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八一 天牢里

七海扬明 章一八一 天牢里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0:27

章一八一 天牢里

第二日一早,诚王的仪仗出现在了承天门一侧安全局总衙的门口,诚王在安全局任职多年,这样仪仗前来还是少有的,守卫倒也没多说什么,按照规矩,勘验了身份牌子挡住了侍卫队,简单搜查只能进入的诚王车驾。

掀开帘布,却见里面除了诚王,还有二人,一人与诚王面对而坐,不是太子是谁,而另外一人侧卧着躺在二人内里,哼哼着小曲,悠闲自在。

“两位殿下,这位是?”卫兵小心问道。

“你说能是谁?”林君弘不厌烦的回应道,卫兵不敢得罪,又不想疏忽职守,正为难的时候,内里那人忽然抬起手臂,亮出一根吃了大半的糖葫芦来,许是正吃的香甜,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你猜我是谁?”

守卫看到糖葫芦顿时惊觉,抱拳道:“原来是三皇子殿下,卑职得罪,得罪........。”

皇子宗王之中,除了在安全局供职的林君弘,守卫们对三皇子李君威最熟悉,因为皇帝常来,来时也总是带他,三皇子贪吃人尽皆知。

帘布放下,车驾进入了总衙之中,听闻太子来,在安全局值守的官员迎了出来,被李君华几句话打发了,只说是来问询天牢重犯的,还提及了几个异族名字,而这几个人都是北伐期间捉到的,接触过满清时代的军事情报,安全局一直都希望撬开他们的嘴巴,把满清埋在帝国内部,或者曾经与满清非法合作的藩臣勋贵挖出来。

“有诚王在,你们退下吧。”李君华吩咐道。

一众官员退下,见四下无人,李君华才对车中人说道:“你出来吧,安全了。”

一身蟒袍的韩芷薇走了出来,没有理会李君华协助的手,手脚并用,从车上下来,三人一起进入天牢深处,这里都是关押的重犯,氛围也是阴森森的,在天牢深处,韩芷薇见到了养父韩君亦,伙伴张经武等人,他们被集体关押在一间巨大的牢房里,并没有手铐脚镣,但这牢房架构却是金属制成,地面浇筑了一层铁料,越狱是不可能的了,而牢房设计的很是精巧,一应吃喝拉撒都可以安排在里面,而各类物质通过小门输送输出。

见到韩君亦等人的时候,他们正百无聊赖的各自做着什么,韩君亦在看报纸,张经武则和人在掰手腕,也有人瘫在木架床上睡觉,看情况倒是比其他囚犯过的好很多,身上也没有什么可见的伤口。

“你看我做什么,不会以为临时给了他们这些待遇,目的就是让你好受些吧。”林君弘见韩芷薇疑惑,不屑说道:“这是太子和我都插手不来的角落,再者说,事实如何,你问过他们就知道了。”

李君华没有再让林君弘多说话,直接说道:“你去见他们吧,有半个小时时间,不要弄出大动静,惹来了外面的看守就露馅了。君弘,随我提审那几个细作去。”

交代了几句,李君华就带着林君弘离开了,而韩君亦也听到有人说话,万万没想到来见他们的人竟然是韩芷薇,而且是一身蟒袍打扮。

“小薇,真的是你!”张经武第一个发现了韩芷薇,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的喊道。

“小声点,别惹来了别人!”韩芷薇连忙警告他,伸手握住了韩君亦的手,眼睛泛红,几乎哭了出来:“爹,这半年来,你受苦了!”

“小薇,你怎么进来的,是不是那个林子诚安排的,你可小心,他可没有咱们以为的那么简单..........。”韩君亦最担心的还是女儿的安全。

“他不是林子诚,他叫林君弘,是老诚王的儿子,皇帝的义子...........。”韩芷薇借着这个话头把实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只是把与李君华的关系一笔带过,没有明说。韩君亦原本就是知道的最多的,他却从未敢想林子诚就是自己曾经刺杀过的诚王,更没有想到女儿竟然和当今太子有了关联。

“........李君华希望把他与我之间发生牵连的事情隐瞒住,要我远走高飞,我想让他把你们救出去,就答应他.........。”

“怎么可能,若是为了他的自己的安全,一刀杀了你岂不是更好,除了你自己,谁又知道.........。”张经武本能的怀疑李君华的用意,但说着说着看到韩芷薇低下头,张经武终于明白了:“小薇,你不会和他.........?”

“那时候我不知道他是李君华..........。”韩芷薇道。

韩君亦倒是知道一些,自己女儿在皇家学堂上学的时候与一个男子过从甚密,他原本是不反对的,却不想,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韩君亦用肘捅了捅张经武,让他不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张经武倒不是对韩芷薇有什么情愫,二人年龄相差比较大,他一直把韩芷薇当妹妹看待。

“你可以让他把我们救出去,他提什么条件,只要不伤害你,尽管答应就好了!”张经武忽然说道。

见众人不解,张经武说:“既然有脱身之法,为何不用,我们先可虚与委蛇,待咱们出去,便是龙入大海,虎进山林,那个时候再搅他们个天翻地覆,总比沤死在这天牢里好。但有一样,那二贼子若对你提非分要求,你便假装应下,只管寻机逃命去,我们断然不会为了自己的性命,害了你这个小丫头。”

“阿武说的是,小薇,自保为上,既被捉进了这天牢,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去,我们死就死了,你可千万别陷进来了。”韩君亦也是说道。

审讯室里,几个被打的遍体鳞伤的细作再次被扔了回去,李君华用手绢捂住口鼻,挡住血腥臭气,叹道:“还是死硬份子,怎么都不开口,开口的却是小人物.........。”

“至少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真名,这就好办了,把名字交给理藩院,编个故事,把他们的亲人找出来,那个时候总有人招。”林君弘轻车熟路,微笑说道。

“也罢,先这么办吧。”

安静了一会,林君弘问:“如果韩芷薇提出让你救出那群大明遗孤,便归隐山林,不再与帝国为敌,你怎么办?”

“我会答应她,但会把他们安排的远远的,永远回不来。”李君华也担心某些人是假装当良民,于是说道。

“那你准备怎么把这些人救出去呢?”林君弘又问。

李君华摇摇头:“看情形,没有圣旨,休想有人能从天牢把人带出去,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或许要缓一缓,待缓和了,这些人不重要了,或许寻个机会给他们求个恩典。”

林君弘笑了:“殿下,你太小看安全局了,这里冤死一万个人,也不会错放一个。”

“你似乎有话说?”李君华放下手绢,看向林君弘。

林君弘说:“其实你对这件事并不十分了解,我之所以任职在这安全局,是因为皇上爷希望一个信重的人把大明遗孤这件事处理好。殿下,是处理好,而不是赶尽杀绝,殿下参与北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安全局忙,这是皇上爷交给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安全局经手的,和大明遗孤有关的冤假错案查出来,把无辜者放出去,只不过积攒多年,其中关节错综复杂,安全局的官僚也怕惹出是非,进展不大罢了,但皇上却是几番关注,便是人在漠北时,也送密信回来,询问进度。”

“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李君华问。

“意思很简单,让你把这件事交给我来做,你不就是既不想受韩芷薇身份拖累,还向保其性命吗?她一个小丫头,顶多也就想保住韩君亦等人的命,这都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他们把幕后的人供出来,这个组织的后台是谁,谁是主导者。别人或许只是小喽喽,但至少韩君亦肯定知道什么,他比那个仍然逃亡在外的欧阳先生知道的还要多些,只要其帮助我捉到该捉的,他们就没有意义了,如你所说,将功赎罪,也能在皇上爷那里求个恩典了。”林君弘直言不讳的说道。

“她不会答应的,就算她会,韩君亦也不会。”李君华显然更了解韩芷薇。又问:“君弘,你究竟想捉谁,那个神秘的欧阳先生吗?”

“不,当然不是,欧阳先生也是一个接触不到核心秘密的小人物!虽然安全局一直没有查到朱明复国主义的核心所在,但我总结出了两点,第一,他们的资金是从何处来的,这些年在南北两京都有犯乱,可见在帝国内部,有其后台。第二,所有被捉到的核心人物,都有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信念,那就是他们认定,只要把帝国搞乱,甚至只要杀了皇室,就可以再造大明。而上一次在咸阳遇到韩家父女时,是咸阳一带某个邪教的聚会上,我想他们不是偶然经过那里,而那个聚会唯一的不同就是邪教头子散布了朱三太子的谣言。朱三太子在迂腐的文人眼里就是正统,或许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呢?

所以,我要捉两个人,帝国内部的后台和朱三太子那样的人物。一个核心人物,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无论哪一个,都可以在皇上那里给他们换一条活路。”林君弘认真说道。

御书房。

李君度急匆匆的赶到这里,先是小心听了听里面的动静,却是安静的,再看守在门口的乌以风:“知道皇上召我来是为什么事吗?”

乌以风摇摇头:“王爷高看我了,我就是侍卫,哪里知道那些国家大事。”

李君度深深看了乌以风一眼,知道他是不准备说的,心中虽然忐忑放不下来,但终究还是不敢再迁延,踏步走了进去。

这几天,李君度的心里忐忑的很,自从皇帝凯旋回宫,重掌大权,自己监国的位子没了不说,还把监国期间所有的公文奏章全都拿了去,说是要查阅其中得失,李君度自认这半年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可心里却着实的不安。

“坐吧。”见了礼,李明勋直接让人给长子搬了座位来,抬头却看到黑眼圈且一脸疲惫的长子,李明勋问:“怎么,昨晚没休息好?”

“是,昨日安儿吵闹了一会,耽搁了休息。”关键时候,李君度还是拿出闺女来顶上,这招在皇帝那里是百试不灵。

李明勋想起长孙女,说道:“让她进宫来,我也好几日没见她了。”

“是,明日就安排来伴驾。”李君度小心说道。

“你监国这些日子的公文我都挑拣着看了,没什么大毛病,尤其在支援北伐上,做的很是妥当。我知道,这些时日里内阁那边的人不少说你行事霸道,可你霸道也是为了北伐,我不会听那些流言蜚语的。”李明勋微笑说道。

听了这话,李君度长出一口气,他监国这段时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北伐调配物资军需,供给军饷,为此没少和南京那边闹矛盾,确实也用了些手段,既然皇帝都一笔带过,那这一关也就过去了。

但皇帝接下来一句话让李君度的心顿时提到嗓子眼了,皇帝说道:“高平莫氏纳土归附一事你是怎么考虑的?怎么闹成了这个样子,影响很坏。”

高平莫氏是安南国三方势力的一支,在几十年前,因为内部叛乱,安南逐渐分裂成了高平莫氏、安南郑氏和广南国,这几个势力与帝国各有渊源,社团时代,安南和广南都与帝国有往来,后建国之后,开拓九龙地区,与广南结为盟国,也就与其仇敌安南国交恶,而安南也曾加入**联盟,与帝国作对过。而高平莫氏则是三方中势力最小的,龟缩在帝国与安南边境之间,南明时代仍然奉朱明为正统,后帝国建立,迅速归附帝国,成为外藩属国。

因为九龙开拓及帝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广南国不似以前那般亲厚,而安南凭借势力雄厚,频频与帝国发生各式冲突,也不断派遣使者入朝,也有称臣纳贡之意,而这一次的起因则是安南郑氏大举出兵高平,高平莫氏不能敌,希望纳土归附帝国,成为内藩,以保全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