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十三 派遣舰队 下

七海扬明 章十三 派遣舰队 下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十三 派遣舰队 下

海军和陆军面临同样的问题,但陆军的问题不在于装备,而只是在于作战地域问题,因此从帝国十七年开始,陆军便开始实行派遣军制度,第一支海外派遣军是前往澳洲,有两个旅的陆军驻扎于澳洲行省的主要城市边缘,解决当地的土著骚扰问题。

之后派遣军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陆军开始在陆地方向接管理藩院的防区,特别是在叶尔羌汗国彻底崩溃之后,此地由陆军进行军事占领当治权仍然是由理藩院的西疆地区进行管理,陆军只负责军事行动,随后从帕米尔高原到里海,与印度斯坦国、波斯帝国的边境线也由帝国陆军负责保护,此后,西津与南非也划入派遣军范畴之内,尤其是南非地区,更是派遣军规模最大的地方,帝国陆军已经形成了三万人的驻扎规模。

等到了帝国二十三年的时候,已经有十二万军队驻扎于边疆区域和派遣到海外,并且制定的轮戍体制,帝国陆军顺利改革成一种保护帝国全部领地和为帝国进行开拓的作战力量。

这样的改革原则同样适用于帝国海军,但受限于装备,并不那么容易,黑海舰队的组成和派遣算是一种尝试,帝国百姓总是记得西班牙海军在直布罗陀拦截帝国黑海舰队的仇恨,却忘了也有战列舰折损于前往欧洲的航线上。

而海军在帝国二十一年发生的一件事极大的促进了海军的改革。

早在帝国十六年时候,帝国太上皇与皇太后就曾乘坐海军舰艇从申京出发游历南洋各行省和公司辖地,其中在槟城停留时间最长,以至于六十五岁的万寿节都是在槟城渡过的,因为没有提前准备,槟城当地的百姓很是遗憾,由槟城海军学院发起,为太上皇七十大寿恭贺的事掀起了一片**。

南洋各界各行业募捐资金四十万两,决定由槟城的海军造船厂为太上皇建造一艘超级战列舰,作为七十大寿的礼物,这艘战列舰自帝国十六年末开始动工,切割的第一块木板,期间追加了一部分投资让这艘命名为万岁号的战舰的建造成本达到了六十六万两,当然,如此高的建造成本,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是一艘很华丽的战舰,它拥有四层火炮甲板,一百四十门火炮,全部都是少见的铜炮,而且每一门都有复杂的花纹,而最华丽的就是船尾楼,简直就完美的木雕。

万岁号原定于帝国二十年完工,海试之后前往舟山群岛的海军基地,然后参加帝国二十一年,在申京举办的海上大游行活动,但因为一次偶然的着火事故,让这艘船下水时已经是帝国二十年的八月,这样只能提前一个月抵达舟山了。

但是海试的时候,印度洋舰队的官兵们惊奇的发现,这艘战舰根本无法在冬季前往申京方向,因为万岁号基本不具备逆风航行的能力,如果非要去,也要到四月份,西南季风起来后,可那时候万寿节就结束了。

虽然尝试了很多次,但结果仍然是失败的,冬季的西太平洋不是什么良善时节,非要逆风航行的话,很有可能遭遇海难,要知道,这艘船上可是拥有一千二百名海军船员。

消息传回申京,李明勋倒是一点意外的感觉都没有,他对海军很熟悉,四层火炮甲板的战列舰那高大的船舷就是一面收不起来的大帆,逆风航行根本做不到,海军造船厂制造出不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战舰也不是什么新闻,在欧洲造船厂,甚至有制造出漂浮不起来战舰的事情,有些因为吃水太深,最下一层甲板必须关闭,硬生生少一层火力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最终,李明勋直接要求这艘万岁号就近加入印度洋舰队,担任旗舰,在槟城也举办一场海上游行庆祝活动。

实际上,万岁号服役的二十五年里,大半时间都在船厂渡过,因为在其服役的末端,帝国海军已经开始使用蒸汽动力,因此这艘超级战列舰没有得到重建的机会,一直到服役解说后,她被送往了帝国首都申京,拆解之后上岸,成为了帝国海军博物馆里一件最珍贵的藏品。

可是万岁号却在帝国高层引发了震动,议员们毫不客气的把她和与之类似的海军战列舰们称之为豪华海上旅馆。

但海军根本没有反驳,帝国建立后建造的那些战列舰大部分都没有承担过作战任务,帝国上下都知道,海军也必须改革了。

议员们对海军和陆军发难,无外乎是争权夺利,想要压制元老院,但这是不被允许的,海军很快拿出了一份改革方案,那就是减少战列舰数量,建立以巡航舰为主力的远洋舰队。

海军的意思很明确,帝国海军的敌人不在东方不在印度洋,而是在非洲西海岸,美洲东西海岸和欧洲,敌人在哪里,我们的舰艇必须要能到达那里,可对于战列舰,哪怕只是三级战列舰来说,前往如此遥远的距离作战,都是非常困难的,而只有巡航舰可以轻松自如的抵达。

但是海军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巡航舰确实可以抵达作战海域,但未必是敌人的对手,在美洲,西班牙人是有主力战舰的,这些舰船的拥有一千吨左右的排水量和五十门甚至更多的火炮,虽然防御力不怎么样,但对巡航舰的三十六门左右的火炮已经形成了火力优势。

而更关键的是,巡航舰根本无法参与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舰队主力决战,要知道,英、法、西、荷和瑞典每个国家都有数十艘的战列舰,特别是几次英荷海战之后,六十四门火炮以下的战舰已经没有资格站在战列线之上,巡航舰就连主力舰都不算了。

最终,帝国海军决意发展台北级那样的重巡航舰,台北级巡航舰是由六十四炮战列舰改造来的,只保留一层火炮甲板,因为采用的是战列舰的标准,一层火炮甲板外加露天火炮,让这种重巡拥有四十四门火炮,结果就是,战列舰跑不过它,其余的打不过它。因为台北级重巡受到帝国各类海上力量的欢迎,尤其是那些殖民公司,甚至一些退役重巡都被他们购买走。

但台北级仍然有问题,其一,就是自持力,也不足以到美洲等地作战,其二,火力仍然不够,其三,远洋航行能力也不足,所以帝国海军也不会再建这种巡航舰。

帝国二十年,海军改建了一批扬字级重巡,一共四艘,分别是扬威、扬波、扬武、扬功,这四艘其实就是把四艘服役到达重建期的七十四炮战列舰削了一层火炮甲板之后的产物,结果测试之后发现,与台北级的问题一样,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只不过就是让必然被削减的战列舰数量减少了四艘罢了。

但是很快,皇帝叫停这种败家的行为,原因很简单,苏伊士运河计划已经取得了实质进展,帝国目前无用的海军战列舰在运河开通之后,一样可以前往地中海大杀四方,所以改建取消,而把原定改建的十四艘战列舰上岸封存,准备待用。

显然,这一次皇帝支持了军队,支持了元老院,帝国海军面临的是因为改革成一种符合帝国国家战略的新型力量,而不是借此打压海军地位和元老院的权力。

也正是在帝国皇帝的支持下,海军拿出了全新的作战计划,致远级和美洲级两种重巡出现在了帝国百姓的视野之中。

致远级是帝国重巡的集大成者,也是这次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它的一切,从使用材料、建造技术乃至编制训练都完全对标帝国的一级战列舰,每一艘致远级的舰长都是上校,要知道,只有巡航舰领舰舰长和三级战列舰舰长才有这个资格,而且致远级还要进行战列舰的作战训练,原因就在于这是专门为欧洲作战打造的战舰。

虽然致远级对标一级战列舰,但并不代表它是一级战列舰的减火炮甲板版本,从设计到建造它都是执行远洋作战的标准,与其他重巡不同的是,致远级拥有变身为战列舰的能力。帝国的一级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三千八百吨,致远级则是达到了两千吨,在欧洲,这已经是一级战列舰的排水量。

只要有基本的造船能力和合适的材料,致远级就可以通过加高露天甲板船舷加装木板的办法成为一艘拥有两层火炮甲板和一层露天甲板的战列舰,它的火炮会达到八十四门,只不过它的新加装的防御力不如纯粹的战列舰,只不过这仅仅是伤亡率的问题。

致远级唯一的缺憾就是造价,与一艘三级战列舰平齐,但它却能做到三级战列舰不能做的事,也因为高造价,所以诞生了美洲级重巡航舰。

美洲级巡航舰采用的是致远级的外形和战术原则,但是没有再对标一级战列舰,而是对标的最低的六十四炮战列舰,它的速度更快,自持力也更强,火力也与致远级一样凶悍,只不过就是防御力不行,如果改装成战列舰,加入海军决战,肯定会很惨烈,但美洲级的建造成本就比较低,也是被需要规模的帝国海军可以接受。

当然,改革进行的很彻底,海军也逐渐做出了妥协,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战列舰数量,规定拥有两层及以上火炮甲板的战列舰数量维持在四十艘,当然,这只是和平时期的编制问题,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帝国海军参与欧洲战事增多,最多时候海军战列舰达到了七十五艘。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海军为了增强战斗力,选择减少等级,提高火力的办法,原本的六十八艘战列舰中,一百门火炮以上的一级战列舰,九十到一百门火炮的二级战列舰,七十四炮战列舰和六十四炮战列舰都有,改革之后,二级战列舰最先被取消,因为海军发现这类战列舰建造成本相当高接近于一级战列舰,而在战斗力上无法对三级战列舰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欧洲出现的一些拥有三层火炮甲板的,火炮数量在八十门以上的三级战列舰。

六十四门火炮的战列舰也被取消,对七十四炮战列舰进行改装,新建的战列舰要求必须全部三层火炮甲板,火炮数量提升到八十二门以上。

由此帝国海军主力战舰实际就两种,一种是一级战列舰,除了万岁号,全部是三层甲板战列舰,火炮数量在一百零六到一百一十二之间,第二种就是三层火炮甲板的三级战列舰,火炮数量在八十二到八十八之间。这样改革之后,一级战列舰能对所有欧洲战舰形成优势,而三级战列舰可以对欧洲一二级战列舰之外的战舰形成优势,而且拥有和一二级战列舰作战的能力。

这实际上就是体现了海军的建军原则,精益求精,追求单舰作战能力,而不是追求数量。虽然这与海军历史相悖,一般来说,海军强国会追求数量而非质量,而弱国才会追求质量,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数量。

但这就是帝国的实情,因为在世界上大部分水域帝国都没有对手,所以要减少海军主力舰规模,降低军费开支,而在用的着主力舰的欧洲海域,帝国总是可以找到盟友,因此往往十几艘二十艘的战舰加入就可以获得改变战局的能力,更何况帝国海军还有封存主力舰的传统,又有致远级和美洲级两种特殊战舰,可以在战时大量扩充主力战舰规模。

最重要的是,帝国在欧洲地区的海军作战,往往不动则已,一击必杀的原则,只要参战就要尽快的解决对手,而不是在一场一场的海上消耗战中消耗实力,而海军战舰火力猛还跑得快,就是能做到这一切的最大的依仗,而随着蒸汽动力使用,帝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更是会提升一个台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