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六六章 约盟

大周中兴 第一六六章 约盟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六六章 约盟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召公虎见对方提议盟誓罢兵,心里略有盘算。

自己身为大周三公之一的太保,同时又是周王师的总统帅,同楚国这种子爵小国一同盟誓,实在是有些掉价。

可从战略层面看,当今周王师的当务之急决非和楚人纠缠。汉水横亘在前,饥馑肆虐在后,倘若迁延时日,对周王师更加不利。

更何况楚国人如今主动示好,并归还铜绿山,可见对王师还有几分忌惮。若拒绝楚人之求和,渡过汉水和楚军决战,那更是两败俱伤的下策。

事有轻重缓急,楚人固然反复无常、刻薄寡恩,但这趟南征,已经达到威服楚蛮、安抚汉阳诸姬的目的,已然不堕周天子和王师的威仪。

心中有了分寸,召公虎便对莫敖屈虔道:“既然楚君有意悬崖勒马、改过自新,社稷幸甚。请贵使团回去转告楚君,三日后正是黄道吉日,孤于汉水北岸筑台,邀请楚君前来盟誓,并献享燕之礼。”

莫敖屈虔见召公虎不动声色,便把楚子熊霜约定的会盟地点从汉水南岸的主场,搬到了汉水北岸的客场,不禁脸色大变。

看着召公虎不怒自威的申请,屈虔犹豫再三,道:“此事屈虔不敢擅专,我等立马渡水归国,奏明国君。”

召公虎暗中观察屈虔的神情,知道楚国人对周王师的战力还是略有忌惮,心里也更加有底。

于是道:“那孤就静候屈莫敖佳音,三日之后,汉水北岸静候楚国君臣大驾!”

屈虔拱手作礼,连连告辞,领着两位公子,同随从驾舟渡水而去,行色匆匆。

送走了楚国使团,随侯十分不解,问召公虎道:“太保,楚人狡猾,他们定不敢来汉水北岸盟誓。况且,太保如此身份,为何屈尊纡贵,同爵位低下的楚子盟誓?”

召公虎微笑道:“随侯多虑,孤倒丝毫不担心他们不来。”

随侯道:“为何?楚子要是渡过汉水,来到我们帐中,岂不是有去无回?”

召公虎道:“随侯此言差矣,楚子即便再有二心,明面上依旧是我大周的诸侯。更何况,楚人之所以以蛮夷自居,还不是因为他们常年被我们这些所谓文明的中原华夏所排挤?”

随侯摇头,继续表示他的不解。

召公虎道:“楚人之所以不服王化,是因为我们用一条汉水隔绝他们,汉水以北乃诸夏,汉水以南为蛮夷。事实上,楚人对中原认同之渴望,远超华夏对楚人臣服之期许也!”

随侯免邮惭色,道:“可以楚人之狡黠,会自投罗网吗?”

召公虎有些无奈,道:“我大周以礼乐治天下,以德报怨、既往不咎,又岂会借此机会加害楚人呢?我大周有祖训,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华夏又岂能行宵小之事,反不如蛮夷也!”

随侯还是觉得忿忿不平,道:“他们私自开拓铜山,私自冶铜甚至贩卖,还和汉南各小国勾结,祸乱边疆,这就是他们投来的桃吗?”

召公虎道:“既然是盟誓,那可不单单是孤代表周王室与楚国盟誓,汉阳诸姬们也须盟誓。楚国虽然蛮荒无礼,但勇敢和坚韧是他们的优点,如此强悍的国家难以用武力征服。”

随侯道:“那我们所报之李,又是何物?”

召公虎道:“平等与尊重而已。如此,他们才会心悦诚服,汉水流域也才得以安宁。莫认为和楚国盟誓,我诸夏便是屈尊纡贵,以史为盟,这何尝不是你我姬姓之高辛氏,同他们祝融之高阳氏一脉的把酒言欢?!”

随侯哑然,恹恹告退。唐侯和息侯见状,也都没再言语,作礼而退。

见汉阳诸姬们离开名堂,召公虎也觉一股烦闷袭来,觉得随国都城压抑,便带领周王师众将,移步城外的中军帐继续议事。

其间,召公虎吩咐南仲、师寰分头安排盟誓事宜,又下令程氏父子准备班师之事。众将虽然不懂召公虎心思为何,但也不敢忤逆,各自领命而去。

会后,召公虎留下方兴,二人对面而坐,促膝长谈。

方兴今日经历许多,此时屏气凝神,他自然知道言多必失之理,虽然自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辩倒楚国使团,但却心下忐忑,不知召公虎作何评述。

召公虎倒是和颜悦色,道:“方叔,你向来没让孤失望,今日之表现,更是大出孤之意外。比起方才那些狭隘的汉阳诸姬诸侯,不知高出几许。”

方兴很是不好意思,连连摆手道:“太保谬赞,方兴今日多有失言之处,还望太保包涵!”

召公虎抚须道:“有才兼之谦虚,他日前途不可限量也。方叔不妨再说说,你观这些汉阳诸姬之诸侯如何?”

方兴见召公虎鼓励自己发表政见,便鼓起勇气,道:“目光狭隘短浅,浅薄且不思进取,此乃当今大周贵族之通病。楚国之事,非汉阳之事,亦非太保之事,乃天下之事也,岂可只顾眼前之一己私利。”

召公虎笑道:“此金玉良言,不料出自未弱冠的少年之口!想不到,你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楚国之事如数家珍,放眼周王廷之百官,恐怕连太史都望尘莫及。”

方兴起身道:“太保过誉!方才同楚国使团所言,乃拾人牙慧之言语,方兴仅是不辱使命,把高人所言,复述而已。”

召公虎奇道:“如此高论,想必也是为高人所授,太保府之教书先生定然没有如此真知灼见,不知是谁?”

方兴道:“正是兮吉甫。”

召公虎沉吟了一番,道:“这名字略微耳熟,你可曾提起过?”

方兴兴奋道:“正是此次出征前,我向太保举荐的那位蜀人兮甲兮吉甫!”

“果然高人名士!”召公虎也有些难掩喜悦之情,忙道,“他都对你说了什么?”

方兴道:“兮兄乃蜀中之人,其先父也是饱学多闻之人物,自幼耳濡目染,听得许多楚人的传说和逸闻,我同他交往甚密,谈得多了,自然牢记于心。

“此次五路犯周,兮兄便认定五路中潜力最大、且最难对付的便是楚国。要想让楚国退兵,自然不可以武力抗衡,而是要从精神上威服他们,所以钻研楚人之历史尤为重要。

“楚人一直以祝融后代自居,祝融氏在夏朝、商朝都是数一数二的方国,而周人乃后来者,彼时只是偏居西北,以务农为生。楚国之臣服大周,权宜之计也,久后必反!”

召公虎闻言,拍手叫好,连连道:“此兮公子乃旷世大才,此次班师后,孤必重用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