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六九九章 少不入川

新顺1730 第六九九章 少不入川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六九九章 少不入川

看书网.,最快新顺1730最新章节!

虽然刘钰很想把这些商贾当人看,但对付猴子的朝三暮四手段,却也真的是有效。

这些商贾自来如此。

办事之前,恨不得每个官员都是贪官,最好是个官就能收钱办事。

办事之后,恨不得每个官员都是青天,不贪不占不克扣不索贿不求报效不摊派。

疏浚从宜昌到重庆的纤夫路、河滩道、暗礁。

这笔钱,当做权钱交易,从朝廷手里买下垄断权和朝廷对他们地租问题的解决,他们会非常高兴。

这笔钱,等着他们真的垄断之后,再从他们手里收,那就要被整天抱怨,觉得朝廷索要无度:修三峡水道,关我们毬事?

官运、商销,我们产,那运输和销售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合着三峡沉船率高,老百姓就不吃盐了?

只要吃盐,我们就能卖出去,凭啥我们出钱修三峡水道?

要是朝廷把三峡水道包给我们,过一条船,我们就抽一笔过路税,那我们也不修。

除非有别的路可走,否则修不修都要走这条水路,那修它作甚?

是以刘钰直接拿出对付猴子的三四、四三手段,这陕西商人果然非常高兴。

这话得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

哪怕是要钱的贪官,那也分三六九等的。

有的是明码标价,给到钱,那是真办事。有的则是收了钱也不办事。

而刘钰在商贾这边的信誉,打了二十年的基础,信誉是非常高的。

看上起,这像是一场和朝廷、和皇帝做的权钱交易。

刘钰只是皇帝的白手套,替皇帝收钱。皇帝收钱之后办事,保这些商人垄断川南盐业,顺便以暴力机器解决地租问题。

那这笔钱,就花的非常值了。

“国公所言甚是。”

“吾等自秦入蜀,素知蜀地产锦不产棉,百姓所用棉布,皆产自江汉。若能修缮三峡水道,也算是我等秦人为蜀人做了些善事。”

刘钰呵呵一声,心道他妈的你们这分什么秦蜀的话,那你们的盐还是人蜀人的盐呢,你们靠捯饬军需后勤赚的第一桶金还是江南的银呢。用四川的盐的钱修三峡水道,算个锤子的秦人为蜀人做善事?

不过刘钰也懒得计较这些,甩出去一套三峡水道的整修方案道:“夔州府尹、奉节县令等,早就上疏请修三峡水路,各色方案所用银耗,皆有定案。”

“只是如今朝廷正忙于修治淮河,事有轻重缓急,此事一直搁置。”

“我算了算,原本修纤夫拉纤路、修险滩的钱,约莫五十万两。”

“而如今不比以往,科学院自有专门炸石头的炸药,又兼有了浮标航道之法,这些都加进去,又要加增20万两。”

“松江府那边的海商,因着要这边的锌锭,我准备给锌锭加个5%的基础建设税。他们倒也乖巧,直接办了个包年,提前交了10万两。”

“剩下的,也不能全让你们出。陛下圣明,出内帑2万两。户政府再出个8万两,夔州府的商贾出个10万两。还剩下40万的大头,你们拿吧。”

40万两,还真不多。

哪怕是朝廷给解决的地租钱,真要是办起来,也不止这点钱。

这陕西商人算是入川陕商的带头大哥,在商人中颇有威望,心里算了算,自觉大赚,忙道:“这钱自是我们出大头。除此之外,我们是在愚钝,不知道还有什么要做的,还请国公提点提点。”

刘钰笑道:“再就没什么了。就是你们的子弟,别在西京也别在四川了。去京城或者松江府,去开开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可不是周郑交质啊,你们也没这个资格交质。就你们这点资本,江南资本随便动动指头,你们就万劫不复,朝廷都用不着用朝廷手段弄你们。”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比别人更明白。”

“盐,总是有尽头的。总要学会新的发财手段,商贸方向。否则,朝廷这边也不高兴,我也不满意。”

对这个要求,陕西商人也只能连连称是。

暂不说这里面的道理,只说朝廷给出的这些条件,他们不得不答应。

他们现在还真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先领着他们去科学院转了一圈,既是为了推广技术,也是为了恐吓。

如果他们不接受,那么似乎朝廷转身就会去扶植一个愿意答应这个条件的王二麻子、赵三狗子,而且扶植起来非常容易。

不缺资本,也不缺技术。

至于道理,陕西商人也不得不承认,刘钰说的这个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他也明白刘钰说的意思。

他们能够在四川站住脚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而川商对贩盐一事尚不手熟。”

之所以他们能够手熟,因为他们之前在两淮贩盐。

他们是两淮盐业的竞争失败者。

就像陕西商人之前自己和刘钰说的那样,一些西洋诈术骗术,都是先在东南流行。等着东南的人不好骗了后,拿到北方和西北西南,也就很容易骗到很多人。

这就是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而陕西商人在两淮商战中一败涂地,但在贩盐上,打不过徽商,那还打不过川商吗?

作为此时全天下第二精通贩盐的商人团伙,打不过第一很正常,排后面的打起来还是颇为容易的。

而刘钰的意思,是说让他们的继承人,家族嫡子们,出去看看,不要这辈子就只会卖盐了。

再往内里说,如果说只会卖盐,这么说也不对。

而是说,如果没见识过别的、不开眼看别的产业,盐业是有尽头的。

到了尽头之后,赚的钱用来干啥?

吃?喝?玩?乐?

这些,花几个钱呢?

能垄断食盐业的,就可劲儿花,能花多少?

赚的大量利润,在不懂其余行业的情况下,必然会流向三个方向。

买地。

放贷。

科举——既包括苦读,也包括捐钱给朝廷换功名,大盐商要买的话,一般十万两银子起步。

这种捐是要看准时机的,比如闹灾了,这时候咔嚓一下捐出十万石粮食,朝廷不给个统治阶级入门券能行吗?

广义上说,买地、放贷,也属于工商业。

总不能把金融、地产,扔到工商业之外吧?

买地又不是自己种,标准的金融属性,怎么能不算商业活动呢?

但,这不是刘钰想要的工商业,也不是朝廷想要的工商业的。

故而在大顺这个特殊的国情之下,买地和放贷,是被排除到工商业这个概念之外的。

是以,刘钰的意思是说,如果只会“盐业”这一个工商业相关的东西,那么日后就肯定只能围着盐打转儿。最终盐饱和之后,就会投向非工商业概念的买地、放贷上。

包括大顺朝廷在内,对这种情况都是不想看到的。

对大顺朝廷、对皇权来说,买地带来的兼并,是王朝的毒药,历朝都会有一些抑兼并的意识。

虽然土地制度不变都是做无用功,但不代表皇帝没有这个意识。

看上去,刘钰也是在做无用功。

就像是刘钰在劝这些人,说多去外面看看,外面有的是女人,不要老盯着身边的这几个。

但现实是,走出去看看,外面女人确实多。

结果回头一看,还是身边那几个是最美的,那出去看看有什么意义呢?

就现在大顺而论,用物化女性的方式做类比,工商业里比“买地收租、放高利贷”更“美”的“女人”,有几个呢?

如果没有,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最美”的那几个杀掉。杀掉之后,之前排不上号的,就足够吸引人了。

刘钰称之为白雪公主的后妈理论:如果我怎么打扮都不能最漂亮,那么就用暴力手段杀死最漂亮的,最是有效。

历史给出了这种杀法,而来到大顺所见的现实,也治好了刘钰最后的一点美好的幼稚幻想:好像除了那种杀法之外,还真没有别的办法。成功只能动土地、而动土地只有那么办才能成功。

欧洲资产阶级的土地诉求,是从贵族手里要地,为的是资本为王,自由买地;大顺这边的土地改革,是不让累积的资本吃地。完全两个方向。因为哪怕均田也没有用,均田之后不变土地制度的话,新一轮的兼并又会迅速开始。

现在刘钰让他们的子弟去外面,不要窝在四川陕西,只是希望万一有那么一两个脑子不好使的,居然不吃喝嫖赌,不买地收租的,竟琢磨着要干实业。

广撒网下去,怎么也能有那么三五个不那么“正常”的,竟有振兴天下、兴办实业以强天下之心的。

再者,也是为日后一些大型工商业能赚钱后,由这些人的子弟做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方便将来拉动川盐资本投向一些刘钰希望投的地方。

这个穿针引线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都憋在四川陕西,二十年后,全是一群纨绔膏粱。会吃喝享受,会坐享其成反正盐也不愁卖,会买地收租那个是个人就会稳赚不赔,剩下的便都不会了。

四川是好地方,但少不入川,这些人最好还是出去看看、出去见识见识。

陕西商人觉得刘钰这几年在松江府搞得风生水起,若是能让自己家族的子弟们去学学,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就像自己这群人,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两淮的失败者在四川却所向披靡。去学学、看看、接触一些新的行业,那肯定是没坏处的。

况且听说新学学问,也教算账、工商等学问。走正途科举,也知道其中难度。而科学所学,对工商等又无益处,也算是去学一身本事,将来就算回来继承家业,那也有些好处。

再说了,不去也不行。既选了这条“近路”,那也不得不承受朝廷的诸多条件。世上哪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儿,有这等事,哪能轮得到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