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五百零九章 一视同仁还是因地制宜?

第五百零九章 一视同仁还是因地制宜?

这个三国很核理

一路从渤海郡北上蓟县,林朝此行倒也不是一无所获。

除了准备说服公孙瓒的说辞之外,林朝也在一路观察沿途百姓的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什么的就不必提了,只看百姓能否吃饱穿暖。

有衣穿,有饭吃,这是生存最低的要求,如今却是幽州百姓最高的企盼。

有道是兵过如梳,匪过如篦。

诸侯们要积蓄实力,供养军队来保持战力,继而争霸天下。

士族老爷们要扩大财富,享受生活,最好能与当地最大的诸侯达成合作。

而这些最底层的百姓黔首,却压根无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或者说,他们的死活从来不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所关心。

州牧这个官职,如今可以算得上是大汉权利最大的职位。

但‘牧’这个字,却颇有讲究。

牧,自然是放牧之意。

百姓家牧得是牛羊,那州牧牧得是谁?

还不是这些百姓!

在世家老爷们眼中,他们压根没有将百姓看作是与他们同等的生命,而是放牧管束的对象。

若非人丁不够打仗劳作所需,他们又岂会管百姓的死活?

权力的游戏很惊险,也很刺激,但却是最上层那一小撮人才有资格玩的。纵观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百姓何曾出现过朝堂之上?

对此,林朝表示无奈,却也只能承认这是事实。

但这个如今存在的普遍现象,却不代表它是正确的。

正如后世常有人说,你看别人如何如何……

别人都这么做,就能代表这是对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只是这条变革之路太过漫长,漫长到根本看不到尽头,漫长到足以使人绝望。

但……尽管自己这辈子绝对不可能达到那一步,林朝还是愿意一步步向前进发。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该做的事情,也有该完成的使命。

有些梦,看似遥不可及,却不是放弃的借口。

至于自己死后,有没有人会承袭自己的遗志,继续将这条路走下去,林朝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手中再大的权力,也只有自己活着的时候才有用。

至于死后,那便真的管不着了。

这正如在黑夜中奋力前行,不是知道黎明终会到来才继续走下去,而是只有继续走下去,才有可能看到黎明日出的那一刻。

虽未必能至,然心向往之。

一路上,林朝每到一处,都会拿出小册子在上面写写画画,一直到蓟县,这一行为才算彻底结束。

素来沉默寡言的高顺,却对林监军这一行为有些好奇。但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知道这不是自己该问的东西。

倒是林朝,在看出了高顺的疑惑后,主动将手中的小册子递到了他的面前。

一看之下,高顺顿时为之震撼!

因为小册子上记载的,并不是什么机密事项,而是这一路上每个县的民生情况。林朝事无巨细,大略将其分为三等,即吃不上,能吃饱,能穿暖。

这些朴实无华的字眼,却阐明了林朝以后对此地的执政方针。

“监军,这上面所载……末将不懂。”

既然是林朝主动让他观看,高顺认为自己可以发出疑问。

闻言,林朝笑道:“公义,你以为玄德公志向为何?”

“这……”高顺皱眉道,“末将不敢妄议。”

“你不敢说,那某便替你说了吧。”林朝继续笑道,“玄德公志在天下,志在匡扶大汉,志在开出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无论冀州幽州,咱们以后都会拿下来的。”

听到这里,高顺点了点头。关于这点,他倒是深信不疑。

林朝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继续开口道:“打天下易,治天下难。今后咱们如果拿下了这些地方,当如何治理?一视同仁,还是区别对待?”

谷腓

“末将以为,当一视同仁!”

高顺抱拳道,掷地有声。

徐州新政贯彻的就是这個态度,林朝也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所以高顺的回答没有半分犹豫。

只可惜,林朝却摇了摇头。

“若依公义此言,恐不出一月,民变又起。”

这下高顺更加疑惑了,急忙皱眉道:“监军,末将不明白,一视同仁难道不好?”

“好,一视同仁当然好,只是不切实际。”林朝笑道,“兹好比公义你为一郡太守,恰逢今年旱灾将至,若不修渠灌溉,粮食将颗粒无收,你当如何处置?”

“监军您方才不是说了吗,末将自当亲自带人修渠以灌溉田地。”

“那某再来问你,带人修渠,必然要征发徭役。倘若你治下有五县,徭役又需五千人,你当如何征发?”

“自然是每县出一千青壮。”

闻言,林朝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异样的笑容。

见到林朝脸上的笑容,高顺本能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林朝解答道:“一视同仁固然好,但必须建立在每个县的人口青壮都差不多的水平上。诸如有些县,或遇灾、或遭战乱,县中人口可能只有万人不到,你将此县与其他县征发徭役者同等数目,百姓如何肯依?”

“这……”

这个着实涉及到了高顺的知识盲区。

他本能认为一视同仁是对的,但林朝所说的问题,他又无法用一视同仁来解决。

林朝笑道:“子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当如此,治理政务亦当因地制宜。身为一郡之长,你需要考虑得是治下百姓如何存活,如何生产,而非一定要追求一视同仁。

每个县的人口不同,所出的青壮数量自然也不应该相同,至于各县该出多少,自然需要你郡守来调配。而调配的前提,又需要伱掌握各县的民生情况。”

说到这里,林朝忽然笑得很开心:“不然,你以为田元皓那家伙只是负责屯田,却为何把自己晒成了炭笔一般黑?”

林朝可以拿田丰取乐,但高顺却不行。

不过刚才林朝的一番对话,却让他真正明白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真正的含义。

“多谢监军教诲!”

高顺极为郑重的一抱拳道。

林朝摆了摆手道:“公义不必客气,现在你总该明白某编写此册的用意了吧。”

昔年,这个小册子被林朝记下那些该算计,该招揽,该毒打,甚至是该弄死之人的名字。

如今,它却成了治理州政的凭据,抚民以生的基石。

“监军远见,末将佩服!”

高顺再次抱拳道。

眼看蓟县将至,林朝将小册子收回了怀中,同时继续开口笑道:“公义,某知你素擅练兵之道,所以便想问一问你。招揽士卒,军中将士选拔,可有出身要求?”

见林朝发问,高顺连忙答道:“回监军,自然是有的。若条件允许,某还是愿意招募良家子为兵。如此,战力可以得到保障。”

闻言,林朝点了点头。

高顺的想法,倒是跟自己差不多。

于是,林朝又甩出了一个问题:“那为何良家子的战力比流民高上许多,公义何以教我?”

高顺再次沉默了。

练兵他是擅长,但这些原理性的东西,他却从未想过。

他愿意以良家子为兵,只是一种经验导致的结果。换句话说,高顺知道良家子的战斗力更强,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更强。

“末将愚钝,实在不知缘由。”高顺抱拳道,“还请监军教我。”

林朝并没有解答高顺的疑惑,反而笑着拍了拍高顺的肩膀,开口道:“公义,此事不急,你且慢慢想,何时想通了,便来说与某听即可。”

对于高顺其人的能耐,林朝心里其实有些摸不透。

高顺擅长练兵,擅长作战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是否具备成为一军主将的资质,林朝目前还看不清楚。

不过这并不妨碍自己先培养他,其他的日久自明。

且看他高公义,到底有多少天分吧。

好歹高顺是值得培养的,不像旁边瞪着一对大眼睛的庞德……这家伙虽然忠心可嘉,作战勇猛,但也仅仅如此了,终究不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