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八二五章 新的天下(上)

新顺1730 第八二五章 新的天下(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八二五章 新的天下(上)

程廷祚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弟子一眼。

心想于年轻人而言,在这种地方与庶民相处、每日都做一些无趣扎实的事,着实难比张博望、班定远那样的激情。

又想纵然孟松麓说他明白其中区别,实则走的还是班定远的路子,欲在万里之外扬名。

他终究活的年久,小辈心思,一望了然。

但他也不想说破,觉得孟松麓热衷此事,虽有年轻人耐不住寂寞欲成万里事的原因,可终究这件事也不是错的。

大顺对外开拓和探索,对这些儒生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极大地拓展了“天下”的概念。

锡兰、爪哇、身毒、欧罗巴这样的名目,频频出现在先发地区的书刊之中,对于外面的了解越多,天下的范围也就越大。

天下的范围越大,对遥远远方的恐惧反而越小。

曾经天下之外的蛮荒之地,如今成为了天下之内的遥远边疆。

檀香山到底在哪,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但他们已经开始接受地球是个球的概念,既然大顺的商船每年都能去欧罗巴,那么又能有多远呢?

云南、贵州的书生,若想去京城赶考,难道不也需要走半年时间吗?

商船去欧罗巴,也不过几个月最多半年的时间。

这样一想,那遥远而未知的檀香山,在新的天下观之下,最多也便是云南、贵州。

“你既想去,这是好事。兴国公信上虽多嘲讽,但我辈做事,与他的嘲讽无关,只与王道相关。”

“你若要去,过几日便过江往南,去拜会兴国公吧。”

“过些日子,圣上南巡,料来,兴国公亦要回京城了。他在这时候写信说此事,多有些临走之前,把要做的事都交代完的意思。”

皇帝要南巡来看改革后的江苏一事,并非秘密。

但孟松麓终究年轻,也不曾做过官,对于皇帝此番南巡和刘钰被不再出镇江苏的关系,并不能立刻理解。

“兴国公不再出镇松苏?先生何来的消息?”

程廷祚并不作答,只是笑了笑,心道这事是明摆着的。

如今松苏,已是朝廷财税重地,比之过去,数倍过之。

地税并未增太多,但是工商、专营、乃至于皇室内务帑银收入,却远胜过去,难以计数。

为帝王者,可以允人永镇云贵不毛之地,却不可能许人永镇此地。经营太久,就算皇帝不说,想来兴国公也会主动避开。

不过江苏一地,如今转型,舍鱼米之乡,而得棉丝之利。粮食、煤炭、铁器种种,皆于别处来。或者说,皆于海军来。

皇帝此番南巡,自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要亲眼看看江苏的民生经济,看看这些扶植起来的商人对皇帝的态度,亦或者是来特意立威的。

这些东西,聪明人是猜得到的。

想来与上次南巡定下废运河、修淮河、问盐商要钱的情况大为不同。

此番,程廷祚猜测,此番必比上次盛大许多。

甚至可能会引精锐亲军,一路护送。

更命海军舰队,大阅于松苏,也未可知。

他猜的,基本正确。

但并不完全。

确实,这一次皇帝南巡,是有很多程廷祚以为的想法。

包括带着军队前来。

也包括会在松苏大阅舰队。

当然,包括刘钰在江苏改革完成之后,不说是鸟尽弓藏吧,但也肯定不会再让他继续在这里出镇了。

但,这些想法,都是比较正常的、普通的、“旧天下”概念下的理解。

大顺对外交流导致的天下观、天下概念的变化,使得“旧天下”与“新天下”出现了一些不同。

新天下包括旧天下的许多,如同当初打着“保天下”旗号的大顺,最终大部分承接明制,包括税收、中央与地方关系等。

但许多与旧天下相似的,也要一些与旧天下不同的。

放到此时,也是一样。

皇帝这一次南巡,除了程廷祚说的那些“旧天下”逻辑下的举动外,还有一个程廷祚此时所不能理解的“新天下观”下的逻辑。

纵然程廷祚等人,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此时的天下概念,与过去的天下概念已然有所不同,但他们终究还是不能把握到不同的关键。

此番皇帝南巡,要引精锐京营护卫、要在松苏大阅海军,在新的天下观下,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对外扩张做准备。

一场从欧罗巴到美洲、从美洲到吕宋、从吕宋到印度、从印度到非洲的全面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即将打响。

不同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重点不同。

如大顺科学院的那群人,江苏改革的这几年,被列为头等大事的,是在北美洲的土地上,本杰明·富兰克林,用风筝“证明”了闪电也是一种电,和摩擦的电没什么区别。

之所以用“证明”,是因为大顺这边的新实学教科书的通识教育中,将这个说法作为一种“常识”,只是填鸭灌输而没有任何证明。

谷诹 随后,罗刹国的第一个本土籍院士罗蒙诺索夫,和提出了错误的热力学公式的另一位院士李赫曼,重复了这个实验……然后罗蒙诺索夫活了下来,罗刹科学院则当场损失了一位物理学院士。

由此,引发了一波“去证明大顺科学院那些奇怪理论”的实验热潮,各种大胆的、不要命的实验,在各地上演。

大顺的决策圈,关注的重点则当然不是这件事。

他们关注的重点消息,还是欧洲的局势、印度的局势、法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争斗。

以及,英法在北美正式宣战。

起因就是“人参”战争之后,大顺在江苏的改革,使得东西方贸易的奇葩状况严重加剧。

原本唯一能够用香料换取货物的荷兰,和大顺合作。

大顺快速发展的纺织业,仿造的钟表业,使得欧洲几乎没有任何货物可以进入到大顺。

本来也不多。

现在只是加剧了这种奇葩状态。

而法国在北美挖人参、捕貂皮、抓鹿角,忙的不亦乐乎,一船船的货物穿越万里航线,来到大顺,换取法国丝绸纺织业急需的东方上等丝。

法国人骄傲的说,他们再也不需要派船,去南美走私来获取足够的、与中国人交易的白银了。

人参战争看似结束了,可实际上并未结束。

尝到了甜头的法国人,支持印第安人南下俄亥俄谷地。

而法国人则沿着河流,修筑了诸多的堡垒,以法国人的堡垒、印第安人盟友的人力,不断挤占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这是在为“独占人参貂皮”贸易,创建缓冲区,但又不想和英国全面冲突。

因为……贸易上,法国人占据优势,他们只想保持现状,并不想扩大战争,之前的元气未复,此时又已经得到了对华人参貂皮珍珠贸易的优势。

英军的年轻军官乔治·华盛顿,为了升迁,带兵伏击了法国的一支小股部队。

法**官**维尔,带着法国人在欧洲特有的傲慢,认为法国是欧洲的宫廷语言和外交语言,用法语高喊不要开枪,我们是来谈判的。

华盛顿当然不懂法语,但他也不是很有胆量独走,他也不是很想和法国人正面冲突。

即便听不懂法语,他也不想搞事。

但英国人的易洛魁盟友领袖哈夫·金,不但懂英语,而且非常懂法语。

几乎是一瞬间,哈夫·金就做出了一个很难说聪明或者不聪明的决定,他冲上去用斧子把法**官**维尔给砍死了。

砍的原因,基本上大顺这边熟读史书的人,都能明白。

挑动英法开战,从而让英法两败俱伤,易洛魁人趁机做大。

《易》曰: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浑水摸鱼之策尔。

不能说不是一招妙计。

可问题是这种类似于挑动狗咬狗的计策,有个前提,得是自己足够强。

如果自己不够强,反倒可能让一家做大,彻底失去发展的时间。

人都被砍死了,那华盛顿这边也只能一不做二不休,把这支法国小队全灭。

但不久之后,法国人就卷土重来,且靠着印第安盟友的帮助,把华盛顿给抓了。

因为法国驻俄亥俄谷地的统帅,是被砍死的那个倒霉的**维尔的亲哥。

于是华盛顿被抓。

之前就说了,华盛顿不懂法语。虽然法国人认为,欧洲人、尤其是尉官级别以上的中上层不可能不懂法语,但这只是法国人自己认为的。

于是逼着华盛顿签下了一份认罪悔罪书。

认罪悔罪书,是用法语写的,内容很明确:是英**官华盛顿,“刺杀”了法国的外交官**维尔。今后英法在北美的一切冲突,均由英国人负责。

随后,签下了法语认罪书的华盛顿,被释放。

如果只是到这一步,大顺决策圈又不是傻子,自然能看懂:法国人怂了,根本不想和英国人开战,否则外交官被人砍死,就这么把人放了?

但,英国那边的反应,就非常微妙了。

眼红与法国和大顺之间贸易的英国公司、试图抢夺人参貂皮贸易的殖民者、确定了印度优先政策但在印度和法国争斗不休的东印度公司、金融资本家,立刻如同当年詹金斯耳朵战争时候那样,利用手里的舆论工具,展开了全面的宣传。

华盛顿自己承认,那场冲突并不大,双方死伤只有二三十人。

但很快,他嘴里的二三十人,变为了弗吉尼亚报纸上的二三百人,然后又变为伦敦街头被资本控制的舆论所描绘的“击毙了九百多名法国人”。

是保卫英国边疆和殖民地利益的年轻英雄。

有意思的是,一些报纸引用了华盛顿给朋友的信的一些细节描写:我听到很多子弹的嗖嗖的飞过,真的!这声音中有种迷人的东西……

而真正上过战场的英王乔治,则吐槽道:扯犊子,当我没上过战场?他不可能听到这么多子弹声。

而被资本控制的舆论,一旦发动起来,就不可能停下了,只能互相升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