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四五九章 荷兰灾难年(三)

新顺1730 第四五九章 荷兰灾难年(三)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四五九章 荷兰灾难年(三)

总的来说,此时欧洲的金融资本是过多的,但是投资方向是有限的。

这既意味着,大顺将来可以方便在欧洲借钱。

也意味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一场更大规模的、在大顺也下场后,必然波及全世界,从欧洲打到吕宋的战争会打的非常惨烈。

20年金融危机之后,英法都收紧了政策,加强了政府监管,防止再出现南海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使得资本更倾向于投向稳定性更好的国债,尤其是当大顺毁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后,也意味着英法等国政府,都更容易借到足够多的钱。

有钱,才能打仗。

能借到钱,才能打规模更大的仗。

当投资方向很多、而且经常能有年息20%收益的时候,资本不会去买国债的。即便买,也休想借到3%、6%,这样的低息。

当然也不是说资本过剩、投资方向有限,就一定会爆发战争。而是说,这是爆发一场长期惨烈战争的先决条件。

而且这种战争一旦爆发,往往意味着一个同盟集团的全面衰败、内部革命。因为借钱借的太多,资本互相押注,都指望着打赢了将来赚钱呢。

押注太多,赢者通吃、输者革命。

而且一旦打起来,不是谁想停下就能停下的,一定是打到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才行。

否则,都已经借了那么多钱了,打输了,咋还钱?

这些情况,固然对在大洋之外不可能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大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实际上,对荷兰其实也是个利好消息。

大顺如果下场,是可以保住阿姆斯特丹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只要确保大顺这边提供足够的投资方向。

包括国债,也包括大顺其实先一步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起步阶段。

一旦打开了欧美市场,投资方向会很多。

大量的欧洲热钱,完全可以涌向大顺。

只要将来大顺在欧洲募股,或者借国债,能在阿姆斯特丹借,荷兰在经历45年这一年的灾难年后,若能与大顺合作、废除英荷共同防御条约、驱赶奥兰治家族,其实还是有机会再活过来的。

就如同上次灾难年之后,法国驱逐新教徒敕令,让荷兰回了血一般。上次毁灭荷兰的,是法国;救了荷兰的,也是法国。

这一次也是一样。毁灭荷兰的,是大顺;能救荷兰的,也是大顺。

总归,荷兰的前途,还是有光明的。

只要找准合作对象。

不能说与大顺合作,等于是被大顺拿着当枪使,反正英国也没办法远征大顺,若是荷兰和大顺走的太近一起搞走私,会被英国针对。

因为荷兰就算不和大顺合作,英国早晚是要摧毁荷兰的商业能力的。

之前已经打了三次英荷战争,矛盾之大,未必就没有英法之间的矛盾大。

早晚是挨打,那还不如早做准备,早点找一个合作方。

要么就彻底躺平,自己废掉自己的运输能力、商业市场、金融地位。

但既不想躺平,又指望着英国将来不打自己,这就很不现实。

与大顺合作,前途是光明的。

只是,此时的阿姆斯特丹,没人能看到这一点。

甚至,连希望都看不到。

从底层的工匠、到中层的小持股人、再到高层的贵族寡头、乃至于最高层的执政官议会……眼中看到的,尽皆绝望。

对大顺来说,若是松江的股市崩了,影响不大。松江只能算个萌芽,大顺的本质还是个小农基础的封建帝制巅峰国家。

可荷兰走的太快。别的国家还在种地的时候,荷兰捕鱼加纺织;别的国家纺织的时候,荷兰运输加送货;别的国家搞运输的时候,荷兰转型金融业了,实业全扔了。

这种情况下,8月12号大顺下南洋的消息传来,整个荷兰便陷入了崩溃,金融市场混乱不堪,阿姆斯特丹省首当其冲,直接陷入了暴乱。

大量的中层持股者,围住了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大楼,要求兑付。

问题是东印度公司手里根本没有这么多的现金。

他要真的现金充足,如当年50%分红的时代,恨不得半年公开一次账目,刺激投资者信心。

现在十年才公开一次账目,显然是现金不足,内部需要做假账,各种拆东墙补西墙,尽可能维持。

眼瞅着自己的股票就要变成废纸,大量的阿姆斯特丹市民不知所措。

这时候,被刘钰上次来的时候就安排在这里的人,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些人开始混入阿姆斯特丹的街头,在那些绝望的市民中散播混乱。

散播混乱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

公司董事的私有财产,是否要对公司债务负责?

从法理上讲,是不用负责的。自己赚的钱,公司的债,关我屁事?那我要是负责,这些小股民,是不是也要负责?

但是,当民众的情绪愤怒的时候,所谓法律,未必有意义。

现在的情况,是股票很可能成为废纸;东印度公司的董事都是富豪;公司账目十年才公开一次;寡头派这些年做的事天怒人怨。

稍微这么一煽动,这些持股、但却不愿赌服输的市民,顿时脑子一热,围住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的同时,还喊出了口号:如果公司还不上钱,就让十七人董事还!

这肯定是毫无意义的,只是一种情绪化的发泄,但却很容易造成阿姆斯特丹的混乱。

在民众中煽动的混乱,不止如此。

大量的搀着假话的谣言,迅速在尼德兰的各个省份进行传播。

虽然当初刘钰创办的黄色小报,在几年前刘钰离开阿姆斯特丹的时候被取缔了。

但是当初留下的一些人,却依旧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在民间对民众的情绪进行挑唆。

执政的老婆是英国公主,她向来瞧不起荷兰,认为荷兰的一切都无法和英国相比……

难道指望一个英国人,不为英国考虑吗?荷兰为什么要卷入奥地利人的战争?荷兰为什么要帮助英国去打仗?这一切,都是因为执政的老婆是英国公主。

她当初假装怀孕返回英国,因为她只是想要借一颗新教贵族的种子,以便于她肚子里的孩子能够得到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荷兰的衰败,都是因为英国引起的。英国人夺走了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的货船被英国的《航海条例》所制约。

执政的老婆说如果执政不和英国站在一起,晚上就拒绝和他睡觉,因为英国公主觉得执政官长得像是非洲的狒狒,都要强忍着恶心和他睡觉。

各种恶毒的、人身攻击的、下三滥的流言,早在丰特努瓦战役爆发之后,就开始在荷兰传播。

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即便是假的,里面仍旧掺杂了很大一部分真的。战争失败了,决策失败了,站错了队了,总得找一个负责的。

荷兰的民众讨厌议会派,讨厌寡头们。

但是,全面对法宣战、全面支持奥地利,以及随后否决大顺的勘合贸易要求引发了大顺攻打东南亚等等事件,一件都和议会派、寡头们无关。

至少,这可不是大议长在台上时候做出的决定。

而是威廉四世向阿姆斯特丹进军、成为七省执政之后做出的决定。

这些谣言传播的非常容易,至少在大顺下南洋的消息传来之前,在阿姆斯特丹,摄政派寡头们甚至对此推波助澜,暗地里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大顺的很多人不了解荷兰,但若用一个大顺已知的历史,就可以大约知道荷兰此时到底是个什么状态。

荷兰,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是明末的大明。

历史上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之前,寡头们早早就知道和英国的关系继续闹僵下去,肯定会爆发战争。

但是,他们在此高瞻远瞩之下做的选择,不是积极备战。

而是一面支持反英派、反执政官派,一面悄悄地囤积了打量的造舰用的木材。因为一旦要是和英国开战,荷兰需要扩充舰队,这时候囤积的木材,到时候就能发一笔大财。

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寡头们一边高价售卖造舰的木材,一边拒绝交税。

政府征召水手进入军舰的时候,寡头们将走私船的水手工资提高了一倍,使得舰队根本招不满水手。而寡头们则趁着英荷关系破裂而未开战的机会,大规模在美洲走私发财。

当英国终于采取行动,开始在加勒比海上捕获荷兰商船的时候,摄政寡头派们又开始在国内发动声势浩大的对执政官的质疑:为什么不采取措施?为什么不派舰队保护荷兰人民的利益?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忍受英国人的傲慢无礼吗?

当荷兰政府决定造舰、准备一支舰队在加勒比护航的时候,摄政派寡头们又拒绝交税,并且认为提高遗产税、资产税是不合理的,不应该从他们的身上征税造舰。

顺带,政府既然要造舰,他们之前囤积的木材,正可以卖个好价钱。

护航,护的是谁的利益?这些人一清二楚。

但是,让他们交税,是不可能交税的。

他们是否知道他们囤货居奇、拒绝交税,若是荷兰战败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还是说,觉得后果对他们并无影响?

这实在很难说清楚。

总归,大抵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而此时,奥兰治派得到了执政官的地位,这些摄政寡头们的态度,就是“执政官干啥,我们就反对啥”。

因为,摄政寡头们确信,荷兰,或者说他们这些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部,而是一个可能会集权、强势的奥兰治家族。

在荷兰,奥兰治家族是救世主、是一贯正确、是绝望时候的希望。

这种势力,无论如何是要摧毁的,无论用什么办法,决不能让唯一一个有能力破坏荷兰特殊的“共和制度”的威胁,一天天壮大。

阿姆斯特丹,是反执政官派的大本营,所以威廉四世都不敢住在阿姆斯特丹,只能跑去海牙。

故而,这些明显是有人煽动情绪的话在阿姆斯特丹传播的时候,阿姆斯特丹这边大开绿灯。

那些下三滥的、下三路的谣言、中伤,在荷兰人的配合下,迅速在整个荷兰传播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