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六七 行动起来

七海扬明 章二六七 行动起来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六七 行动起来

李素听了这话,更加觉得头大,他知道不可能完全把这话当真,可也知道,这个差使算是推脱不了了。

短短两天时间,帝国高层就搞清楚了发生在俄国内部的这次中等规模的内战,而结果也是出乎李君威的预料的,当然,是其顺利程度超乎预料。

马泽帕的老巢巴图林在俄军抵达之后立刻就失守了,因为有一部分的哥萨克领主投降,选择了里应外合,马泽帕除了一个儿子被抓走,只是损失了百十人,这不算什么损失。

相反,沃罗涅日的俄军出兵扫荡造成的损失就比较大了,但这种损失也多是经济上的,而非兵马损失,让李君威惊讶的事情也就在这里。

因为帝国高层错看了泽连科与马泽帕二人的关系,认为这二人水火不容,但谁能想到,二人都有唇亡齿寒的觉悟,在遭遇袭击之后,马泽帕立刻率军南下,进入波兰境内的泽连科领地躲避,而泽连科也迅速出兵北上接应,并且出动出面,说服了扎波罗热的哥萨克,接纳马泽帕。

当然,泽连科也是无利不起早,乱战一起,顿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东乌克兰地区一片混乱,旧有的秩序被打破,原本大量被哥萨克控制的人口,流入到了泽连科的手中。

进入八月,战场态势基本形成,而帝国一方也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现如今瑞典大军已经从卢布林进入了西乌克兰,前锋抵达基辅,控制了渡口。随时会开赴俄国境内。按照您的指示,马泽帕与泽连科两个人也形成了联军,决意不加入任何一方,但二人愿意为瑞典军队提供一些补给。

而帝**队主要由驻扎西滨的陆战队第三军中一些部队组成,先占领赫尔松,然后沿着第聂伯河逆流而上,控制基辅城与赫尔松之间的全部水道。”李素在地图前,向李君威汇报了他的计划。

李君威问:“出兵的理由呢?”

“保护侨民,还有保护第聂伯河航运。”李素回答说道。

保护侨民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而保护航运则是与当年的《四国条约》有关,当年李君威西征,与波兰、俄国瓜分了克里米亚汗国的领地,并且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合约,这份合约包括边界、势力范围、民族政策、海军限制等等,杂七杂八的条约加在一起,就是《四国条约》。

按照条约规定,中、俄、波三国享有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三条河流的自由通航权,而三国分别掌握三条河流的一部分,所以对三国都是有利的,而以这个条约为理由,确实可以出兵。

见李君威还有些疑虑,李素说:“王叔,其实也不只是这个理由,我还派遣使者前往克拉科夫,联络波兰当局,但是没有得到回信,我想,卡尔十二世和波兰新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应该会同意的。”

“他们应该知道,我们派兵的目的是提前布局,准备介入战争。”李君威却不这么想。

李素笑着说:“我提出的方案是第聂伯河非军事化。”

李君威闻言,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提议。目前对于卡尔十二世来说,进军俄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后勤,他甚至专门编组了一支超过一万人的后勤军,如果帝国维持第聂伯河航运的和平,那么来自波兰的补给就没有问题,在第聂伯河东岸,又有马泽帕和泽连科二人提供补给,补给困难问题几乎就解决了。

而反过来,假设远征失败的话,有帝**队守卫第聂伯河,瑞典军队也能完成撤退。

这个时候,李昭承匆匆走了进来,现在他是远征军的参谋,负责情报工作。

李昭承带来了几份文件,有信件也有情报局的密文翻译,而这些文件都与卡尔十二世有关。

“卡尔国王来的信件,得到了军事情报局的印证。”李昭承递给了李素,然后向李君威简单介绍:“卡尔来信说,希望帝国约束马泽帕与泽连科两支军队,使其不在战争中对瑞典采取敌对行动,而帝国在维持第聂伯河非军事化的情况下,答应保证给予瑞典军队尽可能的帮助。只要帝国做到这些,就愿意在战后把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土地交由帝国处置。

无论这些土地现在属于俄国,还是属于波兰,卡尔国王都愿意保证他的承诺得到实施。”

李君威点点头,把自己的水杯递给了儿子,李昭承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与此同时,卡尔十二世也派遣代表前往扎波罗热和顿涅斯克,联络马泽帕和泽连科。把这两块土地许了他们两个,只要求得到补给和友好。”

“一块土地,许给三家?”李君威笑了,打趣说:“卡尔也太过一厢情愿了吧。”

李昭承连忙解释:“不不,并不是这样的,卡尔并未选择隐瞒,而是把给我们的信抄写后,一起送给马泽帕和泽连科,意思很青雀,让这二人向我们施压,以求更安全的战略环境。”

李素已经看完了各类文件,说道:“卡尔真的很有头脑,他是想利用这种手段,尽可能的让瑞典立于不败之地。”

“你认为应该答应他吗?”李君威问。

李素想了想,说:“至少要得到波兰国王同样的书面许诺,否则,战后不好说。至于瑟姆会议,就算了。”

李君威点点头:“可以。”

李素冲李昭承笑了笑,李昭承会意,提出了一个远征军司令部都想提问的问题,他问道:“爹,帝国介入这次战争,是否有领土要求。”

“你们觉得呢?”李君威问。

李昭承说:“远征军司令部的同僚们,希望在顿河西岸为帝国再夺取一块土地。”

其实这是老调重弹,这种声音在帝**部出现不是一年两年了。

原因也很简单,当年四国条约签订的时候,波兰在少海(亚速海)北岸的土地,仅仅延伸到了顿河河口,也就是说,事实上,顿河是帝国与俄国的界河,只不过在之后,帝国在顿河东岸掀起了开发热潮,而俄国占领的顿河西案,则主要是哥萨克人的藩地,就连最前沿的军事重镇沃罗涅日,都距离两国边界相当远。

这些年,西津大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西津这座帝国西部边疆最重要的城市,就在顿河边,与俄国领土隔河相望,战略态势极为恶劣,现在帝国占据绝对的优势,还好说,但这种优势谁也不能保证永远存在,因此在顿河西岸获得土地,保护西津,成为了西疆战略的中一个逃不脱的命题。

但这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除了战争手段,没有任何办法让俄国割让土地,更何况,顿河两岸早已不是当年的情况。

当年帝国获得这些土地的时候,因为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哥萨克之间斗争不断,俄国与奥斯曼的战争,顿河两岸其实是很荒芜的,可现在不是了,帝国拥有的顿河东岸早已是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基地,而俄国拥有的顿河西岸,也随着西津的崛起而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人口也大规模的增长。

吞并这样一块土地,对于帝国来说,负担也相当大。

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问题在于方式。李君威赞许李素提出的‘第聂伯河非军事化’的提案,因为有这一条,帝国就可以用非交战国的姿态介入大北方战争之中,而李君威制定的基本战略还是,能不参战就不参战,毕竟帝国在俄国、波兰都有相当规模的利益,一旦参战,必然会受损。

“其实保护西津,也并非在顿河西岸占领纵深才可以,在顿河西岸扶持一个友好的国家,也是可以同样做到的。”李君威说道,这也是他愿意支持乌克兰独立建国的重要原因,甚至说,这比帝国直接占领一块土地还要更为有利。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帝国目前在黑海周边所拥有的土地,全部是克里米亚汗国的旧地,是鞑靼人的土地,鞑靼人在经过的灭国之后,已经分裂为了三部分,一部分被俄国接纳,与哥萨克混居在顿河西岸,成为彼得以夷制夷的工具,也是警备帝国的边防力量。

一部分逃入奥斯曼帝国境内,后来又被奥斯曼帝国迁移到了高加索以南,对抗来自哥萨克共和国的扩张和骚扰。

第三部分则是在波兰境内,沦为了农奴,已经失去了民族特性和独立。

当然,当年被帝国获得的那部分人口,已经迁移去了印度,成为了印度斯坦帝国皇权统治的重要一部分,与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等中亚天方教民族一起,成为了统治阶级,基本不可能回来了。

而顿河西案则不同,这是哥萨克人的土地,在现在这个时候,民族主义开始盛行,可以被理解为乌克兰人的土地。

民族仇恨的最大来源,往往伴随着屠杀、压迫和领土争端,正如帝国占领了伏尔加河下游、乌拉尔以东的土地,就与俄国不可能友好了一样,如果占据顿河西岸,必然就是与乌克兰民族的对立。

既在顿河西岸拥有土地,又与乌克兰民族友好,这是对立的。二选一的话,李君威愿意选择后者,毕竟帝国在欧洲不能只有敌人和对手。

“爹,我可不相信乌克兰人,他们可没有表现出什么值得我们信赖的品质。”李昭承在听完了父亲的解释,依旧有些倔强的说道。

“品质,那是什么东西?你在其他民族身上看到了值得我们信赖的品质吗?”李君威反问。

李昭承说:“普鲁士人就不错。”

“一个民族的品质是被各种环境所塑造的,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民族天生善战,有的民族天生文弱,我更不认为有的民族天生优雅高贵,有的民族低贱无耻。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只需要爱我们的中华民族就可以了,其他民族的好坏与否,品质如何,与你没有任何关系。”李君威说道。

李素见李昭承依旧想说什么反驳,他轻拍了一下肩膀,说道:“昭承啊,你还年轻,尚不知人心险恶。正如太上皇陛下教育我们的那样,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人人都受到别人影响,但要坚守本心啊,这次跟我北上,多看看,多了解。”

“哦,荣王兄的意思是,只要我深入乌克兰腹地,多看看,就能看到乌克兰民族的优秀品质?”李昭承问。

李素哈哈大笑:“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跟着我出去多看看,你就发现,什么普鲁士,什么乌克兰,其他民族都一个吊样。根本没有什么优秀的、善良的正面品质,这种评价,用在自己身上就好了。”

李素觉得,李昭承受别人影响比较大,他对普鲁士人的评价正面,主要是因为有小威廉这么一个朋友,也见识过普鲁士军队的强大。而对乌克兰人评价负面,则是因为西津本地对乌克兰人评价都比较负面。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上,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外乡人身上都有邪恶、狡诈之类的标签。

而李素其实也比较倾向于李君威的计划,即扶持一个友好的乌克兰国,把西津地区这些外乡人全都赶过去。

“那好吧,我去准备一下。”李昭承说罢,就退下了。

李君威无奈说道:“这个孩子,头脑太简单了,很容易被人利用。”

“昭承是一个纯粹的人,嫉恶如仇,敢爱敢恨,我觉得很好,他很正直,不是吗?这样的人,最适合当兄弟了。”李素说道。

“可不适合当皇帝。”李君威说。

李素呵呵一笑,没有接这话茬,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但总觉得裕王对李昭承过于苛刻了。

回到了自己的行营,李素找来李永忠说:“永忠,你觉得昭承如何?”

李永忠说:“二公子人很好,大家都喜欢他。”

“我也这样觉得,二公子人没有架子,很亲和,但他是二公子,是裕王的嫡子,所以你要好好保护他,懂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