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迫战

七海扬明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迫战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迫战

与清军的虚虚实实不同,明军所在的阵地几乎完全在沼泽区的冻土地带上,地面相对平坦,少数几个制高点也远低于合众国这方面,能隐藏兵力的村庄、灌木丛也都被烧毁,而明军也是以防守为重,因此只能列开大阵,在陆军面前展开。

湖广与团练兵团以洪承畴麾下兵马为主,十万有余,轻重火炮尤其多,而北方勋镇集团则主要是在浙江反正的原绿营兵,在南京得封爵位,封地却都是封在两淮、中原各省,因此被统帅部以北方勋镇集团代称,除了前绿营,这些所谓勋臣还在两淮、鲁南等地收拢了大量的当地驻军、团练之辈,不管精锐与否,全都拉上了战场,摆在了大阵之前。

整体来看,清军更为精锐能打,而且预备队全都隐藏起来,掌握明清两军进攻的主动权,而明军从一开始就拉开防守的架势,厚重的大阵一线铺开,控制广阔的战场,步兵方阵层层叠叠,发挥出了兵力优势,纵深较大,并且连夜布置了栅栏、胸墙、炮垒等简易工事,集中了骑兵在大阵侧后,典型的防守态势。

天已经完全放亮,李明勋稍微调整了部署,把前沿的外藩兵团向右翼方向调遣了一些,让一个混成旅补上了中军与左翼的空隙,把在后方的近卫军一个师调遣到右翼与中军的结合部,防备右翼被挤压后撤乃至崩溃,军令下达后不久,前沿观察和右翼指挥部分别汇报了战场欣喜。

前沿观察报告,清军调遣包衣军和山东团练,加强到了中原新军,而西北绿营则把阵线继续向东北方向延伸,扩张攻击面。

而右翼指挥部判断清军将展开进攻,通过拉伸阵线达到侧击右翼的目的,而高锋的反制措施不是把隐藏在侧后的两个陆军师向前调遣,而是想主动开战,打乱清军的进攻节奏,以节约预备队。

李明勋考虑不到一分钟,对右翼指挥部的联络参谋说道:“右翼已经交给了高锋,他全权负责,但是你回去告诉他,我最多只能提供给他一个旅的预备队,他必须坚守右翼到会战结束。”

联络参谋应下,转身离去了。

没超过半个小时,右翼已经开始了行动,李明勋走出作战室,来到了视野宽阔的观察台,这里也是各国观摩团所在的地区,这里的都是各国派来的观察使或者代表,他们衣着华丽,正感叹于国运大战的巨大规模之中,他们也发现了右翼有所异动,不约而同的架起望远镜看去。

顶在右翼最前面的是合众国的东方军团,其中分为朝鲜和日本两部分,朝鲜部分以明火军为主,还有部分在济州招募的朝鲜营,日本军队则以三本枪、雇佣军和西南大名援军为主,东方军团以河源田兵卫为统帅,只是在去年的夏秋,这支军团再次进行了整编。

整编一改军团中以领主为核心的军队编制,而是统一整编为师团营编制,使用的则是陆军库存的火绳枪、长矛和甲胄,东方军团的基本单位是营,仿欧洲方阵,一营五百人,列阵五排,披甲长矛手与火绳枪手采用二比三的配置,两百长矛手在中央列出5x40的方阵,火枪手则分列两边,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火力,也能灵活的调整阵列防止骑兵突击。

四个营编列一个团,四个团编列一个师,整个东方军团五个师,各团的营采取前二后二的配置,前后交错开来,形成两道防线,以为纵深。四个师在前,一个师为预备队,拉出了超过十四里的阵线,而在阵线的最远端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果阿总督区提供的援军,虽然都是营级单位,但人数都在两千人左右,这些军队来的晚,没有来得及整编训练,依旧使用自己的武器,按照作战习惯组成了古典的大方阵,正好可以护持在右翼末梢的位置。

而与东方军团对阵的中原新军和西北绿营则完全不同,西北绿营依旧是兵从将领草随风的习惯,各家总兵、副总兵和参将领着麾下兵马,经过调整,多半五千人左右一个大方阵,混编了火枪手、弓箭手、长矛手和普通的冷兵器士兵,但骑兵多半已经集中起来,大方阵本身就是纵深,分前中后三营。

中原新军则很有章法,其采用的是对抗陆军线列步兵时常用的方阵,与东方军团一样,混编披甲长矛手与火枪手,只不过其阵列更为厚重,是九排阵列,前三排是长矛手,后六排是火枪手,采用的是两排为单位的三段击战术,简单实用,只不过采用的是进攻态势,改为了长矛手在后,火枪手在前了。清军本就有兵力优势,所以采用两层方阵,仍然向东北突出好大一块,而清军依旧不满足,不断向东北拉伸战线,把装配的火器的团练和包衣兵向东北调遣。

正如高锋所说,一旦敌军完全展开,进攻之后,其左翼末梢便会以纵队前进,出现在陆军右翼的右面,转身之后,便是侧击的有利态势,只不过,清军阵列太厚,单位规模太大,士兵素质也不高,特别是转移阵位的包衣兵和团练兵,乱哄哄的,像羊群一样,等他们拉开架势,整备进攻,多半已经是到中午了。

“动手吧,我们得到命令了!”左右翼的指挥部里,武行和高锋几乎同时下达了命令,只不过在具体布置上,二人有所不同。

武行命令军中配属的十二磅野战加农炮,无论是配属给各师的还是独立炮兵单位的,一律靠前调遣,进行火力准备,瞄准的就是湖广与团练兵团和北方勋镇军团的几个重要支撑点,而在火力准备之后,前沿的四个旅的线列步兵发动第一波进攻,骑兵在侧翼策应,先攻占明军的前沿支撑点,摧毁炮垒、栅栏等设施,然后再行投入大兵团主力,一鼓作气,攻破明军大阵。

而高锋指挥的右翼原本是防守的,但却率先挑起了战事,其办法很简单,把独立的炮兵单位向前支援,穿插到东方军团的方阵间隙之中,然后往前沿部署火箭弹,支援的炮兵单位在命令尚未下达之间就已经部署到位,在得到了统帅部的许可之后,高锋命令火箭营、工兵团往前沿布设火箭弹,袭击清军大阵。

随着命令下达,三十多辆辎重运输车从后方前进,穿过了各方阵之间的间隙,进入前沿,布设地点都是选定好的,地面平坦,少有起伏,方便车马进入,而使用的火箭弹不是陆军的重型火箭弹,而是轻型火箭弹。

这种火箭弹不用依赖专业的发射车和发射槽,只需要一根三脚架,把火箭弹架设在上面,点燃就能发射,射程与重型火箭弹差不多,只是威力小一些,也没有那么多的弹种,非常方便,这种便携火箭弹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只以来三脚架,使得其精度非常低下,其次,这类火箭弹安全度很低,毕竟没有陆军那种标准的存储发射箱,所以不能大规模生产运用,只能临时装填火药,现场组装的火箭弹存在各类问题,威力不同,射程不同,甚至成功率也难以把握,因此多半用于袭扰战或者阵地战,这类火箭弹清军在青州大营见识的很多。

马车把发射手和火箭弹运送到指定的地点,发射手小心翼翼的打开盛放火箭弹的箱子,把重达五十斤的火箭弹从草团和棉絮之中抱出来,也不敢放在地上,等着另外的同伴展开发射架,再行放置。

李明勋对这个流程非常熟悉,但在望远镜里看到,一处瞄准中原新军的发射阵地上,士兵们大大咧咧的搬运火箭弹,甚至有的火箭弹摔在地上,而布设的三脚架也没有按照操典规定间隔超过五米,他便知道这有猫腻,李明勋笑道:“高锋这个家伙,虚虚实实,一下布设上千枚,岂不是要吓死对面的清军。”

正如李明勋猜测的那样,这一千枚火箭弹里,只有两百枚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使用竹子木头随手造出来,用沥青涂抹成黑色的,目的就是逼着清军出兵,破坏这些火箭弹。

果然,随着右翼往前沿布置了大量火箭弹,清军立刻做出了反应,西北绿营军团中分别疾驰出四支骑兵,向着火箭的发射阵地冲击而去,而在他们身后,则是运动着四个步兵大阵,以为后继,而这正中高锋下怀。

实际上,高锋能耍弄这种以假火箭调遣敌军,打乱敌人进攻节奏的手段,主要还是在于明清联军布置有问题,从一开始进入战场,联军便是抢占了四号高地,东西展开了大队兵马,攻守态势一目了然,这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双方前沿的距离太远,超过了两千米,一些地方,比如宽大的右翼甚至达到了两千五百米。

这种布置是超出常规的,如果明清战争中,双方战线间隔也就六百米到八百米,限制骑兵在中央机动,而到了中清战争中,因为合众国陆军的远程火力,特别是十二磅野战炮这种能随大军机动的野战炮加入,阵线便是超过了千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布阵集结的时候就遭遇炮击,然而自从清军见识了合众国的火箭弹的超远射程和超强杀伤力,这次大决战敏锐的把阵线拉开到两千米以上。

实际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极端错误的,火箭弹不是加农炮,无法在步兵阵列之中使用,即便是高锋向前布设火箭弹,也距离前沿超过百米,以保证步兵方阵的安全,在野战中,不可能把火箭弹放置在己方步兵阵线后发射,如果那样,被击溃的就不是敌军,而是友军了。

实际上,火箭弹就是攻城用的武器,根本不是野战武器,如果不是清军把距离拉的太开,高锋也不会让人使用这类武器,实际上,根据陆军的演习经验,即便是对方有火箭弹,前沿也只需要与敌人拉开八百米左右位置即可,在这样的空间里,敌人若在前沿布设火箭弹,前沿线列步兵的远程齐射和加农炮的射击就会打断敌军的火箭兵,即便是敌军在步兵后布置好火箭弹,再行撤退使用,那线列步兵也可以采用‘快步’冲锋步法,以每分钟八十米的速度冲锋,直接趁敌军撤退,将敌人的步兵方阵打崩溃。

最愚蠢的就是清军目前的应对方式,为了安全,大踏步的拉开距离,一旦对面使用火箭弹,蠢笨的步兵大阵根本来不及反应阻止,火炮也是够不着,只能让骑兵去阻止,而骑兵只能以密集的阵列去冲严阵以待且加强了火力的陆军方阵。

勿邀正正之旗帜,勿击堂堂之阵。此乃兵法之铁律,清军不是不懂,但他们更难以接受上千火箭弹覆盖前沿步兵大阵的结局,那可能会直接导致两个重兵集团的大崩溃。

至少有十二个炮兵连被塞进了东方军团各方阵的间隙之中,这十二个炮兵连并不属于第四军,而是临时调遣增强的,临时组建的炮兵团,十二个连里有三个重炮连,都是六门十二磅加农炮和两门510公斤,6倍径的重榴弹炮,四个轻炮连,装备的六门六磅炮和两门210公斤重,4.6倍径的轻型榴弹炮,其余都是飞骑炮连,以四磅炮和轻型榴弹炮为标配。

随着清军的骑兵浩浩荡荡的冲击而来,火箭弹发射阵地上已经乱作一团,因为清军的反应很快,所以有些真的假的火箭弹没有布置完毕,而有些则没有点火人就跑了,更有一些没有认真的瞄准,随意点了火人就脱离了发射阵地。

而炮兵连都已经备便,瞄准了滚滚而来的清军骑兵,率先开火的是十二磅加农炮和重型榴弹炮,十二磅加农炮平直弹道攻击大队骑兵非常有效,而榴弹炮那弯曲的弹道、缓慢的弹速以及无法捉摸的引信爆炸成功率,使得重型榴弹炮表现的有些不尽如人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