说错了吗?”

被这么多人盯着,关平还以为是自己说错话了,遂有些心虚道。

此时林朝已经回过神来了,但脸色却并不好看,声音也有些沙哑。

“坦之,你的意思是说,这块石碑是这个村子所有死去之人的墓碑?”

关平点了点头。

“唉!”

林朝口中发出一声叹息,眼中却露出一丝悲切。

这便是新政实施下,旁人口中安居乐业的徐州吗?

真是可笑!

“子义,且去唤此村里正前来,某有事要问。”林朝开口道。

“唯!”

太史慈应了一声,转身带着十多人前去找寻里正之所在。

林朝又楞在原地半晌,最终才招手将诸葛亮唤了过来,开口道:“阿亮,此处如何?”

此时诸葛亮眼中充满了震惊,他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家一起办丧事。

“老师,朐县最近并无战事,平白无故不可能死这么多人,除非是疫病或者饥荒所致……”

林朝挥袖打断诸葛亮的分析,再此问出了刚才的问题:“某只问你,此处如何?”

“不忍卒睹……”

诸葛亮沉默片刻,才开口答道。

黑暗中的墓碑,房屋中微弱的光亮,以及满村的苦声……几乎让人分辨不出这到底是人间,还是地狱。

“哼,某倒是觉得这个地方不错。”林朝冷笑道,“你方才已经说了,此间百姓之死,与疫病或饥荒逃不开干系。可无论疫病还是饥荒,郯县府衙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便是异常之处。究竟如何,待会里正到后,自有说法。只是……咱们若是不出郯县,安能见到此等景象!

孔明,你明白为师的意思吗?”

诸葛亮思索了一会,才点了点头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林朝开口道:“明白就好,为人为官,首要之处就是能明辨是非,万不可被旁人蒙蔽。”

太史慈的动作很快,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他就已经带来了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者,想来应该就是本村里正。

老者见林朝一行人皆腰间佩剑,身着华服,心知遇到了大人物,上来便拱手行礼道:“小老儿见过使君!”

“老丈不必多礼。”

林朝并没有纠正他称呼上的错误,而是伸手将老者扶了起来。

接下里林朝也没有客套,而是开门见山问道:“敢问老丈,此地为何家家露白,到底发生了何事?”

闻言,老者面露一丝苦涩,开口叹道:“还不是饥荒闹的,不然哪会死这么多人!”

此言一出,众人全都心中一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