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五三 津疆联动

七海扬明 章一五三 津疆联动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五三 津疆联动

这一天,汉娜正收拾着喂鸡,就听到一个孩子的欢呼声:“汉娜阿姨,汉娜阿姨.......。”

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领着一个毛头孩子走了进来,这个女人是治安员唐大品的老婆许凤,当日多亏唐大品,塔林一家才在山阳安顿下来,后来塔林与汉娜上门道谢,汉娜也曾到铺子里买东西,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妹妹,好些了没有。”许凤问道。

汉娜笑了笑:“劳您费心,好多了。”

汉娜倒是没有生病,而是怀孕了。虽然只是怀孕了一个多月,不影响工作,但这两日实在孕吐的厉害,因此今日没上班。而许凤知道汉娜一个人在家,家里也没有什么老人,她又是第一胎,所以特意来看看。

许凤也怀着身孕,已经有七个月,肚子老大,汉娜看了,心里着实过意不去,说:“姐姐这么大肚子,铺子里还有生意........。”

“没事,铺子里正在大扫除,我又帮不上忙。”许凤笑着说道。

汉娜问:“怎么,你们铺子也大扫除吗,这么巧。”

中午的时候,塔林回来吃饭,说厂子里正在大扫除,停工了,他要帮着修机器,晚上肯定回来的晚。

许凤解释说:“听当家的说,是有大人物来,所有的门面街道都要清理。别说我们了,我家大宝上的幼儿园,也都排练了节目。”

汉娜笑了笑:“是吗,我们家塔林还以为是厂子里的少东家要来呢。”

“塔林肯定有的忙活了,听当家的说,那位大人物来了,有几个必然去看的地方,你们魁胜分厂就在其中,不然你们少东家为什么要从西津巴巴赶来凑这张熟脸呢。”许凤笑呵呵的说。

汉娜端来糖果和瓜子,招待许凤母子,三个人聊着,除了聊自己家男人就是聊两个人肚子里的孩子。

虽然汉娜是第一次怀孕,但还是许凤更为紧张一些。汉娜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他们家自己的事,可许凤肚子里的孩子事关丈夫唐大品的仕途。

唐大品是治安所在编人员,他是退役军人出身,在军队就是三级士官了,在治安所勤勤恳恳,做的相当不错,县里分管治安的副行政长官还是唐大品在军中的上官,按理说,唐大品断然不该在三十一岁这个年纪还是一个普通的小队长。

可有一样硬性规定,是唐大品无法满足的,那就是孩子。

西津的发展仰赖于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增长绝对不能光靠外地移民,提高人口出生率,减少死亡率也是重要的途径,甚至会渐渐演变成最重要的途径。

因此西津的行政体系有规定,三十岁之前若是没两个以上的孩子,在编制内不能担任官员,只能当吏员,唐大品干的这个职位,已经是最高的吏员了。所以许凤肚子里的这个孩子,直接关乎着唐大品能不能升官。

这就是西津的政治生态,所有的编制内人员,不论是政府人员还是国有企业员工,孩子的多少直接和前程、薪水挂钩。

“汉娜,你和塔林也得努力。这个生下来,争取五年内再要两个。这样等老大上学的时候,就能直接免费入学了。”聊起生孩子和生孩子的政策,许凤是头头是道。

“六年要三胎,那我不就成母猪了嘛,不行,我现在是工人了,我得提高自己,女人不是生孩子的机器,要学习要进步。”汉娜说道,许凤发现,汉娜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都在放光。

许凤不由的啧啧称奇:“汉娜,你这话是跟谁学的?”

在许凤的印象里,汉娜就是一个来自蛮荒部落的土老帽,就连汉语说的都不是很好,怎么今天说话这么头头是道了。

“在工人识字班里学的,我现在还在学写字读报。”汉娜有些骄傲的说道,从桌子上拿来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许凤的儿子大宝看了一眼,笑道:“汉娜阿姨的字还不如大宝的好。”

“你上学一年多了,我才学了十天,当然不如你。”汉娜倒是不觉得怎么样。

“你们魁胜分厂还教识字吗?”许凤有些不相信。

汉娜说道:“不是我们厂子里的师傅,是西津机械厂就在我们隔壁,他们那里办的识字班,我们不花钱也可以入学。教我们的师父是从中原来的,很有学问,每个师父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他们都是巴格尔先生的朋友,姐姐,你知道巴格尔先生吗?”

许凤摇摇头,她认识的国族之外的人不多,塔林和汉娜是少有接触过的。

“就是那个领着不归奴告御状的那个呀。”汉娜说道。

许凤这才恍然大悟,不归奴告御状这件事在任何地方都是大新闻,许风没少听唐大品唠叨过。

“我们只有学会了写字,有了文化,才能加入工会中去。”汉娜似乎已经有了另外一个新的目标,眼睛都在放光。

“不是只有官家的工厂才有工会吗?”许凤倒是有些糊涂了。

“好像现在我们也可以加入。”

许凤诧异,问道:“妹妹,你家塔林知道不,他能愿意这么做呀。”

汉娜笑着说:“这有什么,塔林也加入识字班了,只不过他上班时间长,学的不多,但老师们都说他很聪明。”

“塔林也学识字?哈哈,我看他未必有那个耐性。”

汉娜说:“他呀,心眼子多着呢,你可能不知道,厂子现在从毛纺转产到棉纺,塔林实际是想着跟着机械厂的工人兄弟学学怎么修理蒸汽机。可是那铁疙瘩里面的学问多着呢。塔林以为,拜个师傅就行了,结果人家拿出了一本维修手册,上面的字对塔林来说就是天书。他只能先学认字,再学修机械。”

“那臭小子,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想不到心里的花花这么多。”

两日后,魁胜厂山阳分厂。

山阳全县百姓口中的大人物就是从哥萨克共和国返回来的裴元器,正在魁胜厂子的纺织车间里调研,周围全都是热烈鼓掌的工人,他戴着柳条安全帽,笑着向所有人挥手,看到塔林这个明显肤色和别的工人不一样的家伙,裴元器上前,和他握握手,问道:“小伙子,你是什么民族,来自哪里?”

“快点回答大人的问题。”少东家见塔林腼腆,立刻提醒说。

塔林连忙要下跪,却被拉住了,他起身后,才说道:“我叫塔林,来自土尔扈特。原来是牧奴的孩子,正是因为有了您裴大人,我才有现在的工作,有了房子。”

少东家和他身边几个厂子的管理层心里乐开花,想不到这个骚鞑子这么会说话会来事儿。

“好小伙子,很有精神。”裴元器拍了拍塔林的肩膀,对周围人说:“诸位,塔林是土尔扈特人,但现在不同了,他与诸位都是帝国百姓,都是中国人。你们可不能因为塔林的族裔而欺负他呀。”

“不会,断然不会。”少东家第一时间表态,其余人也纷纷如此回答。

“工人都是兄弟,兄弟要团结!我过的很好,没有人欺负我。”塔林红着脸说。

少东家和几个管理都暗暗竖起大拇指,觉得塔林这个家伙今天是给厂子增光添彩了。

裴元器点点头,对少东家说道:“去看看新厂房。”

新厂房已经建成,只有在靠河的一侧,有两台水力纺纱机在工作,这种水力机械是帝国的成熟型号,因为应用了一些最新的轴承、牵引机构,所以无故障运行时间已经大大延长,但这是新厂房,是为蒸汽纺纱机准备的,只不过一应机械都是槟城生产,此时还在路上。

“等新机械到了,这两台老式纺纱机就要拆了。前段时间,有个亚美尼亚买办来看过,下家已经找到了。”少东家欢快的介绍说。

裴元器微微点头,说道:“能不能在今年完成转产?”

少东家说道:“能!西津机械厂在本地有分厂,那里的技术人员可以保证新机器到了可以立刻安装到位,后续的维护和维修也有保障。至于操作的工人,西津总厂那边会调一部分来,这边也会安排人去学习。”

说到这里,少东家说:“就说塔林吧,这个月底,他就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去学习。”

塔林是跟在屁股后面的,他闻言一愣,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接到这种通知,但他没有拆穿少东家的话,因为他觉得学习新技术是一件好事,而且学习使用、修理蒸汽机械原本就是他的梦想。

裴元器轻轻点头,又问了几个技术总监几个问题,很满意。然后说:“听说你们这里有工人食堂,走,去看看。少东家,今天我们得吃你一顿,你可别小气。”

“那是我们魁胜厂的荣幸啊。我们魁胜厂欢迎裴大人来调研,更是感谢裴大人对我们厂子的关心和爱护。”一群人簇拥着裴元器去了食堂,论起会说话,少东家也是很有天赋。

裴元器说:“说起来,还是裴某人感谢你们这些实干的企业家才是。这津疆经济联动,做了这么些年,终于有了成效。我看魁胜厂就做的很好,在西津,也能当一个正面典型宣传一下。”

说起来,裴元器是帝国的海外大员,这类大员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钦差大臣、内阁专使。一部分则是部分行省的主官。

前者是皇帝、内阁派遣到海外的,除了专差之外,只巡查督导。后者才是常住海外的,除了本身的职差之外,还在上一级衙门兼差,比如槟城、开普敦、海西行省、龙城行省的主官,都在行政总院有兼职,这样他们除了负责本辖区的工作外,还可以督导周围行省的经济工作,可以联络、配合。槟城负责南洋,开普敦负责南非,海西行省负责北海四省,龙城长官负责澳洲一带。

裴元器则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还肩负部分外交职责。而西津周边全都是理藩院的地盘,理藩院和行政总院之间是两套体系。

所以裴元器的兼差在中廷,也是皇帝派遣的常驻西津的钦差。

津疆经济联动是裴元器最近两年经济工作的重心。主要就是发挥西津对外窗口的职能,为远疆、北疆等理藩院下属领地提供发展动力。而这种动力是相互的,同样也会促进西津的发展。

以往的津疆经济联动主要是西津与远疆区之间,毕竟两者之间有陆地上最便宜的交通往来,但是随着铁路线从西津修到巴库,沟通了黑海与里海,津疆经济联动扩大到了西疆区的河中之地,而河中之地既是帝国面向波斯、印度的主要前沿基地,也是西疆投入最大的地方。

而西津与西疆的经济联动,最大也是最有潜力的项目就是棉纺织业。

河中之地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棉花,而棉花出产之后,就可以通过公路到达里海边,然后上船抵达巴库,再上火车,前往西津。而处于巴库与西津之间的山阳,也是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地块。

就例如魁胜分厂,之所以在山阳开办分厂,是因为本地因为哥萨克开拓和大量驻扎远疆区内藩扎萨克的缘故,拥有充沛的原材料羊毛。山阳在税收上的优待和原材料的低廉让魁胜把分厂开办到了这里,这才一年多,魁胜就敏锐的发现,来自西疆区河中绥靖区的棉花非常有竞争力,因此开始上新式的蒸汽纺纱机。

河中之地棉花的竞争力不仅是因为交通的便利,更因为国际大环境。

西津的纺织业最早主力是毛纺织,毕竟周围全都是大草原。羊毛从来都是不缺的,而周围土地却不太适合种植棉花,因此棉纺织业的原材料非常依赖外来棉花。

西津棉纺织业最主要的原棉来自于埃及,但是这几年,埃及的局势恶化。让棉花价格提高,产量降低。但欧洲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却越来越高,西津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