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三三 解决办法

七海扬明 章三三三 解决办法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三三 解决办法

林君弘按照李君威的意思,把这件事透露给了内阁,内阁对此相当重视,因为钢铁企业在帝国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很大,尤其是这还是一个既有国有企业,又可以私人参与的行业。

这些因素导致的结果是,钢铁企业在帝国政治中影响力极大,一如二十多年前,纺织行业的影响力。为了能搞定这件事,内阁官员们也拉下脸来了,但李君威已经去了北方。

随即,给李君威拜早年的电报就到了,紧接着,京津当地的地方长官就去献殷勤,足以表现出内阁对这件事的重视。

但是李君威却不那么紧张,他慢慢悠悠,就算回了申京,也不出面,非要等过了年,上班之后再说。

李君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认识到一点,帝国的钢铁在殖民地遭遇竞争,并非只是因为欧洲各国参与进来,而且与帝国的钢铁企业自身有关系。在帝国四十三年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行业的影响力,还处于小范围之中。

比如,西津地区的钢铁质量和价格都已经超过了本土,但因为距离太远,运到本土,加上运费就不存在竞争力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帝国有些行业内部缺乏竞争力,而对外呢,帝国对外经济中,有朝贡体系和殖民地体系,这两个几乎是完全封闭排外的体系,外国也无法形成挑战,因此钢铁等行业缺乏提高效率,革新技术和购买新设备的动力。

帝国的钢铁产业技术跃进,还是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钢铁行业之后的那一阶段。

而后来,因为缺乏竞争,一切又停滞下来。

而西津为什么钢铁行业的竞争力大,是因为其要面向欧洲市场,已经有普鲁士和英国直接竞争,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效率,才能维持竞争力。

所以,李君威其实早就知道如何保护帝国在海外殖民地的钢铁生意,但故意拖延了一段时间。

“裕王爷,过年过的可还好?”

进入帝国四十四年,内阁首辅赵文廷前来拜年,赵文廷与李君威有交情,二人第一次见面还要追溯到四十五年前。

赵文廷是帝国光复福建后,举行新式科举后第一批参加的人,那一年赵文廷参加考试,而李君威则被太上皇抱在怀里去看热闹。

后来二人也有交集,赵文廷供职海外事务部,在李君威主持美洲战争时,赵文廷多有建树,也顺势进入了帝国高层,其在内阁多年,这已经是他任期末尾,已经七十岁的赵文廷精神不错。

虽然与李君威有交情,但赵文廷却是帝国一个非皇党出身的首相。

所谓皇党,就是帝国议院对帝国一股政治势力的称呼,并非一个真正的政党组织。

皇党成员,要么就是勋贵出身,比如裴元器,要么是禁卫、侍从室出身,比如陈平,都是皇帝或者裕王一手培养的,主要成长与中廷或者理藩院体系内。

在李海之后,皇帝表示不再以宗王总理朝政,因为总理王是不存在了,因此李君威和林君弘只能以理政王的身份参与政治。但一直以来,皇党都是在帝国高层担任首相,赵文廷是第一个非皇党首相。

但这只是一种政治姿态,李君华选定赵文廷,就是看中他老,而且没有政治野心。

赵文廷唯一的政治野心,或许就是能安稳的渡过任期,顺利退休。其任职期间没什么大功劳,也没什么错误。表面上他是首相,其实,副相裴元器更有实权。

因此,赵文廷这次来拜年,是与裴元器一起来的。

但裴元器与李君威那就是光着屁股长大的交情了。李君威笑着迎接赵文廷:“赵大人,您是前辈,得我给您拜年去呀。”

“不敢,可是不敢啊。”赵文廷连连摆手,待坐下喝了两口茶,赵文廷也不废话,直接进入了正题:“王爷,说实话,臣也不为别的就是,还是英法钢铁在殖民地那点事。您不知道,这一到年前年后,海外行省就要有议员代表进京,今年美洲行省、南非和开普敦三个省的都来了,那可是一阵的闹腾,我这年就没过好。”

“怎么着,还该赖首相家里不走啊。”李君威问。

赵文廷叹气摆摆手,一脸的无奈:“他们满世界的搅和,再不有所表现,估计报纸上就要闹起来,肯定要张罗着和西班牙动真格的,说什么刀兵之事。”

“那不可能,和谁打仗,都不能和西班牙打仗。”李君威直接了当的说道。

在前帝国时代,就和西班牙打,一直打到马德里条约》签订,打了半个世纪,一直到帝国与西班牙共享美洲殖民地为止。但问题在于,帝国现在与西班牙没矛盾了,能占的便宜都占了,还打什么呢?

相反,西班牙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的香饽饽,比如国联组建谈判,确立了东西方两大阵营,五个常任理事国席位,东方直接就是帝国与奥斯曼作为常务理事国。而西方,英法奥地利和俄国都自认为有资格,为了名额争闹不休,但西班牙成为常任理事国,可是东西方阵营的共识,中、英、法、荷、普鲁士,但凡在海外有殖民地的,几乎都支持西班牙。

在欧洲国家积极拉拢西班牙的情况下,帝国怎么可能和西班牙冲突,还动刀兵?一旦打起来,在殖民地的合作,直布罗陀问题都会被拿来做文章,说白了,在拉拢西班牙方面,帝国相对英法本就有劣势,就更要小心谨慎了。

“赵大人,别生气,他们在找你打滚撒泼,让他们来找我啊。我不是分管这方面嘛.........。”

赵文廷一听是这话,更是摇头:“王爷,您可就别开老臣玩笑了。”

赵文廷可不敢真的这么做,眼前这位王爷,干出点什么事来都有可能。赵文廷恳求说:“听诚王说,您在美洲有些动作,若能提前给他们有个交代,老臣就心满意足了。”

“哦,你说这个啊。其实这事我考虑过了,为什么英法的钢铁比我们成本低啊,人家距离美洲近,我们远啊。而且他们可以肆意的压榨工人,同时也在降价抢市场。但归根究底,还是关税问题。

这群王八蛋,走西班牙那边,钻不需要关税的空子,可不是对我们形成优势了嘛。”

“王爷真是一语中的,海外议员和帝国钢铁协会的是想,能不能把我们进入美洲的关税给取消了。”赵文廷试探问道。

“那肯定不行。”李君威回答的一点也不迟疑,说道:“我的办法是,让美洲殖民地对西班牙来的商品收取关税。”

“啊........。”赵文廷惊讶出声,直接站起来了,其实很多激进的议员也提出这个观点,他们建议和西班牙干一仗,干完了,己方关税取消,让对方缴纳关税,这样就能优势在我,甚至说,什么共享殖民地,直接把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抢过来算了,那样一切就都由自己了。

“这个.......应该不太好办。”赵文廷重新坐下,想了想,说道。

李君威则是说:“好办,而且已经在办了。”

“可是会让西班牙人不爽。”裴元器出声说。

李君威笑了笑:“西班牙人从来都对我们不爽,这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最近半个世纪,西班牙王国的一切屈辱都是帝国给予的,先后失去了菲律宾、巴拿马、佛罗里达、玻利维亚、智利等大片的殖民地,其余殖民地也要与帝国共享,这还不算。休达被抢走,就连本土控制直布罗陀海峡的直布罗陀也被抢走,直布罗陀虽然面积小,可那是本土啊。

所以,西班牙与帝国关系很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差,毕竟贵族们对帝国的仇恨会被时间消弭,但民族主义觉醒后的老百姓可不会忘记这些。

帝国对西班牙的政策与对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政策完全不同,对西班牙,并不强求,相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美洲殖民地去了。

“如果不用武力,那西班牙怎么同意呢?”

李君威很认真的说道:“我们不需要亲自下场,这一点,殖民地出面就可以了。”

美洲战争后,帝国与西班牙分享美洲殖民地的两大措施是,帝国海军驻扎美洲,负责军事安全,而帝国派人帮助西班牙在殖民地建立现代化的海关。而海关关税则用来赔偿西班牙对帝国的赔款,支付一部分军费。

后来,海关关税也用来偿还债务。而帝国对西班牙殖民地的政策,除了尽可能扩张经济利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殖民地对西班牙的离心力,让其更加独立自主。

可以看出的是,海关关税几乎全都给了西班牙本土,对殖民地一点正向作用都没有。而殖民地对此早有不满了,李君威也想方设法,帮助增加这种不满。

比如在帝国三十五年,因为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已经很少了,帝国海军减少了驻扎当地的军队和舰队,这部分军事费用一直由殖民地关税负责,帝国就把这部分省下来的费用,投资到古巴建设一条铁路,经过波折,铁路在帝国四十二年初通车,结果就是当年古巴蔗糖出口量大涨,关税自然也跟着大涨。

自那以后,殖民地要求关税自用的声音就越来越大,而李君威认为,只要稍稍挑拨一下,就会想西班牙传递很大的压力。

但问题在于,殖民地的关税对西班牙来说非常重要,西班牙国王要用这部分钱来还款欠债。所以西班牙人不可能同意,如此,就会妥协,那就是必须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关税进入西班牙,那对于西班牙殖民地来说,关税这个基数越高,自己留存的也就越多。

怎么才能增加关税呢?出口关税与殖民地的种植园经济和矿产经济息息相关,进口关税若是提高,也是让自己受伤,那么西班牙本土来的商品不用缴纳关税自然就成了眼中钉了。

其实这一策略,李君威推动起来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钢铁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美洲战略,不断的加强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意愿,是帝国美洲战略的根本战略。

李君威晾赵文廷许久,也是为了让他不要提出太多,太不过分的要求,毕竟资本家们的贪欲是无穷的,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不是仅仅对西班牙来的钢铁征收关税,最好的结果是,对其征收高额关税,对自己不征收关税。如果是那样,就太难办了。

“十五一过,昭睿就会巡阅美洲,这件事,赵大人再和他交代几句,也就能成。这个年,您没过好,但我保证,下一个年,这些人只会给您送礼,不会再闹事了。”

听到李君威这么有把握,赵文廷也是很放心,他从包里取出一份名单:“这是准备的南洋探矿队的名单,请您过目。”

眼见赵文廷投桃报李,李君威也就接过来看了一眼,其中绝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划掉了一个人名,加上了一个新的人名——赵信晋。

赵信晋是赵文廷的幼子,今年三十四岁,很受赵文廷宠爱,一直在他庇护下,在外交体系内工作着,但是也没什么出头亮眼的成绩,李君威说:“赵大人,要培养自己的孩子,还是得让其历练,更要有成绩,赵信晋带队,很合适。”

“王爷,不合适吧。”

“没事,这名单我会安排人要,又不是你安排的。”

裴元器笑着说:“新晋自幼体弱,钻山进林的吃苦,怕是做不到。”

李君威摆摆手:“我会安排他主持去安南工作,那里环境相对好一些。”

什么体质弱,那是借口,但去安南工作,确实是不错的去处,安南与帝国是最先进行矿业合作的,其煤炭向帝国大规模的出口,安南虽然对外开放态度不积极,但对于开矿却很积极,因为在其国内的权贵阶层里,早就形成了一个与矿业有关的利益集团,新的合作机会,必然会得到这些人的推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