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一九 属于你的阳光

七海扬明 章三一九 属于你的阳光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一九 属于你的阳光

谌乾生可没想到刚刚还两边不得罪的徐大川就这么站了队,他连忙说道:“你得说出道理来,没道理的话,我是不听的。”

徐大川笑了笑,喝了口酒,继续说道:“你刚才说,消灭剥削和压迫,要用革命的方式,我是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你说是彻底的斗争,我的理解,和造反差不多吧。”

谌乾生不准备向徐大川解释两者的区别,他只是点点头,徐大川继续说道:“要说造反,我就不陌生了,我爷爷就造过反,还是前朝的时候,活不下去了,从甘肃入关乞讨,没想到关中也大旱,于是就跟了闯王的队伍。

为什么造反,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造反,是不是这样,你说的革命,是要死人的,对吧。”

“是,我们必然要有奉献的精神,为了.......。”谌乾生侃侃而谈,却被徐大川打断了。

“您别跟我说那些有的没的,我的理解就是,革命要死人,什么时候大家愿意参加呢,就是活不下去的时候,和我爷爷参加闯王队伍一样。可你说,现在咱们帝国有多少活不下去的人呢?

远疆、西疆,还有海外那些行省,有的是地,无论工人还是农民,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要是觉得活不下去了,或者活的苦,坐上火车和船,去这些地方种地啊,好像各地都差不多,开多少地都是自己的。自己种自己的地,没有压迫,也没有剥削了吧。

如此来看,你那边要拼命的事,咱买张火车票船票就解决了,那为啥还要拼命?”徐大川笑嘻嘻的说道。

“自己种自己的地,只是没有了直接剥削,间接的剥削还是存在的,而且等时间一长,人口增加,土地终究还是不够的,财富也会向权贵阶层聚集......。”谌乾生坚持说道。

徐大川:“那就和我没关系了,要不要参加你们的斗争,那就是我儿子、孙子,乃至重孙子的事了。”

见谌乾生脸色难堪,徐大川中断了自己的话,说道:“谌先生,我觉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选错了地方。”

“什么意思?”谌乾生问。

徐大川说:“你去过外国没有?我年轻时,走马帮去过俄国和波兰,我跟你说,你应该去那里搞你的革命。那里的人,活的跟鬼似的,农奴知道不,比我小时候当佃农还惨,我当佃农时候,帝国都建立了,就是给地主交租子,除了灾荒年,没吃多少苦,农奴可更惨,听说七天里得给地主干五天甚至六天活。

我在俄国亲眼见过被打死的农奴,农奴娶个媳妇,地主想要玩玩,也得洗干净送人床上去。我觉得他们那里行,受的剥削和压迫多,肯定更有你说的那个什么精神。”

谌乾生陷入了沉思,李昭誉说:“徐大哥,你不应该这样说,他所做的一切,哪怕是失败的,都是对你有利的。”

徐大川摸摸鼻子,又说:“谌先生,别误会哈,我可不是反对你,相反,我支持你,我就是个日子人,不想拼命,拼命咋还能赚钱呀。我就是觉得,你要是倡导罢工,我还能接受,让我拼命,不至于吧.......。”

“如果你不愿意走在前面,请你跟在尾端;

如果你不愿意走在尾端,请你在路边围观;

如果你不愿在路边围观,请你在报纸上呐喊;

如果你这些都做不到,请默默闭上双眼;

如果你不愿意闭眼,请收起嘲讽和挟嫌;

你的视而不见,让我彷徨;

你的冷嘲热讽,让我心伤;

我们争取的,也是属于你的阳光!”

李昭誉神色严正,口中念诵着一段似是诗词,又似是口号的话语,谌乾生听了,喃喃念诵一遍,感觉这话真的是说进了他的心坎,他抬起头问:“李誉,这是你写的吗?”

“不,法国大革命期间,我在巴黎,这是我在巴黎的街头看到的。”李昭誉微笑说道。

“李兄似乎去过很多地方,你是做什么的?”谌乾生问。

李昭誉拍了拍相机盒子:“旅行者和记者........”眼见谌乾生看向李永忠等一干人,一个旅行者可不会带这么多人在身边,李昭誉笑了笑:“家里比较有钱,又有父母爱怜。”

“乾生兄呢,穿越这戈壁沙漠,不会只是去西安吧。”李昭誉问。

谌乾生说:“我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只有雪山、纳木错,人们不再仰仗神佛,只因有了大同社。”

徐大川咧嘴一笑:“你们两个说话一套套的顺口溜,还挺押韵的,要考研吗?”

李昭誉回应:“乾生兄是要去藏地,巧合的是,我也要去那里。”

“哦,你也要去藏地,这也太巧合了吧。”谌乾生感觉不可思议,而李昭誉对李永忠招招手,李永忠从随身携带的袋子里拿出了一些地图,竟然都是与藏地有关的,而看这地图的精细程度,谌乾生就知道李昭誉准备许久了。

“要一起同行吗?”李昭誉问。

谌乾生愣了愣继而说道:“当然好,但进了藏地之后,我有时候要单独行动,到时候可能要分开了。”

“那到时候再说到时候的。”

一路前往哈密,路上以荒凉为主,到了晚上又到了一处可以歇息的村落,李永忠给李昭誉送来一盏更明亮的灯,见他认真看着书,低声问道:“大公子,那个谌乾生,要不要干掉。这里都是荒漠,随便拉到一个地方杀了,往沙地里一埋,几十年不会有人发现。”

“为什么要干掉他?”李昭誉放下手里的书,抬起头问。

李永忠说:“徐大川说的没有错,他就是想造反,这是大逆之罪。”

“我倒是忘了问了,自太上皇建国以来,帝国境内是否发生过造反的事,又都是如何处置的呢?”李昭誉问道。

李永忠对此知道一些,简单进行了解释。在理藩院辖制的边疆区,没少发生过外藩贵族造反的事,但规模不大,往往边疆区都不知道,绥靖将军就处置了,原因也很复杂,一般都是因为利益受损,比如继承制度、划分牧区等等,这些所谓的造反,也仅仅是起兵,然后找地方当马贼,没有建立独立政权的。

唯一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当年外藩改制后不久,土尔扈特部有一部分造反,逃亡俄国,投奔俄国境内的亲戚。最后双方交涉之后,归还了马匹、人口,领头的那个被俄国方面宣布病死,最后不了了之。

而海内外诸行省,造反的事也不少,甚至还有建国的,但都是一些偏僻地方的愚民愚妇的行径,亦或者邪教行为。自朱明复国主义组织分崩离析之后,类似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几乎不存在了。

海内行省于此有关的新闻一般会被划归为搞笑的那一类,而不是政治一类,比如有些邪教头目纠集几十个村民攻占地方的医院,把所有女护士封成贵妃,建国的事,倒是不少见,别说军队,往往是当地的治安所带几条枪就能搞定。

而在海外行省倒是出现过有影响力的,比如婆罗洲和九龙两个行省,在开发公司改行省期间,当地聚集的那些前朝移民不能接受废奴、选举等政治举措,曾经进行过抗争,但距离有组织有规模的造反却差了很多。

至于如何处理这些人,帝国从来就没有以叛逆之罪处罚过,往往抓起来都以刑事案件审判,有意的削弱其政治意味。

“你自己也说了,有组织成规模的尚且都不以大逆之罪论处,就这位谌乾生,一个人,说了几句话,就上纲上线,实在是没有必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就是那个匹夫罢了。”李昭誉微微摇头,满不在乎的说道。

李永忠说:“可是这个人的言论非常有蛊惑性,我认为他非常的危险。”

“蛊惑性?有什么蛊惑性,作为一个人,宣传人人平等,人不该受其他人的压迫剥削就是有蛊惑性吗?我觉得他说的话,就和医生告诫病人要吃药,要吃饭是一样的啊。

人就应该有追求平等的自由啊,我和他的理念其实只有简单的分歧,他追求的是绝对的平等,而我只是希望更加平等,他想要做盘古,一斧开天辟地,快刀斩乱麻,而我觉得应该夸父逐日,坚持而渐进。但我们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永忠,我看过你写的书,你不是也很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吗?”李昭誉问,正是因为认可李永忠的卓越见识,他才请求父亲,把这个年轻人带在身边。

李永忠说:“可是我不认为需要造反。”

李昭誉笑了,指着窗外天山的山影,说道:“你看那座山了吗?古人说,看山跑死马,我们和谌乾生都想登上那座山,只不过你我认为,需要很久才能登山,而他认为,短期内就可以登顶。但究竟需要多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

但是,我们都在前进,走着走着,就知道是谁错了,走着走着,也就知道前路艰难,不可一蹴而就。

其实今天徐大川说的才是真理,大家都想更平等更富裕,但大家都不想拼命。只要帝国的统治没有到老百姓想要拼命的地步,谌乾生的理论无论多么有蛊惑性,都没有操作的空间。如果杀了他,反倒是显的我们心虚了。”

“今天的事,我需要上报裕王殿下。”李永忠说道。

“当然,永忠,这是你的职责。但是别用电报,用写信的方式,到时候,别忘了把我这封信捎上。”李昭誉从书桌上拿出一封厚厚的信件,递给了李永忠,今天发生的事,他都写在了里面,而且信封并未漆封,而是打开的,显然李昭誉愿意让李永忠看一看。

李永忠收起信来,说道:“我很难理解,大公子,即便您欣赏他,即便您认为他的理论在帝国暂时没有可行性,但我认为您都不应该对他这么友好,您是皇室子弟,而这个人最反对的就是贵族统治啊。”

李昭誉笑了:“那是因为你还是不了解皇室,早些年你跟了荣王太久,以为他就是宗室之中的翘楚。论能力,荣王兄不用怀疑,但论这颗心,他与我们不同,这个我们,指的是太上皇、皇上、父亲、我,还有昭承,再加上将来成为太子的那一位。

我告诉你呀,如果今天我让你一刀把谌乾生杀了,被父亲知道了,我就会彻底失去继承皇位的权利。”

李永忠难以理解,难道维护皇家权益,维护帝国统治的人不能当皇帝吗?李永忠问:“帝国的皇帝,不是应该看是否爱民如子,是否勤政......。”

“永忠我问你,你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吗?比如佛陀、臻主、上帝什么之类的,你需要这样一个神明指引你吗。”李昭誉打断了他的话。

李永忠直接摇头:“我不信,别看我是一个蒙古人,可我不信神佛,我更相信科学。至于指引,我不需要神灵的指引。我自己走自己的路,错了也无妨,那是自己的选择。”

“你不需要神明,那为什么帝国百姓需要一个父亲呢?爱民如子,凭什么皇帝能当天下人的父亲?再爱民如子的皇帝,也把自己置于父亲这一高人一等的位置啊,这本身就不合理。”李昭誉淡淡说道。

“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您竟然有这样的思想,皇室果然总是让人出乎预料。”李永忠感慨说道。

李昭誉笑了:“这有什么想不到的。我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记者问农夫,假如你有一百万银元,你愿意捐给灾区吗,农夫说愿意。记者又问,假如你有两头牛,你愿意捐给灾区吗,农夫表示不愿意。”

“为什么,一百万都愿意,两头牛不愿意?”李永忠诧异。

“记者也是这么问的,农夫说,我真的有两头牛。”李昭誉回答,他继而说道:“我为什么包容谌乾生,为什么接受父辈传递的思想,是因为我知道,现在和可见的将来,帝国还是需要皇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