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七二章 赳赳老秦

大周中兴 第一七二章 赳赳老秦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七二章 赳赳老秦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见周王静问及西线之战事,虢公长父出班,奏道:“自从西戎犯境以来,近三月间,始终未突破西路嬴姓秦氏部落之防线,无法进犯王畿半里。”

“噢?秦部落?”周王静若有所思。

虢公长父接着道:“秦氏部落乃西陲以骁勇善战之部族,其首领名曰秦仲,乃是秦非子之曾孙,英勇神武。秦部落历来同西戎为世仇,正因为此,秦部落即便人数少西戎叛军数倍,也浴血奋战,不让西戎踏进陇山。”

周王静喟然,问道:“余一人寡闻,未知此秦部落是何来历?”

召公虎奏对道:“此秦人部落,并不在大周册封的诸侯国之列,仅是王畿最西陲的一个附庸部落。说起秦部落如今的首领秦仲,乃是秦非子之孙,而秦非子的父亲名曰大骆,正是大名鼎鼎的造父之胞弟。”

周王静点头道:“原来是先贤造父之同宗,怪不得如此英勇善战。不过,造父后来受封于赵地,这秦氏一族,却为何流落西陲?”

召公虎道:“当年,造父跟随周穆王东征西讨,平定了徐偃王叛乱,立大功后被封于赵地,他的弟弟大骆、侄子非子也因为养马有功,被派到了镐京城外的汧水、渭水之间,为周王室牧马。

“大骆、非子父子擅长养马,很快,马群膘肥体壮,甚至绵延至西边的陇山。西周的战马之丰饶,引起了西边戎人的眼红,趁周王师忙于战事,西戎在犬丘残杀了大骆,挫骨扬灰。

“那是正是穆天子之子周孝王在位,念大骆殁于王事,便把非子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此后,这一支嬴姓后人便世代以秦为氏,人称‘秦嬴’,非子亦被称为秦非子。”

周王静听罢,颇为感慨,道:“造父是嬴姓,这大骆、非子、秦仲祖孙亦是嬴姓,那徐国一脉还是嬴姓。不知这嬴姓祖上是何许之人,后代如此多俊杰?”

召公虎道:“听闻少傅仍叔博学多才,还请他给天子答疑解惑。”

仍叔闻言,出班对周王静行礼。他位列九卿之末,平时为人处世十分低调,但丝毫不影响他是三公九卿中学问最高之人,他既是周王静之师,还是周王室最高学府泮宫的负责人。

说起嬴姓之渊源,仍叔娓娓道来:“天子所言甚是,赵氏、秦氏、徐氏,这三支皆出于嬴姓。嬴姓源远流长,乃上古八姓之一,八姓者,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也。

“据说,这嬴姓的得姓始祖,乃尧舜时期的名臣伯益。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因而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得姓后,担任了重要官职,成了舜的重臣。

“大禹之子启改公天下为家天下,建立夏朝后,伯益后人始终都是偏安一隅的方伯诸侯,一直到了商纣王之时,嬴姓宗主名曰飞廉,飞廉生二子,一名恶来,一名季胜。

“飞廉、恶来父子皆为上古数一数二的猛将,他们甘为商纣王之爪牙,是助纣为虐的帮凶。甚至在纣王身死之后,他们还流窜到东夷继续为乱,其后人便是徐国。

“但飞廉的少子季胜,倒与其父兄大为不同,他知道商朝气数已尽,便投奔我大周,世代称臣。其后人便是造父和秦非子这两支,分别成为赵氏和秦氏的祖先。”

周王静听后感慨万分,道:“余一人曾闻,‘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这嬴姓的后代,亦是如此也!”

叹罢,周王静又问虢公长父道:“如此说,秦仲率领族人在陇西和西戎对抗半年,竟然没让西戎踏入关中半步?”

虢公长父道:“正是。”

周王静道:“不知这秦部落封地、民众几许?”

虢公长父道:“封地不到五十里,民众不过寥寥万余。”

周王静瞬间不再淡定,连忙问道:“那现在西线战况如何?可否有派王师前去支援他们?他们地少民寡,却如此为大周分忧,大周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虢公长父窘迫,道:“虢长仅有余力在镐京城保卫天子公卿,不敢贸然分身前往相救。”

召公虎早知道虢公长父会拿此话搪塞,也不想费口舌,直接奏周王静道:“启禀天子,召虎已经平定四路叛军,如今愿再度请缨,率王师西进,以退西戎进犯。”

周王静见召公虎不辞劳苦,心中大慰,但亦颇有为难,道:“太保刚刚班师,将帅疲乏、士卒劳顿,不如先将歇些几日,再做计议如何?”

召公虎道:“天子,大周如今百废待兴,正是给诸侯国重塑形象的绝佳良机。如果召虎贪图安乐,而置前线鏖战的秦人不顾,怕会失天下诸侯之心!”

沉吟片刻,周王静长叹一声,道:“既如此,那有劳太保费心,再度西征罢!”

召公虎欣然领命,道:“召虎敢不肝脑涂地,为国分忧!”

就在此时,前方战报传来,报曰西线最新军情。

周王静和众臣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三个月前,朝议之时接踵而来前方急报的场景,众人至今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不过等到信使报完西方战事后,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今日,传来的是捷报——西线安宁了。

西戎人见久攻三月,未能攻克秦部落的陇山防线,已经士气低迷。又听闻同时犯边的其他四路叛军也先后退兵,再加上召公虎率领王师归镐京,心灰意冷,于是也就偃旗息鼓,撤回老巢。

周王静闻言大喜,也不顾君王之矜持,大笑道:“如今西路平定,五路叛军皆退,此皆是太保威望在外,王师胜名远播之故!甚好,甚好!太保可以好生歇息,余一人亦得以安生也!”

召公虎闻言,诚惶诚恐,赶紧跪拜道:“此皆是天子洪福、社稷洪福!”

众臣亦跪拜称贺,明堂之上一片欣喜。

当下,周王静命礼官安排匠人铸鼎,把召公虎平定五路叛军的功业铭刻于上,供后人歌功颂德。

此乃大周之时人臣最大的荣光,召公虎称谢不迭,众人也争相给召公虎道贺。

午后,便是安排饗宴,为出征的众将帅接风洗尘,席间乐师奏起了武王之时王师大捷才表演的乐舞《大武》,众卿大夫、王畿诸侯、王室宗亲等,皆乘兴而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