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七零零章 新生代(上)

新顺1730 第七零零章 新生代(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七零零章 新生代(上)

看书网.,最快新顺1730最新章节!

这件事说完,便真的再无别的要求了。

这商人出来之后,也没有立刻说许多。

而是等着刘钰按照名单,一个个把那几个排在前面的商贾都叫进去训话之后,晚上刘钰只说自己忙,这些商人在聚在了一起,谈了谈今天被约谈的事。

只试探着说了两句,众陕西商人就发现,约谈的内容并不是很一样,但大体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你们怎么看?”

最先被约谈的、家里是洪武年间承包军需后勤起家的李姓商人问了问众人。

其余人却不说话,都看着他。

许久才有人道:“李兄,这里大家都服你,你也是咱们西秦会馆的发起者。国公也是先约谈的你,这事该你说才是。”

李姓商人嗯了声道:“你们也看到了。国公这一次说的,可都是实情。国公要想扶植个王二麻子、赵三狗子,易如反掌。”

“不说别的,单说这科学院的蒸汽机,若用来提卤,便是官面上的人不偏向,难道咱们这些用牛的,真打得过人家?”

“找井的手段,还是得靠川人。朝廷只是不会找井、打井,别的都会。可偏偏,咱们也不会啊。”

“国公的条件嘛……我看,也就都还好。”

“修三峡水路、纤道,三五十万两足够了。至于子弟离乡,也未必是坏事,跟着历练历练总是好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年松江府那些新窜起来的,多少都是早些年跟着兴国公一步步走来的?”

“你们看呢?反正这事儿是募股的,你们要是不愿意做,也不勉强。”

其余商人闻言笑道:“李兄,我们虽笨一些,却也知道这其中的好赖。这是不消说的,只说咱们入股的钱,怎么分?各占多少?这是要大家商议下的。”

“至于干不干,那是不消说的。落在嘴边的肥肉,还能让给别人吗?”

“按国公那边给的保护价来看,就算朝廷用最低价收购,就拿咱们现在的成本来算,也有利可图。况且日后用了吃煤的铁牛,加之煤矿那边那边也要改办,赚是肯定赚的。”

一众商人对将来能够赚钱都是深信不疑的。

虽然朝廷之前还真没用过类似的手段,但想着毕竟时代变了。以前川盐要做军事支持,云贵就算是边境区了,要换马、换粮食补充军需后勤。

现在云贵各地伴随矿业日多,加之改土归流之动作,如今大不一样。

看起来,朝廷也确实有这么改的道理,由原本的军事作用,让位于官运、商销,解决贵州吃盐的问题,也通过盐也加强对贵州的控制。

这边要搞官运、商销的手段,显然是堵死了那些包引大盐商的活路。大量的小散商,迅速就会挤满市场,也算是把他们日后往“产、运、销”一条龙上发展的路子给堵死了。

那就真的只剩下生产了。

当然前期的投资也是蛮大的,只是具体的投资数目,刘钰说那边正在算,过一阵给出来。

实际上,将来入股的数额,放到现在,就体现在这一次给疏浚三峡航道报效多少钱上了。

有的人手里有现钱,有的人手里并无现钱,这种时候,就要看商人中威望最高的人能否给出一个大家信服的方案了。

大家信服,日后肯定就是效仿松江府制度那边的董事,手里有决策权。

大家不信服,日后肯定压不住,说不得朝廷就会趁机搞出一些事情来,掺沙子、埋钉子,那都非常可能。

他们倒是没想过疏浚三峡到底是为了什么,毕竟哪怕他们胆子再大,幻想出了朝廷要把湘楚盐区交给他们,那这和疏浚三峡也没关系,因为现在又不是不通航,如今的耗损率仍旧让川盐在湘楚依旧有极高的竞争力。

李姓商人也明白这些人的意思,许多此时手里没那么多现钱的,希望他来说话;而那些手里现钱多的,这时候也不想得罪人。

各怀心思之下,李姓商人倒是有了刷威望的机会,这一次只要处理得当,大家信服,日后很多事就好办了。

商量了大半夜,终于拿出来一个基本上各方都妥协之后满意的结果后,第二天便报到了刘钰那,表示银子很快就会运到夔州府。

刘钰只让他们在这里再等几日,等朝廷这边的消息。

…………

几天后,朝堂上,或一年、或两年三年回京的各省节度使都在,这是大顺腊月的大朝会。

刘钰和往常一样,闷声不说话,就像是睡着了一般。

他不说话,因为这事他说并不合适。

所以,自有人说。

回京的四川节度使担任了这个任务,自然是前几日拜访接触之后,把事情讲清楚了。

这里面又不是刘钰的事,刘钰代表的还是皇帝的意思,这是显而易见的,否则怎么可能闲着没事干把手伸到四川去?

幸好这不是两淮盐,没有牵扯太多,四川节度使自然明白该怎么办。

他上奏的破题点,倒是全靠自己的本事。

破题点就说,随着四川这些年休养生息,人口渐多,翻了几倍不止。如今应该发展工商,以让百姓有活可做。

而陕西商人入川之后,主动报效白银四十万两,请修缮出川之水路。

又言如今川盐销售之种种弊端,是以请在四川行“官运、商销”之法。以便川盐入黔,降低黔地盐价。

上利国库。

下利黎民。

皇帝只是需要一个人提起来,朝会上讨论了一下,倒是没人在这个地方放炮反对。四川属于边缘地带,如今朝中的焦点地区还是两淮,四川的事不是太引人注目,这时候也不好站队,免得得罪人。

而且与众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大,两淮盐商的支持者,都是江南人。

两淮盐本事再大,也没有能力卖到贵州去。

况且,听起来,搞这种官运、商销的手段,也有利于两淮盐业。朝廷加强了川盐的控制,那么从四川走私到湘楚的盐就少了,这对两淮盐也是有好处的。

大朝会散去后,依着惯例,皇宫赐宴,加强一下地方和中央的联系。

大宴之后,皇帝又破格召见了几个人。

为首两人,都很年轻。

一个,要担任叙州府尹。

另一个,要担任叙马防御使。

这两个人都算是破格提拔,一个是在川西平叛中立下战功的,这不是刘钰举荐的,刘钰不举荐军队的人。

另一个要被皇帝钦点为叙州府尹的,则是刘钰举荐的,属于破格提拔。

年纪才三十,这么年轻就当要当府尹,在这等年头着实少见。

这等举荐,都是要担着干系的。将来出了事,举荐者也都要负责的。

如今大顺等官缺的人一大堆,举荐本来就是得罪人的事,很多人盯着呢。

一方面是因为大顺有自己的那些当初的老兄弟良家子。

另一方面,就是这年月的“高考”,也没有年纪限制。一年一年的考,一堆四五十的人,这时候就不得不给他们个机会,或是纳捐或是怎么样,最起码给他们个进体制内、有候补官员的机会。

人越来越多,考生越来越多,科举又没有年龄限制,也是怕憋久了憋出来一群一辈子没考上功名的,便作两首诗敢笑黄巢不丈夫。

是以这年月熬个官缺也真不容易。

皇帝当然有权直接点,但除非是很特殊的情况,否则不会动。有的人可能熬一辈子都没熬到个缺儿,至少得给那些人一点盼头。

而三十岁就能被提拔为府尹的,传出去那真是要被多少双眼睛盯着的。

两个人都三十出头,在皇帝看来,这就已经属于下一代了。

刘钰那是特殊,出身和连续赶上了北方两场战争飞起来的,不是正常情况。

正常来说,三十岁出头就当防御使和府尹的,亦可算是大顺的重点人才了。

毕竟皇帝年纪也已经不小了,若是真有些本事,日后太子继位后也都该身居高位了。

防御使是皇帝这边的人。

府尹算是刘钰举荐的,不是刘钰一系的人,但之前在苏南那边干的比较不错。

防御使自不必说,可以使功。

而这个叙州府尹,明显是为了将来使过的。

去征地、快刀斩乱麻地解决盐井地租问题,这进了史书,就和前朝的“矿监”之类差不多的名声了。

绝对不会有好名声的。

只要皇帝稍微露露心思,就会被无数人围攻。

这个皇帝要点的叙马防御使,姓马,名浩川,履历非常的漂亮。

武德宫出身,从军,在西南改土归流中历练,川西平叛中表现非常抢眼,被伏击之后临危不惧,反应迅速,依托火枪和阵型,打出来了个中心开花。之后更是带兵轻装奇袭,多立战功。

皇帝之所以点马浩川为叙马防御使,也和这里的情况有关。

叙州府位置很重要,是大顺连接贵州、云南的门户。

北边几县,固然是汉民众多的盐井区。

可南边,就是大凉山、马湖等彝族区。现在还处在奴隶制,还动不动下山来抓奴隶。

大顺继承了大明的遗产,最终也要完成云贵的彻底归化,而且伴随着滇铜、黔铅、以及将来的川盐入黔贸易,都使得叙州府需要一位有本事的人来当这个叙马防御使。

点马浩川为防御使,其实也是大顺准备改变过去的边区政策,而准备采取一种进攻性更强一些的主动出击战略的体现。

如果皇帝还准备继续采取那种防御性质的战略,那就不会选这个善于野战的人,而是会从工兵出身的挑几个,去那边重修前朝的堡垒区。

既是选了马浩川做这边的防御使,其实便是想要化被动为主动,更是默许“启边衅”,否则就该扔个五十多岁的稳重老将了。

三十岁当防御使,前途远大,那和五十岁可不同,肯定是要想办法弄出点动静刷军功的。不刷军功,白瞎三十岁当防御使的前途了,皇帝焉能连这个都考虑不到?

别处倒还好,西南地区,皇帝真的是不想再整天修碉堡,驻扎大几千兵搞碉堡之间的机动防御来保护滇铜、黔铅、川盐等贸易了。

别处要稳住,不要擅自开战刷军工影响大局。

这西南地区,却要用些“独汉以强亡”的手段了。先尝试下,若效果好,以后把那些年轻的、年纪和履历都有机会刷军功完成官衔关键一跃的,多往那边送一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