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各路来使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次日,有使者来拜谒周王静,周王静召集群臣于明堂之上,准备接待使节。
来者自称是焦国国君派来的下卿,前来向周王室进贡。使者奏谢周天子派遣召公虎安定了焦国内乱之恩,焦国国君百拜,特来献上焦国特产的白璧三双,以告谢意。
周王静欣然接受,自己即位以来,因为五路犯周之事,还始终没有诸侯国派人来朝觐周王,向周王师进贡。想不到,今日焦国竟成了首家来进贡的诸侯。
周王静大喜,便命大宗伯回敬焦国礼物。
然而大宗伯王孙赐闻命,却一时没有行动,而是用无奈的眼神看着召公虎。
召公虎见状亦是眉头紧锁,按照惯例,诸侯来朝见周天子,天子自当回礼。不过,回馈礼物的价值,往往是进献诸侯国礼物价值的数倍,以表示周王室之恩赐,此乃周王室一贯的传统。
只是如今,周王室的财力已经今非昔比,不复鼎盛时期般富有。加之如今旱灾方起,战事也才刚刚平息,周王室的钱帛用度捉襟见肘,如果再大额赏赐诸侯,周王室的亏空必会越来越大。
周王静正在兴头上,年少天子意气风发,召公虎不敢违拗,给王孙赐递了个颜色,王孙赐只得点点头,转身去安排三倍于焦国进贡价值的回赠。
焦国下卿喜出望外,又赶忙对周王静千恩万谢,心满意足地入座了。
不多时,又有卫士来报,说徐国国君翎派使者觐见。
“徐国?自徐偃王叛乱之后,这还是头一遭来朝贡。虽说如今徐国已经降为子爵,但能千里迢迢赶来,余一人之心甚慰!快快有请!”周王静心情大好。
焦国来使只是个开始,徐国的使者又接踵而至,召公虎把一切看在眼里,看起来周王静很享受这种被各国来使朝觐的感觉。
尽管现在大周衰微,想效法上古尧、舜、禹、汤,甚至是武王、成王那样,大会天下诸侯、万国来朝,还遥不可及,但自己身为社稷重臣,还是要为君王分忧,早日实现中兴大业才是。
徐国使者徐徐上堂,他是来献淮夷国主首级的。召公虎也是此时才从使者口中得知,徐翎追击淮夷败军的结果。
使者说得眉飞色舞:“徐君翎在洧水边大破淮夷之后,一路率兵追赶淮夷败军,双方交战数十次,最后在淮水之滨赶上了淮夷国主,活捉对方,准备祭奠徐国的前任国君。
“徐君翎把淮夷国主吊起来晾了三天三夜,然后用沸油烹杀之、挫骨扬灰,并枭首装进匣子,星夜送到镐京。然后举国发丧,攻占了淮夷故地,把淮夷残余逼到了东海之滨才作罢。”
从古至今,君子快意恩仇,也绝不赶尽杀绝。然而徐国使者说起这些残暴行径时,却面不改色、手舞足蹈,着实让在座的卿大夫倍觉反胃,周王静也是掩面不语。
召公虎心中也是惴惴不安,这徐公子翎如今成了徐子翎,虽然说杀了淮夷国主报了父仇,但退一步说,他的君父也是因为他的反水给逼死。如此不仁不孝之人,更兼暴虐擅杀,让召公虎难安。
徐国使者见众人神色有异,知道自己有些忘形,赶忙把徐国准备的礼品敬献——亮丽夺目的翎毛、晶莹剔透的珠玉、翡翠、玛瑙等物。
无奈何,周王静尽管心中不悦,但还是回赠不少贵重的礼物。
然而徐国使者似乎不急着就坐,他还有要事要报。他提交给周王静一份国书,那是徐翎亲笔写给周王静的奏折。
周王静览毕,脸色铁青,对徐国使者冷冷道:“请回禀贵国新君,所提的加封土地和晋爵之事,余一人会和众卿大夫从长计议!”
徐国使者一脸失望,徐翎本想通过拿平定淮夷一事邀功,企图让周天子赏赐徐国土地、人口,甚至恢复祖上徐国的侯爵爵位。
可他哪里知道,徐国吞并了淮夷的底盘,吸收了大多数的淮夷人口,实力今非昔比,周王室对此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竟然还奢望得寸进尺。
更何况,经过大周两百年、十代君王的不断分封,如今可供周王静赏赐的土地和人口,早就少之又少、囊中羞涩了。
徐国使者相当精明,他察言观色,知道此事不谐,也不想入座受人嘲讽,而是找了个借口,快马加鞭赶回徐国复命去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使者来到,乃是随国的下卿。
随国下卿递上了随侯的礼物,更让众人惊喜的是,他还带来了楚子熊霜敬献的包茅和桃弧棘矢。
周王静大喜,楚国自从周昭王南征不复之后,就和大周彻底撕破脸皮,不再向周天子进贡称臣。包茅是祭祀时缩酒用的重要道具,而桃弧棘矢更是珍贵的礼器。
虽然此次楚子熊霜尚未派使者前来,但也通过随国来进贡,足够表达楚国归服周天子的诚意。周王静给了双份的回礼,分别赐给随侯和楚子熊霜。
随后,门外又有使者来到,来的是晋国的使者。召公虎定睛一看,这使者不是别人,正是故人赵札。
此时赵札已是晋国下卿,根据周礼,晋国属于中等规制之国,故晋国可以设立两个卿士,其中上卿由周王室任命,而下卿可以由诸侯国君自己任命。
赵札本就是造父的嫡系,近年来更是为晋国履立战功,赵国遭逢赤狄之乱后成了晋国附庸,所以晋侯司徒提拔他为下卿。
赵札觐见,献上了晋国特产的白壁,同时还有从赤狄部落缴获的一些战利品。赵札向周王室派出太宰卫伯和,并帮助晋国击退赤狄、白狄进犯表示感激。
召公虎向周王静介绍了赵札,说他是造父一脉的后裔,及彘地之时勤王等事迹。周王静感念他对父王的照顾,大大赞赏赵氏和秦氏对大周的忠纯,赵札连连拜谢。
一日之内,各路使节纷至沓来,时至黄昏才结束。周王静下令,举行“燕礼”,好好款待四方来使。