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八 移民政策

七海扬明 章二八 移民政策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八 移民政策

这还乡省亲团是林谦一人所独创,是他从李明勋那里领了移民的差使之后想出来的办法,为此也没少受非议。

从崇祯十五年底第一批由工匠和农民组成的移民团乘坐社团的快速运输船队前往郁陵岛开始,社团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可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毕竟东番在众多难民的知识储备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一场场的胜利又让难民对返回家乡重新燃起了希望,一直到李明勋把移民团的差事交给了林谦,事态才有所转机。

按照林谦的计划,第一批就是买入人口,强制迁徙山东难民前往东番安置,他的计划很简单,东番什么样,社团便是舌灿莲花,也是要被人怀疑的,不如让难民前往东番安置后返回,告诉山东难民东番的条件,便可以让山东难民深入了解,做出选择,而还乡省亲团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计划。

在林谦第一批购入的难民之中,女性特别是适婚女性占据了其中大部分,从没出阁的黄花大闺女,到被丈夫出售的小妾,甚至连宗族抛弃的寡妇,林谦是来者不拒,而李明勋得到监视者提供的消息,大为光火,如此大规模买入年轻女人,让许多难民营传言社团在军中大规模开设妓寨,大大影响了社团的形象,如果不是林谦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塞进自己的被窝,李明勋就要杀了这个家伙了,饶是如此,无论社团内外,都给林谦一个大明第一龟公的称号。

第一批买入的女人在社团沙船运输队的运载下返回了台湾,满怀欣喜的元老会为其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热情迎接这批新的劳动力,但是下来的却是一群年轻的女人,让元老会彻底愤怒,好在,林谦早有准备。

这群女人没有被当做劳动力投入到任何一处产业,而是被安置在了社团的仓库之中,接下来,林谦在布袋港最繁华的广场搭建窝棚,把所有女人拉到广场,正当元老们以为林谦要进行社团命令禁止的奴隶拍卖的时候,林谦向社团的海军、陆军和各个部门的正式雇员宣布,广场之上将会举行一场大规模的相亲活动,只要是在相亲现场达成协议,社团的雇员就有资格把这些山东来的难民女孩娶回家中,一时之间,布袋港如同过年一般,广场上人流如织。

要知道,社团目前的移民大多来自两广和江南,拖家带口来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年轻男人前来谋生,台湾的男女极不成比例,很多人娶不到媳妇,很多人攒几十两银子,才能从奴隶营中买个土著媳妇回去,如今有了相亲机会,还是身家清白的明国姑娘,这让这些年轻人如何不激动,一时间,社团的许多产业都是停摆。

而林谦还发动高层和军官的媳妇,为没有相亲成功的女孩进行说媒,短短半个月的功夫,所有的姑娘都被嫁了出去,实际上,姑娘们也没有多少选择,她们现在是奴隶,根本没有自主权,而现在遇见的对象也比在父母膝下见到的条件好的多,她们多是出身山东贫苦乡民,这辈子大多也只能价格同样贫穷的农民,但是社团的正式雇员,哪怕只是一个最底层的水手,收入也比一个农民高的很多。

林谦则把这次相亲会当成买卖来做,想进广场相亲就得交钱不说,相亲和说媒成功的也要把婚事交给社团操办,社团会为新人举办集体婚礼,当然,这对移民来说非常陌生,但是其中的许多条件却让男方非常心动,凡是参加集体婚礼,就可以得到社团的管事、匠头、军官乃至于议员、元老等级的人证婚、主婚,还可以省钱。

有人证婚主婚是面子,省钱省心是里子,绝大部分的人选择参加集体婚礼,当然,让男方头疼的是,想要迎娶自己的老婆,还得向社团缴纳赎身费,毕竟自己的老婆还是社团的财产呢,但是林谦把这个价格定的很高,年轻貌美的动辄上百两,就算是个寡妇也有二十两,这让很多人在相亲阶段就被涮下,但是社团发展了三年多,很多人有了积蓄,仍然让女方供不应求。

一次大规模相亲和一次集体婚礼,林谦就把移民的事情扭亏为盈,赚了近十万两,直接把赔本的买卖变成了赚钱的生意,当然,林谦举办类似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组建省亲团。

林谦从一开始就准备组织一支两千人规模的省亲团,让一千对新人回到山东,当然,省亲是假,劝说女方的家人去台湾才是真,而所有自愿参加省亲团的新人夫妇,赎身费和结婚费用都是减半。

正是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省亲团终于建成,一对对新人乘坐北上的运输船前往了登州,最终被组织到了难民营中寻找亲人,女婿第一次见岳父岳母,自然出手大方,社团俘获的那些马骡牲畜都变成了东番女婿们手里的礼品。

可以说,三年来,社团骨干中坚们倾尽一切赚取的银钱,再次回流到了社团手中,变成了老婆、房子和见丈母娘的礼物。

林谦向李明勋讲述完,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大掌柜的明鉴,在下全心全意为社团服务,现在还被人叫做天下第一龟公,实在是冤枉啊。”

李明勋却是笑了:“你的功绩,我和元老会都不会忘记的,你也莫要气馁,在大明这边你是天下第一龟公,在大本营,你可是天下第一红娘啊。”

二丫却不知道有人在说自己这几个月来的生活,这个年纪只有十六岁的山东姑娘在短短三个月内经历了大喜大悲,先是自己的父母重男轻女,狠心把自己卖掉,二丫在海船上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会如何,是成为任人欺凌的婢女还是最肮脏的窑姐,一直到她清理干净坐在相亲大会上,看着一个个精壮的男人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的时候,她仍旧在害怕。

最终,吴阿九出现,彻底改变了二丫的命运,吴阿九是马尼拉逃出的华人,如今在造船厂是甲级匠人,凭借高超的手艺,每月领四两半的薪金,一个月赚的就比自己父亲一年的还多,正是因为如此,吴阿九在船厂有自己的单身宿舍,在港口还有一处宅院,除了薪金,他还拥有五十亩的土地,只是因为孑然一身,土地租给别人耕种。

吴阿九比二丫大十岁,一家在马尼拉遇害了,这个男人参加省亲团不是为了省钱,只是想报答社团对他的恩养,而二丫除了想省钱,就是想回家劝劝父母,把一家接到台湾去过活。

“给岳父大人岳母大人请安了。”吴阿九进了二丫家的窝棚,直接跪在地上,对老汉高声说道。

这老汉哪里见过这等阵势,自己这个女婿比外面那些标营的把总还神气,吓的连忙跪下叩头。

“爹,你咋和相公对拜起来了呢,快些起来。”二丫连忙拉着老汉起身。

刚才还抽打自己老婆的老汉,在吴阿九面前极为局促,搓着手一句话不敢说,吴阿九看了看周围黑黢黢的窝棚,说道:“我准备把二老接到东番去。”

老汉不敢抬头,嘟囔道:“听姑爷的,听姑爷的。”

正此时,窝棚的布帘被掀开,几个脑袋探进来,都是二丫家在山东老家的邻居,二丫在吴阿九耳边解释之后,吴阿九知道自己还肩负着为社团招募移民的重担,他从礼品堆里挑挑拣拣,拿出了大块的腊肉,成袋的盐巴和面,对二丫和其母亲说道:“你且与岳母大人忙活一番,咱们弄些吃食,招待一下亲朋。”

这下窝棚里是坐不开了,众人扛起各类吃食,到了粥棚下面,准备借粥厂的锅碗一用,那些伙夫不给,吴阿九随手掏出一块散碎银子扔给了那伙夫头,伙夫头不仅借给锅碗,还抱了两捆柴火来,而其他不少新人也是来到粥棚做饭,也用起了锅碗灶台。

“好大一块银子,怕是得半两,二丫这姑爷真是阔气。”几个乡邻纷纷称赞,老汉却是脸色难看,他一个铜钱恨不得掰两个花,半两银子,能活半年,如何能受的住这般大手大脚的,而且自家姑爷掏了钱,那么多人用,他更是心疼。

吴阿九却不知道自己岳父那么多心思,他坐定之后,先是拿出甘蔗酒款待亲朋家的当家人,又把一口袋糖果扔给那些孩子,听着灶台上砰砰锵锵的炒菜炖肉声,他出言说道:“诸位长辈,阿九在这里有礼了。”

按理说,各家都是他的长辈,但此时谁敢受他的礼,纷纷站起身,吴阿九说道:“此番回来,是带岳父一家去东番的,咱们都是亲朋,也不说假话,若是各家愿意去,阿九也愿意替你们操心。”

“哎,大姑爷,我看你挺有钱的,二丫一家子跟你去了,自然是吃香的喝辣的,我们莫要说去了如何过活,就算是船资也是付不起,总不能全家卖给社团吧。”一个老者低声说道。

吴阿九说道:“我在东番有五十亩水浇好地,都是一年种三季稻子的好田亩,我租给别人种也是种,让岳父打理更是好,他们自然饿不着,至于你们,若是愿意去,只要肯签协议,船资、田地、农具,都是可以给。”

“什么协议?”老者问道。

吴阿九珍而重之的从怀中掏出一个鹿皮袋子,拿出一份文书,还未等得及解释,菜肴已经是上来了,大块的炖肉,蒸熟的馒头和饼子,还有一锅肉汤,这些苦挨了几个月的饥民哪里也管什么文书,连忙吃了起来。

按山东的规矩,女人是上不得席面的,但吴阿九出言让二丫和其母亲上桌,也无人敢反对,老汉见二丫只从菜盆里夹萝卜吃,说道:“你多吃些肉,长的丰腴些好生养。这腌鱼甚香,你且尝尝。”

二丫连忙挡住老汉的筷子,说道:“我不吃这鱼肉,见到就肚子难受。”

吴阿九接过那炸过的腌鱼,放在自己的碗里,说道:“岳父容禀,我们坐船从东番来,一个多月,船上天天吃鱼肉和腌猪肉,吃伤着了。”

“我却不信,人吃肉还能吃腻了。”几个男人都是摇头,大块往嘴里塞肉。

“这肉真香,肉厚肥腻,从未吃过。”老者吃了一块肉,大赞道。

几个人也是抄起筷子,夹起塞进嘴里,纷纷称赞,吴阿九脸上露出一些鄙夷,二丫却说:“这是鲸肉,是海里一种比屋还大的鱼身上的肉,最是不值钱。”

众人哪里有这等见识,纷纷询问东番的事,听闻东番鱼虾比粮食还便宜,个个啧啧称奇。

吃过了饭,不等吴阿九主动介绍,一个个询问那文书的事情,阿九重新拿出文书,向众人介绍起来,按照文书中的条款,移民到东番,船资和一路吃穿用度都由社团负责,到了之后,便是给社团的种植园、农庄打工,一家吃喝都是由田主负责,劳动力每年还给三两的工钱,为期六年,算是还债,六年之后,恢复自由,可以自行购买田亩和农具,若愿意垦殖,还有优惠。

而文书之中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向社团借贷,供给自己吃喝、船资、农具,参加垦荒团,只要垦荒三十亩,就还清贷款。

吴阿九在这里介绍,左近许多都来听,听完之后,个个若有所思,心中都有考量,二丫却大着胆子说道:“你们现在去,好处多些,去的人多了,就没有那么多好处了。”

“莫非是田亩不够了,我听闻那东番就是个大岛。”一人问道。

吴阿九摇摇头,道:“不是,东番土地肥沃,可活人五百万,现在只有二十余万人,田亩是不缺的,二丫的意思是,现在社团有很多年轻俊后生,他们领着社团的钱粮,都有积蓄,却不曾婚配,你们若是有女儿嫁给他们,便可依附姑爷,偿还船资、用度便是等闲事,若是移民的多了,大家都有了媳妇,便没有这般好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