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二零 可贵的教训

七海扬明 章三二零 可贵的教训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二零 可贵的教训

李永忠明白,李昭誉就是有恃无恐罢了。

哈密是入河西走廊之前的最后一个大城市,而徐大川的车队也不会再前进,所以李昭誉在哈密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与一支商队约定半个月后出发前往玉门,只不过,在帝国四十三年五月七日这一天,一份电报的到来打断了李昭誉的计划。

电报内容很简单——大同社内战,藏地生变。

在接到电报后,李昭誉立刻启程,中止了谌乾生一起行动的计划,直接前往关西绥靖将军府,表明身份后,只用了半日时间,组建了一支骑队,日夜兼程,前往兰州,在兰州也未停歇,然后进入藏地,但一切还是迟了。

只不过,也仅仅是误事,却没有坏事。因为李昭誉想做的,李君威想要儿子做的,厄齐尔自己就做了。

帝国四十三年五月五日这一天的夜晚,在后世历史上被称之为‘刺刀之夜’。这一晚,大同社领袖、乌斯藏绥靖将军、帝国和硕特亲王、藏地第巴厄齐尔发动一场大清洗。

仅仅一个晚上,在藏地所有五千人以上的城镇都发动了清洗,至少有四百人在当晚被击毙,另外有两千七百多人被批准逮捕,而主持这次大清洗运动的是赵昆仑,他既是大同社的一员,同时也是帝国中廷派遣。

这次全面的,针对大同社、乌斯藏军队、第巴政府的大清洗需要军队的协助,而这支军队就是帝国西疆区和内疆区联合派遣,以救灾为名义,于去年末和今年初陆续进入藏地的。

而这次大清洗,名义却是为了肃贪。只不过手段有些过于血腥了,抵抗的,一概格杀,被批准逮捕的,在三天内进行了公审,随即就被处死,大同社五分之四的成员倒在了刺刀之夜,随即,整个藏地进入军事管制状态,拥有二十年历史的大同政权,在这一刻宣布覆灭。

在后来的历史中,有关大同政权的评价是不同的,有人将之视为农民起义式的公有制政权,也有人认为是厄齐尔以一己之力建立的乌托邦式的组织,而更积极者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至少是一次尝试。

只不过,在一手促成了大同政权建立的李君威看来,这个政权是杂糅的,既有厄齐尔的理想主义者的浪漫情怀,也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政治意味。但不管怎么说,谁也没有料到,创造了大同政权的厄齐尔,会亲手毁掉它。

大同政权的早期是无比辉煌的,厄齐尔在帝国的支持下入主藏地,以第巴身份对藏地进行了极为激进的改革,把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消灭大地主、贵族和僧侣的剥削,掀翻了这三座大山。

但经历了辉煌的大同社政权很快就走向了衰弱,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上,大同政权以集体农庄、集体牧场为主要经济模式,从一开始就踏入了非常高的公有制。因为大同社认为,只要有私有制,就会存在剥削,因此拒绝一切的私有制,直接导致了其经济的崩溃,吃大锅饭的人可没有生产积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藏地地区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单位产量不断下降。

因为藏地的经济比较单一,也没有资源进行工业化,所需的许多物资都比从内地购买,而硬通货就是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随着产量和质量下降,置换的工业品在减少,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从帝国三十五年起,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实行配给制。

而大同社这个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不健全的组织,虽然其组织成员是从少年团中挑选,但在后期,充斥着任人唯亲,老社员的子弟充斥进去,成为了新的剥削者——特权阶层。

而这个组织,只有口号,没有主义和纲领,这也是最被后世诟病的,更是其腐化堕落的最主要原因,人的热血总会因为欺骗而冰冷,人的意志也会因为没有信仰而崩溃。

帝国四十一、四十二连续两年的大雪灾摧毁了经济脆弱的藏地,大同政权被迫向帝国申请援助,帝国中央政府同意,安排西疆、内疆两个边疆区,甘肃、陕西、四川三个省份提供帮助,用于救灾,即便如此,以畜牧业为主的藏地,还是有至少两万人饿死。

与此同时,特权阶层的家里暖气烫热、羊肉堆积如山。这彻底让厄齐尔失望,他创立大同社,是要天下大同,让治下百姓享受平等和富足的,但搬走了三座大山,又来一座大山,还是要受苦受难。

自帝国三十五年起,厄齐尔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对大同社和大同政权失望了。屠龙少年最后成了恶龙,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于是他选择让这条恶龙自杀,于是有了刺刀之夜。

拉萨,第巴府。

厄齐尔搅动着奶茶,透过窗户看着大门之外,来来往往的很多人,都是本地的百姓,正在和卫队推搡着。在刺刀之夜后,厄齐尔只露面了几次,此后就以身体不适为由,长居第巴府,而门外的百姓却相信他真的不适,送来的是鸡蛋、乳酪这些家里仅存的营养品。

“厄齐尔,人民依旧是爱戴你的。”赵昆仑在他身边轻声说道。

厄齐尔没有什么值得怀疑了,这些年他做了很多身不由己的事,却没有一件是为了自己,他没有组建家庭,没有自己的孩子,早年曾经收养过一个战友的孩子,但却因为贪污被他亲自送上了法庭。

他过着普通的生活,出门从不坐轿子,人们可以在拉萨的街头看到他,他的家就在第巴府的后面,一个简单的小院。他的膳食很简单,比普通的市民好不了哪里去,身边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块怀表和一辆自行车。

即便是刺刀之夜,人民看到从那些官员家里搜出的名贵物品,哪怕再看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司法程序就被处决,也认为这是整肃贪污,因为厄齐尔说是在肃贪。

“越是这样,我越对不起他们。”厄齐尔言语之中充满了伤感,他说:“或许是我太笨了吧,如果我有太上皇和裕王殿下一半的智慧,或许就不会搞到这个地步。”

厄齐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全然为公的人,但他是与雄才大略这样的词汇牵扯不上的,不然他也不会选择刺刀之夜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

“就算是祖父和父亲一起上,也不会比你做的好。厄齐尔叔叔。”李昭誉放下茶杯,很认真的说道。

“是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开天辟地的,也只有太上皇才能做到。我所创立的大同政权同样举世无双,我却失败了。”厄齐尔说。

李昭誉摇摇头,说:“这不同,很不同。”

“能有什么不同?”厄齐尔问。

李昭誉说:“帝国的政治制度,本质上就是分赃政治。贵族和资本家分赃罢了,只要分赃得当,大家就都能得过且过。虽然嘴里说着平等、自由、民主这些主义,可心里全都是生意。

在帝国,越有钱就越有权,越有权也越有钱,那些绝对这样不公平的,都是因为不是其中一员,人人都骂资本家,人人都想当资本家。我见过很多高呼为民请命的人,在享受到权力的甘美后,都是忘记了初衷。

可您这里不同啊,作为藏地两百七十万百姓的领袖,您的生活如此普通,而且您还要求所有的官员和与您志同道合的人都如此,实在是太难了。

古人说,圣人出黄河清,要是圣人这么普遍了,黄河还不变成矿泉水了。可我在兰州看过黄河,黄河还是黄河,而圣人呢,厄齐尔叔叔算一个,苏日安也算一个,除此之外,皇上能算半个。”

厄齐尔摇摇头,依旧不理解,但李昭誉又何尝明白呢?

李昭誉问:“厄齐尔叔叔,您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我对大同政权倾尽了一切的智慧,依旧如此,我想离开这里,永远的离开。”厄齐尔的心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李昭誉又说:“那藏地呢,您准备如何安排。”

“既然裕王把你派来,还需要我安排吗?”

李昭誉很实在的说:“当然,如果帝国的安排有您不满意的地方,恐怕也很难实施吧。”

“第一,大同社解散........大同社离开藏地,解散不解散,由剩下的成员自行决定,我再不干涉,但大同社成员都不要担任本地官员了。”厄齐尔说,他知道,大同政权终结,藏地归帝国秩序,贪污**这种事,仍然会存在,甚至更厉害,但他不能接受大同社的人这么做。

李昭誉点点头,帝国也是这样计划的,大同社中,信仰坚定的成员离开,安全局会安排其出国,前往苏伊士安置。想要留在这里的,必须宣布退出大同社。

“第二,希望帝国尊重我们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大同社做错了很多事,但也做对过很多事。土地已经收为国有,就不要在私分给百姓。贵族的压迫和宗教的控制已经不存在,那就别让其死灰复燃。”厄齐尔说道,看向李昭誉的眼神多了些恳求。

这一点帝国同样可以接受,外藩已经改制完成,虽然当年厄齐尔建立大同政权后,很多贵族逃亡到西疆,但已经安家落户,在帝国夺走外藩贵族特权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支持那些家伙回藏地作威作福。

同样,本地的百姓早已接受不了,为了稳定,帝国也不会走老路。至于土地等生产资料国有化,也是符合帝国国策的。

李昭誉说:“我和赵昆仑大人商议过了,土地可以国有化,贵族也不回来,但有两点,我想争取到您的支持。”

“请说吧。”

“其一,上人和大学者必须有权回来,帝国也反对宗教控制基层,但有一点,藏人这一民族几乎所有的民族特色都与宗教有关,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为了民族团结,我们必须做一些表面功夫。”李昭誉恳切说道。

这一点厄齐尔是清楚的,他是完全反对宗教,主张消灭宗教的,而帝国的政策是控制宗教利用宗教,而且一直做的不错。厄齐尔也知道,这些年来,藏地也没有做到完全消灭宗教,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对宗教还是依赖的。

“这一点没问题。”

李昭誉继续说道:“藏地的经济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只不过我实在不了解藏地原有的经济模式,但赵大人了解,他提起的经济改革方案,您是否同意呢?”

其实赵昆仑在五年前就提议进行改革,只不过大同社保守势力为主,把公有制视为红线,不可触动。而赵昆仑提请的改革方案,几乎全都是增加私有制,比如把土地的使用权分给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取消集体农庄和牧场,渐进式取得配给制度,让小商品经济私有化。

而大同政权遗留的重要产业,比如供暖公司、医疗系统,赵昆仑还是坚持维持国有体制,视将来情况再说。

厄齐尔没有经过多久思索,就同意了,他知道,帝国是准备由赵昆仑接替自己的位置,而这位是大同社的骨干成员,刚才李昭誉讨论圣人有谁时,厄齐尔就想说,他赵昆仑也能算一个,只不过二人的政治理念有些不同。

虽然赵昆仑的很多政治改革方案他认为不妥,但交给他,总比交给一个理藩院下放将军的好。而且旧有的经济模式造成了人民生活困苦,必须要改革了,哪怕改革出错了,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好,我都同意,我还有什么资格反对呢,我的一生是失败的,我留给世人的,只有教训。”厄齐尔伤心到了极点。

李昭誉却说:“厄齐尔叔叔,请不要这样,能够为人类的发展留下一个教训,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