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六九 藏地游记 上

七海扬明 章一六九 藏地游记 上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六九 藏地游记 上

西宁绥靖区的军牢。

孙为公被一个藩兵引着从昏暗的地牢里走出来,突如其来的光线让他感觉有些刺眼,不由的用手遮住了眼睛,等他完全适应了光线之后,看到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脸上有些明显的高原红,最明显的就是他那有些耀眼的大白牙,整齐而干净。

“我叫赵昆仑,孙先生,实在抱歉,这完全就是误会。”赵昆仑笑嘻嘻的说道。

孙为公摆摆手:“没关系,但是我有一点东西.........。”

话还没有说完,他的东西就被递上来,钢笔、墨水瓶和笔记本,前两者完好无损,而笔记本却薄了很多,孙为公连忙打开,细致翻看记录的内容,赵昆仑说:“孙先生别担心,您写的东西一个字没有少。”

“那为什么本子变薄了?”孙为公还未查出实际情况。

赵昆仑说:“负责看管收缴物资的家伙是个烟鬼,撕了您的笔记本的几页卷烟抽了。”

“还好,还好。”孙为公听了这话,放心了大半,问道:“我们现在去哪里?”

“去白云旅馆,那是西宁城最好的旅馆,有最好的浴室。”赵昆仑说道,孙为公听了这话,感觉身上更痒痒了,他在军牢里呆了整整十二天,整个人都臭了,巴不得立刻清洗一下。

赵昆仑又说:“绥靖公署派了人来,想要晚上请您吃饭,当面赔罪。”

“不用了。”孙为公随口回答到,毕竟他被抓起来,原本就是一个误会。

孙为公这次西行,目的地就是藏地,在兰州晋商会馆与巴格尔分开之后,孙为公仅仅在兰州呆了十几天,也就出发,前往西宁。这里是理藩院直接控制下的土地,也是西北入藏必经之路。

前往西宁是孙为公的个人行为,理藩院方面并不知道,而到了西宁之后,却无法直接前往藏地,毕竟高原上的气候还很恶劣,还未到道路开通的时间,别说官方的队伍,就连商团都没有出发的,孙为公也就在西宁暂时安顿下来。

原本他以为这注定是无聊的等待,于藏地一行毫无用处,却不曾想,事实超出了他的预料。在西宁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可见藏族百姓,而准备入藏的商团也在这里云集,大部分都曾经出入藏地多次,对那里很了解,这还不算,在西宁,孙为公还接触到了一个对藏地最为熟悉了解的团体——黄教遗老。

这群人原本是藏地的封建贵族、地主、僧侣,在厄齐尔入主藏地之后,这些人就倒了大霉,时时刻刻处于忐忑不安之中,厄齐尔虽然是大汗之后,但事事处处都为穷人考虑,权贵阶层们知道,一场风暴就要来临了,一些消息灵通的,或者胆子小的,在清算开始之前就逃亡了,有些是在清算开始之后逃亡的。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逃亡帝国控制地,藏地周边省份都有,但理藩院最终还是把他们统一安置在了西宁绥靖区。

虽然遗老们的房产、土地被收为了公有,但逃亡的时候,带出来了不少金银,日子倒也过的下去,而且他们依附于本地的黄教寺庙,平日也都能得到照顾。

在逃亡早期,这些遗老总是会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向理藩院、中廷上书,请求帝国出兵,荡平厄齐尔。但所有的请求都是石沉大海,不会有任何回应,厄齐尔的行为虽然激进,但却是帝国所默认的。

只不过,帝国也没有一口回绝这件事,理藩院还时不时的给予这些遗老们优待,一旦藏地有变,帝国还要利用他们去恢复统治。

所以,遗老们整日畅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归家乡,报仇雪恨,一直到外藩改制的消息传来。

一开始,遗老们很高兴,因为外藩改制的本质就是让帝国直接统治各地方,这显然是厄齐尔所不能满足的,遗老们认定这是一个机会,磨刀霍霍,准备鞍前马后的效力,却不曾想,帝国一早就与厄齐尔达成一致,藏地的外藩改制只是做一个面子工程,只需要改个名字,一切照旧即可。

这使得遗老们大失所望,在几次请愿、上书无果之后,这群胆大包天的家伙竟然发起了暴动,但却老早被西宁绥靖区发现,绥靖区的藩兵提前动手,把暴动扼杀在了萌芽之中,可当时孙为公正在某个遗老家里做客,也被藩兵拿下。

孙为公只是想通过遗老们这个视角,多了解一下藏地,却不曾想恰好遭遇了这次事变。

而遗老们愿意说给孙为公听,是因为孙为公这家伙答应在回到申京之后,在报纸上为他们的主张宣传。显然这才是理藩院拘押孙为公这么久的主要原因。

“老弟,你怎么称呼来着,姓什么?”孙为公洗了澡,发现赵昆仑已经在房间等候,还安排了酒菜,而他只记的这家伙的大白牙和与昆仑山一样的名字,忘了他的姓。

“姓赵,我叫赵西宁。”赵昆仑摆着筷子,随口说道。

“你不是叫赵昆仑吗?”孙为公问道,他明明记得眼前这个人的名字是和昆仑山一样的。

“是吗?我告诉你的名字是赵昆仑?”赵昆仑讶异,一拍脑袋:“草率了,草率了。”

孙为公更是狐疑了,哪里会有人记错自己的名字,他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好像不是绥靖公署的。”

“我在中廷兼差。”赵昆仑说道。

“兼差?”孙为公咂摸着这个词,问道:“那你的正职是什么?”

赵昆仑说道:“现在是乌斯藏绥靖区的联勤专员。”

“你是从藏地来的?”孙为公诧异问道。

“是的。”赵昆仑瞪大眼睛:“不然我为什么会成为您的伴当呢?”

孙为公问:“那你是受谁的差遣?”

“这一次是受厄齐尔大人的差遣。”赵昆仑直接了当的回答。

“既然如此,那怎么是你把我从牢里解救出来,为什么要告知我你中廷兼差的事。”孙为公警惕起来,难道这个家伙不怕暴露吗?

赵昆仑呵呵一笑,捏了几个花生米说:“你是不是担心我中廷秘派的身份暴露呀,孙先生,不要担心,不要担心。”

“我怎么能不担心,你与我在一块,万一暴露了,会给我的藏地之行带来麻烦的。”孙为公挥舞着拳头说道。

为了此次藏地之行,他准备了一年多,而且也是多年来的梦想,可不想因为这么一个莽撞的家伙而放弃,还未进入藏地,先与间谍厮混,若是被藏地那边知道了,肯定是一屁股的官司。

赵昆仑却很坦然:“没关系,我已经暴露了。”

“已经暴露了?”孙为公忽然想到一种可能:“你现在是双面间谍?”

赵昆仑哈哈一笑:“您真不愧是记者,想象力真是丰富。没有什么双面间谍,我又不是安全局的人。在藏地,安全局安插进入的人如果暴露就是会逮捕,然后和安全局交易。而我是中廷秘派,属于皇帝密使。”

“这有什么区别吗?”

赵昆仑回答说:“像我们这类中廷秘派,是不进行间谍活动的,也不打探机密。我们和您此行的目的一样,只是去看去听,我们就只是一双眼睛,一对耳朵,让中廷那边可以掌握藏地的具体情况,如是而已。

因此,即便我暴露了,厄齐尔大人也没有驱逐我,只不过我无法在他麾下担任机密职位或者一方主官了。当然,我也没想做到那些位置。”

“很奇怪的做法。”孙为公越发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赵昆仑说:“其实很简单,厄齐尔大人比谁都明白,他执掌藏地,一切所作所为都离不开皇室的支持。只要皇室愿意,就可以直接扫平他的政权。因此必须让皇室知道,他在做什么。”

“好吧,厄齐尔大人真是一个神奇的人。”孙为公只能接受这种解释,他问道:“那我什么时候入藏?”

“三天后开拔,我们要等一批物资。”赵昆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赵昆仑这个联勤专员隶属于乌斯藏绥靖区的联勤办,这是一个与理藩院接洽的部门,主要是负责一些物资的运输调配。尤其是官方来往需要的物资,更是需要联勤专员出面。

正如赵昆仑所安排的那样,孙为公在三日后加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包括了联勤办的运输队和两个商团,加起来有四百多头骆驼,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上,非常的醒目,一行出了西宁,沿着道路想着西南的方向走出,地势缓缓升高。

一路上,孙为公出没于队伍的各个阶层之间,通过不同人的嘴巴了解传说中的藏地,但现实却是失望的。商团所能提供的内容,他早就获得了,而联勤办的运输队是雇佣的西宁绥靖公署下辖的一个扎萨克,这部分内容,孙为公也早已获得。

一直到了昆仑山口,孙为公就知道,边界到了。

这里有一个很醒目的标志,那就是在山坡上,用红色的石头拼砌出来的汉、藏两种文字的大标语:帝国万岁,汉藏团结。

这些标语很大,也很简单,语言也是很正面的,但是等到队伍翻越了昆仑山口,就是入藏的第一站,山口驿。

这是一个驿站,同时也是一个村庄,土坯和石头砌筑的屋子和院墙上,也用大白刷着标语,同样是汉藏两种文字,但标语的内容就充斥着政治的内容。

“打倒封建剥削者!”

“打倒压迫我们的贵族!”

“公社万岁!”

标语写满了墙壁,一个个的感叹号让人有些心神不宁,孙为公走遍了这个叫山口驿的小村子,挨个看了每一条标语,并且全都记录下来。而等到他回到入驻的馆舍时,发现赵昆仑已经变了装束。

在过昆仑山口之前,他穿着的是藩军的军官便装,但是现在他换了一身深蓝色的衣服,样式看起来有些像一些机械厂的工人制服,而孙为公已经发现,本地的公职人员似乎都是这种制服,而孙为公也发现,赵昆仑是特殊的,他的胸前用别针别着一颗金属胸章,是一颗红星,而本地的人,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藏民百姓,看到他胸前的红星,都会敬礼,有些甚至还会鼓掌欢呼。

“这是什么东西,好像有魔力似的。”在吃晚饭的时候,孙为公主动问道。

赵昆仑说:“这是久经考验的战士才拥有的勋章。”

“谁颁发的?”

“当然是厄齐尔大人亲手颁发的。”桌子上另外一个人说道,他是山口驿的地方负责人。

“你做了什么久经考验的事,得到的这个勋章?”孙为公更为好奇了。

赵昆仑笑了笑:“呵呵,这就不要说了,有些是年轻时候的荒唐事。”

“不是荒唐事,赵专员,您是天生的战士,这是厄齐尔大人亲口说的。”那个负责人慷慨说道。

赵昆仑没有多说,吃完饭就休息去了,但是孙为公却知道,这个负责人是突破口,于是拉着他聊起了赵昆仑。

出乎孙为公的预料,赵昆仑这个中廷秘派在藏地属于名人,因为厄齐尔曾在本地报纸上数次宣传赵昆仑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故事。

赵昆仑出身自一个四川一个豪富家庭,当年他的爷爷就是听闻李明勋在海外抗清,带上几个儿子和侄子,不远数千里,从四川出发,入云贵,自广州出海,加入了当年的陆军,并且很快崭露头角。

等到帝国建立的时候,赵昆仑的爷爷已经官拜上校军衔,但因为年纪太大,建国后很快退役,用军功和积攒下来的财富在老家四川成都,买下了千亩良田。

因为明末战乱,成都平原人口损失很严重,帝国建立后,励行开垦,赵昆仑的爷爷也借机扩充土地,等到有赵昆仑的时候,家中良田已经超过两万亩,成为了一方地主。但赵昆仑却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甚至说,他完全不像是地主家的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