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五零三 运河的‘意向合同’

七海扬明 章五零三 运河的‘意向合同’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五零三 运河的‘意向合同’

“你以为这样就可以吓住我吗,裕王殿下,你我此刻都代表着各自的国家,现在我们应该.........。”侯赛因依旧保持着强硬,但是李君威却说道:“我没有想要恐吓你的意思,你知道吗,当你们奥斯曼国完成政权更迭之后,我最担心的是科普鲁律与近卫军发生内斗,现在军队都在前线,显然没有发生。

第二个担心就是科普鲁律家族发生内斗,主要你是你和你的兄长,原本以为当他同时拥有大维齐尔的职衔和军权,你们就是一条心的,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侯赛因阁下,请你想一想,去过西津两次,一次谈借贷军费,一次谈争权夺利,你我都相谈甚欢,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就连谈判的意向都没有呢?

你变了,还是我变了,还是我们身边的人变了?”李君威反问道。

侯赛因听了这些话,陷入沉思之中,他坚信自己没有变,而眼前这位帝国亲王也没有变,他还是那么的狡猾,狡猾到仍然讨厌。可为什么这次就不行了呢?侯赛因沉下心来,仔细思索,而李君威却没有再下逐客令,反而安静的等待着他。

侯赛因回忆对比了三次与帝国进行外交谈判的经历,很快就明白过来,前两次,他都做了充裕的准备,这个准备最重要的就是与兄长法佐进行深入的讨论,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条款,法佐每次都不厌其烦的讲解什么是不能牺牲的核心利益什么可以用来交易,可这一次不同法佐以前线军情紧急为理由全权托付,什么都没有说。

一开始侯赛因是得意的虽然他为了大局,没有竞逐大维齐尔之位维持了科普鲁律家族的权力稳定可并不代表他是闲云野鹤,侯赛因总是觉得,自己年轻,法佐年长他的能力也不逊色于自己自己总有机会,可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法佐是年长,可他是有儿子的人呀。

这很有可能就是法佐的阴谋,借助与帝国谈判夺取自己的权柄完全执掌科普鲁律。侯赛因越想越觉得合理,毕竟法佐对自己对眼前这位中国亲王都非常了解而苏伊士运河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别的不说自己竟然在对方口中认识到这条运河现在对奥斯曼更有意义,而这么重要的事法佐提也是没有提。

“好吧裕王殿下今天暂且停止吧,我这就告退,祝您在加拉塔玩的愉快,有什么需要,可是随时找我,任何麻烦我都可以为您解决。”侯赛因起身,选择暂时退避。

而在接下来的十天里,李君威在加拉塔周边游玩,甚至扮作陆军军官参观了伊斯坦布尔城,领略了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采,而侯赛因与法佐却利用信使,在贝尔格莱德和伊斯坦布尔之间进行了频繁的通讯。

侯赛因耍了一个小手段,他故意告诉法佐,与李君威的谈判非常的顺利,双方已经签署了意向条约,侯赛因相信,假如法佐真的针对自己,那么他一开始授予自己全权就已经决心不让自己成功,而面对要签约的情况,法佐要么回来,主导谈判,分享果实,要么就让人捣乱。

很快,侯赛因就从犹太人约瑟那里得到消息,法佐请求苏丹下令,让掌管海洋贸易的维齐尔和一些商人代表参与到谈判之中,而那位维齐尔则是刚刚从近卫军中退出的将领,这是要用众口难调的阳谋破坏谈判了,原因就在于前线战事紧张,法佐真心走不开。

而侯赛因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做了两件事,一是从商人和外交官之中择取优秀的人才收为己用,以幕僚身份为苏伊士运河谈判建言献策,这是听了李君威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这些人讨论之中,侯赛因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第二就是告诉法佐,自己领会错了裕王的意思,谈判很失败,对方在玩以进为退,要继续谈判下去,为了配合这个消息,侯赛因还勒令帝国陆军教导团限期离开,不再允许中国商人进入伊斯坦布尔城活动。

因为这些,伊斯坦布尔城一片浑水,想着浑水摸鱼的侯赛因与李君威想到了一块,二人在加拉塔的犹太人会堂进行了新一轮的会面,以往以狡黠著称的李君威好像忘却了之前的不愉快,根本没有上一次侯赛因的愚蠢和傲慢,以一种欢迎的姿态重启了谈判。

侯赛因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来应对李君威的挑战,但是第二次谈判开始,他就已经失败了。

虽然双方都有意开通,而且是尽快开通苏伊士运河,但是都想在其中占据利益,奥斯曼人想要帝国投资,自己吃现成的,而帝国则想要管理权和通行费,所以侯赛因提前和自己的幕僚团队筹备了诸多条款,甚至准备把苏伊士运河以外的合作加入进来,以达到利益的均衡,但李君威从一开始就不给他这个机会。

“.......你我代表各自的国家,所以谈判主动要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结合我们以往的合作履历,这么大的合作项目,涉及到这么多国家,我认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可行性这个问题。”李君威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性,对侯赛因说道。

这可让准备了一肚子条件、话术的侯赛因栽了一个大跟头,他皱眉问道:“殿下说的可行性是什么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答应投资两千万两来挖掘苏伊士运河,并且从中获取运河运行一定比例的收入,贵国与我国都同意,但是开挖之后,我们拿不出两千万来,怎么办?半途而废,还是加入更多的合作方?

以你们举例,运河在苏伊士与塞得港之间,显然开挖运河的主要人力必然来自于埃及,你准备的条件里,肯定要以此为筹码,要求一定的利润分成,那么奥斯曼帝国组织不起充足的人力,又该当如何?”李君威为了表示尊重,以两国最主要的筹码,资金和人力,各举了一个例子,让侯赛因无言以对。

侯赛因也明白了李君威的意图,今日的唇枪舌剑必然是要为本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双方不是傻瓜,利益除了交换就只有付出,而苏伊士这样一个大工程具体需要多少人力、资金,面对多少难题,谁也预料不到,今天就算争取到了充足的利益,做不到的情况下还是要拿出去,而两个人面对的困难不同。

侯赛因所代表的一方付出的是主权、人权,前者是苏丹乃至奥斯曼全体的尊严,后者则是生命,而帝国付出的是资金和技术,失败了,也就赔钱,而苏伊士运河这样的大工程,如果失败了,科普鲁律家族的政权肯定丢失,甚至还有可能会灭国。

而仅仅对两个人而言,今日谈判的结果对二人前途也不同,李君威争取的利益多寡并不影响他的权势,甚至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本身就是旷古烁今的不世大功了,在商业利益上,多一点少一点,不会有太多人注意,而在管理权、驻军权上,也不用太在乎一朝一夕,日后慢慢争取也是可以的。

但侯赛因却不同,他如果为奥斯曼争取不到充足的利益,他的权柄随时可能丧失,而侯赛因恍惚间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获得苏伊士运河谈判的主导权本身就是法佐的阴谋,失败了不行,成功了,哪怕没有大赚特赚都不行,自己从一开始就入彀了。

想到这里,侯赛因无奈苦笑,忙活了十几天,全都是无用功,谈判的主导权已经被对方夺走了,自己甚至还要乞求对方在条件上有所让步,让自己可以保住权柄。

“请继续吧,裕王殿下。”侯赛因只能让李君威继续介绍说道。

李君威则是说道:“阁下,在商业合作之中,有一种称之为意向合同的契约,我想我们现在要谈判,最终签订的条约也应该如此,一些东西不必规定的特别死,给双方操作的空间,付出越多,回报就越多,不是很好吗?”

“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听起来很美,但是如何操作呢?”侯赛因问道。

“我们要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要素分配好份额,这份额将来作为苏伊士运河回报的分配标准。运河的开通需要什么要素呢,我们的优势在于资金,帝国官方和私人的银行肯定愿意投入,然后从中分红,而你们的优势在于人力。但问题是,这只是优势,并非全部,我们也可以招募工人参与运河挖掘,而你们呢,也可以允许国内有钱人投资。

现在的问题是,人力、资金在修筑运河的所有成本之中占据多少,而且还有其他的成本要素,比如技术,侯赛因阁下,如果帝国愿意为苏伊士运河开通提供所有的技术服务,你认为凭此一项,我们可以分润多少利润?”李君威问道。

侯赛因点点头:“确实,挖掘运河需要技术,可是为什么你们提供,我们提供不成吗?”

“可以,我认为仅仅是技术,就可以占据运河利润的百分之十,可是,如果你们负责,必须要保证,技术支持可以让运河能够开通,顺利开通,侯赛因阁下,你们能保证吗?”李君威笑着问道。

侯赛因一时语塞,奥斯曼虽然地跨三大洲,但核心区域却是小亚细亚,水利工程上,灌溉水渠是可以的,但是修筑运河,奥斯曼人却毫无经验,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他回答不出来,只能把问题丢给李君威,他知道李君威有所准备,他自信奥斯曼可以做到中国能做到的一切,用同样的方式,侯赛因问:“假设你们承担这一项,你们准备如何保证?”

“首先,帝国的水利局、皇家科学院和海军、陆军及官办的水利、工程等学堂会参与进来,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提供测绘、工程等技术,这一点我们相较于你们优势很明显。至于保证,就很简单了,我们国家是有保险的,我们可以为苏伊士运河投保,或者以主权基金的方式担保,一旦因为技术问题导致运河开通失败,所有的投资方都会得到赔偿,而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李君威说道。

侯赛因努力保持了冷静,但却知道,自己失败了,奥斯曼没有技术能力,更不可能为运河提供任何保障,保险公司是什么,他不知道,但李君威的意思却明白了,谁承担风险,谁分享利润,但是奥斯曼不能去承担这个风险,因为他们承担不起,但是反过来,合作方竟然愿意如此承担,那么就是认定苏伊士运河一定能开通,与要付出百分之十的利润相比,帝国的诚意和信心更为重要。

只不过,侯赛因很不明白,为什么帝国有那么大的自信心,难道仅仅是因为在修筑苏伊士水渠的时候,他们偷偷测量过吗?

正当侯赛因思索的时候,李君威微笑对他说:“我们可以对外宣传,技术和担保条款,是您,侯赛因阁下为奥斯曼争取的条件。”

“哦,这........。”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侯赛因有些不敢相信,但完全可以这么操作,而且他对个人来说,太有利了,完全可以说成侯赛因为奥斯曼争取到了稳赚不赔的地位,那这会击碎一切的非议。

“好吧,裕王阁下,你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人。”侯赛因无奈说道。而李君威在谈判中的理念也就展示出来,那就是以成本来决定利润,而不是一开始就划定好分配。

而侯赛因紧接着提出人力成本占据所有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显然这是奥斯曼的优势项,但李君威则是笑了,紧接着提出了另外几个侯赛因没有预料到,但却又无法避免的概念:风险成本、管理成本、时间成本、维护成本.........,显然,这是一场繁琐复杂的谈判,已经不是两个人能解决的了,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

但李君威已经成功了,他制定了规则,奥斯曼人选择遵守,制定规则得人总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