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五零四 苏伊士运河传销化

七海扬明 章五零四 苏伊士运河传销化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五零四 苏伊士运河传销化

而整个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也由此变的复杂,想要了解成本,就要想好要修筑什么样的运河,帝国在这方面的诉求是这条运河必须可以通航五千吨级别的船只,这也是木质帆船能造的最大吨位,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就可以出现在了地中海和北大西洋上,要知道,帝国海军现役最大的一级战列舰的吨位也就在三千五百吨左右。

当然,李君威作为一个已经被父亲托付了全部秘密的人,他知道未来会出现上万吨乃至十万吨的大船,但在他看来,通过顺利开挖苏伊士运河的方式,把手伸进埃及地区,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完全掌控这一地区,毕竟运河也是可以开挖复线的,更是可以疏浚和扩张的。

奥斯曼帝国的诉求就没有这么大,现在主流的海洋贸易船只还在千吨以下,即便算上苏伊士运河要服务的洲际贸易船,其吨位也不过在两千吨左右,完全可以不用挖掘这么大的运河。

面对侯赛因提出的要求,李君威直接给了一个备选方案,索性就不要挖掘运河了,直接修筑一条沟通南北的苏伊士铁路就行,李君威还给出一个优惠的条件,奥斯曼帝国什么都不要出,什么都不要管,等苏伊士铁路修筑完毕投入使用后,每年产生的利润可以给奥斯曼百分之三十五。

谈判到了最后,不仅侯赛因头大,就连李君威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双方被迫停止谈判,约定在苏伊士港重启新一轮的谈判,而各自回去准备筹码。

事实上的谈判持续了两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之中,奥斯曼也从英国、荷兰等水运发达,且拥有修筑运河经验的国家请了工程师勘探苏伊士地峡,而得到这个消息李君威立刻提出抗议,因为在此之前奥斯曼已经提出由帝国负责运河的所有技术工作,以提前获得百分之十的股份。

但奥斯曼人的勘探仍旧持续着,但李君威的抗议只是一个计谋,他秘密安排赵铭德暂停苏伊士水渠的修建,当时开罗到苏伊士港的水渠已经修筑完毕,但是北上塞得港的支线却还在筹划之中,之所以暂停水渠就是为了避免奥斯曼帝国利用水渠发现一个重大秘密。

果然如李君威所料的是,奥斯曼人的勘探结果错的离谱,他们勘探出来,红海的海面竟然比地中海高出了十米还多,这意味运河必须修筑水闸才能运行,而这种规模的水闸是目前的技术所完全无法达到的。

但是李君威父子却很清楚? 后世的苏伊士运河完全就是一条明河,直接在沙漠之中挖出一条河流就能通行,根本不需要船闸? 这也是为什么李君威一开始就提出愿意为运河开通的技术风险担保的原因,其中百分之十利润完全就是白赚的。

奥斯曼人的勘探没有给其带来多大的收益? 反而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做出了很多对其本国利益错误的决定,将百分之十的股份让给帝国方面仅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方面? 为了避免苏伊士运河失败? 奥斯曼人要求帝国要修筑一条连同塞得港与苏伊士港的苏伊士铁路,以作为这条运河的备份? 因为铁路技术是帝国所独有? 苏伊士铁路公司完全由帝国承担修建? 只不过因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了土地,所以占据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由此,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变成了渐进方案,先挖掘水渠? 再通铁路,最后再挖掘苏伊士运河。对于新的计划? 帝国方面也选择了同意,因为来自后世的李明勋知道,后世那条运河动用了一百万多劳工,死了十几万? 动用了海量的机械设备最终才得以通行,即便现在挖掘的运河没有那么庞大,也不是寻常能承担的。

苏伊士运河想要开通,必须有一个国家主导本地势力,奥斯曼控制不了帝国,只有帝国来控制埃及,而水渠、移民路线和铁路,就是帝国一步步控制埃及的台阶,最终还是帝国来主导苏伊士运河。

最终,所谓的苏伊士运河计划在短时间内更像是一个传销手段,虽然奥斯曼与帝国两方就运河问题还未达成一致,甚至连运河开通的时间表都没有,但双方都有诚意操办这件事,更有诚意宣传这件事。

帝国需要苏伊士运河这个计划开发西津乃至所有的边疆区,为帝国在欧洲地区的外交政策提供解释,而奥斯曼帝国更是直接,他们需要苏伊士运河计划来对欧洲的神圣同盟合纵连横,事实上这确实很有用。

苏伊士运河最终是在帝国二十八年,也就是四年后才开始进行动工,一直到帝国三十八年,也就是下一个世纪的首年才算结束,只不过那个时候,无论苏伊士运河还是埃及,甚至奥斯曼帝国都已经物是人非。

“其实我倒是觉得没有那么麻烦,现在奥斯曼与那么多国家开战,我们索性也加入战场,来个落井下石,把西奈半岛和苏伊士地峡拿下来,还不是想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何故看奥斯曼人的脸色。”裴元器在得到了消息之后,颇为有些不高兴。

而李君威则是说道:“如果是那样的话,就破坏了我们的欧陆战略,离岸平衡。虽然我们与很多欧洲国家接壤,现在可以可以说是一个地跨亚欧的国家,但还是没有必要介入到欧陆的战事之中。

如果我们下场,背后给奥斯曼人来一刀,我很担心这一刀捅错了地方,直接把它捅死了,没了奥斯曼帝国,天方教就没了主心骨,谁来平衡基督教的势力呢?俄国、波兰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存在才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一旦这个国家没有了,与我们相比,他们更为亲近,而我们也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威胁。”

裴元器点点头:“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实力不足。”

“对,无论是欧陆的战争还是苏伊士运河的开发,对西津乃至南洋地区都是极好的发展机遇,现在不需要做什么,还是努力发展吧,手里的牌多了,这牌局上才能游刃有余呀。”李君威笑着对好友宽慰。

对此,李君威也颇为无奈,虽然帝国强大,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但终究还是处于地缘政治格局的边缘位置,而欧陆国家不少强国,帝国的力量很难辐射到此地,毕竟在本地区拥有强有力的后盾才行,而西津地区就是重中之重,唯有西津地区的强大,才能为帝国在欧陆的利益扩张奠定基础。

“你是要回国,还是与我一起奋斗?”裴元器直接问道。

李君威说道:“我还是要回国,现在的欧陆情形,不仅对西津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帝国来说也是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期。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侯赛因向我引荐了法国国王的使者,法国人提出,要我们在英、荷合并的问题上采取一致的态度,你知道吗,这意味着一场世界大战的即将开始。”

裴元器一听这话,瞬间明白了,如果说现在欧洲第一强权是哪个国家,那么肯定是太阳王路易十四领导下的法国,在继位之后他已经打赢了遗产战争和法荷战争,这两场战争让法国已经成为欧洲霸主,不仅是陆地第一,也是海军第一,地中海和北大西洋上,法国的威势一时无两。

而法国则是典型的封建王权国家,路易十四大权独揽,甚至可以把全国的贵族控制在凡尔赛宫中,而国内名将云集,国势昌隆。

现在中欧和东欧、南欧已经卷入了神圣同盟与奥斯曼的战争,假如法国因为英、荷合并的问题开战,那意味着整个欧陆都会处于战争状态,像是帝国这样世界级的大国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你准备走陆路还是海路?”裴元器问。

李君威说道:“走海路,苏伊士那边倒也算是畅通,我已经和侯赛因说好了,黑海舰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行动,从西滨出发前往塞得港访问,一来算是展示帝国海军在地中海上的存在,二来也是告诉欧洲人,我们开发苏伊士运河的决心。

当然,从海路回去,最重要的经停槟城、华城等南洋城市,最近南洋地区驱逐非法劳工闹的越演越烈,与其驱逐他们,不如甄别之后送西津来,正常的移民已经难以改变西津对劳动力的需求,既然现在西津已经接纳了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信仰东正教的乌克兰人、白罗斯人、罗马尼亚人,那么接受一些缅甸人、暹罗人和越南人等佛教徒自然也不在话下,在南洋地区,这些人值得警惕,但是在西津,格格不入的他们只能紧密的团结在我们周围,不是吗?”

裴元器很感激李君威一直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他也说道:“确实,对于东方儒家文化圈,或者佛教徒等西津没有的族裔,我们向来是来者不拒,其实朝鲜人也不错,这些年也是边疆区的主要移民之一,日本人也可以。

如果不可避免的需要天方教徒,我建议是南洋爪哇人,爪哇人很多,而且他们信奉的天方教是经过改良的,可以祭祀祖先和印度教的神灵,这样比较容易管理,信仰也不那么极端.......。”

“好了,好了,你有什么要求大可向申京方面提,我只是捎带着帮你一把,在南洋可不会胡来的。”李君威对好友的蹬鼻子上脸可是不给面子。

两日后,李君威坐上了前往塞得港的黑海舰队旗舰西津号,而随行的还有一位客人,犹太商人约瑟,约瑟在舰长室内喝着咖啡,说道:“裕王殿下,我再次邀请您前往我的海法港。”

“你的海法港?我去做什么,给你撑场子还是让你狐假虎威?”李君威淡淡摇头。

奥斯曼帝国的政权更迭之中,约瑟获利最大,他成为了苏丹倚重的特权商人,不仅拥有了爵位,还有拥有了一座港口海法港,当然,其中的交易则是约瑟要为苏丹的奢靡生活买单,毕竟这位苏丹没有实权,国库用于打仗,他得不到什么好处。

但约瑟并不只是傍这一棵大树,在另外一方面他也努力的为科普鲁律家族服务,侯赛因的谈判代表团之中就有他推荐的成员,而且约瑟还不断的与威尼斯共和国联络,代表奥斯曼帝国调停,也与热那亚的犹太银行家进行了联络,破坏神圣罗马帝国的军费贷款,而约瑟也把苏伊士运河放在嘴上,不断的宣传,他已经完全绑在了奥斯曼的战车之上,但是只有少数人知道,他也是在为犹太复国而努力,在这方面,他是帝国的同盟。

约瑟小心说道:“是几位来自荷兰的朋友想要见您,在西津,您的侍从官拒绝了他们。”

李君威摇摇头:“我可不认识荷兰的犹太人。”

“不全是犹太人,有尼德兰人,也有英国人。”约瑟说道。

李君威问:“我已经见过了奥兰治亲王的代表了,我的态度已经表明了,我没有他们想要的那种权限,自然也给不了肯定的答案。”

“不,您误会了,不是官方代表,是私人代表,他们来自几家公司,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还有英国的西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等等。”约瑟只能把实情说了出来。

李君威笑了:“你们这些商人,真是会未雨绸缪呀。”

英荷合并是现在欧洲的大新闻,虽然还未成行,但现在的英国国王倒行逆施,已经引起了新旧贵族的反抗,法国对其的支持更是让他民心尽失,荷兰与英国通过让奥兰治亲王成为英国国王而形成合并,既是维护新教维护资产阶级,也是国家利益得考虑,法国太强了,海陆两方面的崛起,不是英国和荷兰一方可以对抗的,双方的合并是必然。

虽然三个国家都远在欧洲,但两国的殖民公司却在帝国的势力范围内有广泛的利益,显然帝国是不会支持英荷合并的,如果站在了法国的对立面,东印度公司们在东方的利益怎么保护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