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三六八 两个组织

七海扬明 章三六八 两个组织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三六八 两个组织

李昭奕能不能答应李昭铭作为人质,并不是由他本人决定的,因为帝国给出的答案只有接受或者战争。

博弈的核心在于施压,但李昭奕手里的筹码并不够,不足以用于给帝国施加太多的压力。

虽然印度斯坦帝国在过去十年与帝国的关系一直维持的相当不错,但与邻国的关系可是差的厉害,这主要也是帝国在背后操作的原因,周围邻国就没有一个与其交好的。

而越是有希望的人,越是不容易走上绝路。李昭奕就是如此,现在一切都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他的政变成功了,虽然失去了兄弟情,但李昭圭已经答应禅位,而帝国也愿意承认他来做印度斯坦的第三代皇帝,其实就是称帝的路已经走了九十九步,李昭奕当然不会在最后一步的时候选择收脚。

因为双方都有意愿和平解决,所以在表面上一切如常,在印度国内,底层人民还以为皇帝只是病了,而印度洋舰队和边疆区的军事调动也以军事演习的名义进行,甚至只有舰队司令、镇守将军这一级别知道真正的意图。

虽然李昭奕提出了很多的条件,但对于李昭铭换李昭圭这个条件,及让李昭圭在卡塔尔再建一国这两个要求原则上是同意的,只不过名义上,这个国家的国主不是李昭圭,而是李昭奕把自己的一个年幼儿子过继给李昭圭,去建立这个国家,奉养李昭圭。

双方的谈判进行的相当顺利,但在实际操作上,却耽误了很多时日,等到李昭铭真正抵达印度的时候,已经是帝国四十六年的春天了。

原因就在于,皇室对这个小家伙实在是太疼爱了,虽然李昭铭要以游学、出访、探亲的名义前往印度,但考虑到当地与申京差异极大的生活环境,必须进行多种准备。

比如一开始是给李昭铭安排几位私人医生,但皇室长辈觉得这样并不完全,索性直接在印度首都阿格拉援助了一家标准相当高的医院,而李昭铭只是去当人质,他全套的教育、生活和安全都由帝国方面负责,皇帝甚至安排了侍从室的人全面对接。

至于李昭铭的私人物品也是相当的多,在李昭奕当上皇帝,入住皇宫后,他原本豪华的王府成为了李昭铭的宅邸,而考虑到李昭铭的年纪,那里几乎就成为了游乐场,事实上,几十年后,那也是印度第一个现代化的游乐场。

至于未来李昭铭会不会遭遇印度帝国的苛待,对此帝国皇室十分的忧心,李君威直接给儿子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儿子到了印度后,尽快找个机会,把李昭奕那三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儿子揍一顿,要揍的厉害些,看看李昭奕会如何反应。

结果就是,李昭奕并未有过激的反应,他可没有暴虐到对一个小孩耍什么手段的地步,而且李昭铭本身的高情商让他在印度的岁月过的相当精彩。

而对于李昭铭的最大保障就是,只要帝国外交部驻阿格拉的大使认为有必要,那么李昭铭有权力不接触任何一个非帝国人士,而印度方面不能限制他与任何人接触。

当然,这个保障到最后也没有用上。

但帝国并非什么都没有做,在与印度方面进行谈判的时候,李君威让澹台云风直接告诉李昭奕,帝国已经决定把莫卧儿帝国和马拉塔帝国列入到东方同盟体系的谈判中。

这几乎宣布了印度斯坦帝国统一次大陆的死刑,也宣布了李昭奕政治生涯的巅峰不会到来。

因为李君度给他留下的遗愿是让他统一次大陆,但显然,帝国能接受其当皇帝,不能接受次大陆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李昭奕看似得到了一切,其实除了一个皇位,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两个月后,申京。

裕王府。

“父王.......。”李昭誉来到了李君威的书房。

李君威点点头:“你从昭铭那里来的吗,他怎么样?”

“没什么,挺好的。昭铭年纪小,还以为就是一场时间比较长的旅行。”李昭誉说道。

李君威敲打了一下桌子:“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旅行罢了,他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也不是去了,回来就物是人非。”

“是,儿子谨记。”李昭誉说。

“你是长兄,理应多照顾弟弟。但是也不要总是想着昭铭,昭承要去益州平叛,你也要多关心他。”李君威提醒道。

“昭承似乎想等一等昭铭的消息........。”

李君威摆摆手:“你跟他说,不要等了,昭铭今年是不会走的。他的事,有的安排,让昭承别误了自己的事。”

李昭誉按照李君威的要求,坐在了对面,李君威问道:“东方同盟协议的事,进行的如何了,这一次要把次大陆两个大国拉进来,南洋诸国是否有所反应?”

“儿子与各国代表交流了一下,反应基本上在可控范围内,只需要帝国方面出一个足够地位的人去解释一下,明确一下。”李昭誉认真回复说。

李君威抱拳在胸:“你是我的儿子,难道地位还不够他们重视吗?”

“儿子毕竟年轻了些,而且也没有职衔在身。”李昭誉说道。

李君威微微点头,说:“好吧,有空让赵铭德去解释一下。”

因为印度之变,帝国临时把次大陆上的两个国家拉了进来,当然,马拉塔帝国与莫卧儿王朝原本就在东方同盟体系的考虑范围内,只不过这两个不属于南洋国家,而当时架构东方同盟体系的时候,是以经济为主导,只不过李君威没有想到,经济贸易合作会产生如此多的问题,反而政治上结盟非常的顺利。

这与李君威长年不参与经济和贸易这一块有关系,但显然,这并未影响到帝国的战略。

按照李昭誉这段时间接触后得到的结论,此次忽然邀请两个域外国家加入同盟,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应。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而有一个原因是南洋各国听到这个消息,对这个突发事件的反应是——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

谷 东方同盟的建立,是李君华仁义外交政策的体现,把原本不平等朝贡体系,变成平等的同盟关系。而且主动帮忙解决各国与帝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这其中的变化,都是帝国在向南洋各国让利,为南洋各国提供帮助。

即便是把日本排斥在东方经济体系之外这个‘小诉求’,最终也是以日本惹恼南洋各国的方式成功的。

所以在南洋各国眼里,此次东方同盟会议,好像全都是帝国在付出在奉献,而各国都是吃现成,沐恩露,这可与帝国往年的做派完全不同。说白了,就是帝国对这些原来的藩国太好,以至于大家都感觉跟假的一样,所以各国都有一个小心思,那就是帝国肯定有什么事,是大家不知道的,早早晚晚,各国要对帝国进行回馈。

而忽然让莫卧儿帝国和马拉塔帝国入盟,各国就恍然大悟了,因为这两个国家与南洋各国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它们加入同盟,就是各国要站队帝国,为帝国帮腔。

虽然这些猜测完全是本末倒置,但各国高悬的心反而放下来了。

唯一让南洋各国比较忧心的是,两个次大陆大国的加入,会不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利益。

政治风险也就罢了,站队帮腔这种事,那就是顺手而为之,不会有什么损害的。各国真正担心的还是两国加入之后的经贸竞争。

毕竟南洋国家所拥有的那些优势货物,诸如大米、木材等,也是次大陆所出产的,甚至一个恒河平原产的大米比南洋各国加起来还多。

是李昭誉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经济合作与政治同盟分开,各算各的,而马拉塔帝国和莫卧儿王朝加入的是政治军事同盟性质的东方集体安全同盟,而南洋国家除了加入这个东方同盟,还加入经济为主导的,东方经济合作会议,简称东方经合会。

而两个组织都有一个相同的条款,其余国家的加入,需要原成员国至少三分之二投赞成票才行。

东方同盟,大家看在帝国的面子上投赞成票也就罢了,东方经合会,那是事关各国利益,可是要正儿八经的投票才行。

李昭誉听李君威安排赵铭德这个副相出面,他试探说道:“若父王得闲,最好去见见各国代表。”

“理论上是这样的更为合适,也更给各国面子,但我不想这样。我是一棵大树,而你只是一根树苗,我往那里一树,你所应该拥有的阳光都会被我挡住。你这段时间做的这些就没有回报了。

赵铭德不同,他是副相,是文官,不会抢了你这个宗室子弟的风头。而他又是爹的旧部,总归会为你多说几句的。”李君威笑着说道。

李昭誉点点头:“儿子倒是没有想过这些。”

“这些年,皇上和我都年纪渐长,权力总要往下传承的。皇上是一个不喜欢浮夸的人,所以你万不可为自己造势,但属于你的鲜花和掌声,却是应该争取一下。

踏踏实实的做事,做好的就该有奖励。”李君威笑着说道。

李昭誉微微一愣,最终还是点头,没有继续讨论下去,越是成长,他做事越小心,更不敢和长辈讨论储位的事,正如李君威所说,他要压制一切对荣誉和地位的**,踏踏实实的做事就行了。

李君威说完刚才的话,端起茶来,哼着歌,看起了报纸,看了一会,听到身边有人,放下报纸:“昭誉,你怎么不走,还有事?”

李昭誉想了想,很是犹豫了一会,才是说道:“父王,儿子听说.......听母亲说的,昭铭要过继给皇上........,那以后,昭铭就是皇子了吗?”

“怎么,你有意见?”李君威反问。

李昭誉连连摇头:“不,不是有意见。”

李君威笑着说:“那你就是担心你母亲不愿意,又阻止不了,心里郁闷了。”

这话一出,李昭誉更难接话了,若是旁人问,他可以这么说,还显的自己孝顺,可眼前这位父亲他是知道的,在他面前,最好一点手段也不要耍,若被他看破了,反而更丢人。

“是有一方面这部分的原因,但主要......主要.......儿子也说不好。”李昭誉思来想去,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词汇,这个时候,他只剩下了后悔,后悔就不该问,刚才一走了之,也不会有这个窘迫了。

李君威说:“你总不会担心昭铭过继给皇上,是皇上有意要立他为太子吧。”

“是有这个传言,平日里,皇上也很喜欢昭铭。”李昭誉索性大着胆子说道:“儿子知道不该多想,但心里总有那么一个疙瘩,实在是不吐不快。”

李君威欣慰点点头:“你在我面前,倒是不撒谎,这一点很好。其实站在你的角度想想,也没错,自己明明很优秀,也勤勤恳恳,若是就这么败给一个毛没长齐的弟弟,实在有些不甘心。

你大伯当年也是这样,只不过他怨念更大,值得他产生怨念的事也更多。

不过你也不用多想,皇上没那个意思,原来皇上想要昭铭,是觉得皇后膝下寂寞。现在要昭铭,纯粹就是抬高一下昭铭的身价。”

李昭誉点点头,知道这是在印度与帝国谈判的关键时间,他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只不过,李君威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他的心情坠落到了谷底。

“皇上倒是没这么想,但你爷爷确实想把昭铭立为太子。”李君威说。

“为什么?”

“这用说,因为昭铭很聪明啊,他和我小时候非常像。当初我失去皇位,一来是因为皇上和长兄争储,你爷爷担心发生玄武门之变,索性立了皇上。二来是因为我本就无心皇位。

可谓天时与天性造就的,而你爷爷觉得,昭铭的天性还可以塑造,现在帝国也没有储位之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