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两百 意图

七海扬明 章两百 意图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两百 意图

郑经被解了甲,收缴了武器,扔到了柴房之中,冻饿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一早,郑经嗅到了炖肉的气味,他也被捆绑起来,拉到了一处稍大的房间里,昨晚捉住他的少尉拉扯着郑经进了房间,郑经抬头看了一眼,四五个人围着火炉坐着,为首是一个中校。

“团长,昨晚有两个模样怪异的鞑子摸了进来,被我捉了,都在这里了。”少尉说道。

郑经已经打定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昨晚还悄悄叮嘱了身边的护卫,今日见到正主,却不曾想被叫做鞑子,郑经认定眼前这人正是伏击自己的,如今说自己是鞑子,应当是混淆视听,逃脱责任,连忙甩掉脑袋上的帽子,喊道:“老子不是鞑子,老子是正经的明军王师!”

“妈的,还敢放肆!”少尉骂了一句,拿起皮鞭来就要打,却听到有个声音:“且慢,别打!”

一个年轻的少校军官走近了郑经,用刀挑起他的下巴,细细一看,笑问道:“郑经,你不认得我了?”

郑经诧异抬头看了一眼,见不识得,连忙低头说道:“什么郑经,大人认错人了。”

为首的那中校走过来,问道:“你认识他?”

少校笑道:“是啊,这是郑经,朱明延平王的长子,也是世子。”

“原来是你的族兄弟,难怪认得。”中校说道。

一听族兄弟,郑经抬起头细看那少校,怎么也想不起来,少校哈哈一笑,说道:“我是郑佐呀,要不是我小时候用铲子在你脑门上留这么个印记,我也是认不出你来。”

“郑佐,真是你!”郑经站了起来。

郑佐是郑彩的儿子,虽说郑彩与郑成功一辈,却是和郑芝龙一个时代的,也是当年十个,早年便是掌握实权,郑佐小时候就养在郑府,是郑经幼年玩伴。

“来,起来,慢慢说。”郑佐看到这个童年时代的玩伴,亲自给他松绑,从那口大锅里盛了满满一碗炖肉,递给了郑经,郑经原本还想分辨的,但一个日夜没有吃喝了,端起碗就先吃了,那中校给了自己属下一个眼神,少尉也盛了一碗肉,拿了两个馒头,带着郑经的侍卫带下去盘问了。

吃完之后的郑经立刻问道:“我们郑藩明明是华盟一员,你们的盟友,为何无故伏击于我,杀我上百弟兄?”

中校和郑佐相互看看,如今的郑藩还算不算合众国盟友,他们可说了不算,但是上边的命令是,不要主动与进入山东的明军冲突,他们一直严格遵守这个命令。

“不可能,沂水境内的部队都归这位杜长官指挥,我们没有伏击你们。”郑佐说道。

杜仲却是问道:“你是在哪里遭遇的伏击,确定是我们的军队吗?”

郑经冷冷一笑:“还在这个作妖,分明就是你们,我可是看的清楚,军服和你们都一样。”

郑佐和杜仲相互看了一眼,坐下来,郑佐说:“应该就是那支特殊清军干的。”

“郑经,不是我们伏击的你们,是清军,清军有几支骑兵队,其中混编了一些伪装成我军的人,一般十几个,他们有我们的装备,以此来进行行动,我们也在寻找他们,你想想,你看到的军人都穿着我们的衣服吗,骑乘的是什么战马?”郑佐直接问道。

此时再回头一想,郑经想起,除了一开始见到的十几个人穿东番军服,其余似乎都不是,特别是伏击和追击的骑兵,而他们骑乘的战马也不是东番那等高头大马,但郑经摇摇头:“如果是清军,怎么会伏击我们?”

郑佐呵呵一笑:“郑经啊,你刚才说的你手下大部分骑兵不是郑藩兵,那些家伙原先都是绿营,想来反正后还没换装备吧。”

“正是这般,清军也不可能伏击我们!”郑经嘴硬说道。

郑佐笑了:“我们也经常伪装成清军绿营行事啊,想来是你把清军当我们,而清军也把你当我们了,你在哪里遭遇的伏击?”

郑经说道:“在穆陵关南面。”

杜仲叫来手下,吩咐前往穆陵关找寻,他们出现在这里,也是为了追杀这些清军的。

郑经见杜仲煞有其事,问道:“穆陵关北就是临朐,你们的前线大营,穆陵关也应在你们掌握下才是!”

郑佐说道:“告诉也无妨,临朐城和临朐大营都已经放弃,你回去告诉延平王,让他和他身后的明军放心北上就行,我合众国大军已经退到昌乐、潍县一带了,至于南京朝廷怎么做,我们就管不着了。”

“你放我走?”郑经不敢相信,毕竟自己的身份在这里放着,延平王世子,怎么也算个不小的筹码。

杜仲说道:“我们接到的命令是不与你们冲突,也奉劝你们一句,不想与我们冲突,就不要进入莱州境内。”

郑经认真的记下这话,还重复了一遍,郑佐叫来自己的副官,把两件厚棉衣给了郑经主仆,又把肉干和馒头盛了一袋子,还准备给马的饲料,让其带上走了,郑经与护卫上马,郑佐走上前,说道:“郑经,你我同出一族,虽然已属两国,但是同族情分还是要讲的,我父如今率一万五千精锐在元首麾下效力,抗清御虏,若你父还是那个背父救国的郑成功,就不应当与满清同流合污,可若是真到了那一日,我父与我,也不怕与尔父子刀兵相见,你也好自为之!”

“你何必和他说那些,这厮与南京那些人一样,都是无药可救的。”杜仲见郑经离开,不屑说道。

郑佐道:“杜长官,家父曾告知我,说元首说过,南京朝廷那边,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郑成功变成汉奸。”

“我早已听过传言,说元首对郑成功极尽包容、妥协之事,以前不信,现在信了!”杜仲也是有些感叹。

沂州。

“你确定那个人是郑佐?”郑成功脸色不悦,问道。

郑经说道:“错不了,我脑袋这疤就是他弄的,这事儿别人也不知道。”

“那也不能证明他说的是真的。”郑成功依旧不敢相信,他对山东的战局是了解的,东番经营临朐大营一年半了,如何说放弃就放弃呢?

郑经说道:“不,郑佐说的是真的,儿子没有直接回来,而是带着侍卫先北上去了临朐一趟,虽说接近不了,但周边全是清军骑兵和营地,想来除非是清军反围了临朐,不然不是这个光景。”

反围临朐?郑成功很不以为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也证明,东番撤出临朐是事实。

郑成功心中满是疑惑,随即再次派遣斥候分散各处,重点向青州、胶东一带侦查,结果却是大同小异,在诸城一带,斥候被合众国骑兵俘获或者包围,确定身份之后礼送到了沂州,而进入青州境内的斥候,被清军发现之后,并未追杀,清军骑兵还与斥候联络,声言两相友好,互不攻杀,更是告知,接到的命令是不与郑藩军发生任何冲突。

这却是让郑成功更感觉诡异,好像一夜之间,郑藩成为了天下人都惹不起的强军,成了各方巴结的香饽饽,以前不都是李明勋和他的合众国这般待遇吗?

又过了两日,亲征数十万军卒和随军丁壮、辎重进入了沂州城,郑成功父子被招去军议,在府衙临时改造的行在里,郑成功没有见到皇帝,问过才知道,圣体微恙,军机大事全盘托付给了次辅洪承畴,郑成功知道,这是皇帝在与领兵大臣冷战。

皇帝是想在南京过年的,后逼着去了淮安,原定过完年再北上的,接到沂州空档、东番后撤的消息后,又被洪承畴强逼着北上,冰天雪地里住进了漏风了沂州府,皇帝托词有病,也算是唯一能做的反抗,当然,永历如此,并不改变什么。

没有了皇帝,众人军议反而更松快一些,洪承畴与随军的诸勋臣将领相对而坐,其中还是以洪承畴心腹李本深、延平王郑成功和平西王世子吴应雄为首。

“延平王,东番当真撤往了胶东,放弃了临朐大营?”李本深难以置信的问道。

郑经给父亲送上一物,郑成功在众人面前展开,似是一灰色石块,但方正平滑,几个人看过多是不认识,洪承畴只看了一眼,便说道:“这是水泥,是东番独有的建筑材料,想来也只有临朐大营那等要紧之地才用得上。”

这从侧面证明了东番与满清脱离接触的事实,吴应雄指着地图,划拉了中原好一大片地方,说道:“我的人北上打探到的消息,豫东、冀南和鲁西有十几个州府已经被东番所控制,派遣了地方官员,组建了民团,想来这是那所谓机动兵团的手笔,据当地人说,早在一个半月前,东番就开始调配兵马,山东境内除了依旧被清廷占据的济南、武定等三五个城池,其余地方的百姓,要么随着东番主力向东,要么全部进入东番实际控制的城市防守,而冀南和豫东也是如此,牲口与粮食必须进城,而机动兵团向东撤的时候,东番又派遣数量极多的新训军接替了中原的防区,并且带来了大量的火炮和弹药,与机动兵团换防。

也就是说,东番虽然把主力合兵一处,但依旧实地控制了青州大营的东西两个方向的地盘,山东这块地方,都已经被坚壁清野了。”

这却不是郑成功能知道的消息,他问:“李明勋如此做,针对的不当只是满清吧。”

“逼上梁山的把戏罢了。”洪承畴不屑说道。

“逼上梁山?”

洪承畴道:“我们此次北上,就是借助清廷的实力,迫使东番承认朝廷,既要保证朝廷对光复之地的实际控制,也要保证东番不再灭掉满清后攻伐我们,以便大明可以效仿东番,改革军制、民政,中兴自强。

而如今,清廷兵马虽多,却极度缺粮,东番在周围坚壁清野,就是让清廷难以因为其撤军而获得粮食,试想,这个节骨眼,来自中原北方的补给必然不敢穿越东番占领区往青州送粮食,而青州的清军也没有能力一个个的去攻占东番占领的城池,因此,清廷依旧缺粮。不想饿死的清军该怎么做呢?”

李本深冷冷一笑:“清军若想存续,粮草只能从我们这里着落,无论是抢夺还是购买,想来那李明勋都会以此大做文章。”

郑成功恍然明白,东番大军这么一撤,就是创造明清两国单独应对的机会,打起来,两败俱伤,不打,那就得给清廷送粮食,那便是背弃盟约与敌同流合污的罪过,更不可能得到东番的支持了。

“洪大人既已参透东番阴谋,想来也不会上当了,真是我大明之福呀。”郑成功笑着说道。

洪承畴没有接话,参透了又能怎么样,难道眼睁睁的看着清廷那二十多万大军饿死或者崩溃吗,没了这个砝码,又如何逼着东番就范呢?

“今日先议到这里,不管怎么说,大军北上,还要适应北方寒冷气候,一切等过完年再说,诸位回去对营伍管束操练,静待朝廷与东番交涉的消息吧。”虽然洪承畴对交涉已经没有多少把握了,但此时还不好表态与清廷合作之事,只得这么说了。

众人散去,只剩了洪、吴二人,吴应雄冷冷说道:“这郑成功还真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罢了,如今还要仰仗他与东番的特殊关系进行交涉呢。”洪承畴劝说一句,以免吴应雄与其冲突。

吴应雄说道:“现在看来,东番没有妥协的意思,甚至连使者都不派来,大人认为该如何做?”

“他不使人来,我却要使人去的,但总归要做最坏打算。”洪承畴叹息说道。

吴应雄问:“与那索额图交涉的如何了?”

洪承畴脸上来了兴致,说道:“索额图带来了顺治的善意,愿意与大明一起共灭东番,而且条件很诱人,与我大明结盟,去国号,为屏藩,逊位称臣也可以考虑,也承诺事成之后退出边墙之外,不取大明一寸土地。”

吴应雄呵呵一笑:“他也只是说说,手里二十多万人马,那许多精锐,赢了之后,还不知要如何变卦呢。”

洪承畴自然明白,说道:“世子,对清联络之事,还要仰仗于你,那索额图便由你秘密护送去青州,只一样,世子要弄清楚清军目前的境况如何,粮草还能支持多少时日,战斗力与士气如何。”

吴应雄点头:“我省得,只是联络东番谁去,郑成功与我们并非一条心,信不过!”

洪承畴道:“自然不能只让他做这件事,这件事早有预备,年前便会派遣使团去胶东,领团之人便是新入阁的阁臣,马吉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