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三 济州岛

七海扬明 章二三 济州岛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三 济州岛

李子敬微微一笑,说道:“还是多亏了上国匠人的精巧心思,想不到这铳管如此形制,便是发挥出了这般威力。”

说着,他眼睛盯着火铳的枪口,往里面看去,可以看出,铳管内部并不光滑,而是有两根完完全全的膛线,实际上,这把火铳确实是李子敬平日用惯的了,但最重要的铳管却是换了,换成了来复枪管,然而,李子敬惊为神迹的线膛枪管只不过是淘汰品罢了。

合众国对于军事科技的追求一直领先于这个世界,毕竟有李明勋这个穿越者指导,特别是海军方面尤为明显,然而合众国陆军装备的支持同样巨大,比如,合众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装配燧发枪的国家,并且衍生出了‘排队枪毙’线列步兵,燧发枪加刺刀的燧发枪营已经是合众国的主力部队,而合众国也从未放松对于更高技术的探索,在单兵火药武器方便,尤对线膛火枪重视。

线膛枪并不是新鲜事物,已经诞生了两个多世纪,而有记载的螺旋线膛枪械,也就是来复枪早在1476年就被发明出来,而在三十多年前,丹麦军队已经在军队中小批量装配,线膛枪的远射程和高精准度一直让陆军非常动心,但无法大规模装配的原因在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与理念突破完全没有关系。

至少在这个时代,除了少数军队的猎兵之外,线膛枪仍旧只是上流社会的打猎用具,年轻贵族在不懂军事技术的贵族少女面前打中百米之外的靶子或者猎物,以此获得其青睐,这便是线膛枪的大部分时间的工作。

事实上,合众国的线膛枪研发的主要经费来源就是满足合众国贵族和富商的打猎需求,一直到陆军正式增加猎兵这一兵种,线膛枪才成系统的装配起来。而李明勋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直接把米尼线膛枪的设计理念给了陆军,由此希望让陆军的技术大踏步的跨越,但最终证明,目前合众国的加工能力,完全不具备生产实用性的米尼线膛枪。

加工膛线不算什么技术难题,膛线机在匠人们手中还不如一些纺织机械有技术难度,铸造次口径的米尼弹更是稀松平常,但关键的是,如何把两者用在一起。

技术难题归根究底还是在于精度,滑膛枪对于精度的要求是‘能把铅弹打出去’,而线膛枪就不是如此了,一般来说,滑膛枪的枪管与铅弹之间的游隙在2.5毫米左右,而线膛枪的游隙则是0.13毫米,在手工制造枪械和铅弹的时代,技艺娴熟的匠人可以达到线膛枪需要的加工精度,但加工出来的产品并非军队的枪械,而是贵族手里的艺术品和玩具。

如果线膛枪的枪、弹游隙不合格,那会带来巨大的问题,游隙太小,米尼弹会过度膨胀,紧贴膛线,导致炸膛,而游隙太大,铅弹在枪膛之中就碎裂成小块,毕竟这个时代的铅弹也不是那么的合格。因为这个时代还是前装枪,要考虑清理弹膛,所以膛线不能像后世枪械那么深,如此,更容易造成挂铅,挂铅严重的枪械要么不能使用,要么装填效率很低,实用性很差。

合众国陆军兵工厂试制的米尼线膛枪经过试验,挂铅、炸膛、堵塞的概率实在太高,成本也很高,装配就是花钱玩弄士兵的生命,因此很快就被放弃,兵工厂开始寻求另外设计的线膛枪,第一种批量装配的就是赠送给李子敬的这类线膛枪,枪管直接是用滑膛枪的枪管改造而来,加了两根膛线,而使用的铅弹则是不同,球形铅弹外面有一层鹿皮的丸衣,使得弹药略大于枪管直径,需要用小锤敲打才能装填,敲打过程中,鹿皮丸衣嵌入膛线之中,由此达到弹丸旋转和闭气的作用,射程可以达到四百米,在一百五十米仍然有相当的精准度。

这种线膛枪相对于滑膛枪在精度和射程都有极大的进步,但装填速度很慢,如果弹丸制造出现失误,很有可能出现弹丸卡在枪管之中的现象,所以陆军一直不满意,而经过了试制米尼线膛枪,兵工厂的匠人对此进行的改进,在枪管之中铆接一段‘胫骨’!

所谓胫骨便是一截哑铃状的钢棒,铆接在枪管底部,而使用的子弹则是次口径的锥形铅弹,因为弹丸比枪管小,所以可以迅速的装填进去,而到了底部之后,则用小锤猛敲击铁质推弹杆,在钢棒与推弹杆的作用下,锥形铅弹的裙部与膛线紧密结合,完成旋转和闭气的功效,而这类仿制后世图温南式的的线膛步枪,迅速成位了合众国猎兵的标配。

虽然同样是使用次口径枪弹,图温南式和米尼式还是有巨大区别的,米尼式线膛枪完全依赖加工精度,没有十九世纪的机械加工能力根本无法批量装配(俄国人1860年才完全搞定),而图温南式的次口径线膛枪则更依赖枪械使用者的个人经验,铅弹粗一些就少敲两锤,细一些就多敲两锤,新枪少敲,磨损膛线厉害的老枪多敲两锤,如是而已。

“判官大人,现在可不是感慨器械精良的时候,李长官交给您的任务........。”李子敬身边的官仆一边把那火绳枪装起来,一边笑着提醒。

李子敬道:“你放心便是,本官一切皆按方略行事。”

李子敬与合众国也算是颇有渊源,其父亲死于清军入寇,李子敬一直不满朝廷和顺清廷的态度,而金允澈对其的排挤而朝鲜朝中不断的党争更是让其深恶痛绝,而真正的渊源则是四年前,合众国往永宁行政长官区的移民船遇到风暴在济州岛搁浅,李子敬提供粮食住房,维修船只,由此开始了与合众国的深入合作,逐渐发展为了济州岛的内应。

收拾完监营的东西,李子敬翻身上马,几十个牙兵前往了济州城,济州岛是朝鲜最南面的领土,岛上气候宜人,但土壤却不适合种植水稻,因此长久以来不受重视,一直到元朝把蒙古马带到岛上,济州岛成为了主要的马场,这里才稍稍发展起来。

等到壬辰倭乱的时候,济州岛成为了抗倭的前线,但巅峰时期也不过驻有两千人规模的军队,而济州岛上人口不丰,实际上一直到二十一世纪,济州岛人口也没有超过六十万人,这个时代更是稀少,济州岛上共同三邑,济州、大静县和旌义县,济州作为行政中心,配有牧使金允澈和判官李子敬文武官僚队伍,而其余两县只有县监。

除了三座城市,还有九镇、十水战所和几十个烽火台,这构成了济州岛一整套的防御体系,但那是倭乱之时,实际上,目前济州岛上的士兵在两千人左右,还分布全岛,最为集中的也不过是济州城,此时约么有八百人作用,当然,除了这些正兵,岛上还有义兵,在战时由贵族和豪商组织,在倭寇入侵的时候,这些保卫家乡的义兵比正兵表现的还要好。

李子敬骑马来到了济州城中,发现金允澈已经登上了城墙,此时他一身戎装,身披披风,腰挎弓袋,站在城墙上,观察着港口,城内城外已经乱作一团,城外港口附近的烽火台和烟台不断升起狼烟,居住在城外的小吏、贱民和官奴则大包小包的跑进城内,城中到处是哭喊嚎叫之声,而在海面上,倭寇越发看的清了,有船只六艘,都是板屋船,其中有两艘尤为巨大,六艘船少说也有四五百人。

金允澈神色严正,不解的说道:“怎生闹起倭乱了,莫非倭国国内又生了什么事端?”

也难怪金允澈不解,济州岛有近半个世纪没有经历过阵仗了,少有的几次变乱,除了本地的官奴造反就是吃不饱饭的渔民作乱,很快就被平定了。

“观察使大人,倭奴人数不少,不知大人有何章程?”李子敬沉声问道。

金允澈瞥了他一眼,宛若看一个死人一般,他早就想把这个判官整垮,换上自己的人,这次倭乱被他看做一个机会,倭寇来袭,作为济州职衔最高的军事长官,李子敬自然难辞其咎。

“判官大人放心便是,本官已经命令崔中军率领精锐隐藏在港口北面的山林之中,另遣斥候前往附近各镇征召戍兵,城内组织义军,不出三日便是有两千兵马。今日先对倭寇半渡而击,让其知道我东国之勇,三日后,定然全歼倭奴,向汉京奏捷!”金允澈信誓旦旦的说道。

“那大人可向朝中上报倭乱?”李子敬问道。

金允澈呵呵一笑:“那是自然,通讯船已经在半个时辰前出发,判官大人放心便是,今年贡马也已经入城,误不了上国大事。”

李子敬心中冷笑,这厮倒是滴水不漏。

济州港外,蜘蛛号上,河原田兵卫站在船头,伸展双臂,任由身边小姓为他披挂铠甲,这具南蛮大铠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河原田氏在日本的辉煌岁月,保养的仍然良好,甲被擦的光彩照人,而在河原田兵卫的面前,有上百名精悍的日本武士,他们有些人正咀嚼着食物,大部分人在低声抱怨着手中的武器。

这支部队被称之为河原田队,由河原田兵卫的家臣和郞党组成,这些年,河原田兵卫在郁陵岛惨淡经营,先是通过在日本和朝鲜的走私贸易积累的第一桶金,继而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部队一开始只有几十人,被永宁行政长官区雇佣,参与对库页岛的女真部落的清缴工作,在战争中不断壮大,特别是重启山丹贸易后,河原田兵卫从虾夷地获得了直接雇佣日本武士的机会,最终,河原田队一共有四百八十人,其中一百五十名日本武士,其余也来自朝鲜、女真各部。

此次河原田队接受了统帅部的雇佣,前来攻掠济州,然而为其提供的铠甲和武器却是破破烂烂的,让士卒们很不满意。

“主上,为何让我等穿着这般破烂,白白堕了河原田一脉的威名!”一个家臣提着一领破旧的大铠,不满的说道。

河原田兵卫道:“这是来自统帅部的命令,我们此举不是攻城略地,而是让济州岛上的朝鲜人以为这是一次倭寇入侵,这次,我们扮演的是倭寇的角色,而非征服者,倭寇自然就要有倭寇的样子!”

说罢,河原田兵卫用颜料把脸涂抹的花里胡哨,摆出几个放荡不羁的动作,惹的众人欢笑不止,那家臣却是问道:“主上,以中华上国之未能,派遣一营兵足够荡平此岛,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河原田兵卫道:“若是上国挥师来攻,以鲜人之怯懦,如何敢当,其本土水师必然龟缩,日后出击,袭扰航线,而我等来攻,鲜人不明就里,本土来援,届时一网打尽,岂不美哉?家父曾说,稻子越密越是好收割,上国之军略,便大致是这个道理吧。”

家臣道:“原来如此!”

河原田兵卫穿好大铠,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重型火绳枪,道:“虽说铠甲差些,但要命的家伙却是不错,这火绳枪比我族使用的威力大数倍,自可克敌制胜,平三郎,一会火绳枪部队由你指挥!”

平三郎躬身施礼,河原田兵卫站起来,高举太刀,喊道:“诸君,随我上岸,但凡敢阻挡者,杀无赦!”

河原田队顺利的靠近了港口,直接从码头上岸,上得岸边,便是列阵组队,而在北面的树林之中,中军崔明秀看到这一幕,脸色微变,道:“这定然不是倭寇!”

“大人,这些人杀气腾腾,模样怪异,与传言中倭寇一般无二,不会错的。”一个老兵说道。

崔明秀坚定的摇摇头,倭寇虽然凶恶与其相同,但所为图财,上岸之后不掠周边商铺,不抓女子牲畜,而是列阵行军,这般军纪严明,便是汉京所见的清军也未曾如此,崔明秀不禁心中暗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