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八二六章 新的天下(中)

新顺1730 第八二六章 新的天下(中)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八二六章 新的天下(中)

既然谁都不想担“赵构”之名,那就只能嘴炮升级。

法国要引渡华盛顿受审,因为那份法语认罪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有华盛顿的签名。

那英国就只能升级,说是法国人鬼鬼祟祟,像间谍一样,否则人家为啥杀你?

两边的舆论一升级,这些消息便跟随大顺的商船漂洋过海。

枢密院的参谋部也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法国人不想打,英国人想打。

战争,只能在两边都不想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不爆发。

法国人不想打的原因,很简单。

既然已经拿到了贸易上的优势,那么法国人只是追求俄亥俄谷地作为缓冲区,保证自己在北部的人参、貂皮、“东珠”贸易即可。

法国人此时占便宜,当然不想打。

而英国资本显然眼红,当然想打。

根据上次人参战争的情况,可想而知,战争的主动权在英国人手里,因为英国人把握着制海权,而且人口更多。

只有握有主动权的人,才有资格决定打还是不打。

既然握有主动权的这一方,很有打的意思,越发高调发动舆论——对此,大顺还是非常熟悉的,前朝的衮衮诸公,的确是可以让一些弱势的皇帝不太好应对舆论。

崇祯皇帝刚上台,还不是很适应皇帝身份的时候,面对朝堂争论,一时插不上嘴,还留下了“容小弟说完你们再说”这样的千古名句。

能发言的人,还是有力量的,虽然不太一样,但大顺这边也能理解大致是个什么情况。

况且,此时的英王还是个“异族”,异族为王,一般来说比较害怕这种发动战争的舆论,以为只能比英国人更激进才能不被骂。

大顺这边眼看着这种嘴炮升级,加上刘钰一直以来都在说,要复刻奥王继承战争大顺下南洋的故事,笃定欧洲一定会打起来。

现在,“曙光”初现。

只要英法开战,估计很快就会乱成一锅粥。

一旦欧洲乱起来,就是大顺夺取印度的机会,也就是皇帝梦想的印度土地税、人丁税、盐税三大税作为内帑银,全面加强皇权统治力量的机会。

皇帝已经老了,他要为儿子留下足够的白银,和稳定的财源。

有钱,有很多钱,未必一定能统治的好。

但至少,比没钱穷的要上吊,更稳妥一些。

是以,皇帝是以这种崭新的“天下”视角,夹杂了旧天下的视角,而又蕴含了新天下的视角,来做这一次南巡之事的。

选定的时间,也非常微妙。

选在了六月中。

按说,六月中,往江南跑,那就不正常。正常来说,六月中应该留在北方避暑,跑江南去干啥?

但六月中,是西洋各国的货船几乎全部到港的日子。

法国的、英国的、西班牙的、瑞典的、荷兰的、罗刹的……

一场盛大的演出,怕的是没有观众。

而一场有着明确政治意义的演出,怕的是希望看到的人没来。

所以,皇帝一反常态,选择了六月中旬这个并不是很适合去江南的日子,南巡松苏。

举办阅舰式。

明明,最适合搞阅舰式的地方,是威海卫、旅顺卫。

但,在那里大阅,人家看不到啊。

大顺决策圈的战略,是刘钰制定的,很标准的“待其两败俱伤,天朝再出兵摘果子,勾引法国出让印度‘上党归赵’,拖延下去直到英国国债崩溃”。

大顺在欧洲组织了武装中立的贸易同盟。

那么,怎么保证这个同盟,能够在战争期间大发横财,而让对方“暂时隐忍”呢?

阅舰。

把大顺海军的家底,全部搬出来,在长江口搞一场大规模的阅舰。

以此,来警告各国,最好不要把大顺牵扯进来。

如果大顺的商船,在战争期间走私什么的,你们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万一大顺下场了,多不好。

至于能不能把欧洲各国吓得就此和平?显然也不可能,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上次几大矛盾啥都没解决,早晚要打的。

大顺的战略庙算已经定下,战争前期全力发财。

你们互相劫船,大顺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乐见此事。互相劫船,意味着大顺即将在欧洲战争期间,独霸欧洲的东西方贸易市场。

但走私干的太过分,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就要考虑让对方针对武装中立同盟不胜其烦的时候,能够压下火气,继续胜其烦。

同时,也是给将来一些国家传递一些信号。

经过刘钰引导的法国,此时其实很容易做出决定:是他妈继续在基本没出成绩、整天赔钱的印度折腾?还是在每年大量的人参貂皮换白银的北美,保持优势?

虽然,刘钰说过,庙算中,英国应该扔掉印度,取代荷兰的位置,用印度来瓦解中法同盟,用取代荷兰地位的东西方贸易联络大顺结盟,在波斯湾画条线瓜分世界。

但,现在的情况是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很大,之前就已经被刘钰以贸易制裁的方式,逼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力向印度。

而北美,又不交税,走私又重,实际上真不如一个加勒比的蔗糖岛屿值钱。

相反,作为主力债权人的东印度公司,是叫东印度公司,他的核心利益在东边。

当法国面临选择的时候,法国可以选择放弃印度,拉大顺下水,从而保住日趋值钱的北美,同时拉到一个盟友。

谷颯 可英国不可能做出此时看来这么“智障”的决定,东印度公司所有投资打水漂、股东破产来放弃印度。

法国的东印度公司,都破产好几次了,法王可以直接召回东印度公司的人,因为法国集权很重。

阅舰式,也正是为了让法国人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让步,从而扭转整个战局的胜负。

当然,在传统天下观儒生的眼中,这一次阅舰或者大阅军队,只是为了做给日趋重要的江苏看的。

让已经极为重要、且扮演着财税重地的改革后的江苏,明白朝廷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哪怕再扩展一下,也就是听说告知了朝鲜国、琉球、日本、越南,以及南洋诸国,都要履行“诸侯”义务。

天子大阅。

诸侯要干啥?

诸侯要带兵参加,深刻体会一下什么叫天子、什么叫诸侯。

这本身,也是合乎礼法的。

天子阅兵会盟,诸侯按照爵位出兵参与会盟,这本身就是古礼。

震慑威慑,自不必提。

但旧天下观下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了。

实际上能想到这一步的,已经少之又少了。

然而,其实对大顺的决策圈而言,这一次固然有威慑一下江苏本地商贾士绅的意思。

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取得商贾的另类支持。

这种支持,是以大顺还未发行的国债为基础的。

一旦若是大顺开战,商贾能支持到什么程度?

支持到只要觉得大顺能打赢,就能继续支持,尤其是很多与西洋贸易息息相关的产业。

如果能压到7%、8%的利息。

大顺以盐税、垄断贸易买扑年费、毛皮贸易买扑年费等等这些东西作为利息抵押,弄个一亿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对大顺来说,撑下去,就是赢。

撑到英国国债崩盘,大顺就可以宣布获胜了。英国身上还有将近三亿两的国债,财政收入的大半,都要支付国债利息。

赢了吃肉。

输了吃屎。

那么,怎么让商贾对朝廷开战有足够的信心、踊跃接受比较低的利息购买国债呢?

自然是让商贾直观地看到,大顺自己的军事力量,有多么强大。

不但可以打赢。

而且可以打赢。

越直观越好。

越简单越好。

而最直观、最简单的展示方法,就是陆海大阅、周边来朝、万炮齐发。

松苏的商贾和新兴阶层,知道大顺有海军,有欧罗巴的那种巨舰,甚至时不时就能看到。

可到底有多少呢?

其实大顺的军舰吨位,未必太吓人。

但一旦聚集到一起,却是可以帆樯如林的。

叫那些外行的、不知道投送距离概念、难以理解战争逻辑的商贾,在必要的时候,会有充足的信心。

至于对商贾的提防,对皇权来说,不是没有,但也就那么回事吧。

皇帝内心一直确信一件事。

不管是盐业,还是海贸,越大,越好管。

分散经营,要靠高端的统治术。

大而聚集,只要朝廷不崩,三个狱吏、五个厂卫,就直接能解决。

在大顺这种地方,皇帝从来就没考虑过所谓的财阀夺权之类的可能。

别看现在大顺这边的纺织业、盐业、海外贸易业有几大所谓的财阀巨头,其力量在欧洲小国或许足以呼风唤雨,然而在大顺的皇帝看来,两个厂卫就能解决——当然,按照正确叫法,大顺没有厂卫,那叫孩儿军。

大顺有大顺继承的传统和历史逻辑,至少在皇帝看来,是这样的。

刘钰也认可,只不过他不觉得蕴含狂暴力量的是这些大商巨贾,而是他们反面的另一支力量——以史为鉴,自然也就触到了皇帝的盲区。

不过皇帝对这些大商贾的看法,是正确的。他们就是个屁,几个厂卫就能解决的人而已。

反倒是,如果不弄成这种大型垄断公司的模式,那反倒需要极强的控制力、统治术。

比如盐。

盐政改革之后,在皇帝看起来,管起来可比之前容易多了。

小而全面发展勃勃生机的工商业,以大顺的控制力和统治力,确实也管不太明白。

管十万个分散的小的,和管几个集合的大的,哪个容易,是不言而喻的。

是以威慑的确是有,但对江苏商贾和新兴阶层的威慑,还真排不在前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