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五零八 中国之

七海扬明 章五零八 中国之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五零八 中国之

在南洋民乱之中,安全局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李昭睿的行为并不那么合法,他与地方豪强、民意代表两派分别取得联络,假意支持,从他们嘴巴里拿到对方的把柄,制定了一份份详细的名单,而最终收网的角色却不能由安全局来扮演,最适合的人是苏日安。

“苏大哥,你这手脚够麻利的呀,人一到就抓了上百人,幸好我没有露面,不然不能消停咯。”李君威躲在印度洋舰队司令部的大楼里喂鱼,以免有不知好歹的人利用各种关系攀上门来,他也没有想到,苏日安与李昭睿合作会这么愉快,实际二人,或者二人身后的衙门在申京对立是很严重的,苏日安谁都敢招惹,谁都能招惹,可唯独不能动安全局的人,但安全局与高层、权贵牵扯最深,不能直接动,双方也有龌龊,矛盾很深。

苏日安平淡说道:“国法如山,宪政森严,只要不存私心,如何不快?”

李君威点点头:“那你还来找我做什么,你知道的,我之所以被拖延在这里,实际就是给你托底的,要不我把今天早上刚收到的密旨给你看一看。”

“不用,微臣已经知道了。”苏日安回应说道,他之所以下手这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用的是军队,而非本地的执法机构,而军队之中,来自海内派遣军队是主力,其余本地兵马和执法机构武装都被勒令不得出动和参与,而现在,这些军队都奉裕王大令行事,军队在谁手里,大局就在谁手里。

“微臣是来求教裕王的。”苏日安认真说道,恭敬行礼。

“这可就说笑了,苏大哥能力出众,皇兄都是称赞的,哪里还有需要我能教授的。”李君威放下鱼食,站了起来,指着一旁的椅子示意苏日安坐下说话,他笑着说:“你我老相识了,直说便是。”

“虽是老相识,可微臣几番与裕王有隙.......。”

“你这么说就是你的不是了,你知道的,我这个人睚眦必报,我若是真在乎那点嫌隙,早就对你下手了,何故等到现在,咱们之间的那点嫌隙不值一提,只不过你的位置你的声名,让人无法亲近罢了。”李君威摆摆手,话说的有十分真诚,只不过语气并没有那么和缓。

苏日安却不在乎他的态度语气,裕王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很识大体,一般来说,识大体的人心胸宽广,可裕王偏偏是个识大体而又心胸狭窄的家伙,他不计较自己的以前的做法是因为识大体,这说话不好听却是因为真的心里不痛快了。

“这几日,已经抓了地方豪强几十家,虽然安全局给的证据未必完全是真的,但地方豪强的势力已经连根拔起。那些非法移民就没有了依仗,接下来.........。”苏日安认真说着自己的计划。

地方豪强虽然在南洋盘根错节手眼通天,可胳膊拧不过大腿,笔杆子和钱袋子终究打不过刀把子,既然动了兵,那点关系和能量也就不值一提了,而民意代表们虽然靠的是煽动起来的民情舆论,但却更为棘手,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

所以苏日安并未双管齐下,而是放民意代表,打地方豪强,反正地方豪强已经被民意代表们搞臭了,有兵马有民心,收拾他们再合适不过,收拾完他们就该收拾操纵民意的那群家伙。

“......这几日对地方豪强重拳出击,南洋百姓沸腾,对朝廷心生拥戴........。”苏日安絮絮叨叨的说着,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信息,而李君威也逐渐听明白了。

皇帝让苏日安来处置这里的事,本身就是借助他的清名重塑南洋百姓对朝廷的信心,现在地方豪强被连根拔起,百姓恢复了对朝廷的信任,但民情舆论却没有完全转向,毕竟还有那群所谓的民意代表在掺和,而苏日安计划彻底夺回民心之后,再向那群人下手,他的办法就是下力气,真正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你的意思是先清理非法移民,再收拾内部不稳?”李君威问。

苏日安点点头:“民心不可欺,民心不可弃。对付那些自以为是的野心家,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的用强可不好。”

李君威闻言轻轻点头,感觉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而苏日安则是问:“如何对付非法移民,微臣想求教于王爷。”

“你是动了恻隐之心了吧。”李君威反问。

苏日安苦笑:“我以为您会说我妇人之仁。”

“没有什么区别,你知道我素养本就不高。我是想问你的心如何恻隐,你的仁如何妇人之见。”李君威回答的满不在乎,继而问:“你不会也想留下这些非法移民吧。”

“不,微臣只是不想把他们逼上绝路。”苏日安回答的很隐晦,见李君威不为所动,苏日安只能剖明了心迹。

当今皇帝李君华曾经这么评价过苏日安,学习法律越深,就会变的越没有人性。苏日安长久以来都是如此,只**律,不讲人情。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国内处置案件,相关者少则三五人,多则百十人,可是这一次南洋民乱,会涉及多少人呢?

槟城拥有五十万人口,也是南洋外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四分之一的人属于少数族裔,真正取得合法身份或者合法居留权的人口只有不到两万人,也就是说仅仅槟城就是十万非法移民,而在其他行省,比如暹罗人、真腊人聚集的华城、爪哇人和苏禄人聚集的马尼拉,各类非法移民加起来绝对会低于二十五万之数,这还是只算城镇,在农村和种植园里,还不知道有多少。

“但微臣不认为这是妇人之仁,移民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种植园和农庄取代男耕女织,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破产,破产的农民与非法移民抢掠城市底层工作最终导致了这场民乱。

但是时移世易,裕王爷您在欧洲的成功为南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苏伊士地峡的打通,会有大量的南洋商品涌入欧洲市场,这会给南洋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新一轮的大发展会把所有的失业者纳入生产之中,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西津的开发也会纾解本地的移民聚集压力。”苏日安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君威点点头:“苏大哥,几年不见,你通达了许多,可是你错了,非法移民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事关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你真的以为这些人被排斥是因为他们是非法的吗?”

“除了这些,还有.......还有什么?”苏日安倒是完全被问懵圈了。

李君威看着苏日安的眼睛,说道:“你是法务衙门出身,对帝国所有的法律都了如指掌,我问你,帝国有没有排外的法律?”

“这........。”苏日安一时语塞,他心里快速把一些相关的法条过了一遍,又仔细回忆了来时阅读过的槟城地方法律,虽然复杂冗长,但他要做的并非记忆起一条法律,而是记忆起一种法律,可结果是,他没有找到。

李君威哈哈大笑:“苏大哥呀,苏大哥,我告诉你,你到街上,随便抓一个移民来,不论他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问他同样的问题,不论他是学识渊博的还是目不识丁的,他都能给你说出十条八条来。”

苏日安这才意识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出了问题,站在移民角度上,帝国的法律之中确确实实充满了排外的属性。

一个普通的外国百姓想要拥有帝国国籍,首先他要在帝国获得稳定、合法的工作,在槟城这个最开放的城市,需要五年内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且拥有缴纳一定税款的记录,才能申请加入帝国。

而加入帝国还需要进行考核,国语、国文、法律、历史等等考核一大堆,这意味着这个人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通过考核之后,这个人就成为了帝国国民,是国民而非公民,也就是说他不能担当任何公职,也没有选举基层代表和参选代表等一切政治权力。

实际上,除非为本地或者为帝国做出特殊贡献,这个人一辈子都无法成为公民。而且他本人成为国民不代表他的家人就是国民,只有成为国民后,这个移民的亲属才有资格在帝国境内生活,然后按照同样的程序成为帝国国民。在此之前,这个刚成为国民的外籍移民就是所有亲眷的担保人,为其一切行为负责。

而且,移民的国民身份并非永久不变的,按照帝国法律规定,自移民开始一直其后三代,一旦出现不符合帝国国民身份的行为,犯下重罪,都是可以被剥夺国民身份的,比如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叛国、间谍罪、从事分裂、煽动民族对立等等不团结的行为。

显然,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国民,这些移民必然具备财富、知识和素养,这也是被帝国百姓普遍接受的移民。但事实是,绝大部分的人没有这个资格,很多商人因为是贸易商人无法在本地持久纳税和居住,而大部分来境内的移民多是贫苦百姓,五年内辛苦劳作和安分守己没问题,可是成为国民所需要的知识文化他们去哪里获得呢?

“从移民角度来看,帝国法律确实严苛了些。”苏日安无奈说道。

李君威打了一个响指,说道:“严苛与否,根本不重要,五年可以改为三年,甚至两年,各种考试也可以降低难度,甚至本地可以支持那些人学习知识文化,但关键是这些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苏大哥没有搞清楚。你或许认为,这些严苛法律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移民大量涌入,是为了保持国族在海外领地中的主体地位,对吗?”

苏日安见李君威这么问,就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可他素来光明磊落说道:“微臣确实这么想的,可若非如此,那又为何?”

“这只是表象罢了,就好似人吃饭才能活着,但并不是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一样。帝国,或者说我们的民族从来不排斥外人,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汉唐最为强盛,而这两朝也是历史上最为开放和包容的朝代。

可是何为开放,何为包容呢?李唐一朝包容异族,终酿成五胡乱华之惨剧,赵宋有大食人聚集东南,也不过是养虎遗患。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如何避免?唯有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而非永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些法律,就是为了保证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而不是拒绝异族排斥异族。而如果夷狄入中国不能中国之,那就是如魏征所言,弱则卑伏,强则寇掠,今日你我恻隐袒护,百年之后就为子孙之患呀。”李君威站在苏日安面前,慷慨激昂的宣告。

苏日安闻言皱眉,感觉自己又小看了裕王,他仔细思索后,说:“现如今的情势是,移民多卑伏,乞受天朝庇护,又无退路,若以强兵欺凌........。”

李君威摇摇头:“你又错了!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并非因为我们是中国,而是因为我们是华夏,何为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即文明,夷狄是野蛮。

我们让夷狄中国之,并非强迫他们屈服卑微,而是促进其进步。帝国拥有完善的制度、平等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和高尚的文明,他们成为其中一份子获得的是自由、平等与富足。而只有融入主流,才能享受这一切,所以他们必须会国语国文,但又没有逼迫他们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相反,这些移民所处国家的文明、制度完全不如帝国,假如让他们保持原状成为我们的一份子,那岂不是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了吗?”

“所以裕王殿下坚定的对南洋几十万非法移民开刀?”苏日安问道。

李君威点点头:“这样做,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谁都是得利的。区别只是一时之利被损害罢了。你要坚定的意识到,我们的做法是为了他们好,而不是针对排斥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