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二一 纺织品份额

七海扬明 章三二一 纺织品份额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二一 纺织品份额

上一章被屏蔽了,说一下,内容大体就是厄齐尔发动了刺刀之夜大清洗,亲手覆灭了自己创立的大同政权,把藏地交还,藏地失去了藩属国的地位,改为理藩院辖地。

谌乾生比李昭誉晚到藏地超过了一个月,等到他到来的时候,一切就都已经尘埃落定,藏地所有地方暂行军事管制,而赵昆仑这个藏地百姓熟悉的面孔出任了绥靖将军和驻藏大臣,藏地开始直辖于理藩院。

对于关心政治的人来说,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刚刚从雪灾和饥荒中挣扎活下来的芸芸众生来说,似乎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变化,社会上主流声音讨论的不是这些上层的变动,而是经济改革。

整个藏地都在进行包产到户运动,把原本属于集体农庄、牧场的土地、牲口和生产工具按照人口多寡,均分给藏地的百姓。在藏地,几乎没有反抗帝国的声音,原因很简单。

在过去最难的两年,是帝国派遣的马队把粮食运进了藏地,而现在,包产到户运动中,以畜牧业为主的藏地,最缺的其实是牛羊牲口,而现在,理藩院筹集的数十万头母牛和母羊正在陆续入藏。

藏地就好像一个独门立户,出外闯荡的人,选择重新回归大家庭,大家庭还是愿意照顾的。

谌乾生知道自己反对不了什么,也做不了什么,因为他在那些参与分地的老百姓脸上看到了欢喜和希望,任何的理论,任何的主义,都需要人民的支持。

“请问你是谌乾生,谌先生吗?”

这一日,谌乾生正在房间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听到窗外有人说话,看到了一张脸,有些熟悉的感觉。

“你是.......你认识我?”

来人是李昭誉的一个侍从,他说道:“谌先生,不知您是否记得我,我是秦南,是李誉先生的伴当,在哈密,我们见过。”

谌乾生立刻想了起来,似乎李昭誉身边是有这么一个人,他问道:“李誉兄也在这里吗?”

“不,他已经离开了,现在约么到了西宁。是公子让我在这里等您的。”秦南说。

谌乾生不知他是什么意思,立刻邀请其进屋。其实在藏地,根本没有旅馆,尤其是这样的小镇,以往的经济模式上,旅客很少,来往的人都是官方,也多住在政府机构,而谌乾生现在住的是一个私人住宅,房主收留他是因为他可以兼任会计。

像是谌乾生这样独来独往的外来人实在是太好找了,秦南就是通过驻军找到的他。

“李誉兄让你等我有什么事吗?”谌乾生问。

秦南搬运了一个大箱子进来,放在了谌乾生面前:“这是公子送给您的东西。”

打开箱子的谌乾生看到了照相机这种高端而稀罕的物件,另有洗照片的一些东西,秦南解释说:“公子已经回京了,他说,这些东西您应该用得上,他一直以来看的是盗版书,损害了您的知识权益,他很抱歉,希望可以弥补一些,也对无法达成与您的承诺,不能继续与您畅谈而感觉懊恼。”

谌乾生没想到,李誉这也太正儿八经了。他说道:“这些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秦南说:“公子没有告诉我您不收怎么办,所以我必须送给您,如果不喜欢,或者用不上,请您自行处置,我只需要完成职责就可以。至于如何使用相机,如何洗照片,如果您会就好了,如果您不会,可以请教您的同事。”

谌乾生担任过镇北城联合工会的秘书,会使用照相机,但不会洗照片,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同事,什么同事?”

秦南呵呵一笑,一拍脑袋:“真是糊涂,忘了说了。”

他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有出入证、通行证和一个工作证,这些证件的所有人竟然都是谌乾生。谌乾生一看,工作证上的地点写着:乌斯藏文献资料办公室。而最厉害的是通行证,竟然是新任驻藏大臣赵昆仑签发的,这意味着,他可以前往藏地的任何地方,都没有人阻拦。

显然,乌斯藏文献资料办公室就是他的工作地点,所谓的同事,就应该属于这个办公室。

秦南解释说:“藏地的大同政权已经结束了,但这却是一个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政权,乌斯藏文献资料办公室就是整理所有大同政权时代的文献资料的,想要了解藏地,了解这个政权,到那里去最合适了。

公子说,您一定会想看到有关大同政权的原始资料的。”

虽然谌乾生心有抵触,但这是他心中最想去的地方,谌乾生说:“我要实地考察,所以现在没有时间。”

“随便,您可以随时去。”秦南说道,然后反问:“谌先生,这么说,您是答应接受公子的安排了?”

“是,但是........。”

谌乾生话没说话,秦南就转身出了门:“您答应就好,祝您旅途愉快,我要走了,再见。”

“哎哎哎,我不能要这么贵重的东西........。”谌乾生追出去,秦南却似没听到,已经走远了,等追出大门,看到的是马上跃动的身影,人越来越远。

谌乾生回到房间,摆弄那些东西,收拾时,从相机盒子里看到了一张照片,是李昭誉在拉萨某宫殿前的照片,后面写着几句话和一个地址。

其实李昭誉原本计划在拉萨待一段时间,交一下谌乾生这个朋友,但现实让他有些无奈。藏地的事快刀斩乱麻结束,而李昭誉很快得到了申京新的指示,前往陕西,代替皇帝祭祀黄帝陵。

显然,这是一个很有政治意味的行动,李昭誉不敢怠慢,赶忙出藏入关中,前去准备了。

而在五月底的时候,从海上返京的裕王和次子李昭承也启程回国,在苏伊士的行动也宣告结束。

原本按照李君威的计划,支持阿里的同时,尽可能搞坏西欧三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虽然整体还是朝着这个规划走,但已经是短时间难以结束的了。

阿里率军顺利进入了突尼斯,与突尼斯军团汇合,成为了一支抗击欧洲殖民地者的,相对独立的力量。而欧洲各国确实往北非持续投入,但奥斯曼帝国一直保持着克制,双方并未宣战。

见短时间打不开局面,而基础又已经打下,李君威选择离开,坐上了帝国海军的巡洋舰。

这艘巡洋舰横穿了印度洋,没有在阿拉伯半岛和次大陆经停,甚至连补充煤炭都是海上由补给船补给,直奔的槟城,李君威没有在槟城过多停留,在南洋帝国诸行省,唯一停留超过三天的城市就是淡马锡,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

在风帆时代,新加坡所处的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所以这片处于海上咽喉的城市,没有发展的潜力,但是随着蒸汽动力船只的普及,淡马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是一个七万人城市,发展潜力很足。

李君威停留之后,也只是考察了一番,换乘了本土舰队的巡洋舰海东青号北上。

只不过,按照规矩,在返回帝国之前,作为帝国亲王的李君威还要参加一次军事演习,这是本土舰队南洋分舰队与广南国海军的一次军事演习,海东青号是旗舰,此外都是一些蒸汽动力炮艇、巡逻艇之类的。

这是为了彰显对海军的重视,毕竟这支军队是帝国皇室一手创立的,自诚王远征果阿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有亲王担任海军指挥官了。

因为李昭承对这个感兴趣,想到这个儿子回国后要进入长期枯燥的学生生活,作为父亲的李君威也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最后享受一把。

因为这场被称为‘和平之鹰’的演习,李君威抵达了他从未来过的国度,广南国。毫无疑问的是,广南国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而李君威在国度顺化也感受到了南洋小国君主的奢华。

现在的广南国主叫阮福淍,已经是第七代国主了,虽然广南人口不到百万,但却是帝国在南洋地区最稳固的盟友,也是帝国所有藩属国中的典范。

从前帝国时代,广南国就与帝国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从经济贸易到军事合作。那个时代,广南还承受着来自北方安南国的军事压力,是靠葡萄牙人训练的火器军队守住防线,在帝国崛起后,广南全面向帝国靠拢,而安南一度与满清合作。

但那都是过眼云烟了,现在两国都是帝国的藩属国。而帝国建立后,一改前朝只承认安南国不承认广南国的习惯,直接承认了两个政权,两个国家。

李君威骑着白象进入顺王王宫,感受这里的奢华,只不过夏日炎炎,李君威实在是有些不适应,参加完活动后,前往大使馆。

“怎么那么多日本人?”在回去的路上,李君威发现路边维持秩序的军人挡住了很多人,而其中不少是日本人,更奇怪的是,这些日本人冲着裕王车驾大喊大叫。

李君威刚问,就看到有一个日本商人冲过士兵封锁,跪在了马车前面,手捧纸卷,大声呼叫,似乎是要拦驾告状的样子。

白乐说道:“殿下,这段时间,日本商人在顺化闹的厉害,在您来之前,广南国主还派遣军队镇压了日本商人的示威,打死了两个人,抓了十几个。”

“真是有少见,日本人在广南闹事。”李君威笑了。

白乐对日本是了解的,他从外交部崭露头角,就是靠的对日本的了解,招待日本的使团,当然,现在他的身份特殊了,因为他还是帝国英王妃的兄长,这足以让他平步青云,只要在顺化担任大使满两年,就可以全面负责对日本的外交工作。

“殿下,这是正常的。在我们藩属体系内,广南与日本闹的最厉害了。”白乐说道。

“为什么闹,这两国隔着几千里,有什么矛盾?”李昭承问道。

“他们在争帝国的纺织品配额。”白乐说道,指着街道一侧说道:“二公子您看,这里到处都是与纺织有关的公司,而在城南部分,是一个纺织工业区。”

广南在南洋国家中是很特殊的,别的国家都是封建君主制,都比较闭塞,是在帝国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逐渐开国通商的,但广南不同,广南也是封建君主制,但很早就开放,成为了南洋最为现代化的国家,拥有最先进的海港,最发达的工业。

虽然广南还处于封建君主制下,但连续两代君主不断改革,比如广南国主阮福淍就有一个顾问团,一些经济和外交政策向其征询,虽然是顾问团,但成员都是商人出身,影响力巨大。

广南几乎照搬了帝国的法律法规,是南洋第一个立法保护商业活动的国家,整个国家的贸易非常兴盛。因为这种对外开放,所以当帝国的纺织业作为低端产业的时候,广南国几乎是首选之地。

而这些年,日本也在对外开放,幕府执掌之地都开始加大对外联络了,那早就被纳入帝国经济体系的西南诸藩,更是兴起了殖产兴业的狂潮,日本与广南相比,拥有更为低廉的劳动力,与帝国经济中心长三角靠的比较近,也是帝国纺织业转移的重要地方。

至少到帝国四十三年,除了这两地,其余国家,无论关系也帝国有多么密切,暂时没有这种能力。因为日本与广南,在帝国的经济体系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只不过,帝国政府更偏向广南一些,所以在纺织品份额分配上,广南更占便宜。

以往这没什么,但是帝国四十三年,制定新的三年纺织品份额分配的时候,爆出贪腐案,日本人抓住这个机会,大肆抨击,因为会议就是在顺化开的,所以双方关系更为紧张。

“难怪阮福淍那个家伙今天那么殷勤,原来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啊。”李君威想起今日广南国主的态度,不由的抱怨说。

如果早知道,他才不来广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