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正名

七海扬明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正名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正名

好不容易从悲痛的回思中走出,把浸满了肉沫的大米塞进嘴里,后藤小五郎身边却是多了一个传令官。“后藤殿下,有上命!”传令官递给了后藤小五郎军令。

后藤小五郎接过来,郑重打开,认真看了,忽然把那临时写就的军令狠狠的抱在怀里,他霍然战起,在人群中人奔走,高亢的声音传遍四方:“伟大的元首殿下下令,明日我军当直面犬羊夷狄,为中央上国的大军打出第一场战斗,此战我们坚守阵地,元首殿下便是可以横扫丑虏,成为天下唯一的天下人!

元首殿下和中央上国为我们在虾夷地、对马、琉球准备了三十万石石高恩赏和无以计数的赏金,我低贱野蛮之辈树立武勋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明日了,明日的战功便是未来的封赏,诸位,竭尽忠勇吧,为天下人效力的机会到来了。”

后藤小五郎像是疯了一样,在营地里穿行,遇到谁便是抱着他大叫一遍,一直到力竭了,才是作罢。

而整个东方军团中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朝鲜人、日本人全都欢欣鼓舞,期待着明日的战争可以立下大功,改变命运。

当李明勋的出现在中军后营的时候,牵着李君华的他终于被人认出来,随即,这座专属于近卫军的大营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军官、士兵跟着李明勋欢呼,随即引来了越来越多周边军营的人,人们自发形成一条走廊,分列在李明勋两侧。

军服笔挺的军官、年轻有为的军校生、刚毅坚韧的老兵,还有穿着各异的外藩外族,乞列迷、高山族人、索伦兵、广西狼兵、蒙古人、满洲人、朝鲜人、日本人、琉球人,还有欧罗国的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他们站在那里,用热切、崇拜的眼光看着李明勋,相互推搡,都想挤到前面瞻仰元首样貌,他们激动的难以抑制,有些人已经跪下祈祷,也有人热泪盈眶。

“尊敬的元首,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对吗?”一个略显稚嫩的士兵被人挤到了李明勋面前,鼓足勇气,问出了深藏内心许久的问题,也是让昼夜难眠的问题。

李明勋拍了拍他的肩膀,摸了摸他的脸,微笑说道:“当然,我的孩子,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铁骑,没有任何能对抗我们的长枪,胜利注定属于我们,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年轻的士兵被李明勋近身鼓励,胸膛起起伏伏,他握紧了手里的燧发枪,李明勋再次伸手,挑起他的下巴,让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昂起头,挺起胸膛,李明勋问道:“士兵,你愿意为我,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去战胜伪明和满清吗?”

“我愿意,这是我的荣幸,阁下!”士兵眼含热泪,用毫不迟疑的口气说道,他的声音吼到最大,用标准的军礼向李明勋致敬,他再次吼道:“明天,我将会用这把枪里的子弹打死野蛮的满洲皇帝,用这把刺刀,刺进背叛民族的伪帝胸膛,为您扫清一切敌人,尊贵的阁下!”

李明勋一拳砸在他的胸膛上,抓起他的手,高举起来:“这就是我大汉男人,这就是我炎黄子孙,万胜!”

“万胜!”无数的人欢呼起来,声浪滚滚不休。

欢呼持续了很久,李明勋放下士兵的手,微微点头,继续向前走去,忽然,安静的背后响起那个年轻坚定的声音:“可是........。”

他依旧用最大的声音吼道:“可是.......如果我明日诛杀二帝,这片土地就没有皇帝了,我们需要自己的皇帝,我们需要您,阁下!”

“对,我们要有自己的皇帝!那就是尊贵的元首阁下,无往不胜的元首阁下。”

年轻的士兵冲到李明勋的面前,像刚才李明勋举起他的手一样,抓起李明勋的手举起,用平生最大的声音,最坚定的语调高呼:“万岁!”

“万岁!”

“元首万岁!皇帝万岁!”

“元首万岁!皇帝万岁!”

一句话,引爆了合众国大营这座巨大无匹的火山,欢呼声此起彼伏,随即在各个营地全都附和欢呼,数十万人的齐呼的万岁成为了这个世界,这片战场唯一的声音,压到了一切,声浪和庆祝的火光汇聚成了洪流,冲向敌营,冲向中原,冲向整个世界。

清军营地。

顺治从黑暗中惊醒,在帐篷里大喊大叫起来,侍奉在外面的索额图冲了进来,见自己的主子一身冷汗却没有发现袭击者,他稍稍安心下来。

“索额图,给朕弄些水来。”顺治低声说道。

索额图端了热水来,正要服侍顺治饮用,忽然外面传来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喊声,索额图怒道:“临战之时,南朝也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顺治静心一听,听到的是山呼万岁之声,微笑说道:“他们也只能靠这些无用的.......。”

忽然,顺治在齐整的呼喊中捕捉到了元首二字,这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顺治跳下床,顾不得穿鞋,跑到了帐篷之外,果然,所有人都在静心听着,风把声音吹来,是:元首万岁,皇帝万岁!

“是东番那边,皇上!”苏克沙哈一身戎装,跑了过来。

顺治光脚站着,脸上已经没了神色,喃喃自语:“李明勋已称万岁了,李明勋已称万岁了........。”

“主子,您怎么了?”索额图关切问道。

顺治忽然抓住他和苏克沙哈的手,握的死死的,坚定说道:“没有退路了,只有拼死搏命!”

索额图不敢反驳,只得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是的,主子,没有退路了,只有拼死搏命!”

明帝大帐。

寒风的风不断吹动着闪烁的烛火,安静的大帐里只有毛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但一切都被外面传来的万岁声给压制,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连绵不绝。

永历与洪承畴君臣二人对坐,都是低头忙着书写,永历面前的文稿更是把他大半张脸遮住了,从滇京时他就汇编那本书,到了成都是这样,南京也是这样,沂州仍旧这样,即便到了战场,这也是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他一直有条不紊,一直到那万岁之声钻进了营帐,永历的心不再安静了。

“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了........。”永历魔怔了一般,口中念念有词。

洪承畴听得清楚,但却佯装听不到,他知道,事已不可为,手写圣旨,亲盖印玺,进行了最后一次调配,夜深了,外面的欢呼声似乎停了,但这个声音却在君臣二人的脑海里不断重复,从未结束过。

“天晚了,陛下,您该休息了。”洪承畴做完了部署,走到了永历面前,提醒道。

“没有时间了,马上没有时间了........。”永历依旧低声呢喃,似乎没有听到洪承畴的话。

洪承畴上前,端走永历面前的砚台,说道:“陛下,休息吧,大明的将士们明日还要仰仗您的天威呢?”

没了墨汁的永历收了笔,看向洪承畴,盯着看了许久许久,他问道:“洪先生,你后悔了吗?”

“后悔什么?”洪承畴不解。

“后悔没有死在辽东呀。”永历好像在说一件普通的事情。

洪承畴愣住,长叹一声,没有回应,永历说道:“朕却后悔了,后悔没有死在滇京。”

“陛下,大明........。”洪承畴想要开解。

永历却是根本没有耐心去听,而是把一份刚刚写就的文稿放在一个锦盒里,说道:“洪先生,你能派人把这个盒子送到对面去吗,交给朕的妹妹,让她把朕未做完的事情做完,这样,朕便是明日死了,也心甘了。”

洪承畴知道那是什么,接过来,却说道:“陛下,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朕要休息了,洪先生,这件事拜托了。”永历根本不想听洪承畴说那些有的没的,转身离开了。

这个夜晚,对于明清联军中很多人来说,都是无眠之夜,特别是顺治,年轻的他坐在地图前,看了很久,一直到清晨的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射进来,闪了他的眼睛,顺治才是完全清醒,他走出营帐,看到的是等待他下达命令的将领,而在高地北侧,绵延无绝的军阵覆盖了这片大地。

清晨的阳光把百脉湖区的清冷和晨雾清散,天气变得晴朗起来,无风无雨,真是厮杀的好天气,顺治在高地上等待着永历的到来,两位皇帝将同时出现在四号高地,以示平等和团结,就在这个时候,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再次传来,顺治拿出望远镜,向南看去。

......

“万岁!万岁!”

欢呼声滚滚如潮涌,霸烈似山崩,顺治看到一面巨大金龙旗帜出现在了合众国陆军的右翼方向,那旗帜极高极大,一出现便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细看才发现,那旗杆竟然树立在一辆宽大的马车之上,八匹黑色犍马拉动着,而在其前后左右,则是聚拢着数百骑乘白马的骑兵,为首一人骑乘神骏的白马,一身金色的铠甲,手持一把华丽的长剑,他经过的地方,是山呼万岁,是欢乐的海洋。

金龙旗出现在哪里,哪里的军队便是一阵欢呼,手中的旗帜也是摇动回应,所过之处,气势铺天盖地,李明勋在从右翼骑行到了左翼,然后返回了中军,当开战的鼓声隆隆作响之后,热烈的欢呼声消失,士兵们开始变得沉默,整片战场再次回归了暴风雨前的肃静之中。

李明勋登上中军所在的高地,四面望去,严正的军队、锋利的刺刀和各色的旗帜、军帽已经汇聚成了一片海洋,浩浩荡荡展开了一片壮丽的画卷。

回到中军大帐,统帅部作战参谋们已经把昨日和昨晚侦查到的情报汇总到沙盘之上,合众国针线已经标注清楚,陆军用旗帜、模型标注到营一级,外藩、内藩和盟军则标注到两千人规模的营团,从凌晨五点开始,各军便是吃饭备战,如今都已经进入到了进攻或者防御阵地,而对面敌军的大体情况也已经搞清楚了。

按照情报总长的分析,明清联军的数量在五十五万左右,而壮丁、包衣之流多半已经被扔到了后面,还未曾赶赴战场,与合众国大军分为左右中指挥不同,明清联军并未整编合营,而是泾渭分明的各自占据了战场一边,清军在东,明军在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明军分为了两大集团,而清军则分为了三大集团。

作战参谋们已经用旗帜把已经弄清楚的情报标注在了沙盘上,从东向西,分别是西北绿营集团、中原新军、中军八旗和明国禁军、湖广与团练兵团、北方勋镇集团。

西北绿营是满清之中最能打的绿营军队,出身陕甘的他们并不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原先的九边士兵对骑射、步战也都熟悉,顺治在大规模向山东增兵的时候,第一个就召集的西北绿营,并且把山西几个军镇加入进去,使得西北绿营的数量达到七万人,只不过西北绿营仍然是旧式的古典军队,无论是战术还是武器,与明末清初的军队没有多大区别。

中原新军则混编了直隶、河南和山东部分的军队,底子是张存仁主政山东,兼任三省总督期间训练的,已经是以火器为主的新军了,特别是常年在山东与北洋战区对阵的部分军队,成建制的装配了燧发枪,而其余新军中的步兵也是以轻型火绳枪为主要武器,西班牙三磅炮这类轻炮也是不缺,重火力则以红夷炮为主,在青州大营,中原新军在阵地战中表现出了充足的战力,甚至连八旗都是不如,随着张存仁的背叛,顺治派遣满洲、蒙古将接管整编了中原新军,并且把山东本地士绅组建的团练武装混编其中,使得兵力超过六万。

两支重兵集团摆在了右翼的正面,而四号高地,也是明清两帝所在的核心阵地则是八旗兵和蜀兵为主的禁军,数量在超过了五万,部署在高地及其周边的位置,这些军队统一归顺治指挥,但是可以看出,清军利用四号高地北面的纵深隐藏了几支实力不弱的军队,而且多是骑兵。

关外八旗至少还有两万人,外藩蒙古不下三万,漠北与漠西的蒙古汗国加起来超过一万五,还有以关外八旗名下包衣和八旗包衣训练的包衣军,也能拉出三万,山东团练军团也是经过了整编,也能拉出四到五万人来,而这些都没有出现在锋线上,显然作为预备队或者隐藏手段,特别是那些关外八旗和蒙古人,骑兵为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