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四零 安排

七海扬明 章一四零 安排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四零 安排

李君威轻声一笑,说道:“老乌,你平日里应该很少和巴格尔这种人打交道吧。”

乌以风点点头,实际情况是,乌以风等一干勋贵子弟是有自己的圈子的,这个圈子可以被称之为皇党,皇党之外的人,都会被勋贵视为洪水猛兽。比如议院的那些家伙,比如巴格尔这类民间运动领袖。

李君威却说道:“我与这些人打过交道,其中大部分是沽名钓誉的家伙,他们就是打着一些名号骗钱骗色骗名声罢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还是有一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的,他们赋予自己崇高的使命,并且愿意献出一切是完成它。”

这么些年,李君威确实接触了这类人,比如在北美的封地,李君威就支持傅礼烨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公社,试验公有制。而在藏地,厄齐尔搞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乌以风疑惑,问道:“王爷的意思是,给他实现理想的机会,然后让他做出牺牲。”

“当然,只有愿意牺牲,巴格尔才会是真正可以信赖的人。”李君威说。

乌以风点点头,只要裕王不承认巴格尔的组织合法,一切就好说了,但是他转念一想又不对,这似乎也是对巴格尔的一场考验,但考验是为了干什么呢?值得信赖又是什么意思?让巴格尔加入帝国官僚体制?可是过去的十年里,很多人这么尝试过,那个倔强的家伙可没有接受。

巴格尔在边墙内外奔波多年,本身又出身外藩底层,对外藩的了解还是非常深的。

虽然总是有不归奴、牧奴这类称呼,但实际上,帝国早在建国之初就废除了奴隶制。无论是大陆方向还是海洋方向,开拓过程之中出现的奴隶都是官奴,这些奴隶本质上是属于国家的,就是赐给外藩,也只是赐给其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这些奴隶大部分会在成为奴隶之后五年内因为过度劳作而死亡,而少量的获取自由。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全部融入到帝国体制之内。

但是因为外藩拥有地方上的很多特权,让帝国在草原上实行的制度充满了各类封建残余。

在外藩的土地上,百姓可以分为领民和家奴,领民拥有自由民的地位,但实际上并不自由,处处受到贵族的剥削,承担着很多税收和徭役。而家奴则完全附属于外藩的贵族,供其使役。虽然领民占据了大多数,但是外藩贵族可以通过债务的方式让领民变成事实上的奴隶。

实际上,帝国是有制度和法律保护这些人的,只不过三十年沉淀下来,官僚体制已经僵化,派遣到外藩的官僚和当地外藩、宗教人士勾结,朋比为奸,横行地方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你所了解的外藩之中,论作奸犯科、无视法度,以何人为首?”李君威在听完巴格尔的叙述之后,问道。

巴格尔丝毫不犹豫:“当以察哈尔王阿布奈为先。”

“你休要妄断,察哈尔王一向恭顺。”乌以风严厉喝止。

倒不是乌以风与察哈尔王阿布奈有私交,而是因为这二人有私仇。察哈尔王是帝国外藩诸王之首,也是外藩之中领地和领民最多的外藩王爵。

更重要的是,察哈尔王资历很高,帝国尚未建立,大军收复北京后,太上皇李明勋立刻率军出边墙,追击满清余孽,当时的阿布奈就率军反正,截住了很多要随满洲退去漠北的蒙古部落,是李明勋以天可汗的名义封赏的察哈尔王,要知道,那个时候李明勋还未称帝。

而且察哈尔王阿布奈血脉高贵,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末代蒙古大汗的儿子。是蒙古人的传统领袖。

阿布奈生性高傲,虽然归顺帝国,却一直居住在云中绥靖区,在太上皇时代,倒也恭顺。到了李君华这一朝,就有些反复了。

李君华向来不太重视外藩,阿布奈几次朝觐不到,他也仅仅是申斥了事,并未因为那些事发作。乌以风去年来北京担任理藩院总裁的时候,按理说,内疆区所有外藩都要到场欢迎,唯有察哈尔王阿布奈不到。乌以风上书告状,也不见下文。

可以说,理藩院总裁乌以风与察哈尔王阿布奈不对付这件事人尽皆知,现在裕王铁了心要找个人开刀,乌以风不太希望这个人是阿布奈,以免被人怀疑是他构陷的。乌以风说道:“巴格尔你才去过几处地方,哪里尽知外藩内情?”

巴格尔却不以为意,他认真说道:“哈萨克以东所有的绥靖区,草民都曾去过,尤其对大漠南北和关外的情况了解。早些年,喀尔喀王多有私心,但内迁燕北绥靖区,部曲又被分镇三个边墙区,早已有名无实。

关外满洲的几个郡王尤其恭顺.........。”

喀尔喀王是当年的喀尔喀三部,扎萨克图汗王部,是皇帝李君华亲自受抚封赏的王爵。因为当时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当时就把喀尔喀王几个儿子向北向东安置,让其警戒北面的俄国。后来李君威西征,调遣内疆区各部西迁,漠北境内的内外藩一股脑西迁,喀尔喀王不想西去,内迁入燕北绥靖区。

现在的喀尔喀王是帝国归化学堂毕业的,自幼是在北京城里长大,虽然领地都在燕北,王府也在草原,但冬季入关过冬,夏季南下避暑,一年倒是有大半年的时间在边墙内渡过。

而满洲几个王爵虽然都是郡王,但却备受重用,理藩院的前任总裁常阿岱,屡建奇功,其却是真正的爱新觉罗。也是因为在帝国体制内混的时间长,满洲一族又比较特殊,所以不论是在吉林绥靖区的满洲外藩,还是在北京上学的外藩子弟,都很老实。常阿岱的一个儿子几年在北京城与人打架,愣是被其发遣回赫图阿拉看了两年的祖陵,当时也是少见的新闻。

巴格尔在李君威面前说着关于阿布奈的斑斑劣迹,更是让李君威更加确信要拿阿布奈开刀。

其实在所有外藩之中,阿布奈不仅是资历最老,血脉最高贵的,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帝国分封外藩,都是雨露均沾。不仅降等袭爵,而且按照规矩,嫡子都有继承领地和领民的权力,就算没有嫡子,或者只有一个嫡子,也至少有三个儿子继承。除非没有三个儿子。也就是说,当一个外藩大贵族死亡之后,他的领地和领民至少分三份,或许更多。

所以三十年时间,两代人就可以把大外藩变成小贵族,比如那个喀尔喀王,已经袭爵第三次,第一代喀尔喀王还有七个扎萨克,等到了第三代这一位,就只有两个,三千户领民了。

但阿布奈不同,这家伙到现在也只有六十岁,身体还挺好,纵然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已经有不少获得继承权,只要他不死,察哈尔部就不散。

说起察哈尔王的罪孽,巴格尔唾沫横飞,似乎永远说不尽的模样,李君威听的头也有些大了。

察哈尔王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李君威最终还是没有让他说完,而是问道:“巴格尔,你能找到对察哈尔王恨之入骨的人吗?”

“这样的人很多,在山西、河北和京畿,到处都有。许多外藩为了避免领民变成不归奴,也就是像您看到的那颜那样,额头或者手上被烙上烙印。但在阿布奈的领地,他会给一些欠了他债的人拴上锁链,会把幼女挑选出来卖掉,抓住不归奴,甚至仅仅是领民出现在他的生活范围之外,都会被打断腿。”巴格尔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断说着。

乌以风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回归正题,而巴格尔也不傻,他问道:“殿下,您说对阿布奈恨之入骨,这要达到什么程度呢?”

李君威说:“愿意离开家乡,丢掉工作,去申京,去告御状。”

巴格尔闻言一愣,继而说道:“这种人大有人在,但是我不认为我们能到御前。理藩院、安全局甚至连陆军的情报局都在我们之中安插了人手。或许刚刚进入边墙,就会被抓住,劝返,甚至直接被遣送回原籍。您知道的,不归奴最怕的就是被送回火海。”

李君威则是说道:“那是你们自行其事的情况,现在有我的支持,你说的那些人不会阻拦你。但我只会让各职能机构给你开绿灯,却不会给你经费。而且,今天你从这里出去,我不会承认给你过支持,甚至连见过你这种事都不会承认的。

而且我要告诉你,即便告御状成功了,作为组织者的你也会被问罪。”

“我不会拒绝的,殿下。”巴格尔当即说道。他又说:“但是我希望您在关键时候,能出面保全随我南下的那些不归奴。我愿意承受代价,但必须是一切代价,我不希望他们也和我一样的下场。”

李君威点头:“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那我什么时候动身呢?”巴格尔问道。

李君威说:“这我不知道,但我需要你在十一月准时敲响登闻鼓厅的鼓。”

“十一月.......时间紧张了一些,这次机会难得,我希望尽可能的组织更多的人。”巴格尔说道。

李君威则是摇头:“必须在十一月出现。”

“为什么?”

“因为察哈尔王阿布奈,十一月的时候就会出现在申京,朝觐天子。”李君威说。

“好,既然如此,那就一切依殿下的吩咐。”巴格尔说道。

李君威眼见他要走,直接问:“巴格尔,你这一去,未必能回来。身后事可是要安排好了,你要什么?”

“我要公道,要公平!”巴格尔扔下一句话,直接走出了房间。

李君威呵呵一笑,不置可否,心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简单收拾了一下,李君威出了行营,去了察哈尔部的营地,这次木兰秋狩,阿布奈在云中城称病没有来,但他的长子长孙都在,孙子正是在猎场出了大糗的厄尔。厄尔虽然拉了几天稀,却也没有多难受,只不过在猎场耍弄心思的事被人知道了,此刻正在反省。

李君威却没有提这件事,反而对其父子好言好语,尤其是阿布奈的几个儿子说了很久的话。

阿布奈的几个儿子表现的相当热情,原因很简单,阿布奈虽然身体还算壮实,但也已经六十多了,他死后,谁来继承察哈尔王位一直悬而未决。外藩的爵位继承是由本藩提请,理藩院审核之后,由皇帝决定的。

也正因为如此,几个儿子巴巴的来参加木兰秋狩,不断向和他们父亲结下仇怨的乌以风示好,就是希望得到乌以风的支持。反倒是阿布奈对这件事毫无动静,或许他认为可以把乌以风从这个位置上熬下去吧。

厄尔则相当难过,他的父亲让他在秋狩之中露脸,好加入侍从室,将来在皇帝面前也能混个脸熟,谁知道脸没有露,把屁股露出来了。几个叔叔伯伯都拿着这件事说个没完,倒是李君威,却把责任推给了负责统计的人,直言厄尔人才难得。

按照惯例,每年秋狩之后,外藩都会拣选部分代表,押解部分贡品南下,其余的送往北京。而每年至少有一个王爵领队,李君威此番来,就是想让阿布奈主持这件事,与其几个儿子说那些,就是让这些人劝阿布奈出山。

“王爷,您失算了。”乌以风几日后匆匆来报,说:“阿布奈这老小子或许得到了什么消息,就是不出门。”

李君威想了想:“看来只能动用法宝了。”

乌以风问:“什么法宝。”

李君威跑到书房,取来一张纸,上面盖着太上皇的私印,却什么都没有。李君威想了想,以太上皇的口吻写了几句话,说的都是对阿布奈的思念,想要让他来申京。

乌以风看了,脑袋都有些大,假传圣旨都是大罪过了,这伪造圣旨.......,但是想了想,对于裕王来说,这还不是事儿,当年裕王西征,手里拿着一份密旨,上面是太上皇亲笔所书四个大字——你大爷的。连当时的西疆镇守将军陈平都唬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