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六七 安排

七海扬明 章三六七 安排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六七 安排

宗室大佬们把一切商定之后,才把年轻一辈的叫进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李明勋告知,要么两位长子去当人质,要么幼子昭铭去当人质,最后抽签决定,而抽签的人则是裕王妃。

王妃含泪做了签子,其实一切都按照裕王所说的,无论抽哪个,最终去的都会是李昭铭。

最终王妃请求和小儿子一起去,皇帝在征询了父亲和弟弟的意见后选择了同意。

李明勋选择留在裕王府,而李君威送皇帝回宫,路上,李君华问:“抽签,是你早就定好的吧。”

“是,王妃抽出什么来,最后都会选择昭铭。”李君威说,他又说:“王妃其实做了两个签,并不全是昭铭,但天命如此,抽出的那个还就是昭铭。或许昭铭命里就该有这么一遭。”

“这么一遭?是应该有这么一劫吧。”李君华说。

“是福是祸,谁人知道的呢?”李君威淡淡回答。

林君弘说:“你那么喜欢昭铭,为什么要让他去。那天老爷子要把昭铭过继给皇上,你还说要让昭铭继承你的王位呢。”

其实林君弘乃至皇帝都一度认为,最后去的人会是李昭承,虽然他与李昭誉年纪相仿,也同样列入储位考虑中,但终究表现的不如李昭誉优秀。李昭承可贵在胸怀度量,但智谋上,却是不如兄长,有的时候,想的也简单了些。

若只能二选一,李昭承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他们也知道,如果真的这么选,是最狠心无情的办法,昭承与昭誉两个兄弟也会彻底决裂,李昭承与李君威的父子情也就到头了。

说起来,在还没有李昭铭的时候,李君威喜欢昭承多过昭誉。

“昭铭要想当裕王,那是必然有这么一劫的。”李君威喃喃说道,见两个兄弟吃惊看着自己他连忙转移话题说道:“二哥,不如让昭铭就过继给你吧,这样他身份贵重些,李昭奕同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

“好啊,我再问问父皇和你家王妃,他们若同意,那就同意吧。”李君华说。

李君威执意让李昭铭去印度当人质,其实就是想要培养这个小儿子。

而李昭铭要继承的,可不是什么皇位,而是李明勋的理想,那个传承了两代的秘密。

可以说,在这项传承上,李明勋父子都认为是成功的,一个不想当皇帝的亲王,在帝国政治中扮演充分的角色,能更好穿越者所具有的那些优势。而李君威有这么多儿子,他却找不到一个能继承这个理想的人,这可是比帝国没有确立储君还要重要。

帝国可以拥有一个庸碌的皇帝,但这个理想不能交给一个庸碌的人。

李昭铭很小,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但问题在于,李君威不得不提前做准备,假设这个孩子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但施展的空间又是另外一件事了,这才真正的裕王传承。

李君威认为,在自己这一代,没有第二人比自己适合继承这个传承。他不想当皇帝,却深得皇帝的信任,有足够的权力是施展,有足够的空间去引导。

而为什么李君威能做到这一点呢,可不只是能力出众和真挚的兄弟之情,在他看来,皇帝对自己如此信任的重要原因是,皇帝对自己是有愧疚的。

帝国皇位传承是皇帝一言而决的,当年李明勋传位给李君华,理由是身体不适。但传位三十多年,太上皇仍然精神矍铄,显然这就是一个理由了。

真正的原因是当时长子君度与次子君华进行了储位争夺,李明勋不想帝国出现玄武门之变,既然太子的名分不能保证,那就用皇帝的名分就保证。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裕王李君威没有进入储位考虑就自动落选了,因此在李君华继位之后,太上皇越长寿,裕王表现的越优秀,李君华内心的愧疚也就越多。

从后往前看,假设太上皇多当十到十五年的皇帝,给李君威充足的时间成长,以他西征之功,展现的才智,再加上太上皇对幼子的宠爱,李君威成为皇帝的可能性比之李君华还要大。

李君华就经常这么想,所以他总是认为,自己的皇位是弟弟让给自己的,至少在这件事上,自己是有亏欠的。

而再有一个不肯将一星半点的东西交由自己的长兄,对比这个西征、外战,荡平天下,却为自己明君圣主增光添彩的弟弟,李君华更觉得愧疚,因为裕王在国内的上层风评很差,显然是他打下的基业,风头让皇帝给抢了。

如此种种,李君华更觉得愧疚。

因为这种愧疚,李君华对李君威是尽可能的包容和信重,而作为弟弟的李君威却极少做让皇帝难堪、为难的事。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古怪的现象,帝国这一朝没有功高盖主,李君威功劳越大,反而皇帝越信赖。而李君威认为,这种因为愧疚而产生的信赖对自己继承那个理想,施展穿越者的报复非常的重要。

如果下一代继承人也拥有这种便利,岂不是更好?

而今天,机会出现了。李昭铭代替两位兄长去印度当人质,不论将来哪一位兄长成为皇帝,对他都是有愧疚的。

只不过这种话,李君威却是知道不能明说出来的,于是他选择了在马车上闭嘴。

三人坐在马车上,走在回宫的路上,裕王府距离皇宫不远,马车也就十几分钟就能到,主要是要绕王府,蹄铁在马路上发出的咔哒咔哒的声音非常响亮,让马车上更显的寂静。

沉默了好一会,林君弘说:“老三,我实在憋不住想问问你,那个什么卡塔尔半岛卖给昭圭当王国,给咱们留一条后路这种事,是你天马行空,还是老爷子真的糊涂了。”

“你说呢?”李君威问道。

李君华接口说道:“我想兼而有之吧。”

“这是爹爹此生最后一个心愿了。你们就把这件事当成高瞻远瞩吧。”李君威说。

林君弘点点头,见李君威不愿意多说,他也不想再问,谁知道,皇帝今日也憋不住,把放在心底多年的问题问出来,他问道:“是不是与你和父亲多年的秘密有关系?”

李君威也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直白的问,他微微点头。李君华没有再问,也是轻轻点头,过了好一会说:“假如过十年八年,我把皇位禅让给你的某一个儿子,那我是不是就能知道这个秘密了?”

林君弘也跟着问:“到时候我也能知道吧。”

“你们那么想知道吗?”李君威诧异。

林君弘说:“还记得小时候老爷子跟我们说的吗,好奇害死猫啊。现在我们年级日长,还能压制,年轻时可做不到,还记得当年的噶尔丹吗?就是因为我们想知道,才让那个家伙逃走,为祸一方了。”

李君威想了想:“我想禅位之后,也不能告诉你。”

“那什么时候能告诉?”林君弘急迫问道。

李君威说:“大哥其实也知道这件事,他临死之前求问爹爹,爹爹也没有告诉他。”

“好吧......好吧。”李君华和林君弘显然是很无奈的,但也就是无奈罢了,早年,这二位还担心这个秘密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也曾担心这个秘密会影响帝国的利益,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也只剩下满足好奇心这一个门槛过不去了。

到了皇宫,林君弘下车的时候说:“老三,我的死的时候,你一定要在我跟前,我一定要问问,那个秘密是什么,兴许你一感动,就跟我说了呢。”

“那你可别玩诈死那一套啊。”李君威拍了拍林君弘的肩膀。

李君威送了二位进宫,自己也就回去了,长久以来,林君弘与皇帝一起处理国务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御书房几乎是林君弘的办公室,但李君威不习惯这样,他也不想习惯,御书房只是他的会议室。

回到御书房,林君弘喝了一口茶,依旧意难平说道:“娘的,我就不该问,他那么一说,我更好奇了。”

“至少他承认,卡塔尔给昭圭这件事与那有关。因为这个,我倒是不太想知道了。”李君华说。

“为什么?”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你看我,做一个皇帝,就顾着眼下,顶多考虑一下身后名。你看老爷子,平日不管政务,今天忽然提出要给全家找一条退路。可见,那个秘密关乎着千秋万代的事。

这一代人的皇帝都让我焦头烂额了,我还管千秋万代?”李君华半开玩笑的说。

“是,看来我不能自寻烦恼。”林君弘却感觉分外有道理。

因为全国运动会的事,御书房的政务积攒了不老少,林君弘也午餐也是在这里用的,到了下午的时候,侍从官来报说安化公主求见。

安化是李氏第三代第一个孩子,早在太上皇时代就封了长公主,所嫁的夫婿,承恩公澹台云风也是帝国股肱之臣,因此在帝国地位超然。

“你是为昭铭去印度的事来吧,若你想求朕不让他去,那就回去吧。这事已经定了,谁也改不掉。”李君华说道。

安化说:“我知道,这是爷爷和三叔定的。”

李君华倒是不想着重这一点,他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这件事是为了帝国的利益,而一切对帝国有利却伤害某些人的事,他都愿意以皇帝的姿态承担责任。

“那你为何要来。”李君华示意女官扶起她来,并且让她坐下。

“孩儿想和昭铭一起去印度。”

“有裕王妃跟着,你就不用照顾了吧,朕想,你也没法让裕王妃不去吧。”李君华说。

安化说:“孩儿的意思是,与昭铭一起去印度,一直到他回来。”

李君华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放下笔,说道:“那承恩公呢?”

“云风也愿意伴昭铭长大。”

“胡来!”李君华脸色微变:“云风是行政总院的总务长,这次是因为事关皇室机密,你几个王叔又不能亲自去,才点了他的将,让他出国。你若让他去印度,一呆十年,岂不是坏了他的前程,身为人妻,哪有这么考虑的?

纵然裕王对你和承恩公都有恩,也不能这样。”

安化则是说:“那孩儿愿自己去。皇上,昭铭太小了,他才只有五岁呀,孩儿八岁时,父亲就去河中之地,孩儿知道无人照顾是怎么样的苦楚。孩儿是幸运的,有皇上和三叔照顾,可昭铭呢,他去了印度,换回大哥,谁来照顾他,李昭奕那个畜生吗?

总不能让王妃久居印度吧,裕王府那么多孩子怎么办,昭誉和昭承如何是好?”

“这话你跟裕王说了吗?”

“还没,孩儿想先求皇上恩典。三叔疼我,必然不想让我去的。我想先瞒着他,就说只是陪王妃送昭铭去印度,待一切安顿好,就随王妃一起回来。”安化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你家里的孩子怎么办?”

“骏儿大了,进了禁军,已经不用操心了,其余的孩子都小。孩儿想着带到印度也没什么,在哪里长大不是长大。”安化说道。

李君华点点头:“你有这个心是好的........。”他沉默了一会,似在仔细考虑,他说道:“昭铭去了印度,身边没有熟悉的人也不行,安排不妥当,王妃怕是不回来。你去也好........但十年不成,你可以去,呆几个月照顾昭铭也行。过个几年,朕再安排人换你回来。”

安化问:“那皇上想安排谁呢?”

李君华说:“一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但我想,你既都如此了,那昭瑢必然也愿意替裕王分忧,他若知道的,想来也会愿意的。”

“好,昭瑢很好。”安化一听是英王李昭瑢,也很满意。

李君华又说:“其实你也不用瞒着裕王,他你还不知道吗,心思多,你也未必瞒得住他,不如实话实说。”

“可若是三叔不同意呢?”

李君华敲了敲桌子:“毕竟朕才是皇帝,昭铭小小年纪去当人质,已经够苦了。他也是朕最疼的孩子,谁也不能委屈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